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愛說「鬼」話。
為啥?你自己數數,上海閒話裡,有多少帶鬼字的俗語,有人開玩笑說過,十八層地獄,要有多少各式各樣的鬼,上海人的俗語中,估計就有多少鬼話。
上海灘最出名的一隻鬼,叫「老鬼」。
上海話裡,「鬼」和「舉」是一個音,因此,對於「老鬼」的寫法和出典,很多人認同」廣東妓女」一說,就是因為清朝袁枚的《隨園詩話》裡有一句,「廣東稱妓為,老舉」。
到了上海,當年四馬路上的一大風景,便是老龜奴扛著、背著妓女,送到開過「局票」的嫖客處——這雙腿高舉,便是妓女接客時候的形態了。當年上海灘的廣東妓女裡,也分「老舉」和「鹹水妹」,前者接華人,後者則接洋人。
現在很多人習慣寫成「老鬼」,不管哪種寫法,上海人都用來形容「老辣」、「精明」、「本事大」。
事事、時時都精怪、都內行,但是,你總不能保證,有那麼一天也會一時糊塗做出失策的事來,在上海閒話裡就叫,「老鬼失撇」。
上海人關於「老鬼」,還有一句很形象生動的說法:「老鬼勿脫手,脫手勿老鬼」。
更發噱點,會說,「老鬼勿脫手,脫手是洋盤」——洋盤是啥?勿識貨朋友是也!
「老鬼」不僅僅是形容詞,上海人還把經驗豐富者、老資格者稱為,「老鬼」。
「吃大閘蟹我老鬼了。蟹肉全部吃清爽,蟹殼還可以搭出一隻蟹來!」
「儂去搭老寧波搓麻將是尋棺材睏!伊學生意辰光就天天陪老闆娘打牌了。牌齡超過儂年齡!」
「老鬼」雖然有「老奎」的一點意思,但還是謙虛多了——勿敢稱神,老神;不敢稱仙,老仙;只敢稱鬼,老鬼。
「老鬼」要是在後面加個「三」呢?
你去問上海人,即便是老上海也很難講清楚,「老鬼三」究竟是什麼裡個東西!為啥?的確就是因為上海人習慣把形容不出、不能啟齒之物,稱為「老鬼三」。
某少年與某小姐,一見傾心,非常熱絡,就此進了行閃電結婚。
不料,結婚之後,馬上反目, 常吵鬧,大家都很奇怪:為什麼會變得這麼快?有知道他們秘密的,說道:「老鬼三有毛病!」
有時候,「老鬼三」也指一事物,不明言其名,聽著自能會意。比如,「伊迭額兩天老鬼三來了,不好去遊泳」,女同志儕明白,「老朋友」來了!
北方人講的「鬼話」,是鬼故事的意思;但是,到了上海人嘴巴裡,就不單單是鬼故事了,往往被用來形容「假話」。
上海閒話裡,自嘲的話叫,「戲話」;見不得光的,表面一套,背後一套的話,叫「鬼話」。
為啥?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是也!
上海人最能說「鬼話」,而且,還是有歷史的,不相信?中國近代歷史上就有最鬼話連篇的一本通俗小說——《何典》。
上海有「小鬼」,也叫」小鬼頭」,上海人用來稱呼頑皮的小男孩。可以說,但凡上海小男孩要是闖了禍,家長第一句肯定是,「小鬼」,或者「小赤佬」——殊不知,這「赤佬」也是鬼的一種啊!
小鬼不怕,最嚇人三隻鬼:吊死鬼、急煞鬼、還有餓死鬼。
「吊殺鬼」,上海人常用來形容那些面無表情的高個子;「急煞鬼」,顧名思義「急性子」,有一種很好玩的說法,「急煞鬼,投胎」,說的就是這類人;還有「餓殺鬼」,自然是沒吃飽,或者形容「吃東西急吼吼」的樣子——就是我們常聽到的,「餓煞鬼投胎」、或是「前世裡沒吃過」。
還有兩個最難纏的鬼,「討債鬼」和「大頭鬼」。
「討債鬼」,是死了以後來討生前的債,叫做」討陰債」。上海話裡,把那些經常敗家,經常惹事生非的同輩、或小輩,叫做「討債鬼」——對於女人來說,最大的兩個討債鬼,莫過丈夫和兒子了。
「大頭鬼」,不是自己頭大,而是碰到的人頭會大起來,大多數人碰到麻煩事時,頭也會大起來,特別是奇奇怪怪的麻煩事,頭會變得更大,上海話「碰著大頭鬼」就是這個意思。
來源丨部分內容節選自網絡名博「梅璽閣主」的《上海閒話——鬼》;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最後,請各位新老朋友點擊頁面底部「閱讀原文」連結,花3分鐘完成對「看懂上海」的問卷調查,總共15道選擇題,我們需要您的寶貴意見與建議,這樣才能讓我們做的更好,謝謝。長按識別二維碼申請入群
添加「看懂上海管理員」時
請註明「看懂上海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