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焦一線原創
文丨莫羽汐
編輯丨李芊雪
「一個非常不起眼的機會或者動機,一點不能被自己壓抑的欲望,都會讓人墮落。」
這是導演陳育新想帶給觀眾的啟示,也是《燃燒》這部劇在刑偵背後所揭露的人性複雜。
刑偵劇經過多年的發展在人物塑造上逐漸從臉譜化過渡到立體化,其中也產生了不少揭露人性的作品,《燃燒》也不例外,用一個個立體化的人物形象來呈現這場跨越30年的恩怨糾葛,其中所展現出的人性痛點也是這部劇的亮點所在。
30年前,龍城市一起殺人案件,改變了老法醫高四海和刑警高建設父子二人的命運;30年後,與舊案相關的一具骸骨被發現。
本來已經打算辭掉警察的工作去當律師的高風(經超飾)改變了這一想法,決定調查當年的真相,證明家人的清白。在調查中過程中高風與警方之間,與許佳桐(張佳寧飾)背後的家族之間發生了密切的聯繫,眾多人物的交織裡體現了複雜的情感糾葛。
相較於陳育新導演的其他作品,《燃燒》沒有像《破冰行動》裡一樣選擇流量演員,也不像《湄公河大案》那種紀實性極強的作品,在這部劇裡涉及到三代人之間的故事,人物關係也更複雜。
導演用巨大的線索網編織了一場人性的探討,讓觀眾看到了每個人在面對不同的情況時所作出的不同選擇。
1
用多線敘事的手段
呈現快節奏的刑偵劇
如果說五月份的劇集市場是被甜寵劇霸屏,那麼六月以來,劇集市場內容更加多元,《燃燒》《三叉戟》接連上線,讓刑偵劇再次回到了人們的視線。
對於刑偵劇來說,懸念感最容易引發受眾的興趣,快節奏的敘事手段能夠給觀眾帶來心理上的滿足感。而在這一題材上有豐富經驗的陳育新導演更是十分擅長多線敘事,曾今執導的《破冰行動》也是這一手法的代表。
在《破冰行動》中一條線索是內地警方和塔寨毒梟的對抗,一條是任達華飾演的幫派大哥趙嘉良聯合香港警方破壞販毒集團,但是這兩條主線在前期並沒有太多的交集。除了這兩條主線之外,還有一條支線是林水伯,但這條線一開始是相對獨立的。
與《破冰行動》不同的是,《燃燒》的線索更加重疊。目前來看有三條主線,一條是從高風視角展開的敘事線索,另一條是從複查405一案的刑警視角展開。最後一條線索與龍星集團相關,董事會主席趙月娥與405案件有著密切的聯繫。
跨度長,線索多,這場橫跨30年的舊案該如何在保證懸念感的同時講清楚是這部劇的難點所在,對此導演選擇了用留白來營造懸念。
劇中線索眾多,但在敘事時留下了大量的空白,給了觀眾自主思考的空間。趙月娥派人對許達和高風下手之後,網友開始猜測「下一個趙月娥該殺誰」。
楊衡的父親到底是誰,這也是劇中在前期留下的空白,隨著劇情的推進他的真實身份才被爆出。
人物反轉也是該劇營造懸念的一種方式,趙月娥在劇情前段呈現出的只是冷酷無情,與405案究竟有怎樣的關係並沒有顯現。隨著劇情的推進才發現她才是當年許家福一案的幕後推手。
除此之外,網友紛紛在猜測許佳桐面對曾經的愛人和家人會作出怎樣的選擇,從目前的劇情來看,冷麵經理許佳桐對趙月娥曾經所做的事從不知情到懷疑再到配合,最終選擇了站在家人這邊。
例如趙月娥安排殺手對高風下手那段戲,關鍵時刻許佳桐打來了電話,大家本以為會提醒高風,但結果並沒有。無處不在的懸念和反轉讓《燃燒》更加牽動人心。
在整體結構上,雖然整部劇聚焦的是30年前的迷案,但敘事並沒有急於求成,而是層層遞進。隨著調查的推進衍生出了開棺驗屍案、許家福案、DNA案等等,通過這些案件的講述,405一案也就呈現在觀眾眼前了。
22
案中有情
《燃燒》裡的人性因子
「可以說刑偵劇是最特別、最難的一種,刑偵劇主要講述的是個體犯罪,個體犯罪就只能把鏡頭對準人物。」既然要把目光對準人物,那麼不可避免的就要「抓人性」,這一點在這部劇裡也有體現。
