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又酸又麻,得了「老寒腿」?試試按揉這些穴位來緩解

2022-01-05 最緊要健康GRT

寒風瑟瑟

衣裙飄飄

為了不得關節炎

為了老寒腿不發作

我的膝蓋求支援

NONONO

天真了兄弟

穿秋褲和老寒腿還有關節炎

並沒有必然聯繫

老寒腿,

在醫學病名上叫做膝骨性關節炎

是一種非炎症性、退化性病變

多數患者的腿部,

尤其是膝關節會出現反覆發作、

久治不愈的酸、麻、疼、痛等感覺。

圖:攝圖網

患者多為老年人,實際上,老寒腿與年齡並沒有絕對關係,只是隨著年齡增長,老寒腿的患病率也會增加,而且病情也表現得更為嚴重,現在年輕人不注意,也可能患上老寒腿。

隨著年齡增長,關節軟骨慢慢「老化」,不僅會出現變薄、變脆,還可能會因外傷而出現破碎甚至大面積剝脫。如果關節軟骨被磨損殆盡,在活動時就出現了骨頭和骨頭之間的「生」磨。這種關節的硬性磨損,就會引發無菌性炎症,出現局部疼痛、紅腫、關節僵硬等症狀。

圖:攝圖網

老寒腿屬於「痺症」的範疇,從中醫來分析,寒為陰邪,其性收引,最易傷陽,導致氣血不暢,不通則痛。外感風、寒、溼、熱之邪及人體正氣不足有關,比如有些不注意保暖的年輕人常常把腿部暴露在寒冷的環境中,使腿部受到風寒、溼氣的侵襲,就有可能患上老寒腿。

圖:攝圖網

天冷了,大家多有體會,那就是晨起手腳關節僵硬疼痛,尤其膝關節,老寒腿患者尤其明顯,有時嚴重時感覺像上了鎖似的。

今天陳醫生給大家推薦以下穴位,

日常可以嘗試多按揉自我調理,

緩解老寒腿的晨僵疼痛。

陳波燕: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針灸推拿科主治中醫師

擅長以中醫為特色(中藥內服、外敷、針刺、艾灸、火針、埋線、放血、小兒推拿等)治療脊柱及其相關疾病、四肢筋傷、內外婦兒疾病及亞健康的調理等。

定位:經外奇穴。位於膝關節伸側面,髕韌帶兩側之凹陷中,左右計4穴。

功效:有祛風溼、散風寒、利關節、通經絡、止痺痛之功。

操作:雙拇食指二指按揉同側內外膝眼穴,3-5分鐘,局部酸脹為宜。

定位:在膝上部,髕底的中點上方凹陷處。

功效:通利關節,祛風除溼,活絡止痛。

操作:雙手拇指或者掌根按揉鶴頂穴,3-5分鐘,局部酸脹為宜,或者虛掌輕拍鶴頂穴。

鶴頂穴、雙膝眼穴同時按揉手法:五指併攏,雙手全掌緊貼同側大腿、小腿或膝蓋皮膚,稍用力施壓,沿直線往返快速擦動,頻率為每分鐘120~160次。

定位:屬於足陽明胃經,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功效:燥化脾溼,生發胃氣。

操作:雙手拇指交替按揉足三裡穴,3-5分鐘,局部酸脹為宜。

圖:攝圖網

定位: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功效:健脾益血,調肝補腎。

操作:雙手拇指按揉同側三陰交穴,3-5分鐘,局部酸脹為宜。

圖:攝圖網

除了按揉以上穴位,還有以下貼士送給你。

1、穿著調護:少穿短裙、漏膝蓋裝,避免膝蓋直接受寒,特別注意不能穿潮溼的衣物,出門可穿戴合適的護膝,少穿高跟鞋,減少行走時膝蓋的直接磨損。

圖:攝圖網

2、姿勢注意:秋冬寒涼,減少席地而坐或者長時間睡地板,老寒腿患者避免久坐不動,氣血運行不暢。

3、食療調護:適當選用強腰健腎、祛風溼食療。如杜仲牛膝豬蹄湯等。

4、適當泡腳:有助改善老寒腿。常見的生薑、紅花、艾葉等可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圖:攝圖網

