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裡誇上天的麵館,在本地人心裡是什麼水平?

2021-03-04 阿布逛吃手記

阿布手記 NO.608▼

說到麵食,阿布曾經給大家分享過不少:比如蘭州人早上必吃的那一碗牛肉麵(戳連結可回顧),西安勁道的Biángbiáng面(戳連結回顧),也有蘇州光澆頭能點一桌的蘇式面(戳連結回顧)。

不過身邊的北方人聽到南方的面,總是一臉吃不懂的表情。不夠勁道,不夠嚼勁的面,怎麼才能好吃?

如果你看過《舌尖2》就會知道,其實南方如杭州,也對吃麵這件事很執著。

🍜

「 舌尖上的杭幫面,不是只有菊英哦 

要不是當年《舌尖2》,可能很多外地人還不知道菊英麵店的大名。如今這家舌尖上的麵店每天還沒到中午,門口就排起了長隊。

假期裡,阿布就有一個朋友來杭州玩,第一個指名要吃《舌尖2》裡的菊英,死活要去排隊……

結果嘛,點了一碗片兒川和拌川。才吃了兩口臉上的興奮勁兒就過去了:拌川有點油膩,片兒川吃起來也很一般。杭州的面都這樣嘛?

這讓作為南方人的阿布很不服氣:吃東西不一定要迷信《舌尖》,菊英麵館在杭州算是個老牌網紅店吧,但絕對不是最好吃的。

在本地人心中,菊英真的有些被神化,硬要排著隊去打卡沒必要,杭城裡比它好吃的麵館很多啊。

▲ 菊英麵店門口的常態,如果你恰巧在中午經過

杭幫面繼承了杭幫菜的特色口感:口味以鹹為主,用甜味做引子,以「清淡「為特點。

比如說片兒川:面的澆頭主要由雪菜、筍片、瘦肉片組成,鮮美可口。重點就是倒篤菜的鹹和筍片微微的甘甜完美融合。

片兒川只是杭幫澆頭面裡最有名的一種。若想要在短時間內最高效的掃街杭州麵館,上城區是最好的選擇。

杭州上城區就是老杭州「皇城」,這裡的居民通常都是杭州土著,開口即是杭州話,這兒自然也保留著最多的杭城老底子味道。

別看杭州人身材普遍苗條,底子裡可的的確確是吃貨!古有被貶知州蘇東坡,好寫詞與吃;

如果你來杭州想吃麵,阿布這邊就給大家安利五家來自杭城老區的地道麵館,可一點不比舌尖上的味道差!

  慧娟麵館   

特色:鱔爆面

初次嘗到慧娟麵館還是十幾年前讀初中時。當時和我媽在學院路上吃的,但聽我媽說慧娟麵館應該是在望江路上。果不其然,望江路總店的知名度達到了我的杭州土著同學無人不知的程度。

慧娟麵館幾經裝修,無論擴張多少,一到飯點就擠滿了食客。雖然這些年來由於杭州麵館越來越多,食客的嘴越來越刁鑽,慧娟麵館的差評也越來越多,但是人氣卻依舊不減,畢竟慧娟保留了杭州老底子澆頭面的味道。

「杭幫面」裡的豪華品種無非是喜歡用鱔魚和蝦仁做輔料。慧娟的鱔爆面是這家店的招牌特色。另外偏愛拌川的阿布推薦下圖這碗寧式鱔絲拌川。這碗拌川色澤鮮豔,洋蔥茭白香菇和青紅椒,看上去就很有食慾。

▲鱔是膳片爆過,和上海的烹飪方法不同,比較素香。

慧娟的面色香味俱全,回頭客和慕名而來的食客都挺多。吃的時候津津有味,不過吃完看那碗底的一層油,感覺這偏油偏重口的面還是吃得挺罪惡。

推薦指數:★★★☆

地址:多家分店,總店在望江路130號,營業時間具體見門店

   ② 方老大面   

特色:茄汁拌川

▲兩年前被朋友安利去方老大吃麵,中午烈日當空,愣是排了半個多小時隊伍,才坐進這家只有幾張桌子的小店。

方老大面自己排隊點面等面,好了自己端走,自己付錢找錢。掌勺和收拾餐桌的阿姨都沒時間搭理你,應負著飯點源源不斷的需求。澆頭現炒,小灶一碗一碗燒,食材也都是當日採購當日用完,保證了每一碗麵的質量。

我當時點了腰花片兒川,加了不要錢的油渣。店裡用的是自己現熬的高湯,不多加味精,因此吃麵必喝湯!腰花處理得當,澆頭炒得很嫩。美中不足的就是,杭州人苦苦尋求的兒時片兒川的味道,我在方老大這裡依然沒能找回。

據多為朋友推薦這家最好吃的是茄汁拌川。番茄炒蛋愛好者的福音。用番茄雞蛋肉絲做拌川的澆頭,再加一份腰花或者豬肝增加口感~準備近期去拔草!

