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前痛,屈伸受限,是因為你的膝關節得了「肥胖症」

2020-12-21 康端康復

膝關節是人體最複雜的關節之一,這個關節需要骨骼、肌肉、韌帶、關節囊等組織一起協作才能保持其正常的工作。因為系統龐大,其中的一個「精密小零件」出現問題就有可能帶來膝關節疼痛。

髕下脂肪墊就是一個小小的,並不起眼的組織,但是它卻是膝前痛的常見原因。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個小小的脂肪墊。

髕下脂肪墊

髕下脂肪墊是一團脂肪組織,以彈力纖維為網狀支架,呈倒置的三角形,位於髕骨下方空間內,毗鄰髕骨深面下端、脛骨平臺及半月板前部、股骨內、外側髁以及髕韌帶深部。髕下脂肪墊與髕骨下緣緊密連接,與髕韌帶後面結合疏鬆,隨關節屈伸運動有向脛股關節內部突入的趨勢。

看似不起眼的髕下脂肪墊其實是膝關節中最大的軟組織結構,在膝關節活動中可以起到襯墊、潤滑以及緩衝關節面軟骨的摩擦作用,可以確保膝關節的正常活動。

髕下脂肪墊損傷與膝前痛

髕下脂肪墊內含豐富的血管及神經阻滯,還可以分泌炎性因子、脂肪細胞因子,並且與神經支配的滑膜關係密切,因此髕下脂肪墊損傷時,可以引起明顯的膝前方疼痛症狀。

日常生活中哪些情況容易造成髕下脂肪墊損傷?

1、跌倒、緊急躲避、運動損傷等活動容易讓膝關節猛烈過伸或旋轉,脂肪墊未能及時上移而被嵌夾於股、脛關節面之間,引起急性牽頓性損傷。

2、膝關節過度負荷,關節間隙內壓力增高,脂肪墊也容易受脛股關節面擠壓。

3、慢性勞損造成脂肪墊反覆摩擦、擠壓也會造成髕下脂肪墊損傷。

4、其他膝關節病變。

除了膝前痛,髕下脂肪墊損傷的症狀還有哪些?

1、 髕下脂肪墊損傷後疼痛位置相對比較固定,常表現為內、外側膝眼或髕腱深部等膝前區域疼痛,並且在勞累、上下樓梯時加重。

2、 髕下區域兩側飽滿,脂肪肥厚。

3、 膝關節壓痛,屈伸受限。

如何判斷自己的髕下脂肪墊是否損傷?

髕下脂肪墊擠壓試驗

操作要領:患者仰臥位,檢查者立於患者右側,以左手拇、食指指端分別按住髕骨底的內外緣推向遠側,使髕骨尖向遠端凸出,右手拇指羅紋面朝上,指尖針對髕尖粗面及髕骨下1/2段邊緣進行適度滑動觸壓,若引出疼痛,是為本病的陽性體徵。

髕下脂肪墊損傷後怎麼辦?

髕下脂肪墊損傷症狀較輕、病程較短的一般採用保守治療,當保守治療無效或病情較重的時候選擇手術治療。

髕下脂肪墊損傷保守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手法松解、物理因子治療、功能貼扎、運動療法,以及針灸、推拿等。保守治療無創、經濟,易於被患者接受,但是可能存在治療不徹底,症狀易反覆等弊端。但是髕下脂肪墊並非可有可無,手術切除或部分切除雖然會快速改善症狀,但是從長久來看可能會弱化膝關節功能。兩類方法各有利弊,需要根據病情綜合判斷,靈活選擇。

髕下脂肪墊損傷的康復訓練

髕下脂肪墊損傷或者術後很多患者會出現膝關節受限或懼怕訓練的情況,很容易造成惡性循環。而對膝關節和髖關節周圍的主要肌群進行康復訓練可以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預防肌肉萎縮,促進組織恢復和預防復發。需要在康復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

