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天氣冷,老寒腿易發作?用好1物、3個穴位,逼退老寒腿!
天氣乍暖還寒,最易受寒溼之邪夾攻,你或你家人是否被這些問題困擾:
4、父母年歲已高,寒腿怕冷,怕凍,雙腿容易出現腫脹僵硬;
5、膝蓋疼痛,膝關節發出咔咔聲,上下樓梯時尤為明顯。
現代醫學認為這是由膝關節的生理退化和關節磨損導致,而中醫把這種情況統稱叫做老寒腿。
中醫為什麼會這樣稱呼這種疾病呢?裡面是否蘊含怎樣的智慧呢?今天帶大家好好了解一下這個讓我們苦不堪言的「罪魁禍首」。
你的「老寒腿」是怎麼來的?
老寒腿雖然用了個老字,但是其含義並非指老年人專有的,現在青年人生活方式不注意、肥胖超重、姿勢單一固定等原因,導致也成為老寒腿的主力軍。這個老字的含義指的是衰弱的意思。
寒字點明了「老寒腿」的關鍵致病因素。從中醫來分析,寒為陰邪,其性收引,最易傷陽,導致氣血不暢,不通則痛。
《內經》明確地說: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休。寒氣入經而稽遲,澀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這就明確地肯定了,寒邪是導致關節疼痛的根本原因。
為什麼發病在下肢而不在上肢呢?因為腿是寒氣大本營,寒氣進入我們人體後,會從臀部往下沉,一直到大腿、膝蓋窩、腳。
所以隨著疾病的遷延深入,症狀會一直往下發展,直至整個腿部。
幾招幫你緩解「老寒腿」
如何緩解老寒腿?我們的養生重點應該是溫陽散寒,好好保護雙腿。由於寒邪比較狡猾,經常會與風、溼兩種邪氣狼狽為奸。
這樣的話,情況就變得很複雜了,下面帶大家認識一下不同類型的老寒腿是如何養生保健。
風為陽邪開發腠理,又具穿透之力,寒藉此力內犯,風又借寒凝之積,使邪附病位,而成傷人致病之基。
主要表現為肢體關節、肌肉酸痛,上下左右關節遊走不定,但以上肢為多見,以寒痛為多,見惡風寒,舌苔薄白或薄膩,脈多浮或浮緊。治則為祛風通絡,散寒除溼。
這種類型的人群應以祛風散寒,溫通經絡為食療原則。推薦一款食療——雞血藤燉雞,原料包括:雞血藤15克,川牛膝15克、桑寄生15克,老母雞半隻,主要功效是祛風散寒,活血通絡。
還可以配合艾灸,主要治療穴位血海穴:位於髕底內側端上2寸,股內側肌隆起處,中醫理論認為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該穴有活血止痛的功效。
溼邪借寒邪的收引之能,而入侵筋骨肌肉,黏著、膠固於肢體而不去。
主要表現為肢體關節疼痛重著、酸楚,痛有定處,肌膚麻木,手足困重,活動不便,苔白膩,脈濡緩。因為寒溼為成型陰邪,所以通常伴有膝腫並麻木。治則為除溼通絡,祛風散寒。
這種類型的人群應以溫陽通絡,祛溼散寒為食療原則。推薦一款食療——苡米牛骨湯,原料包括:炒薏苡仁30克,白蔻仁10克(後下),鮮山藥200克,牛骨500克,主要功效是溫中化溼,健骨強筋。
還可以配合艾灸,主要治療穴位陽陵泉穴:位於小腿外側目,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此為八會穴之筋會, 是治療筋骨關節病的要穴。
這種類型的老寒腿通常是纏綿不愈、久病之後,正氣逐漸被損傷所致,正所謂寒邪日久則暗傷腎陽。
一方面,腎中藏為相火,釋放出來即是陽氣,能溫煦五臟六腑和四肢百骸。若寒邪侵襲,消耗陽氣,會導致腎陽漸虛。腎陽虛則關節功能亦會下降。
另一方面,因為陽氣化,陰成形。陽氣健旺,則氣化功能正常,陰濁不能積聚,當然也就不會腫脹。若陽虛而氣化功能下降,陰濁積滯,就會形成有形的腫塊(骨刺亦之類)。所以現代醫學的骨刺,其根本就是氣化不利,陰濁瀰漫的現象。
圖源:攝圖網
這種類型的人群應以補益腎陽,固腎通絡為食療原則。推薦一款食療——巴戟元肉紅棗燉乳鴿,原料包括:巴戟天15克,桂圓肉15克,杜仲5克,乳鴿1隻。主要功效為補腎填精,益髓通絡。
還可以配合艾灸,主要治療穴位犢鼻穴:位於髕骨下緣,髕韌帶外側凹陷處,該穴有疏風散寒,利膝止痛之效。
生活中,多數膝蓋關節部位的不適症狀,是由於日常對膝關節的保暖不夠、長期受涼引起的,除了上述的三點,保暖護膝也是很重要的。
老寒腿的核心病因病機都離不開寒,而寒邪的侵襲不是一蹴而就,因此平素注意膝蓋腿部的保暖至關重要。
尤其在秋冬和冷暖交替時節,溫差和低溫更容易造成膝蓋部位的肌肉和血管收縮,從而引起不適。
所以,我們平時要儘可能的保暖,不讓膝蓋部位受涼,並儘量減少劇烈運動,讓關節膝蓋得到充分的呵護和休息。
保暖護膝,不妨可以試試正安的這款暖膝貼,它採用蝶形設計,外形設計符合人體工學原理,貼合膝蓋弧度,行走自如。
特別選用醫用壓敏膠,可直接接觸皮膚,防止皮膚過敏。其核心的是自發熱技術,合理控制原材料比例,令發熱時間持久,恆溫不傷膚。1分鐘速熱,6小時持久發熱,45度-55度之間均勻恆溫。
久坐少動的上班,家務纏身,膝蓋勞損的人,還有常年風溼疼痛的爸媽,都可以用這款暖膝貼貼一貼。
這款暖膝貼可以通過自行發熱,可達到疏散風寒、疏經通絡、扶陽暖身的目的,對預防和緩解老寒腿大有裨益。
囤貨通道 ☟ 手慢無!
蝶形設計 貼合膝蓋弧度
即開即熱,恆溫發熱,舒適又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