推薦指數:★★★★

地址:撫寧巷50-1號,營業時間6:00-14:30

   ③  方傳麵館   

特色:拌川的澆頭

▲門面不算大,裝修偏懷舊,毛爺爺的畫像、蓑衣秤砣、杭城舊照,處處都告示著麵館的「資歷」。

抱著一定要找到心中那一碗童年味道的片兒川的心態,我和小夥伴又去了鳳山門這家天天都坐滿了杭州人的方傳。河坊街一片都不太好停車,建議公交或步行前往。

廚師和跑堂阿姨的效率都很高,入座不久,我們點的腰花片兒川和腰花拌川+荷包蛋就上桌了。這兩碗面也是這裡的招牌。

遺憾的是,這家片兒川雖說用料很足,卻有些寡淡。好在拌川很棒,澆頭味道濃鬱,筍乾豆芽韭菜豆腐乾其匯聚,可以說是很滿足了!

方傳的分店很多,除了鳳山門這家,利星附近那家也人氣頗高。其餘門店大家可以自行定位。

推薦指數:★★★

地址:六部橋直街江城中學旁,另有多家分店,營業時間具體見門店

    源興麵館   

特色:各類拌麵

最早接觸到杭幫面的拌川大概就是在源興了吧。其實相比較於片兒川的好面難求,現在這些麵館裡的拌川更能代表杭幫面的靈魂。

源興麵館的面喜歡定名為拌麵。源興的這份面滿滿一大碗澆頭,豬肝入味。麵條軟硬適中,加上醋和辣椒,竟讓我那總是喊著「北方的麵條才算面」的北方朋友也閉嘴了。

還在他家吃過大腸拌麵和大排湯麵,大腸處理得很乾淨,而湯麵的湯頭也很鮮美。

河坊街上小吃眾多卻都是速成品,口味不地道;西湖銀泰多品牌餐飲,商業化。而這家店所在的街道位於前面所說的兩地之間,安安靜靜,除了源興還有些早餐店鋪。

這些沿街店鋪的主人在這兒本分開店幾十年,做出來的食品,才是杭州老底子的風味。

推薦指數:★★★★☆

地址:西湖大道定安路地鐵口B出口處,營業時間:7:00-23:30

 ⑤  小狗麵館   

特色:腰花拌川+蘑菇、片兒川+豬肝

沒有環境可言的小麵館卻有杭州最老底子的味道。

雖然吃完前四家店已經了解了杭幫面,無非是片兒川、拌川以及衍生出的澆頭面,但是阿布依舊忍不住去拔草了這家至今都還沒裝修而在門口擺滿了小板凳的麵館。

▲店裡翻桌都來不及,顧客甘願在門口吃起了「板凳面」

豬肝拌川+腰花這類內臟面是杭幫面的一大精髓。朋友點了腰花拌川,看去是那種爆炒腰花的澆頭,他說:「吃出了火候的味道。」聽說店裡的蘑菇也是特色澆頭,探店的朋友可以幫阿布拔個草。

這家店還有一個招牌面是大腸拌川,然而我的這份大腸感覺略有異味,大腸裡的油好多。相比之下隔壁大哥點的片兒川看去更誘人,還加了外焦裡嫩的豬肝。

推薦指數:★★★★

地址:復興南街113號,營業時間:6:00-14:30,17:00-20:30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 end ———————

杭州的麵館少說有幾百家,

除了美食博主們熱捧的網紅店,

有時候在沿街店鋪隨便一落腳,

說不定也會被驚豔到。

今日留言:

你最愛吃的面是哪種?

北方派還是南方派?