參考康復訓練方法

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

動作要領:伸膝坐於墊上,一側膝後方放薄墊並下壓,使小腿產生向上抬離床面的趨勢,能感覺到大腿前側的緊繃感即可,保持10s,休息10s,重複30次。

直腿抬高訓練

動作要點:取仰臥位,患肢伸直,腳尖向上,患肢緩慢上抬,與地面呈30°,注意不要過高和過低。

坐位訓練

動作要領:取坐位,身體保持自然放鬆,膝關節呈90°左右,緩慢伸直膝關節,髕骨和腳尖垂直向上,踝關節儘可能向頭部背伸,注意保持大腿不離開椅子,緩慢放下。

髖外展訓練

動作要領:側身躺平,穩定好上身。兩隻腳伸直疊在一起,放鬆。用臀部發力,將上側腿起,必要時可使用彈力帶增大阻力。

髖內收訓練

動作要領:仰臥位雙腿屈髖屈膝踩在床上或瑜伽墊上,雙膝內放入瑜伽球,練習時用力夾緊瑜伽球,動作緩慢。

大腿後側肌群拉伸

動作要領:取坐位,一側腿在前方伸直,另一側腿屈膝平擺,足掌抵住健側大腿內側,雙手沿伸直腿往足部方向伸,保持軀幹平直,停留30s,重複5次,每日2次。

臀橋

動作要領:動作要領:屈膝仰臥,兩臂自然伸於體側,兩腳分開約10cm,收腹斂臀,髖關節伸直,保持軀幹和大腿在同一平面上。

注意保養膝關節,預防髕下脂肪墊損傷

1、 省著用膝蓋

老年人或膝蓋已經出現疼痛、彈響徵兆的年輕人要儘量避免爬樓梯、負重蹲起、負重跑步、負重跳躍等活動,平時注意膝關節休息。

2、 運動要規範

運動前做好熱身,運動後做好放鬆,運動中要注意運動規範,避免膝關節在運動中受傷。

3、 避免膝超伸

髕下脂肪墊損傷在更多情況下與反覆及不受控制的過度伸展有關。膝超伸更容易讓髕下脂肪墊受到擠壓和損傷。

6組動作科學矯正「膝超伸」,1分鐘測出你的膝關節是否健康

4、 提高膝關節的穩定性,不給脂肪墊受損留機會

膝關節不穩總受傷?這些部位的訓練對膝關節穩定更有效!

膝關節系統複雜,一個小小的脂肪墊可能就會帶來大大的傷害。所以我們需要特別注意養膝細節,讓膝關節遠離疼痛,不再受到傷害。

【本文參考文獻】

辛雨佳,徐永勝,包呼日查.髕下脂肪墊研究進展[J].內蒙古醫學雜誌,2020,52(1):27

肖園園,景德龍,李曄,韓忠傑,王光彬.MRI 診斷髕下脂肪墊損傷的價值[J].醫學影像學雜誌,2020,30(3):469

田有糧,馬彥紅,李茜,胡菲菲.針刀結合康復訓練對髕下脂肪墊勞損患者疼痛和功能恢復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誌,2015,24(34):3825

趙陳寧,朱倩博,何宇,孫年怡.髕下脂肪墊症候群的康復治療及研究進展[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6,7(15):1