5、常做無需膝蓋負重的腿部肌肉鍛鍊。適度鍛鍊可防止肌肉萎縮,增強腿部肌肉的力量,增加局部血循環。

相關焦點

  • 經常按揉4個穴位,幫你有效緩解疼痛
    最近,南方進入汛期,連綿的陰雨天氣,讓不少朋友的老寒腿也開始犯上了,腿部疼痛的症狀著實令人難受。那麼,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改善關節疼痛的症狀呢?今天,小編跟大家分享幾個中醫穴位,經常按揉這些部位可以有效緩解疼痛哦!
  • 緩解膝關節疼痛的穴位_小腿抽筋急救穴位_足跟痛的穴位療法
    ,老年人足跟痛的原因以及緩解足跟痛的穴位療法等相關內容。人們常說:人老先老腳,為什麼說膝部是最先老的呢,從解剖結構講,膝關節擔負人身體四分之三還要重的力量,尤其是女性穿高跟鞋,膝關節所受的壓力更重。膝關節的疾病主要有兩個症狀為主:疼痛、功能障礙(屈伸困難)。疼痛方面通過幾個穴位,點穴按摩的方法    專家現場按摩,緩解治療膝關節疼痛疼的穴位:犢鼻穴、足三裡穴、陽陵泉穴。
  • 天寒了,這份「老寒腿」保養攻略你收藏了嗎?
    今年廣東天氣比往年更加寒冷,她膝關節疼痛又犯了,自己像往常一樣熱敷、保暖,疼痛仍是難以忍受,她來到醫院就診,診治後,我們耐心地教她平時該如何保養膝關節,同時發現近期因為「老寒腿」來就診患者明顯增加,那麼您身邊有這樣的病人嗎?他們知道該如何正確保養膝關節嗎?
  • 秋季鼻子不舒服,按揉3個穴位來緩解
    鼻子不通氣,發乾,發癢,出血,或者老覺得鼻子裡面有東西,總想掏……其實,這些症狀很大一部分原因都與秋燥有關。我們都知道,緩解秋燥的最好方法就是滋陰潤肺。而中醫認為肺開竅於鼻,鼻又為肺之門。可見肺與鼻是息息相關的,肺臟疾病可以從鼻子反映出來,而治療鼻子的病變,往往從肺入手。所以在秋天,潤肺與護鼻是相輔相成,互相作用與依賴的。
  • 常按這幾個穴位 疏肝解鬱少得病
    經常按揉足三裡,疏肝理氣效果好自古以來,足三裡穴就被醫家認為是養生大穴,為強壯及保健的要穴。每次按壓的時候要使足三裡穴有針刺一樣的酸脹、發熱的感覺才行。也可以用大拇指或中指揉兩腿的足三裡穴。手指按住穴位,向同一個方向轉動,然後再朝反方向轉動,各轉36 圈。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轉太快,否則會摩擦到表面的皮膚。同時配合均勻呼吸,收到的效果將更明顯。
  • 胃不舒服,點按揉這些穴位
    胃脹或者有吃東西好像梗在胸口下不到胃部去的感覺,按一按此穴,氣機調暢就通了。教大家一個穴位,以備不時之需。 中醫理論認為,郄穴是臟腑經氣深聚之處,陽經的郄穴可治療急性痛症,陰經郄穴可以治療出血類疾病。因此,急性胃痛發作,疼痛難忍時,可以點揉足陽明胃經的郄穴——梁丘穴。
  • 這個穴位,按一按、捏一捏會緩解身體疲勞,疏通氣血
    這樣就意味著,膽經是我們人體中一條非常重要的經脈,膽經上有一個穴位,按一按、捏一捏會緩解身體疲勞,疏通氣血。膽經上的肩井穴,就有一兩撥千斤的作用,可以一穴來調節膽經氣血。自我按摩方法:一手搭於對側肩頭,用中指指腹按揉肩井穴,或用中間三指指腹按揉肩井穴區。按揉的手法要均勻、柔和、滲透,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 老寒腿易發作 | 用好1物、3個穴位溫陽散寒,逼退老寒腿
    前言 天氣冷,老寒腿易發作?用好1物、3個穴位,逼退老寒腿!天氣乍暖還寒,最易受寒溼之邪夾攻,你或你家人是否被這些問題困擾:4、父母年歲已高,寒腿怕冷,怕凍,雙腿容易出現腫脹僵硬;5、膝蓋疼痛,膝關節發出咔咔聲,上下樓梯時尤為明顯。
  • 關節炎、老寒腿怎麼辦?教你一招,延長膝蓋30年壽命!告別冬季老寒腿
    對膝蓋酸、麻、脹、痛、涼有效 它採用點陣設計覆蓋雙膝穴位 護膝的自發熱效應將穴位打開 使艾草精華
  • 常按10穴位永不生病
    導語:經過數千年的鑽研和沉澱,穴位養生的神奇療效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追捧。中醫認為,人體經脈上有361個穴位,如果再加上經脈之外的穴位,就有上千個。具體掌握這些知識,對於普通人來說十分困難,因此穴位養生似乎離人們的日常生活還有點遠。
