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使用保溫杯時,都跟普通的杯子沒啥區別,一樣泡檸檬水、喝果汁、裝碳酸飲料。如果你還這樣做,就得小心了。昨天,江蘇省質監局公布了今年保溫杯產品的抽檢報告,風險監測顯示,不鏽鋼保溫杯在盛裝酸性食品時容易遷移出重金屬。
監督抽查
批發市場購樣
近四成不合格
本次共抽查145批次保溫杯產品,合格121批次,合格率為83%,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容量不符合標準要求。本次抽查中發現24批次產品容量項目不合格,其中容量偏大4批次,其餘20批次容量偏小,容量偏小值最大的1批次超過20%。
從採樣渠道來看,批發市場、小超市和賣場購樣的合格率最低,只有61%;生產企業抽樣的合格率最高,達到100%;大型連鎖超市和網購平臺的合格率分別為91%和84%。
價格方面,200元以上的保溫杯產品全部合格,質量情況最好。其次合格率較高的為50元-100元價格檔的產品;50元以下和100元-200元兩個價格檔的產品合格率均不到80%。
風險監測
保溫杯裝檸檬水、果汁 更容易遷出重金屬
檢測人員通過實驗對比發現,145批次保溫杯如果裝白開水,在室溫下放置24小時,鉻、鎳、錳3種重金屬都未檢出;如果裝的是酸性模擬液,45批次產品有不同程度的重金屬遷移出來,其中鉻檢出最多,有41批次。
江蘇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工程師諸葛海濤介紹,鉻、鎳、錳是構成不鏽鋼不可或缺的金屬元素,但一旦大量遷移出來進入食品,安全風險很大。比如鉻,長期六價鉻中毒會對皮膚和鼻黏膜造成傷害,嚴重的還會引起肺癌等。「需要明確的是,在正確使用不鏽鋼保溫杯時,重金屬的遷移往往非常緩慢,通常不會影響人體健康。但盛放檸檬水、果汁等酸度較大的食品時,極有可能在短時間內遷移較多的重金屬。」
高錳鋼耐腐性差 多現於低檔保溫杯產品
檢測人員還發現,不鏽鋼保溫杯中存在耐腐蝕性比較差的高錳低鎳鋼內膽產品。這種鋼材不僅耐腐蝕性能遠不及304不鏽鋼,而且在酸性介質中更容易遷移出重金屬。
試驗發現,10批次的高錳鋼被腐蝕的有7批次,被腐蝕率70%;另外135批次的304不鏽鋼被腐蝕的只有11批次,被腐蝕率8%。在裝酸性溶液時,10批次高錳鋼中9批次有不同程度的重金屬遷移,135批次304不鏽鋼中只有36批次有重金屬遷移。
諸葛海濤介紹,使用高錳鋼的成本比304不鏽鋼少很多。此次檢測的10批次高錳鋼保溫杯產品中有8批次產品價格在50元以下,因此高錳鋼產品多現於低檔的保溫杯產品。
用保溫杯泡茶 保健成分茶多酚流失嚴重
用保溫杯泡茶也很常見,但檢測結果顯示,茶葉中的保健成分茶多酚在保溫杯中容易流失。昨天,檢測人員現場做了一個實驗,在容量大致相當的一隻保溫杯和一隻玻璃杯中放入一樣多的茶葉,加入一樣多的開水。10分鐘後,玻璃杯中水溫降低到50℃-60℃,而保溫杯中水溫則在85℃以上。比較兩者的茶湯顏色發現,玻璃杯中的茶湯顏色淡一點,保溫杯中的顏色深一點。
「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茶多酚,茶多酚這一類物質在高溫下相對比較容易被氧化成顏色更深的茶褐素,因此茶湯顏色更深。」諸葛海濤表示,用保溫杯泡茶會加速茶多酚的氧化和流失,因此不建議消費者使用保溫杯泡綠茶。
提醒
優先選擇明示304不鏽鋼的產品
要選擇正規的商店、超市購買,不要貪便宜,優先選擇明示採用304不鏽鋼的產品。如果想要購買保溫效能高的保溫杯,那麼選擇口徑較小、容量較大、有內塞並且器形細長的保溫杯。
不要長時間裝酸性較強的食物
保溫杯原則上只能夠裝水,不宜長時間裝酸性較強的食物,比如果汁、檸檬水、碳酸飲料等。在清洗保溫杯時,不要用鋼絲球刷洗內膽表面,對於難以去除的汙漬可以用中性洗滌劑漂洗,或用稀釋後的食醋蕩洗(洗滌時間不應過長,以免破壞鈍化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