編輯:申衛紅

相關焦點

  • 膝超伸那些事兒
    這種現象被稱為膝超伸。從前面看,膝關節下方的位置有明顯折橫,從側面看,髖關節移到膝關節前方,從後面看膝線不明顯。值得注意的是,膝超伸不止存在於站姿中,在坐姿中也可能出現膝超伸。如在做手仗式時,蹬直的雙腿腳跟離開地板也屬於膝超伸現象。1.
  • 膝超伸,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膝超伸是什麼?在正常的中立位站姿中,我們膝關節應該處在一個放鬆、非鎖死的狀態,從側面看,髖、膝、踝三個關節應基本在一條直線上。然而,當膝蓋向後頂死時,髖關節前移至膝關節相對位置的前方,足部著力點移至前腳掌,這種狀態一般被稱為膝關節超伸。
  • 你的膝關節居然會有肥胖症?
    除此之外,髕下脂肪墊主要還是會參與膝關節的屈伸活動。如果因為損傷而在它的內部產生沾黏,就可能影響他周邊的髕骨和髕韌帶,進而影響膝關節的屈伸機制。首先,沾黏的脂肪墊會牽拉髕骨,髕骨位置的改變可能會讓負責膝蓋伸直的「股四頭肌」效率降低,使得膝蓋伸直的動作變得更費力。其次,髕韌帶會變得相對縮短,這也會讓髕骨的活動度下降,一樣使得股四頭肌需要出更多的力氣才能拉動膝關節。
  • 改善「膝超伸」,保護膝關節!
    你知道其中的弊端,做與不做,決定權還在自己手裡。    主要是建議儘量以良好的姿態為主,以減少出現問題的風險。    廢話不多說,今天我們就聊一下關於「膝超伸」的問題。 什麼是膝超伸 膝超伸(Hyperextended knee):膝關節伸展幅度過大(超過185°)。
  • 膝關節殺手之一:「膝超伸」,做好這4點改善你的膝關節超伸!
    大家好,我們您的中醫體質調理師殷醫生膝超伸,又叫膝反弓,是指膝關節伸展幅度過大,超過185°,從解剖上講,是脛骨的頂端相對於股骨向後滑動使得膝關節向後過度打開,側面看呈後凸的弧形。4:穿平底鞋或光腳時,重心在前腳掌。
  • 如何科學地矯正膝超伸?
    哈嘍大家好,今天又忙碌了一天,偷時間給大家講一講膝超伸的問題。其實膝超伸的分析和矯正,在知乎和微信平臺上已經有很多回答,不過我看過來看過去也從中發現不少問題。在這個網絡信息爆炸的時代,免費的也是最貴的,選擇的成本加大,可能是時間成本,也可能是你的錯誤選擇導致不必要的問題。
  • 膝前痛?除了脂肪墊、股四頭肌損傷,還有一類損傷你必須知道!
    一文裡,我主要分析了膝關節內側疼痛的不同類型的原因。細心的讀者會發現,我在那篇文章裡留了一個引子,即髕骨位置的變化與膝關節疼痛的關係。我們都知道,踝關節、髖關節和骨盆位置的變化都與膝前痛有關。在今天的文章裡,我將從髕下脂肪墊、股四頭肌以及股神經等方面,來分析膝前痛的原因和處理方法。
  • 你可能只是膝超伸了,4招教你解決
    「明明不肥,大腿前側還有肉~」你是否會覺得站久了會膝蓋疼?走路或者跑步的時候小腿比較容易累?小腿粗壯、大腿前側還突出?如果你有這些問題,那麼就需要考慮下是否出現了「膝超伸」的問題了。什麼是膝超伸?然而,當膝蓋向後頂死時,髖關節前移到膝關節相對位置的前方,腳的著力點前移到前腳掌,大小腿呈現一個「C」字形的弧線,而如果這個角度是在正常範圍以上多伸直了5度,那麼就可以認定為有膝超伸了。
  • 前十字韌帶損傷與膝關節超伸
    如果前十字韌帶和後十字韌帶一起工作,可以對膝關節全幅度活動都起到穩定的作用。如果前十字韌帶單獨工作,它將會限制膝關節的伸展、以及限制脛骨相對於股骨之過度向前移動,或是限制股骨相對於脛骨之過度向後移動。一項研究發現前十字韌帶可以提供使脛骨向前移動的被動阻力的 85%。因此,如果脛骨向前移動太多或是膝關節在站立時伸的太直,前十字韌帶都會被抻拉。
  • 膝超伸(膝關節過度伸展)
    、不鎖死的狀態(中立位),側面觀時,髖、膝、踝三個關節應基本在一條直線上,此時足部著力點應位於腳掌中間(足弓處),當膝蓋向後頂死,髖關節前移至膝關節相對位置的前方,足部著力點移至前腳掌時,稱之為膝關節超伸。
  • 關於膝超伸,這篇文章必須收藏!
