焱創 開創艾灸養生新時代!
膝蓋,是人體最大最複雜的關節,膝關節屬於鉸鏈關節,它是我們身上少數只能往一個方向運動的關節。膝關節又是人體最大的承重關節,正常人的膝關節平均可承重35公斤。
雖然膝蓋不是身體中最常受傷的部位,但卻是最薄弱的。膝蓋怕冷,寒氣最容易通過這裡進入人的身體內。尤其是老年人年紀大了,本身膝蓋就很脆弱了,因此遇上天寒地冷的,很容易出現老寒腿和風溼性關節炎。
關節炎的發病大體是由於肝腎虧虛、氣血不足、勞損、風寒溼邪乘虛侵入或外力所致,從而氣血不暢,久而致筋脈氣血癖滯、痺阻經絡、氣血不暢、不通則痛,所以充分運用艾灸可以滋肝補腎、補氣活血、溫陽散寒、疏經通絡的功效,能夠有效地預防和治療關節炎。
清代吳儀洛在《本草從新》中說:「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亡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溼,暖子宮,止諸血,溫中開鬱,調經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
說的是艾葉味苦、辛,性溫,入十二經脈。艾葉易燃,火力溫和,滲透力強,通過刺激皮膚感受器,激發調整機體相關系統的機能。
調理腿部疾病灸這裡!
在艾灸調理老寒腿、關節炎等腿部疾病,通常比較有效的做法是艾灸腿部的穴位,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效果非常好的特效穴,就是膝蓋附近的犢鼻穴。
犢鼻穴屬足陽明胃經穴位,出自《靈樞·本輸》:「刺犢碧者,屈不能伸。」又名外膝眼穴。「外」,外部。「膝」,膝部。眼,凹陷之處。「外膝眼」名意指本穴為膝外凹陷處。
犢鼻穴位於膝部,當我們把腿屈起時,可以看到在膝關節外側有一塊高出皮膚的小骨頭,即是該穴。
《素問》:刺犢鼻出液為跛。
《大成》:膝髕中,潰者不可治,不潰者可治,若犢鼻堅硬,勿便功,先洗熨,微刺之愈。
《甲已經》:犢鼻腫,可刺其上。堅勿功,功之者立死。《勝玉歌》:兩膝無端腫如鬥,膝眼、三裡艾當施。
《玉龍歌》髖骨能醫兩腿疼,膝頭紅腫不能行,必針膝眼、膝關穴,功效須臾病不生。
《靈光賦》 :犢鼻治療風邪痛。
用好犢鼻穴的好處
犢鼻穴:祛風溼,通經活絡,疏風散寒,理氣消腫,利關節止痛。主治膝痛,麻木,屈伸不利,腳氣。現多用於下肢癱瘓,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疾患等。
犢鼻穴具有通經活絡、疏風散寒、理氣消腫止痛的作用,中醫有句話叫「關節積水犢鼻求」,這個穴最善於治療膝蓋上的病。比如說,平時跑步、爬山導致膝蓋受損、疼痛、膝關節積水,風溼性膝關節病,長時間久坐膝蓋疼,都可以通過艾灸犢鼻穴解決。
穴位功能一:治療風溼性關節炎
《素問》云:「刺膝髕出 液為跛。」《資生經》云:「膝及膝下病;膝臏癰腫。」有些人經常感到膝中疼痛, 酸軟,要麼無法站立,要麼不能久站。
對於這種情況, 最好的辦法就是艾灸犢鼻穴。當你感覺膝蓋酸冷或是腿腳疼痛或者下樓困難時,就用艾條灸此穴10 分鐘,灸到皮膚發紅為止。
順便提一句,很多女性朋友在有空調的環境中工作,不知道防護自己的膝蓋, 有的人就穿個小短裙、 小短褲,這很容易得上風溼性膝關節病。
因此建議,在空調的環境當中最好備一個毛巾被,稍微地防護一下自己的膝蓋。如果已經出現問題了, 就要多艾灸犢鼻穴。
穴位功能二:調理滑膜炎
滑膜炎是指滑膜受到刺激產生炎症,造成分泌液失調形成積液的一種關節病變。當關節受外在性和內在性因素影響時,滑膜發生反應,引起充血或水腫,並且滲出液體,表現為關節腫脹、疼痛、關節腔積液、活動受限等。
膝關節是人體滑膜最多,關節面最大和結構最複雜的關節,由於膝關節滑膜廣泛並位於肢體表較淺部位,故遭受損傷和感染的機會較多,膝關節滑膜炎主要是因膝關節扭傷和多種關節內損傷,而造成的一組綜合症。
容易造成患者暫時或長期部分喪失勞動力,對患者的危害較大。
中醫認為艾灸「走而不守,通十二絡」。俗話說得好,「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只要你有疼了,就是不通。
而艾草的穿透力極強,能通經,所以它對痛症是非常適合的。在相關穴位施灸可起到通絡、補益肝腎、增強機體免疫力,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用中醫的話說,它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因此用艾灸對滑膜炎進行調理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掃碼關注公眾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