  • 嘔吐、反胃、吐酸、胃痛?試試這個穴位
    別小看了這些健康窩。據史料記載,每當慈禧出現不適,都會按摩眼窩、頸窩、腰窩、腋窩等「養生窩」,常會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耳窩位於耳垂後凹陷之處,是人體翳風穴的位置。按揉翳風穴可以起到防治感冒,預防風邪入侵身體;還能寧心安神,緩解暈車;此外可以起到聰耳的作用。
  • 一受涼就腿疼是得了「老寒腿」嗎?這些知識您應該了解!
    是不是真的得了「老寒腿」?「老寒腿」的致病原因是什麼?如何預防?往下看,這些知識您應該掌握!「老寒腿」究竟咋回事?「老寒腿」有很多其他名稱比如,骨性關節炎、骨質增生、骨刺等如果得了骨性關節炎會顯現出一系列的症狀最主要的就是關節疼痛、腫脹
  • 多按按膝部這4處穴位,舒筋活絡
    其實膝關節周邊有幾處穴位,對於改善關節炎、關節痛都有不錯的作用。比如血海、外膝眼、足三裡、委中穴、梁丘、內膝眼、陰陵泉、陽陵泉等。其中重點推薦4個穴位,緩解關節痛的作用明顯。
  • 眼睛酸脹?別揉!按按穴位就能輕鬆告別視疲勞
    別著急,這些穴位讓你緩解這幾個穴位緩解眼睛疲勞的效果最好,都有通絡明目的作用。通常,魚腰穴的反應會大些,它是一個經外奇穴,不但可以緩解眼睛疲勞,治療眼睛其他問題的效果也不錯,如角膜炎、角膜翳、眼肌麻痺等等。睛明穴——疏風清熱它在內眼角往裡一寸處,這樣說吧,它就在鼻梁兩側。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就能同時掐住兩個睛明穴,方便極了。
  • 兒童經常肚子痛,按揉此穴有療效
    經常接診到這樣的兒童,除了中藥治療以外,還經常告訴家長按揉一個穴位,有很好的止痛作用。其實有時候單純通過按揉這個穴位也可以搞定,但是從人文角度來分析,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來就診,如果處方就是畫出一個穴位讓自己回家按揉,有些人會覺得自己是被醫生打發走的,不重視。所以,這些患者,中藥與按揉這個穴位同時進行,相互不影響,療效更有保證。
  • 手把手教你按穴位 輕鬆緩解痛經問題
    針對以上3類痛經問題,女生們可以採取各種方法來緩解痛經,比如飲食、藥物等。今天我要跟大家介紹的穴位按摩的方法。穴位按摩的方法較藥物溫和,也同樣對於緩解痛經非常有效。常服食藥物,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很大的副作用。所以,在此建議女生們都應該學習一下按摩這種簡單方便又有效的方法來養護自己的身體。按摩的部位大致是:腹部、小腿、腳部。
  • 按揉手上穴位,調理9種常見小毛病
    我們看武俠小說時,常常看到誰被點了穴位,然後動彈不得。這當然是虛構的,但在中醫上,確實可以通過穴位來養生保健。穴位,主要指人體經絡線上特殊的點區部位,通過針灸或者推拿、點按、艾灸刺激相應的經絡點,可輔助治療一些疾病。
  • 健脾保「胃」,按揉4大穴位
    大家都非常常見晚輩給長輩捶腿,您千萬別小看這些動作,它蘊藏著很多秋冬季節的養生奧秘。捶腿跟保護胃有什麼關係呢,捶腿,從大腿一直到小腿,捶的位置都是胃經,如果飯後捶腿,確實能震動經絡,疏通經絡,對胃有好處,能幫助消化,疏通胃氣。腿上最有名的穴位,是足三裡,有這麼一句話:要想安,三裡常不幹。古人很早就開始用艾柱來灸足三裡。
  • 做這三個動作,按這五個穴位!
    如果因為身體平衡性不佳、整個動作不連貫,或下蹲中加壓過度,短時不耐受,出現酸脹現象,這都是正常的。 關鍵是注意下蹲過程中,膝關節有無痛感,只有痛才意味著不正常,需儘早到醫院就診。
  • 告訴大家「八個穴位」,累的時候按一按,舒服極了
    腋窩頂端動脈搏動處為極泉穴。當血液中代謝產物過多時,血液黏稠度增加,經脈氣血易滯留在肘關節,引起心火肺熱亢盛,會出現咽喉腫痛、咳嗽痰黃、心煩失眠等證。按摩肘窩的穴位可疏通經絡氣血,清熱祛溼,安神利咽。腰窩就是腰部脊柱左右凹陷處,兩側分布夾脊穴和背俞穴。沿著脊柱走向從上至下捋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