    在一個完美的姿態下,完全伸直膝蓋人體的重心線應穿過膝關節中線,也就是你的大腿和小腿呈一條直線,正常的膝關節都可以完成超伸的動作,幅度約在5~10度左右,這個動作幅度就像是關節的預留「緩衝」空間,如果在這個基礎上還能繼續伸膝,就代表膝關節伸展的活動度過大。站立時候如果膝關節到了過伸的位置,從側面看上大腿與小腿形成一個向後的弧形,所以也有人把膝過伸叫做膝反弓。
  • 人體解剖——膝關節解剖
    1、 症狀膝關節病主要表現為活動後膝關節前後、內外側的疼痛,在排除其它軟組織損傷引起的膝關節疼痛外,膝關節本身勞損均可在髕骨四周摸到細小的條索狀結節。2、 選點:根據解剖我們將髕骨看做一塊活動的籽骨,功能是協調膝關節運動的。如果髕骨的活動範圍被限制,則膝關節活動也將受限。
  • 抗阻伸膝-下肢經典肌力練習
    股直肌:是四塊肌肉中最長的肌肉,通過髖關節和膝關節兩個關節,是雙關節肌,除了具有伸膝的功能以外,股直肌的收縮還可以產生屈髖的動作。同時也是膝關節彎曲的主要拮抗肌,如果股直肌攣縮,變短和彈性變差,會嚴重影響膝關節的屈曲功能。
  • 奶奶5年膝關節滑膜炎痊癒了,就靠蘿蔔樹皮,厲害了!
    膝蓋痛是現代都市人常見的症狀。久坐不動、身體衰老、鍛鍊過度等都可能造成膝蓋痛,給生活帶來不便。滑膜炎就是人的滑膜組織發生了炎症。
  • 膝關節超伸是重點,5個動作幫你改善
    真正的原因其實不僅僅是肌肉發達這麼簡單,很有可能是你的膝超伸問題引起的。如何定義膝超伸?在運動解剖學中,膝關節有非常多的整體運動形態,其中與膝關節屈曲相反的意思就是我們常說的伸展狀態。但是術語上並沒有伸展一說,因為膝關節不存在關節後伸。
  • 一運動就膝蓋痛是得了膝關節疾病嗎?
    我一運動就膝痛...人在運動的時候血液供給四肢比平時快且多,所以會導致腦部暫時缺氧,造成頭暈,久不運動,疲勞和睡眠不足的人突然運動時常會這樣,但是為什麼一運動就膝痛?我是不是膝關節有問題?膝關節是一個龐大的系統,疼痛可能是膝關節發出的健康求助信號,需要引起重視。但是一運動就膝痛,並不能完全確定是哪種膝關節疾病。之前我們也簡單了解過,鵝足肌腱炎是膝內側痛,「跑步膝」是膝外側痛,髕骨軟化症是髕骨下痛……但是這只是冰山一角,並不足以判斷,例如半月板損傷也會造成膝關節內側某個固定位置痛,要想區分還需要參考其他症狀仔細鑑別。
  • 小腿粗可能是因為你膝超伸,危害多如何解決?
    蓬鬆自然的髮型,完美精緻的臉蛋,休閒舒適的穿搭,這一切都讓你散發出迷人的氣質,讓你成為街上最靚的仔!但是,當你路過玻璃櫥窗的時候,看到了自己的腿型,一切都煙消雲散。「臉大不是病,腿粗要人命」,能比腿粗更要命的那就是膝超伸。這是除X、O型腿之外的又一腿型殺手。
  • 中藥熱敷,緩解膝關節腫痛
    【延伸科普】膝部腫痛引起膝部腫痛的原因很多,膝關節的急性創傷、韌帶暴力損傷都會引起膝部腫痛。但這裡我們講的不僅是因為急性外傷引起的膝關節腫痛,還包括慢性勞損導致的。其中最常見的疾病是膝關節滑膜炎。膝關節滑膜炎,是指膝關節受到急性創傷或慢性勞損,引起滑膜損傷或破裂,導致膝關節腔內積血或積液的一種非感染性炎症反應疾病。膝關節滑膜為關節囊內壁部分,起於關節軟骨邊緣,為全身關節中滑膜面積最大者。滑膜富含血管、神經,具有分泌滑液、營養關節軟骨、吸收熱量等生理功能。所以在膝關節急慢性損傷過程中,很容易導致滑膜受損而腫痛。臨床上分為急性創傷性和慢性損傷性滑膜炎。
  • 深蹲矯正:足背屈嚴重受限?3個動作幫你改善,還能避免腰部酸痛
    接下來我會從以下4點進行關於足背屈進行詳細的講解。足背屈相關介紹;足背屈受限對深蹲有哪些影響?如何進行改善?足背屈相關介紹通俗來講,足背屈指的是腳背靠近並縮短與小腿前側之間距離的能力。但它特指的是一種運動解剖體位,使足前靠近小腿前側的動作,使兩者間的夾角逐漸小於90°。
  • 你的膝蓋伸不直 怎麼辦?
    有必要的時候,可以在膝關節以上的大腿部位加上沙袋之類的重物,來增大練習的強度。注意!是在「膝關節以上的大腿部位」 !直接把重物壓在膝關節上,會增大髕骨和股骨之間的壓力,長時間的壓迫會造成新的損傷的! 一般是要保持這個姿勢,練習20-30分鐘。這個動作適用於膝伸直角度只是輕微受限(只差一點)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