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感到難過、煩躁和憂愁,是因為我們總在盲目較勁。
為了一些小事糾纏不休,爭得你死我活;跟一些無關緊要的人斤斤計較,弄得狼狽不堪。殊不知,在這個世界上,最不值得的事,莫過於與瑣事糾纏,讓自己活得又苦又累。
遇事不盲目較勁,才是智慧的活法。
不和自己盲目較勁,能得到心安。
曾有人在網上問:執念太深,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其中有一條回答是:「那就像心中藏著一把火,這種日子不好過。」
在生活中,我們時常因為想不開、捨不得、放不下一些事情,而不斷地與自己較勁,陷入自責、憤慨、念念不忘等情緒裡。但如果一直陷入這種執念當中,只會讓自己的心煩躁不已、越來越累。
相反,懂得釋懷、看淡,內心才能得以安寧。
一位老師在課堂上給同學們提了一個問題:「有個人要燒一壺開水,生火到一半時發現柴不夠,他該怎麼辦?」
有的同學說,抓緊時間去找柴火;有的同學說可以去借、去買。老師笑著說了一句:「你們一直執著於解決柴火的問題,為什麼沒想到可以把壺裡的水倒掉一些呢?」
同學們這才恍然大悟:與其對一件事情耿耿於懷,不如換一種方法,放下執念負累,讓自己的心解脫。
正如有句話所說:「用煩惱的心看世界,就會發現生活黑暗得無路可逃;用輕鬆的心看世界,就會發現這個世界處處都是豁然開朗。
」
學會把不重要的事放下,把失去的東西看輕看淡,不經常與自己較勁,心自然就不累了。
不和別人盲目較勁,日子才過得舒坦。
人這輩子,不要花太多的時間去和別人作無謂的爭論。因為和別人盲目較勁,不僅容易讓彼此心情糟糕,還可能因此生出更大的嫌隙或傷害。
曾經聽過這麼一個故事。一位老人帶著一個孩子靠撿垃圾為生。一天,有幾個小混混走了過來,一直奚落他們是乞丐。
孩子氣不過,捲起袖子想衝過去和那些人爭辯,被老人攔住了。一直到家,孩子依然憤憤不平。
老人說:「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你去爭辯。他們的認知和你大不相同,若是一味想要爭論個明白,不僅說服不了對方,還會消耗了自己。對於認知不同的人,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計較,做好自己。」
這世間,每個人的思想都不一樣,我們無法讓所有人都滿意,所以不必向每個人解釋你自己,也無需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就像大海不與河流較勁,所以可以容納百川;就像大樹不與小草較勁,所以可以茁壯成長。
凡事懂得放寬胸量,不僅是寬恕了別人,也能給自己帶來一份輕鬆。
不和人生盲目較勁,才能活得通透。
「在這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事情,都能按照自己的願望存在和實現。」很多時候,我們總以為所經歷的不公都是命運對自己的捉弄,但有時候打敗我們的,可能並不是不公,而是我們對待一件事的態度。
生活從來都是泥沙俱下,鮮花和荊棘並存的。當你明白好事壞事終成往事,才能更好地看透人生中的得失和悲歡。
「生命和時間的流逝,從來都不能轉圜。不開心也是過一天,開心也是過一天。」與其憂心忡忡地過,一直盲目較勁,活得疲憊心累,不如釋然地面對眼前的一切,心寬一些,讓自己活得開心、舒服一點。
很喜歡這麼一段話:「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對的人;無論發生什麼事,那都是唯一會發生的事;不管事情開始於哪個時刻,都是對的時刻;已經結束的,就已經結束了。」
人這一生,每一份擁有都是生活的饋贈,每一份失去可能都是命運的另一種安排。所有的經歷,都是一種懂得;所有的過往,都是歲月的恩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