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嶽遠卿】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免疫器官和微生態系統。腸道大概有100多「種」共享細菌,在這個細菌群落裡面,這些細菌是我們的常駐菌,在我們的腸道裡面長期存在。腸道菌群之間要保持微生態的平衡,如果打破這個平衡,人就會生病。益生菌掌管著人體70%以上的免疫功能和90%以上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當益生菌能夠主動維持好這個平衡,人體就會免受很多種疾病的困擾。
現代人為何容易缺乏益生菌?
其一,食物添加劑太多。
人們的飲食中攝入的益生菌的數量越來越少而攝入傷害益生菌的成分越來越多。如:防腐劑、增稠劑、香精、香料等人工合成的添加劑,人們過多食用這些加工食品,極不利於體內益生菌群的生存與增殖。
其二,剖腹產兒無法接受母體益生菌的傳承。
醫學技術進步了,部分產婦為了避免疼痛,或者防止私處變鬆弛,懷胎近十月,不是讓寶寶自然分娩,而是剖腹強制脫離母體,且大多剖腹產嬰兒缺乏足夠的母乳餵養,不得不採用配方奶品代替母乳餵養,從而導致嬰兒體內益生菌群水平先天性不足,無法接受母體菌群傳承。
其三,工業汙染的傷害。
社會固然發展了,工業化和城市化導致環境汙染越來越重,生態惡化,空氣和水質不斷下降。經過氯處理後的含氯飲用水會損害人體內的益生菌生長繁殖,導致菌群失衡也是一種必然。
其四,心理壓力導致益生菌流失。
社會發展了,人們生活壓力增加了,工作緊張了,對人體的壓力狀況極為敏感的益生菌,因為壓力增大會改變人體內的荷爾蒙平衡,導致人體內保護腸道的健康衛士益生菌死亡或流失了。
其五,飲食結構不合理。
社會發展了,生活質量提高了,食物越來越精細化了,膳食中過多的肉類和過少的蔬菜水果會削弱益生菌的活性,大量的精細碳水化合物和糖類會促進有害菌和酵母的生長且抑制有益細菌的繁殖,東方人的生活逐漸西化了,來自於植物性食品的益生菌食物越來越少了,所以益生菌死的越來越快了,繁殖越來越慢了,數量越來越少了。
其六,濫用抗生素。
抗生素救了一代人,也毀了一代人。如今抗生素的過度普及和濫用給人體會帶來諸多的副作用。這個不分青紅皂白的糊塗蟲-抗生素在殺死體內有害菌的同時,也會殺死體內的有益菌,於是益生菌越來越珍貴了。
其七,口服避孕藥的抑制。
現代人生活水平提高了,性生活活躍了,為了追求刺激,隔一層膜的距離都接受不了,於是口服避孕藥成了習慣了。然而,長期以口服避孕藥形式被人體攝入,併合成雌激素或某些荷爾蒙替代物,會明顯減少體內有益微生物菌群的數量。
其八,水土不服。
隨著地球村的出現,經濟全球化和市場國際化的普遍發展,出差、旅行變得越加頻繁。而各地的環境和飲食中微生物菌群的種類和數量都有所不同,初到異地的人容易出現體內菌群失調,甚至益生菌減少的情況,這使旅行者出現腹瀉或水土不服的症狀。
其實,現代人缺乏益生菌的原因數不勝數,關鍵要想辦法解決,下面分享下通用方法。
其一,補菌。
直接補充益生菌對於解決菌群失衡問題,來得最直接,但最大缺陷就是治標不治本。
其二,養菌。
所謂養菌就是給益生菌補充食物,這個是解決菌群失衡的治本辦法,唯一的缺陷就是效果來得稍慢,如果腸道缺乏益生菌嚴重,養菌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
其三,補菌與養菌同時進行。
補菌加養菌雙管齊下,既解決了眼前益生菌缺乏問題,也解決了力不從心的問題,尤其是益生菌加80水蘇糖同時補充,解決菌群平衡問題,真正做到標本兼治,被譽為新一代「雙重天然抗生素」,和「雙重天然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