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四大要「義」——抗疫大考中面向世界的中國「答卷」

2020-12-15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9月11日電特稿:四大要「義」——抗疫大考中面向世界的中國「答卷」

新華社記者謝琳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來全球發生的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至今累計確診病例已達2800萬例。14億中國人民進行的這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充分詮釋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擔當,向世界展示了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守道義的大國形象。

(小標題)講信義:重信守諾 大國擔當

病毒突襲而至。站在抗疫前沿的中國堅守承諾,積極履行國際義務,展現出大國擔當。

中國第一時間向世界衛生組織、有關國家和地區組織主動通報疫情信息,第一時間發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第一時間公布診療方案和防控方案,同許多國家、國際和地區組織開展疫情防控交流活動70多次,開設疫情防控網上知識中心並向所有國家開放,毫無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經驗。

從3月15日至9月6日,中國總計出口口罩1515億隻、防護服14億件、護目鏡2.3億個、呼吸機20.9萬臺、檢測試劑盒4.7億人份、紅外測溫儀8014萬件,有力支持了全球疫情防控。

世界經濟面臨嚴重衰退。堅守在海外的中資企業,與國外民眾迎難共進,攜手向前。雅萬高鐵、中老鐵路、科倫坡港口城、馬累維拉納國際機場……一系列中外重大合作項目建設在共同抗疫中穩步推進。

在國際運輸受疫情嚴重影響的大背景下,中歐班列挑起亞歐陸路運輸的「大梁」,成為沿線各國攜手抗疫的「生命通道」和「命運紐帶」。最新數據顯示,今年8月,中歐班列繼續保持強勁增長態勢,累計開行1247列、發送貨物11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62%、66%,綜合重箱率98.5%,再創歷史新高。

「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做得比中國更好。」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說。白俄羅斯對外友協主席尼娜·伊萬諾娃說,中國積極履行國際義務、參與抗疫國際合作,與各國分享抗疫經驗,這對各國共同應對疫情嚴峻挑戰意義重大。

(小標題)重情義:投桃報李 守望相助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中國在抗擊疫情最困難的時候,100多個國家和數十個國際組織伸出援助之手。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中國以行踐言,與世界各國守望相助。

中國向32個國家派出34支醫療專家組,向150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提供283批抗疫援助,向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和出口防疫物資。

醫護人員白衣為甲、逆行馳援;抗疫物資加大生產、馳援全球;防控經驗乾貨滿滿、傾囊相授。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說,中國人民為全人類作出了貢獻。印度尼西亞智庫亞洲創新研究中心主席班邦·蘇爾約諾說,患難見真情,中國通過援助物資、派遣醫療專家組等方式向其他國家提供幫助,挽救了更多生命,展現出大國擔當與道義。

「我們是同海之浪,同樹之葉,同園之花。」從中東到非洲,從中亞到歐洲,從東南亞到拉美,中方在危難時刻提供無私援助,以實際行動踐行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

(小標題)揚正義:務實求真 尊重科學

在人類應該攜手共渡難關的時刻,個別國家的一些政客出於狹隘的個人或政黨利益考慮,將病毒汙名化、疫情政治化,不遺餘力地散播「政治病毒」,成為阻礙全球疫情防控的逆流。

中方實事求是、公開透明地發布疫情信息,盡己所能為其他國家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積極開展抗疫國際合作。

公道自在人心。多國政府和政黨領導人表示,中國為全球抗疫所作貢獻有目共睹,堅決反對將公共衛生問題政治化和對他國搞汙名化的言行。

堅持科學防控,是中國抗疫鬥爭的鮮明特點。先後推出八版全國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篩選出「三藥三方」等臨床有效的中藥西藥和治療辦法,被多個國家借鑑和使用。無論是搶建方艙醫院,還是多條技術路線研發疫苗;無論是開展大規模核酸檢測、大數據追蹤溯源和健康碼識別,還是分區分級差異化防控、有序推進復工復產,都顯示了對科學精神的尊崇和弘揚。

(小標題)守道義:天下一家 命運共同

9月,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舉行。疫情之下,中國同世界各國攜手努力、共克時艱,共同促進全球服務貿易發展繁榮,推動世界經濟儘快復甦。

百年變局疊加全球疫情,給人類社會帶來全方位衝擊。但中國初衷不改,堅守道義。

愛人利物之謂仁。中國發起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援助時間最集中、涉及範圍最廣的緊急人道主義行動,倡導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為全球抗疫貢獻智慧和力量,用實際行動幫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萬人的生命。

