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x and The Child》(狐狸和我)
十歲的小女孩貝蒂,在上學的路上,見到了一隻狐狸,便被它迷住了。
在好奇心的趨勢下,貝蒂對這隻狐狸付出了極大的耐心。
每天放學後,就自己一個人在森林裡亂逛,期待著能見到那隻狐狸。
森林裡風景美如畫,就算見不到狐狸,貝蒂也不會無聊。夏天的時候,腳踩在成片的小花上,耳朵聽著鳥兒的叫聲。
冬天的時候,腳踩在厚厚的雪地上,嘴巴裡念著童謠。一步一步過森林,誰是雪地小畫家?一步一步走過森林,小手給我來回答。
走過寒冷的雪地,跟隨狐狸的蹤跡。這個腳印你看見了嗎?是狼來了!
看到了狼的腳印,她嚇得跌傷了腿,被父母勒令在家休養兩個月,不能出門。貝蒂就吹著熟悉的曲子,想像著那隻狐狸的生活。
狐狸的生活,則不是那麼美好。
被老虎追趕,堵在洞外,忍飢挨餓耗著時間,求得生路。伴侶死在獵人槍下,稍走向前,就會有獵槍也在等著自己。
冬天過去,貝蒂終於又能去森林了。某次,貝蒂無意幫狐狸解除了獵人的麻煩,知道了狐狸的家。
不過還沒來得及開心,狐狸連夜帶著自己的小狐狸搬了家。
貝蒂不再去追尋了。小姑娘學會自己坐在樹上,撒下糧食來引誘狐狸。
為了生存,狐狸來了,遠遠的觀望。察覺到貝蒂的善意,它一天比一天的更加靠近著貝蒂。
一天,狐狸離開,貝蒂追去了,她想要知道它的家在哪裡。可是,她卻看到了狐狸被幾隻狼堵在樹上,眼看就要掉下來成為盤中餐。
不知是哪裡的勇氣,她從躲著的樹木後站了出來。她整個也懵住了,看著向自己靠近的狼群。
小孩子那無知無畏、天不怕地不怕的那個勁兒一上來,她居然大聲喊叫了起來。這反而嚇得狼群一鬨而散。
從此,她徹底「馴服」了狐狸,連帶著那幾隻小狐狸都成了她的朋友。
後面貝蒂生火給狐狸看,告訴狐狸,「這是門,你進來。」「這是你的項圈,漂亮嗎?」
然後就拴住了狐狸,狐狸拼命掙扎著,滿口鮮血的咬斷了繩子逃跑。貝蒂嚇壞了,她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第二天,狐狸去她的家中找她,看來它是真的愛著這個朋友。貝蒂帶它去了自己房間,關上了房門。
卻不曾這個舉動引發狐狸的焦躁不安,它更加狂躁急切,朝著房間內唯一的光亮——窗戶撞了出去。
地上一片鮮血,貝蒂抱起了血泊中的狐狸,朝著它的家走去。小狐狸過來悲切的送別媽媽,貝蒂才後知後覺的接下了狐狸脖子中被鮮血染紅的項圈。
幸運的是,狐狸並沒有死,只是看凱迪的那一眼神,意味深長。
凱蒂說:「就在那一刻,我了解到為什麼狐狸看見我們的時候總會跑開。他們早就知道,我們不能真正成為朋友。我應該向他解釋清楚,還是回家等著?」
她沒有再回去解釋,她和狐狸都選擇,各自離開。
事隔多年後,已經長大了的貝蒂給自己的孩子講這件事。
她說:「我把愛和佔有搞混了,我喜歡她但不能佔有她,因為她們不屬於我,她們有屬於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