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然停止的瞬間,災難留下龐貝生機勃勃的煙火日常

2020-12-16 芸淡風傾

龐貝這座聞名遐邇的古城,位於義大利西南沿海坎帕尼亞地區(Campania),歷史悠久,是當時羅馬帝國經濟、政治、宗教的中心之一。公元79年8月24日的中午,龐貝城附近的活火山維蘇威火山突然爆發,火山灰、碎石和泥漿瞬間湮沒了整個龐貝,火山爆發後的18個小時內這座古羅馬最繁華的城市,就徹底消失了。

災難頃刻間毀滅了一座城,卻也因此保留了大量古羅馬帝國的建築遺蹟和藝術文物,成為世界上最為著名的古城遺址。古城挖掘始於1748年,至1960年接近完成。兩個世紀多的努力,讓這座深埋在地底的古城才被挖掘出土而重見天日。

龐貝曾經的侈靡繁華和頃刻顛覆的悲劇色彩,形成了鮮明對比,不斷探索還原神秘面紗背後的歷史真相,從龐貝去看古羅馬帝國,也催生了很多以此為背景的優秀影視劇作品,比如《龐貝末日》《角鬥士》等等。

所以我們對羅馬,對龐貝的印象還是停留在遺址圖片反映的慘烈悲涼,以及藝術化作品裡的盪氣迴腸,無可奈何。

最後一日的悲劇之外,換一個視角,鮮活真實悠久的龐貝,那生機勃勃的每個人的日常,又是什麼樣的呢?

英國著名古典學家,劍橋大學古典學教授瑪麗·比爾德,在她的著作《龐貝:一座羅馬城市的生與死》一位細緻耐心,博學專業的學者型導遊,帶領讀者身臨其境,用大量確鑿的證據,旁徵博引,幽默風趣地進行科普,有條不紊地敘述真實歷史,嚴謹地提出假想,打破刻板印象和過度幻想:從房屋、職業、政府、食物和酒到性,以及洗浴、娛樂和宗教,由表及裡、層次分明地再現了當時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展示了,那也曾經是無數人生活的地方,那也是人生。

(一)龐貝的色彩,關於藝術和審美

歐洲曾掀起一陣廣泛的「羅馬風」室內裝修熱潮——純粹的「龐貝紅」牆面,輔以幻想般精緻的建築圖案,配合古典神話中的場景仙物,追求一種極致外露的奢華。

這,也許是人們看過龐貝遺址後,形成的表面印象,因而由此形成了簡單粗暴的刻板印象——套用上述萬能公式,就能得到一個「龐貝」?

真正的龐貝審美,是什麼樣的呢?

龐貝的建築喜歡用壁畫作為裝飾,遺址中尚未完成的「溼壁畫技法」,可以推斷龐貝的畫師至少三人一組——必須在打底灰泥層幹透前快速作畫。許多設計圖案,結合了當時流傳的神話場景,甚至還非常成功地實現了建築結構裡的「錯視效果」,展現出向遠處延伸的景觀。

雖然典型特徵是,設計圖案在垂直方向被一分為三:寬闊的中央部分是主要的人物場景,下方是牆裙,而頂部則有著更多的裝飾圖案。龐貝除了「紅」,還有黑色,白色和黃色。而且畫師和他們的僱主的想像力豐富,可以彌補結構的限制。

精緻的風景畫,動人的肖像圖,細緻的靜物圖,有氣勢的狩獵圖,各種獵奇的圖案生物,還出現了現代壁紙風格的裝飾——大片反覆出現的幾何圖案和動植物圖案,或者是黑白條紋。覆蓋整個花園的大型繪畫,為整個花園增色不少。