吉爾吉斯斯坦總統熱恩別科夫說,這次疫情再次凸顯了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緊迫性、現實性、時代性。

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史蒂芬·佩裡說,中國不僅積極幫助其他國家抗擊疫情,還承諾繼續擴大改革開放,為世界經濟穩定做貢獻。這種合作和開放的態度,在未來應對全球性問題上也是各國應該堅持的方向。(完)

相關焦點

  • 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守道義 全球抗疫大考的中國「答卷」
    來源標題: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守道義 全球抗疫大考的中國「答卷」 新華社發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來全球發生的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至今累計確診病例已達2800萬例。14億中國人民進行的這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充分詮釋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擔當,向世界展示了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守道義的大國形象。講信義:重信守諾 大國擔當病毒突襲而至。站在抗疫前沿的中國堅守承諾,積極履行國際義務,展現出大國擔當。
  • 全球抗疫阻擊戰中的中國答卷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愈加攪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讓原本已處於深刻調整中的全球經濟秩序和國際政治格局,再遭衝擊。躑躅還是向前?封閉還是開放?零和博弈還是互利共贏?「如果奇蹟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全球抗疫,無數中國人再次感同身受:我們的路,走對了!道路由來曲折,徵途自古艱難。這條路,把中國從國破家亡邊緣帶到靠近世界舞臺中央,把中國從一窮二白帶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 特稿:直面新冠「大考」 共佑人類健康福祉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 特稿:直面新冠「大考」 共佑人類健康福祉  新華社記者張忠霞 葛晨  新冠疫情是百年來全球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影響範圍之廣、病亡人數之多、抗擊難度之大,歷史罕見。  世紀大疫,是對世界的一次集體「大考」。
  • 會計學院開展「大學生如何讀懂抗疫大考的中國卷」主題團課
    為了讓學生們能夠更好的體悟疫情中中國共產黨做出的奉獻,感悟中國在世界疫情中的大國擔當,2020年11月19日下午,會計學院輔導員龔俊召開了「大學生如何讀懂抗疫大考的中國卷」主題團課。
  • 全球戰「疫」的中國答卷
    疫情暴發之初,中國用自己的巨大犧牲和卓有成效的防控舉措,讓世界又一次刷新對社會主義中國的認知。國際輿論普遍認為,在全球疫情防控的「上半場」,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為世界贏得了時間、作出了貢獻,書寫了令人信服的「中國答卷」。 大戰大考,疫情檢驗一切。 回眸這段不平凡的歷程,每一個逝去的生命都應被緬懷,每一次凡人義舉都應被銘記。
  • 2020中國答卷「考」得如何?來聽聽世界各國的評價
    在這一年裡,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經濟遭受嚴重衝擊,國際多邊體系面臨嚴峻挑戰。同樣也是在這一年裡,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取得令世界矚目的抗疫成效,中國經濟穩步復甦,為世界經濟提供寶貴平臺與動力,而中國提出的國際治理理念更是獲得廣泛認同。巴基斯坦總理:感謝中國無私抗疫援助
  • 特稿:2020,世界關注的中國兩會「關鍵詞」
    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特稿:2020,世界關注的中國兩會「關鍵詞」   新華社記者於榮
  • 中國抗疫大外交成己達人,與世界共命運
    王磊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所助理研究員2020年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影響人類社會發展與前途命運。中國勇於面對大變局,積極主動作為,危中求機,化危為機,抗疫大外交矢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特別是建設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彰顯成己達人的中國智慧與貢獻。
  • 紐約時報廣場上的滿分中國答卷
    小編衷心祝願考生們順順利利,考的全會!做的全對!每年這個時候,高考語文作文題作為高考中自由度最高、佔分值極重的重點題目,一定會引起全國網友的熱議。這些題目往往傾向於同時考察學生們的語文學習水平和對時事熱點的思考認知。
  • 張錦池:《中國四大古典名著考論》後記
    由於一直有課,本科生的、碩士生的、博士生的,忙碌之中,陸續完成了《紅樓十二論》、《中國四大古典小說論稿》、《中國古典小說十二講》、《西遊記考論》、《紅樓夢考論》、《中國六大古典小說識要》、《水滸傳考論》等著作,共二百五十餘萬言。當然,也寫了一些《三國志通俗演義》研究方面的文章,除個別文章外,也都發表過。
