德爾格:呼吸機和口罩,徹底暴露了「德國製造」的短板

2020-12-16 觀察者網

明鏡周刊:製造呼吸機的原材料,比如空氣過濾器,輸管和其他零配件是不是也很短缺?這種現象什麼時候出現的?

德爾格:早就短缺了。呼吸機原材料的短缺問題很類似超市廁紙搶購現象。短時間內各國突然都爆發了恐慌性購買。呼吸機的產業鏈很廣,下遊產業甚至可以延伸到土耳其。但疫情散播到全球之後加劇了貿易保護主義,導致產業鏈的上下遊瞬間就斷了,造成的結果就是一損俱損,各國都在保護自己的產能,結果就是誰也生產不了足夠的呼吸機,也許中國是個例外。

一臺德爾格公司的Evita V300呼吸機 圖自:德爾格公司官網

明鏡周刊:你們公司不但生產呼吸機,還生產口罩。口罩的產量是不是也比原計劃多了很多?

德爾格:是的,但是口罩和呼吸機的情況還很不一樣。呼吸機的需求確實很緊迫,需求量是我們潛在生產量的10倍。但口罩的需求量更大,要求我們開足馬力要滿足生產市場需求的100倍的量,可能嗎?這是烏託邦式的幻想,我們最多把產量翻一番,現在我們的口罩製造工廠在24*7,全天無休加班加點製造,但最多也只能這樣了。

明鏡周刊:那目前哪些國家最需要口罩呢?

德爾格:美國最為典型,需要500萬隻口罩。對任何一家生產商來說,這個量都太大了,不可能完成。

明鏡周刊:為何口罩的缺口這麼大?

德爾格:當疫情最初蔓延的時候,很多投機倒把的商人就嗅到了商機,他們趁機從一級供應商那裡囤積了很多貨源,然後以極高的價格賣出。當普通民眾意識到出門必須要戴口罩的時候,他們不得不要花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價格才能買到口罩。

明鏡周刊:德國政府在3月上旬就官方禁止了某些醫療器械的出口。這條禁令是否有效緩解了德國國內的醫療資源不足的壓力?

德爾格:法國總統馬克龍很早之前就說要搞一個出口禁令,並且聲稱要暫時國有化防護服。德國是聽到法國的風聲之後才出臺了相關政策,然後引起了連鎖反應,現在歐盟各國都在這麼搞。問題是德國國內沒有較為大型的口罩生產企業。德國口罩的國產化率只有可憐的0.3%。我們之前都是從瑞典和南非進口。這個出口禁令,看起來短時間保護了我們自己的,一旦大家都效仿這個做法,其實受損的還是我們德國。

明鏡周刊:下薩克森州的德國全科醫生(家庭醫生)學會(The Association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製作了一個視頻,教給大家如何用擦盤子的抹布手動製作防護性口罩,這個辦法如何?

德爾格:如果這個辦法真的能讓街上的德國民眾感到更安全,為什麼不用呢?這樣可以節省很多醫用口罩的原材料使用壓力,把它們留給真正需要的醫生和護士。

3月5日,柏林一家藥店貼出告示:「無口罩和消毒劑」(@新華社)

明鏡周刊:未來你覺得如何才能突破口罩的產能瓶頸?

德爾格:我們必須要從這次疫情中吸取足夠的教訓,德國需要設計出一整套更為智能的體系,在口罩的應用和儲備方面做好平衡,一旦有什麼危機出現,儲備口罩可以拿出來急用。但是癥結在於口罩是有有效使用期的。快過期的口罩怎麼處理?只能從倉庫裡拿出來銷毀掉或者打折賣掉。就這個問題我已經和衛生部長延斯•施帕恩(Jens Spahn)通過電話了。

明鏡周刊:你在家裡囤積了口罩沒有?

德爾格:沒有,一隻也沒有。因為我不需要戴口罩,我今年57歲,60歲以上的人才需要戴口罩,我還差3歲才屬於這個疫情高危人群。

明鏡周刊:那麼,我們從這次新冠狀病毒疫情中得到什麼教訓呢?

德爾格:我認為,普通大眾的常識性理念比我們想像中還要重要。這次疫情和十幾年前的SARS疫情很不一樣,很陌生和複雜,所以這需要普通民眾藉助自己的生活經驗,做出符合自己利益的常識性判斷。人工智慧這個概念以前被炒得火熱,幾乎每個人覺得不談AI就落伍了,但真正當災難到來的時候,我們才發現口中誇誇其談的人工智慧幫不上什麼忙。

明鏡周刊:如果高級政府官員給你打電話的時候,你每次都接嗎?還是你的手機有時候處於關機狀態?

德爾格:我會儘可能回答我收到任何一個諮詢和疑問,我剛剛還接了一個某團體打來的電話,詢問如果向羅馬尼亞捐贈一臺呼吸機需要走什麼流程,我也做了相應的回答。

明鏡周刊:你是怎麼回答的?

