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嶽遠卿】
一、如何吃益生菌,別被大忽悠忽悠了。
真相大白1:他們會告訴你益生菌怕熱,所以千萬不要用開水衝服,最適宜的溫度是35-37℃之間。這樣回答的人,就充分說明他們的益生菌還是固體飲料,然而別人瓶裝滴劑和滴劑獨立包裝的益生菌都早已問世,不少地方已經幾乎取代了固體飲料的益生菌了。
真相大白2:他們只告訴你衝好的益生菌要立即食用,減少益生菌在空氣中久置而失活。卻不告訴你本來就可以買到存活率更好,不用衝泡,方便攜帶和餵養的滴劑益生菌。
二、何時吃益生菌,別被盲人帶路了。
真相大白1:他們告訴你「益生菌在晚上飲用最佳,可以促進鈣吸收」。難道你補益生菌是為了促進鈣吸收嗎?事實上,其一,益生菌在進入腸道之前,自己的生命都自身難保,如何做到促進鈣吸收。其二,鈣被人體的吸收,一方面需要載體,另一方面需要推力,且血管內外要有壓力差,再加上前提是鈣不要被沉澱。解決這幾個問題,路過的益生菌是幾乎做不到的。只有穩定的腸道內益生菌才能有效利用腸道內食物殘渣合成載體;乳糖可以產生滲透壓,促進鈣吸收(備註:維生素D是不能促進鈣吸收的);80水蘇糖能夠快速增殖益生菌,置換金屬離子,刺激腸道壁合成載體,促進鈣吸收。
真相大白2:「接受輻射後飲用益生菌,有助於防輻射」。這是極為錯誤的解釋,因為益生菌怕輻射,解決輻射問題,完全可以不用益生菌,而用部分植物食物即可,甚至有部分植物還能防輻射的同時,為益生菌提供食物,增加益生菌的活性。
事實是,補充益生菌無論早中晚,飯後半小時是最好的。那時胃酸濃度最低,益生菌不易被胃酸殺死,同時,現在的益生菌大都有雙層或多層包埋技術,只要不被胃酸殺死,在胃裡稍多停留一下,方便將益生菌一層一層釋放出來,因為包埋技術的外面層級是需要部分胃酸的作用才能實現有效釋放的。
另外,打抗生素結束後兩小時也不易補充益生菌,因為醫生打抗生素都是過量的,否則容易產生超級細菌。所以,打抗生素結束後,體內有多餘的抗生素殘留,需要補充一定的特殊食物將抗生素排出體外後,再補充益生菌才是科學的。至於排抗生素的食品,80水蘇糖是安全有效無副作用的功能性普通食品。
三、如何選擇益生菌,小心被人挖大坑。
其一,益生菌數量要足,但不是越多越好。嬰幼兒50-100億為最佳。一次補多了,容易打亂內平衡,補少了不起作用。
其二,要注意益生菌要有活性,多層包埋技術是保證益生菌活性的有效技術。
其三,儘量不選單一菌株,除非知道要補單一的某菌株才能解決問題,否則儘量菌株合理搭配食用,達到聯菌效果。
其四,配方裡力求不要含香精、防腐劑、麥芽糊精、奶粉等。在益生菌食品裡,這些東西沒有一個是好東西。
其五,益生菌和益生元組合配方最合理,如果是益生菌與水蘇糖組合配方,堪稱完美。
其六,不要老是只認識固體飲料的益生菌,滴劑益生菌技術更先進,餵養更方便,如果做到滴劑獨立包裝,那就是真的堪稱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