  • 「五個根本」:中國智慧交出中國答卷
    會議指出,我們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在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中,深化了對在嚴峻挑戰下做好經濟工作的「五個根本」的規律性認識。黨建網組織特約評論員就「五個根本」的規律性認識進行理論交流和學理探討。
  • 補短板迫在眉睫——全球抗疫大考之非洲篇
    新華社北京4月6日電 題:補短板迫在眉睫——全球抗疫大考之非洲篇新華社記者蔡施浩非洲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集中的大陸,也是國際公共衛生安全的薄弱環節。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非洲「承擔了全球超過24%的疾病負擔,卻只擁有全球3%的衛生工作人員和不到1%的財政資源」。新冠疫情一旦在非洲大規模暴發,將大量擠佔原本匱乏的醫療和財政資源。隨著疫情蔓延,非洲公共衛生體系面臨的壓力越發明顯。
  • 中國名師英語朗讀全球抗疫主題長詩《相信中國》微信傳遞聲勢浩大!
    哦,面對世界,我為何常常淚眼滂沱 哦,面向未來,我為何常常凝神守望 相信中國就是讓世界傾聽中國聲音 相信中國就是讓世界看見中國力量 中國的「中」字, 蘊含的是
  • 華春瑩:中國抗疫答卷經得起歷史和時間檢驗
    Q「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消息,在12月7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據報導,皮尤研究中心近日在14個發達國家開展的民意調查顯示,中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表現好於美國。84%的人認為美國應對疫情不利。另據一項英國輿觀公司和劍橋大學共同開展的民調顯示,68%的中國受訪者認為自疫情發生以來本國的社會凝聚力提高,這一比例在所有受訪國家民眾中最高,在美國僅19%民眾持相同觀點。我們還看到有報導說上個月有12%的美國家庭沒有足夠食品,一些免費領取食品的地點排出了長隊。
  • 美意日韓的抗疫答卷,與中國有何不同?
    【文/觀察者網 李煥宇、郭光昊、徐乾昂、谷智軒】 「一開始以為中國控制住,世界會沒事,現在發現中國控制住了,世界出事了。」——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 針對此次新冠病毒肺炎,中國以外國家早前「疫情輸入國」的地位發生轉變。在中國採取嚴格的疫區封鎖措施後,疫情卻在全球多國蔓延。
  • 數據|口罩、防護服、呼吸機 中國是怎樣支持世界抗疫的?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口罩、防護服、呼吸機,中國是怎樣支持世界抗疫的? 短短兩月,疫情防控焦點從國內轉向國外,中國也經歷了從全球各國購買抗疫物資到擴大產能支持世界的過程。對此,《紐約時報》稱:世界依賴於中國製造口罩。雖然國內疫情逐漸好轉,但仍然是防控重點。作為世界製造業大國,國內疫情尚未結束,中國就積極支持世界其他國家抗疫。2019年中國年生產口罩50億隻,但這個數字在全球疫情期間恐怕不夠。行業復工復產,中國也開足馬力生產口罩。
  • 在世界大變局中引領前行的方向——2020年中國元首外交綜述
    新華社北京12月27日電 題:在世界大變局中引領前行的方向——2020年中國元首外交綜述即將過去的2020年,註定會以特殊的方式被歷史銘記。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給世界帶來全方位衝擊。過去一年間,以元首外交為引領,以團結抗疫為主線,中國外交為國家擔當,對世界盡責,讓世界感受到這個東方大國寬廣宏大的國際視野和自信從容的格局風範。
  • 破解抗疫中的文化密碼
    強調「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扛起責任、經受考驗,在這場大考中磨礪責任擔當之勇、科學防控之智、統籌兼顧之謀、組織實施之能,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有方」。疫情無情,中華民族又一次經歷磨難和痛苦。然而,疫情的衝擊只是短期的,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我們靠以勇、智、謀、能為核心的中國精神使得中華民族在磨難中奮起、在浴火中重生。  增強責任擔當之勇。
  • 馬丁·雅克:新冠疫情是對國家治理的考驗 中國已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
    本文轉自【中國日報網】;中國日報網9月18日電 「在全球新冠疫情暴發之際,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態度是最不光彩的!」 英國劍橋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前高級研究員、中國問題專家馬丁·雅克(Martin Jacques)說。
  • 香港四大家族時代已去,被內地四大天王取代,從這次抗疫就可看出
    80年代初期,四大家族聯手,再加上胡應湘,一起捐出10億元,在廣州興建了中國大酒店。這座酒店由四大家族聯手經營,最後無償捐給廣州。這個事件就是香港四大家族時代的開端,雖然在這之前他們在香港的影響已經非常大。不過這個事情讓更多內地人認識到他們,也知道了他們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