相關焦點

  • 上過《舌尖》的麵館越開越多,這些店還值得吃嗎?本地人偷偷告訴我……
    比如菊英麵館,曾經是本地杭州人的日常,上過《舌尖上的中國》後就成了全國遊客來杭的必打卡之地。懂妹吃著面呢,一抬頭就看見他拿著個保溫杯進廚房間例行巡視去了但我真的很懷念,懷念曾經每年在杭州最熱時都要放暑假的菊英;懷念沒上舌尖前,老闆和老闆娘親自燒得那碗片兒川。
  • 在瀋陽,很多麵館兒都不輸「老四季」,你知道是哪幾家嗎?
    每座城市都有名片,傳奇人物、古蹟名勝、特產方言……,而這些赫赫有名的元素似乎並不能完全代表本地人對城市的定義。一種只有從犄角旮旯裡才能獲得的舌尖感受,深深地吸引著吃貨們不計往返,心嚮往之,它不僅僅是一種食物,裡面有記憶、有溫度、有故事、有態度……它才是這裡土生土長出的城市標杆,不深刻卻難忘……麵條的歷史源遠流長,作為主食,早已在世界風靡,不同膚色、不同地域……都對其烹飪手法起著重要的影響,那些口味重、花哨多的做法,更使其不輸那些南北大菜,一個通俗易懂的叫法,便可紅遍大江南北(西北油潑麵
  • 【微溫暖】舌尖上的泰順 夫妻麵館:麵館裡的家鄉味
    每一位來到夫妻麵館的工友,都能吃出家的味道。讓我們一起走進一家普通麵館,看看店主夫妻如何用一碗好面傳遞一份溫情。凌晨四點,當人們還沉浸在夢想中時,一對麵館夫妻卻已經開始為一碗好面而忙碌。好的食材是一碗好面的源頭。為了挑選到最新鮮的食材,他每天踏著夜幕去採購。陪伴他的,只有街道和車燈。
  • 杭州最瘋狂的12家麵館
    不過杭州人也並不care,因為本地人對它的愛已足夠深沉:杭州目前有9000多家麵館,這裡的大街小巷,沒有哪一條是沒有麵館的。每個杭州伢兒心中都有一家最愛的麵館:「這家是我從小吃到大的」「就是這個味兒,吃到就是回家了」……去杭州,賞美景、吃美食,不要忘了再來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杭州面喲!
  • 溫嶺這幾家麵館,顛覆了南方人只愛米飯的傳統~
    溫嶺人最愛的就是在寒冷天裡,鑽進一個海鮮麵館裡,叫上一碗熱乎乎的海鮮面,5分鐘就可以上桌,呼哧呼哧的吃完,抹抹嘴繼續幹活去。
  • 重慶江北區觀音橋街道:麵館環境「靚」 小面味道「爽」
    市民一邊吃著面,一邊可以通過顯示屏看到廚房間的動態,看得放心,吃得更安心,保障了轄區居民「舌尖上的安全」。   「雖說重慶地道美食吃的就是『蒼蠅館子』,但是環境不好,心頭多少還是有一點擔心,我今天過來吃麵,比原來乾淨很多,完全是改頭換面了,原來是街道出面整治了!」
  • 麵館老張
    家鄉的小胡同裡是熱鬧的,兩邊開滿了一個個小商鋪,人氣最旺的卻是一個陳舊的麵館——
  • 三和雙豐麵館老闆,自認為是三和大神的救星,你怎麼看?
    如今的三和人才市大不如前,中介門店都關閉了不少,三和大神也都各奔東西,連巷子裡的雙豐麵館也無法倖免,關門只是遲早的事,因為去消費的都是三和大神,三和大神走了,雙豐麵館也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第一次去雙豐麵館,見到了傳說中的麵館老闆,其實並沒有視頻上那麼高大,一位很普通的老頭兒,滿臉絡腮鬍子。據說4塊錢的一碗麵賣了9年,不過現在漲了一塊錢,不知有多少三和大神吃過這碗面,連我都吃過。
  • 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炸裂出雪梨最撩舌尖的麵館……
    不要客氣盡情攪拌吧!讓麵條飽滿的蘸上鮮辣的湯汁,美少女就是要一年四季吃涼麵的啊~  有多少人專門到不好停車的City就為了這一碗擔擔麵 兩邊薄中間厚能夠更充分地吸收湯汁還能保持手工麵條的嚼勁會吃~   顏值便勝過一切
  • 上海最近很火爆的一家麵館,本地人愛吃外地人也愛吃,你猜藏在哪
    而且更多是凝聚了老一代遠去的回憶,還有弄堂裡的煙火氣。很多麵館都是由上海老師傅親手主理的,童年的味道加上工匠精神般的烹製流程,精心製作出的那一碗碗面,總引得一幫又一幫的食客前去打卡。上海人愛吃大腸是出了名的。所以就有了滬上有名的網紅大腸麵館(復興路59號),這個我去吃過,個人覺得還是蠻好吃的。
  • 杭州這條街走紅網絡,每天遊人如織,為何本地人卻不愛去?
