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區攜手北京大學共建廣東省雷射等離子體技術研究院,或將催生千億級新產業
金羊網 作者:符暢 2020-09-10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符暢 通訊員 雲宣 陳亮嘉 郭海華
9月9日,北京大學、廣州市白雲區人民政府共建廣東省雷射等離子體技術研究院籤約儀式在北京大學物理學院舉行。據悉,此次合作或將催生上千億的新產業。
白雲區攜手北京大學打造千億級新產業
據了解,廣東省雷射等離子體技術研究院將按省級高水平創新研究院、新型研發機構標準建設,圍繞飛秒拍瓦雷射技術、雷射加速器技術等方面展開應用研究與成果轉化,促進雷射加速器與醫學、工業、電子以及材料等學科的交叉融合,提升產業化速度,提供孵化平臺。
其中,研究所重點發展的「拍瓦雷射質子加速器裝置研究與應用示範項目」是北京大學核物理與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承擔的2019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主要研發生產治療癌症的體積小、造價低的雷射質子刀產品。目前,雷射質子刀處於實驗室裝置階段,擬在5年內研發出拍瓦雷射器樣機,實現拍瓦雷射器小型化,10年內建成世界上首臺雷射質子刀腫瘤治療醫用裝置。資料顯示,目前常規加速器治療設備造價在10億元以上,且需要一棟樓來容納,而該院所研發的雷射質子刀,目標是將造價縮減至1億元以下,且體積能夠進入中小醫院,未來或可催生上千億的新產業。
為加快科研成果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轉化,培育雷射等離子體產業鏈,廣東省雷射等離子體技術研究院將以「1+1+3」的模式進行總體規劃建設,即建立1個研究院、1個人才中心、3個產業轉化平臺。3個產業轉化平臺分別為:1家為科技創新提供服務支撐、促進研發成果市場化運營的公司;1支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技術、項目、人才,為相關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的基金;1個將建設成雷射等離子體核心技術源頭區和產業發展集聚區的產業園。
北京大學副校長張平文表示,北京大學將通過「技術突破、產品製造、市場模式、產業發展」,對雷射質子放療設備及相關產業進行專業轉化,為地方經濟產業發展轉型做好服務。
探索產學研全鏈條創新發展體系
為促成廣東省雷射等離子體技術研究院的順利落地,廣東省委、省政府和廣州市委、市政府在前期溝通過程中給予鼎力支持。據悉,這也是白雲區近年來引進的首家由區政府和高校共同支持的省屬民辦非企業,將有力推動白雲區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
白雲區委書記趙軍明在籤約儀式上表示,白雲區將進一步加強與北京大學的合作,把北京大學的技術、人才、管理等優勢,與白雲的區位、空間、市場、生態等優勢有機結合起來,共同構建『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產業發展、生態優化、人才支撐』全鏈條的創新發展體系。
以人才為例,該研究院落地後,擬建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後工作站,白雲區即將擁有一支由北京大學組建的高端人才匯聚的科研團隊,通過發揮人才中心的引才聚才優勢,逐步建立高端人才聚集高地,使人才資源輻射白雲區更多區域和產業。
此外,白雲區過去存在大量低端、低質、低效的傳統產業,產業轉型迫在眉睫,但科技創新驅動力的不足,極大限制了白雲區的蛻變。此次研究院的落地,將為白雲區以科技創新驅動經濟社會發展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據悉,近年來,白雲區堅持「1358」發展思路和「強二優三」產業發展路徑,不斷布局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產業項目。今年落地的華為電動技術有限公司、正在謀劃的中科腦智華南科創基地,再加上此次合作的研究院項目,被視為白雲區科技創新三大未來產業的招牌項目,具有裡程碑意義。
除這三個項目外,眾多高新科技產業發展項目也在白雲區多點開花:白雲湖數字科技城28平方公裡的建設藍圖迅速鋪開,和龍科技創新谷融入以廣深港科技創新走廊為主骨架的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布局,民科園在支撐白雲科技創新的基礎上不斷取得新突破,大健康生物醫藥產業基地二期亦蓄勢待發,白雲區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的未來藍圖更加清晰。
編輯: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