德爾格:很遺憾,我的回答很可能不會讓他們感到很愉快。

明鏡周刊:感謝德拉格先生抽出時間接受我們的採訪。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相關焦點

  • 雖然德國緊缺呼吸機,但我們依然把大部分產品給了中國
    德爾格:用一些毫無製造經驗的汽車公司作呼吸機的產能外援沒有什麼意義。周末我和戴姆勒的高管也交流過,他們也嚮往表達了製造呼吸機緩解產能困境的願望。但是落實到現實層面上,恐怕沒那麼簡單。換個思路,我們呼吸機製造商可不可以造汽車呢?不能吧。
  • 呼吸機中國造?核心配件其實靠進口,國內三甲醫院多用德國造!
    中國呼吸機產能受限當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時,中國體現出世界工廠的強大實力,全球大部分口罩的產能都在中國,但全球都在向中國求助醫療物資時,尤其是口罩和呼吸機等搶手物資,面對技術含量低的口罩生產,中國可以生產的廠家眾多,產能甚至可以滿足世界很多國家的需求
  • 北京誼安收購德國百年歷史呼吸機製造商
    禾珥醫療總部位於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的巴德埃姆斯,是一家領先的醫療器械製造商,在醫療器械的研發和製造方面擁有130多年的經驗。該公司專注於麻醉機和醫用呼吸機的製造,在中國,馬來西亞,印度,沙烏地阿拉伯和美國都設有辦事處,產品銷往全球80個國家。
  • 呼吸機巨頭德爾格增資近6億
    PART 01訂單激增,股價飛速上漲德國最大呼吸機製造商德爾格(Drägerwerk)抓住了這一機遇:由於新冠病毒危機,這家位於呂貝克的醫療技術集團收到的呼吸機和其他醫療器械訂單量激增。這也是得益於在疫情危機中,德國政府向德爾格訂購了10000臺呼吸機。該集團還於4月初宣布,已收到美國政府的大額訂單。針對這一重大訂單,德爾格將在2020年9月之前在美國東海岸建立新的生產基地。自疫情爆發以來,德爾格股價從50歐元上漲至近80歐元。周一德爾格的股價較上周末前回升至80歐元以上,並一直保持到交易結束。其股價一度達到81.10歐元,漲幅約為5%。
  • 呼吸機三巨頭:邁柯唯、哈美頓、德爾格大比拼!
    | 01 | 風口上的呼吸機 2020年春,坐標德國,主要股指因疫情下降17%-30%,但是德爾格(Dr ger)的股價卻逆勢強勁上漲80%。
  • 德國最大呼吸機生產商:生產供不應求,擔心全球供應鏈
    (編譯/觀察者網 郭涵)呼吸機成為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期間的關鍵醫療物資。29日,全球最大呼吸機生產廠家、德國德爾格(Drgerwerk)公司總裁德爾格(Stefan Drger)表示,呼吸機產能已供不應求,擔心全球供應鏈的穩定。
  • 呼吸機,對中國製造到底是怎樣的機會?
    其次,呼吸機的使用壽命較長,一臺呼吸機可以使用6-7年甚至到10年,不是消耗品,生產廠家需要控制產能。從全球市場看,目前全球一半呼吸機製造商位於歐盟,其他主要產地分布在美國和中國。其中,瑞士哈美頓為全球最大,此外還有德國德爾格、瑞典Getinge集團以及中國的北京誼安等頭部佔據半數以上的市場。
  • 國產十大呼吸機製造商
    德爾格醫療公司是世界領先的醫療設備製造商之一。它是德爾格集團(成立於1889年)最大的分公司,它是由德爾格集團與西門子集團以65:35的比例出資成立的一家合資公司。能在各個治療領域及病人治療的全過程,包括急救治療、手術室/麻醉、危重症治療、圍產期治療和家庭治療過程中提供產品、整合系統和服務。
  • 數據|口罩、防護服、呼吸機 中國是怎樣支持世界抗疫的?
    中國憑藉自己的付出,舉國之力對抗疫情,目前已得到有效控制,而此時的海外疫情正愈演愈烈,有些國家甚至出現「口罩荒」現象。據外媒報導,3月初義大利疫情告急,超市口罩被掃空,漲到76元一個;德國藥店口罩緊缺,10日內漲價24倍……此前世衛組織估計,為應對疫情,全球每月估計需要8900萬個醫用口罩。
  • 中國製造遇短板,口罩零部件都依賴於外國?這意味著什麼?
    中國製造遇見短板,製作口罩的零部件都依賴外國?這到底意味著什麼呢?目前中國的製造業雖然已經是世界第一,但在很多的領域裡。中國的製造業依然會出現卡脖子的現象。如今很多國家都出現了泥潭,也導致很多國家對口罩、防護服、呼吸機等裝備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所以很多的國家都把目光轉向了中國,他們也希望我國能加班加點的製造一些防護工具。但是在這時卻遇見了一個很尷尬的問題,那就是核心零件供應不足,所以也導致呼吸機的產量急速下降。所以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就遇見了短板。