刑偵劇裡的人物塑造主要分為三大類:犯罪者,往往代表的是負面形象;破案者,也就是正面的人物形象;受害者,往往是悲劇人物形象。我國刑偵劇的創作更傾向於賦予每一個人物飽滿的性格特徵,也就是所謂的「圓形人物」,在這部劇中也不例外。
經超飾演的高風來自警察世家,爺爺高四海始終認為許家福仍然活在世上,但開棺驗屍的結果卻令他疑惑,最終患上了阿爾茲海默症。爸爸高建設觸及到了案件的核心但卻被人謀殺。作為正面人物,導演賦予了他們更多的悲情色彩,呈現了人性向善的一面。
許佳桐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但往往知道的越多,背負的壓力就越大。親情和愛情讓她難以割捨,她愛高風,因此請求趙月娥不要對高風下手,但同時她也清楚高風的存在是對家族最大的威脅。成魔成佛就在一念之間,選擇錯了註定就會走上一條不歸路,這也是《燃燒》想要告訴觀眾的。
許家家族作為劇中典型的負面形象,但其中也設置了一個正直的角色。多年前趙月娥曾經試探過許軍的態度,一向正直的許軍表示「親情是親情,但法律就是法律」。
或許是因為許軍骨子裡的正直,趙月娥才一直沒有告訴他當年的真相,作為家族裡唯一一個被蒙在鼓裡的人,他將會如何面對現實,很多網友表示「相信許軍在知道了真相之後仍然會選擇站在正義的一邊。」
主要人物之外,劇中對於支線人物的塑造也更細緻。楊衡作為405案件的重要人物,具有極強的悲情色彩。
在他八歲時,母親羅紅英就已經死了,並且被認為是殺死許廣義的兇手。楊衡多年之後再見父親楊三水,卻得知一個驚人的秘密,他並不是楊三水的親兒子,沒過多久楊三水也死亡。接連失去親人的打擊再加上尚未揭開的謎團,楊衡的經歷充滿了悲劇。
在採訪中導演說,《燃燒》刻畫了每一個人物在過程中所作出的選擇,用「選擇」來呈現人性的光明與黑暗。高風選擇了追求正義,選擇了與母親和解,趙月娥為了掩蓋真相策劃了多起謀殺,許佳桐背負著家族黑暗的過往,她的選擇也就決定了她的命運,所有人物在面對現實時所做出的的選擇都呈現了人性的兩面。
通過探尋案件真相這條故事線,《燃燒》儘可能地去挖掘人物背後的故事,探討更深層次的人性問題,這讓該劇不只局限於刑偵。
3
3
2
3
高紀實、大格局、更複雜
陳育新刑偵創作史
陳育新導演在刑偵題材的電視劇中長時間的探索,推出了多部備受好評的作品。《9·18大案偵破紀實》《紅蜘蛛》《命案十三宗》《徵服》《國家行動》《湄公河大案》《破冰行動》等劇都由他操刀。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湄公河大案》《國家行動》和如今的《燃燒》,也體現了陳育新刑偵創作的變遷。
《湄公河大案》以真實案件為出發點,還原當年湄公河一案,具有極強的紀實性,將一個震驚世界的大案影視化地呈現在觀眾面前,描繪了中國的大國形象,將這類題材的作品推向了更大的格局。
如今《燃燒》跨越了時間和空間,以一個三十年前的舊案為線索,將刑偵線與家族變遷、愛恨情仇深度融合,呈現法理與人情的對話。這部劇同樣深耕現實主義,但擴大了受眾面,試圖與全年齡段受眾產生共鳴,讓過往「高大上」的刑偵劇愈發「接地氣」。
這幾年刑偵題材逐漸回歸,成為熱門,但從數據來看,《破冰行動》播出至今還沒有出現下一部作品能夠達到當時的話題度。
如今《燃燒》的播出環境也十分嚴峻,同期播出的同類作品還有陳建斌等人參演的《三叉戟》,而《幸福觸手可及》等其他題材的劇集也有很高的熱度,想要迎來下一個《破冰行動》,刑偵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轉載請註明來源、作者、編輯署名,違者必究
━━ 已入駐平臺 ━━
ID1:love-travis
ID2:Courser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