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京報網
原標題:口罩、防護服、呼吸機,中國是怎樣支持世界抗疫的?
短短兩月,疫情防控焦點從國內轉向國外,中國也經歷了從全球各國購買抗疫物資到擴大產能支持世界的過程。
1月底,國內疫情形勢嚴峻,中國從全球各國購買防疫物資,也接收了來自其他國家的友好捐助。當下國內疫情逐漸好轉,各行各業復工,防疫物資大規模生產,中國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向世界其他疫情嚴重國家伸出援手。
疫情席捲全球,口罩、呼吸機等防疫物資成為了全球之間的硬通貨,中國或捐助、或出口給全球百餘國家及國際組織機構。
口罩產能激增,支持世界抗疫
從時間線上看,國內疫情形勢與世界疫情形勢正好形成一個谷底與高峰。中國憑藉自己的付出,舉國之力對抗疫情,目前已得到有效控制,而此時的海外疫情正愈演愈烈,有些國家甚至出現「口罩荒」現象。
據外媒報導,3月初義大利疫情告急,超市口罩被掃空,漲到76元一個;德國藥店口罩緊缺,10日內漲價24倍……此前世衛組織估計,為應對疫情,全球每月估計需要8900萬個醫用口罩。
對此,《紐約時報》稱:世界依賴於中國製造口罩。
雖然國內疫情逐漸好轉,但仍然是防控重點。作為世界製造業大國,國內疫情尚未結束,中國就積極支持世界其他國家抗疫。
2019年中國年生產口罩50億隻,但這個數字在全球疫情期間恐怕不夠。行業復工復產,中國也開足馬力生產口罩。
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我國日產量連續快速增長。2月底,包括普通口罩、醫用口罩在內,日產能已經突破1億隻。工信部數據,截至4月5日,N95口罩日產能也已經達到340萬隻。
國內醫護人員的防護需要得到保證,國民購買口罩日趨便利,國內口罩供需矛盾緩解,中國口罩就登上了飛往世界各國的航班。
4月23日,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武漢也向日本大分伸出援手,捐贈5萬隻口罩和3000隻醫用N95口罩。還有馬來西亞、緬甸等東南亞國家以及非洲大部分國家,都曾接受過中國捐助。
除了人道主義捐助,我國也向英國方面,供應了2500萬套防護服。而早在4月4日,法國就向我方訂購了近20億個口罩,德國方面,因為自己在我國訂購的物資曾被美國搶走過,於是自己出動貨機前來「拉貨」,分三次從我國運走了2000萬個口罩。
依託中國強大的製造能力,4月底聯合國在我國成立了全球人道主義應急樞紐,這也是聯合國在全球建立的首個抗疫應急關鍵樞紐,該樞紐旨在由中國物流公司提供運輸保障,為全球範圍內運送抗疫救援醫療物資。
在全球防疫攻堅戰的關鍵階段,中國為全球抗疫提供了巨大支援。
美國成為重點援助對象
在疫情焦點轉戰海外的過程中,美國確診病例日益增多,成為全球疫情最嚴重國家。在中國援助世界的過程中,美國成為重點援助對象。
3月27日,美國確診病例超過義大利成為世界第一,醫療物資短缺成為當局難題。3月30日,第一批來自中國的援助物資抵達美國紐約時,美國紐約州州長科莫,在推特上特地發文表示感謝,聲稱這些物資緩解了防疫壓力。
美國疫情逐漸惡化,物資缺口也越來越大。到現在為止,美國從中國採購,還有中國各個省市、社會團體給美方捐助的各種醫療物資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巨大的數量。
最新數據,截至5月1日,中國已經向美國提供了超過53億隻口罩、3.3億雙外科手套、3885萬件防護服、598萬副護目鏡、近7500臺呼吸機。
按人口平均的話,差不多每個美國人可以分到15、16個中國來的口罩。
承接全球範圍內呼吸機訂單
對於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而言,呼吸機就是「續命機器」。
全球確診人數不斷增長,除了口罩、護目鏡、防護服等防疫類物資吃緊,呼吸機也出現搶購現象。
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每6個新冠患者中,會有一人出現重症和呼吸困難,要用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如果病情惡化,還會用到有創呼吸機控制性通氣。綜合看來,在全球範圍內,呼吸機的需求量是擁有量的10倍。
人民日報海外網消息稱,美國總共將有96萬名患者由於感染新冠病毒而需要使用呼吸機,但在4月初,美國能投入使用的呼吸機僅8.7萬臺。
歐洲情況同樣不容樂觀。目前,歐盟呼吸機缺口至少高達2.5萬臺。而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呼吸機短缺的情況可能更嚴重。
在此情況下,各國將眼光投向生產秩序逐漸恢復的中國廠商,呼吸機訂單猶如雪片飛入。
那我國呼吸機生產情況如何呢?