  • 2020年全球呼吸機廠商TOP 10
    ger德爾格德爾格始於1889年德國,醫療和安全技術領域的國際企業,致力於保護/支持和拯救生命,提供完整的危害管理解決方案,涵蓋防護用品/救援逃生/監護監測等安全用品。「生命的技術」是德爾格的基本準則和使命。無論技術運用在哪裡–臨床環境、工業、採礦或緊急服務–德爾格的產品都在保護、支持和拯救生命。
  • 疫情下口罩、呼吸機緊缺 醫用防疫物資生產將遭遇供應鏈難題
    但是,3M公司和六家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目前每月在美國的N95口罩產量約為5000萬個,這遠低於美國衛生部3月份估計的醫務工作者為抗擊疫情每月所需的3億個N95口罩。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據全球性金融服務公司摩根·士丹利稱,目前全球85%的醫用口罩產能在中國,高於新冠病毒疫情來襲前的50%。此外,中國還是聚丙烯纖維的主要生產國。
  • 日增新冠確診從6900例降至988例 德國怎樣率先邁向「解封」?
    重症監護能力優勢背後:呼吸機企業實力突出事實上,重症監護能力和呼吸機供應是德國此次應對新冠疫情的重要優勢。雖然目前重症監護能力和呼吸機儲備有所富餘,但德國仍在追加其呼吸機數量。在3月中旬,德國就向本國最大呼吸機製造商德爾格公司訂購了1萬臺呼吸機,全部設備將在今年完成交付。
  • 聚光燈下的呼吸機行業:本土化、國產化和自主化將成趨勢
    從長期來看,醫療器械製造的本土化、自主化也將受到更加重視,具有一定的增長空間。呼吸機:能醫用也能家用呼吸機,是一種能代替、控制或改變人的正常生理呼吸,增加肺通氣量,改善呼吸功能,減輕呼吸功消耗,節約心臟儲備能力的裝置。
  • 別人用來製造口罩,蘭博基尼用3D印表機生產呼吸機
    近日,蘭博基尼官方宣布,公司正在協調研發部門的資源和3D印表機設備,協助義大利最大的呼吸機製造商設計和生產呼吸機模擬器。蘭博基尼方面稱,其3D列印實驗室全流程參與到呼吸機模擬器的設計、生產和驗證環節。蘭博基尼所使用的是光固化3D印表機,能夠以精度達0.08mm的精密水準儀進行列印。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蘭博基尼就在改造超跑生產線,用來生產醫用外科口罩和防護面罩。
  • 歐美品牌豪門抗疫:LV生產消毒液 勞斯萊斯製造呼吸機
    3月24日晚間,美國知名汽車製造商福特汽車宣布,正在和通用電氣的醫療部門及3M公司聯手,合作生產呼吸機、口罩、防護面具等醫療設備,以應對新冠疫情帶來的設備短缺問題。福特將此次轉產醫療防護設備的緊急項目,稱為「阿波羅計劃」。
  • 特斯拉蘋果等入局呼吸機?呼吸機到底是什麼?
    兩周前,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表示,特斯拉計劃重新開放其在紐約的工廠生產呼吸機。呼吸機在新冠中承擔著什麼角色?和普樂呼吸機研發人員解釋:呼吸機分為有創呼吸機和無創呼吸機,有創呼吸機就是ICU裡用的那種急危重症患者搶救設備,而無創呼吸機則可以細分為更多種類。
  • 歐美品牌豪門「跨界抗疫」:LV生產消毒液,勞斯萊斯製造呼吸機
    3月24日晚間,美國知名汽車製造商福特汽車宣布,正在和通用電氣的醫療部門及3M公司聯手,合作生產呼吸機、口罩、防護面具等醫療設備,以應對新冠疫情帶來的設備短缺問題。   福特將此次轉產醫療防護設備的緊急項目,稱為「阿波羅計劃」。
  • 口罩/防護面具/呼吸機全都有 福特製造醫療物資
    除了3M公司以外,福特汽車還與GE醫療開展合作,針對GE醫療的呼吸機產品進行簡化設計並擴大生產,用於救治呼吸衰竭及呼吸困難患者。同時,福特汽車公司與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攜手合作,將在福特汽車工廠每周生產超過10萬個透明防護面罩為醫護人員、工廠工人及銷售人員提供保護。福特汽車還將充分利用其3D列印設備,生產醫用N95防護口罩。
  • 疫情之下的中國重症呼吸機產業分析
    目前呼吸機的種類有很多,按應用場景分類,呼吸機可分為重症醫用呼吸機和普通醫用呼吸機和家用呼吸機。重症醫用呼吸機       在疫情發生前,全世界規模化生產重症醫用呼吸機的企業約有10家,年產量約10萬臺,其中中國從事重症醫用呼吸機生產的企業並不多,主要有邁瑞醫療和誼安醫療,年產量共約1萬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