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是人體最複雜的關節之一,這個關節需要骨骼、肌肉、韌帶、關節囊等組織一起協作才能保持其正常的工作。因為系統龐大,其中的一個「精密小零件」出現問題就有可能帶來膝關節疼痛。
髕下脂肪墊就是一個小小的,並不起眼的組織,但是它卻是膝前痛的常見原因。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個小小的脂肪墊。
髕下脂肪墊
髕下脂肪墊是一團脂肪組織,以彈力纖維為網狀支架,呈倒置的三角形,位於髕骨下方空間內,毗鄰髕骨深面下端、脛骨平臺及半月板前部、股骨內、外側髁以及髕韌帶深部。髕下脂肪墊與髕骨下緣緊密連接,與髕韌帶後面結合疏鬆,隨關節屈伸運動有向脛股關節內部突入的趨勢。
看似不起眼的髕下脂肪墊其實是膝關節中最大的軟組織結構,在膝關節活動中可以起到襯墊、潤滑以及緩衝關節面軟骨的摩擦作用,可以確保膝關節的正常活動。
髕下脂肪墊損傷與膝前痛
髕下脂肪墊內含豐富的血管及神經阻滯,還可以分泌炎性因子、脂肪細胞因子,並且與神經支配的滑膜關係密切,因此髕下脂肪墊損傷時,可以引起明顯的膝前方疼痛症狀。
日常生活中哪些情況容易造成髕下脂肪墊損傷?
1、跌倒、緊急躲避、運動損傷等活動容易讓膝關節猛烈過伸或旋轉,脂肪墊未能及時上移而被嵌夾於股、脛關節面之間,引起急性牽頓性損傷。
2、膝關節過度負荷,關節間隙內壓力增高,脂肪墊也容易受脛股關節面擠壓。
3、慢性勞損造成脂肪墊反覆摩擦、擠壓也會造成髕下脂肪墊損傷。
4、其他膝關節病變。
除了膝前痛,髕下脂肪墊損傷的症狀還有哪些?
1、 髕下脂肪墊損傷後疼痛位置相對比較固定,常表現為內、外側膝眼或髕腱深部等膝前區域疼痛,並且在勞累、上下樓梯時加重。
2、 髕下區域兩側飽滿,脂肪肥厚。
3、 膝關節壓痛,屈伸受限。
如何判斷自己的髕下脂肪墊是否損傷?
髕下脂肪墊擠壓試驗
操作要領:患者仰臥位,檢查者立於患者右側,以左手拇、食指指端分別按住髕骨底的內外緣推向遠側,使髕骨尖向遠端凸出,右手拇指羅紋面朝上,指尖針對髕尖粗面及髕骨下1/2段邊緣進行適度滑動觸壓,若引出疼痛,是為本病的陽性體徵。
髕下脂肪墊損傷後怎麼辦?
髕下脂肪墊損傷症狀較輕、病程較短的一般採用保守治療,當保守治療無效或病情較重的時候選擇手術治療。
髕下脂肪墊損傷保守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手法松解、物理因子治療、功能貼扎、運動療法,以及針灸、推拿等。保守治療無創、經濟,易於被患者接受,但是可能存在治療不徹底,症狀易反覆等弊端。但是髕下脂肪墊並非可有可無,手術切除或部分切除雖然會快速改善症狀,但是從長久來看可能會弱化膝關節功能。兩類方法各有利弊,需要根據病情綜合判斷,靈活選擇。
髕下脂肪墊損傷的康復訓練
髕下脂肪墊損傷或者術後很多患者會出現膝關節受限或懼怕訓練的情況,很容易造成惡性循環。而對膝關節和髖關節周圍的主要肌群進行康復訓練可以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預防肌肉萎縮,促進組織恢復和預防復發。需要在康復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
參考康復訓練方法
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
動作要領:伸膝坐於墊上,一側膝後方放薄墊並下壓,使小腿產生向上抬離床面的趨勢,能感覺到大腿前側的緊繃感即可,保持10s,休息10s,重複30次。
直腿抬高訓練
動作要點:取仰臥位,患肢伸直,腳尖向上,患肢緩慢上抬,與地面呈30°,注意不要過高和過低。
坐位訓練
動作要領:取坐位,身體保持自然放鬆,膝關節呈90°左右,緩慢伸直膝關節,髕骨和腳尖垂直向上,踝關節儘可能向頭部背伸,注意保持大腿不離開椅子,緩慢放下。
髖外展訓練
動作要領:側身躺平,穩定好上身。兩隻腳伸直疊在一起,放鬆。用臀部發力,將上側腿起,必要時可使用彈力帶增大阻力。
髖內收訓練
動作要領:仰臥位雙腿屈髖屈膝踩在床上或瑜伽墊上,雙膝內放入瑜伽球,練習時用力夾緊瑜伽球,動作緩慢。
大腿後側肌群拉伸
動作要領:取坐位,一側腿在前方伸直,另一側腿屈膝平擺,足掌抵住健側大腿內側,雙手沿伸直腿往足部方向伸,保持軀幹平直,停留30s,重複5次,每日2次。
臀橋
動作要領:動作要領:屈膝仰臥,兩臂自然伸於體側,兩腳分開約10cm,收腹斂臀,髖關節伸直,保持軀幹和大腿在同一平面上。
注意保養膝關節,預防髕下脂肪墊損傷
1、 省著用膝蓋
老年人或膝蓋已經出現疼痛、彈響徵兆的年輕人要儘量避免爬樓梯、負重蹲起、負重跑步、負重跳躍等活動,平時注意膝關節休息。
2、 運動要規範
運動前做好熱身,運動後做好放鬆,運動中要注意運動規範,避免膝關節在運動中受傷。
3、 避免膝超伸
髕下脂肪墊損傷在更多情況下與反覆及不受控制的過度伸展有關。膝超伸更容易讓髕下脂肪墊受到擠壓和損傷。
6組動作科學矯正「膝超伸」,1分鐘測出你的膝關節是否健康
4、 提高膝關節的穩定性,不給脂肪墊受損留機會
膝關節不穩總受傷?這些部位的訓練對膝關節穩定更有效!
膝關節系統複雜,一個小小的脂肪墊可能就會帶來大大的傷害。所以我們需要特別注意養膝細節,讓膝關節遠離疼痛,不再受到傷害。
【本文參考文獻】
辛雨佳,徐永勝,包呼日查.髕下脂肪墊研究進展[J].內蒙古醫學雜誌,2020,52(1):27
肖園園,景德龍,李曄,韓忠傑,王光彬.MRI 診斷髕下脂肪墊損傷的價值[J].醫學影像學雜誌,2020,30(3):469
田有糧,馬彥紅,李茜,胡菲菲.針刀結合康復訓練對髕下脂肪墊勞損患者疼痛和功能恢復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誌,2015,24(34):3825
趙陳寧,朱倩博,何宇,孫年怡.髕下脂肪墊症候群的康復治療及研究進展[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6,7(15):1
編輯:申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