工信部消息,截至4月30日,我國呼吸機主要生產企業除了向全國供應各類呼吸機近2.9萬臺之外,已累計向國外供應呼吸機近4.91萬臺。目前我國呼吸機生產企業都在加班加點,並按照市場化的原則與國際上各採購方進行商務洽談。
2019年全球呼吸機市場中,呼吸機市場以國外品牌為主。包括瑞典的潔定集團、瑞士、美國聯產的夏美頓醫療公司、德爾格、美敦力、GE醫療、飛利浦偉康等品牌佔據了全球中高端呼吸機市場。
但國內品牌也在崛起,如邁瑞、誼安、普博等生產企業,在國內市場取得一定市場份額之外,也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在各國疫情蔓延的生產空檔期,中國成為訂購呼吸機的希望。
中國民間機構向紐約州捐助的1000臺呼吸機於4月初抵達、300臺呼吸機從中國運抵英國、西班牙向中國採購900多臺呼吸機……中國廠商目前已籤署呼吸機國際訂單超過2萬臺。
除了人道主義捐助,商務部也表示給予世界各國通過商業渠道從中國採購和運輸醫療物資提供便利。
出口物資保質保量
除了保量,更要保質量。據海關數據顯示,4月各地海關共查處不符合出口標準的口罩數量超過1000萬隻。
為進保障醫療物資出口質量、規範出口秩序,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防疫物資出口質量監管的公告》,並已正式實施。
公告的內容主要分為兩部分,首先是規定出口防疫物資的企業必須在「白名單」內。「白名單」是商務部確認取得國外標準認證或註冊的非醫用口罩生產企業清單,「黑名單」則是國內市場查處的非醫用口罩質量不合格產品和企業清單。
對「黑名單」企業,海關不接受申報。除了「白名單」企業,非「白」非「黑」企業符合中國質量標準的,也可以申報進行出口。
其次,出口防疫物資必須要持有「雙證」。出口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醫用口罩的企業向海關申報時,要承諾出口產品已取得我國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證書,同時也要符合進出口國(地區)的質量標準要求。持有「雙證」才能予以驗放。
雙管齊下,加強了對出口口罩的質量監管,規範市場秩序。
保質保量,才能持續擴大出口產能,支持全球抗疫。4月26日海關總署綜合業務司司長金海介紹說,「我國主要防疫物資出口從4月初的日均10億元,到中旬的20億元,再到近期的25億元以上,說明我國主要防疫物資出口呈明顯的增長態勢。」
海關數據顯示,3月1日至4月30日,全國共驗放出口主要防疫物資價值712億元。包括口罩278億隻,防護服1.3億件,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7341萬人份,紅外測溫儀1257萬件,呼吸機4.91萬臺,病員監護儀12.4萬臺,護目鏡4363萬副,外科手套8.54億雙。
截至5月6日,中國通過市場化採購方式,已經向194個國家和地區出口了防疫物資。其中77個國家和地區政府、6個國際組織通過官方渠道與我國籤署了216批次醫療物資商業採購合同;71個國家和地區政府、8個國際組織正與我國企業開展128批次商業採購洽談。
口罩、防護服、醫用手套、檢測試劑……中國並沒有吝嗇,限制出口物資,在充分保證國內防疫物資夠用的同時,積極支持世界其他國家抗疫。同時,組成抗疫專家醫療隊,馳援各國,分享交流新冠肺炎的治療經驗。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在這場全球抗疫中,中國從未缺席。
新媒體設計:許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