    初次來的遊客或許會對這條街感到很新奇,但是對於當地人來說,這條街早已沒有了什麼新鮮感,並且他們覺得這裡已經失去了以前的那種原生態氣息,逐漸變得商業化起來。大街上營業的商店很多都是網紅小吃,以前的傳統特色小吃有很多都已經消失不見了,有很多商家還會不同的播放宣傳廣告甚至上街拉人,很多本地人對此都很無語。
  • 洛陽這家麵館兒老店,隔段時間就想來!
    身為一個吃麵條不咋愛喝湯的人來說,一碗香氣四溢的湯底對我來簡直就是個十方瀲灩的媚眼拋給瞎子看,心裡多少也有辜負美意的愧疚。其實要說一碗拌麵能有什麼特別,無非就是麵條加調料,連什麼骨頭湯都欠奉,雖然不說天天念想,但想起來的時候就是非吃不可!
  • 我的深夜食堂---英雄麵館
    每夜這城中各路英雄匯聚於此,於是英雄麵館這個名字就取代了振興飯店,變成了不眠一族的深夜食堂。英雄麵館在午夜之後永遠熱熱鬧鬧,聽聽各種人聊天的內容,看看他們各自的打扮,就知道他們是誰,他們是幹什麼的,接下去要去哪裡。所有人都在觀察所有人,但彼此又裝作漠不關心。偶爾聽得入耳,就拼桌聊天喝啤酒。言語不對付就跳出門外,街心裡大打出手。
  • 杭州人,杭幫菜 | 本地人整理超全美食旅遊攻略
    要說他家有什麼必點的,可能就是米飯吧。家常的味道,想吃米飯是最大的讚美了吧。唔 飯 廚 房慶春東路86-13號慶春東路上一條小巷子裡的私房菜館,衝著熟醉蝦和太雕雞去的,一點也沒有失望。偏江浙口味的酸菜魚吃起來也很香,杭幫蟹黃蛋吃起來也很驚喜。幾道招牌菜水平都很過硬。
  • 常州永遠在排隊的老麵館,28元1碗的豬爪面太好吃,老闆娘是亮點
    有人說常州人有著南方人的心北方人的胃,性格溫婉,但是卻愛吃麵食,常州的麵館舉不勝舉,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面,常州人的一天就從一碗碗熱氣騰騰的麵條開始。而這家位於文化宮附近的盛興麵館更是大部分常州人的心頭好,生意特別好,可以說店內一直坐滿人,永遠在排隊。
  • 上海本地人吃小吃的正確打卡攻略,快收藏吧!
    教你一個本地人上海小吃的正確打卡攻略,快收藏吧!1、上海老字號虹口糕團喜歡甜的可以選擇方糕,外層軟糯彈牙,紅豆餡甜度剛好,喜歡鹹口的可以選擇年糕團,裡面包裹著油條、芝麻、糖粉、肉鬆和鹹菜,一口咬下去全是滿足的味道。
  • 素素飯局 小麵館裡的家鄉味兒
    在北方大多數地區,如果問起:你最愛什麼飯?估計90%的人都會回答:面。 沒錯,南北飲食就是從米和面開始區分的。做美食這麼久,寫了幾百篇各色美食,說起面,貌似還真沒寫過幾篇。所幸,這次的素素飯局就放在一家麵館裡。
  • 蘭州最火爆的夜市,曾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羊頭50元一個本地人最愛
    其中最注重的就屬這裡的正寧路夜市了,短短200米的長度卻是全國六大夜市之一,也曾上過舌尖上的中國,那麼究竟這裡為什麼這麼火爆呢? 每到夜幕降臨的時候就會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包括本地人來到這裡,在眾多豐富的小吃攤上選擇自己心儀的美食。
  • 被男朋友寵上天是什麼體驗?
    」咱們不見不散被男朋友寵上天是什麼體驗——@曠野裡的一輪月別人都說我,快三十的人了,眼睛裡有的都是天真,大概是被他寵成這樣的吧!沒經歷過撕心裂肺的傷痛,我擁有的都是天真。打遊戲輸了,我生氣,拿他出氣,他也受著,每一個節日都不會忘記,送的禮物總會符合我心意,我看什麼公眾號他也關注,為了更好了解我當天看各種文章後的心情,各種寵溺!這輩子能遇到他,我是上輩子拯救過人類嗎?——@寒雲衰草他把我頂上天的時候,我感覺真的被他寵上天。
  • 雙流老媽兔頭,縈繞遊子舌尖的難忘記憶
    當一種美食的色、香、味在人們舌尖上碰撞、融合之時,會刺激大腦的興奮性,令這種感覺久久無法忘懷,即使離開這道美食多年,那種味道仍然是遊子們縈繞舌尖的難忘記憶。 而在成都雙流,也有一種味道縈繞在雙流遊子的舌尖,那是當地90後對雙流最為深刻的美食記憶,更是離家多年也丟不掉的「啃族快樂」。沒錯,這道美食,就是成都雙流本地人啃出來的本地特色美食——雙流老媽兔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