「古代狩獵之家」的花園牆壁, 該房屋由此繪畫得名。

現代學者將羅馬壁畫被劃分為龐貝第一、二、三、四風格。

第一風格為鑲嵌風格,即在牆上用灰泥塑好建築細部,做出凹槽分割牆面,塗上顏色,造成彩色石板鑲嵌的幻覺效果;第二風格為建築風格,即在牆面上用色彩畫出建築細部,用透視法造成室內空間比實際上要寬敞得多的幻覺效果,並在牆面中央安排場面較大的情節性繪畫;第三風格是埃及風格,強調平面感,描繪精緻,在牆面用彩色繪製小巧玲瓏的靜物和小幅神話場面,具有典雅的裝飾感;第四風格是龐貝的巴洛克風格,與17世紀歐洲流行的巴洛克風格相近似,在牆上描繪一層層非常逼真的景物,又繁瑣,又富麗,具有空間感和動感,色彩很華麗。

(二)被神話為奢侈無度,神仙般的羅馬飲食,到底有什麼?

1.異想天開的睡鼠大餐

在留存下來彙編與公元4到5世紀的食譜中,就詳細記載有釀陷睡鼠的烹製方法。但這畢竟有悖於今日人們的認知。直到20世紀20年代中期,龐貝露天競技場附近的一間小房子出土了一個奇怪的陶土物件——睡鼠罐,一切猜測才有了更可信的依據。

睡鼠罐有點類似今天的倉鼠輪,罐子內部有螺旋軌道,人們將食物和睡鼠一起放置進去,可以吃,也可以跑上跑下,罐上有通風小孔,罐頂也有防止逃跑的蓋子。這一切都很符合公元前1世紀的記載:「把睡鼠放入罐子,在一片黑暗中養肥他們。」

2.我們印象中酒池肉林般奢華的羅馬飲食習慣是真實的嗎?

大家對羅馬奢靡宴會的刻板印象,就是男男女女解放天性,肉體橫陳,躺著等待著成群的奴隸將葡萄和美餵入口中。菜品也是顛覆常理,稀奇古怪。比如用做成小豬形狀的蛋糕當做配菜裝點的野豬,剖開肚子飛出來畫眉鳥。

這些想像,在龐貝確實也發現了類似風格的牆繪:身份尊貴的人們聚集在一起,在酒與美食中過度放縱,一旁服侍的奴隸都被刻意畫小身型,體現出分明嚴格的等級制度。在「米南德之家」發現的118件精緻的銀器,大部分是餐具,其中還有成套的餐具,似乎也能佐證富人飲食生活的精緻。

然而現實和他們的牆繪是一致的嗎?

對富人而言,奢華風是日常,但牆繪上更像是一種理想中的宴會形態——一是看似慵懶的姿勢不對,很難把握,也不便進食;二是龐貝用餐場所,除了個別大型的餐廳外,其他房間的基礎設施和空間,並不能完全實現牆繪上的「宴會典範」。三是菜品也會更方便用餐變成小塊易抓取,而不是大型菜餚。

對普通人而言,就更有煙火氣息了。龐貝市中心一座連著酒肆的房子的中庭牆壁上,刻著一份採購清單:這個龐貝人,非常有心地進行了日常記帳:每一天,花了多少阿斯,買了什麼東西。從採購種類,數量和金額來看,都是精打細算會生活的人。食材很豐富,營養搭配得當,蔬菜,蛋白肉類,脂肪油脂,都充分攝取,放在今天看,也是一份不錯的健康有機餐。

來自「貞潔戀人之家」麵包坊的大餐廳的繪畫。

(三)龐貝的經濟——普通人的營生是什麼樣的?

羅馬帝國的經濟狀況是一代又一代歷史學家爭議的焦點——到底有沒有貿易與工業,財政制度,信用體系以及財富利潤的存在?

學術界更傾向於一種溫和的折中觀點——經濟處於原始和現代模式之間,兼具兩者的特點。

1.貿易——供不應求,差別產品

歷史考證和龐貝遺址都可以證明,羅馬是擁有大規模農業生產的能力。

比如著名的露天競技場周圍,曾經是一片密集種植的葡萄園。這就證明農業活動,不僅存在於城外的鄉村地區,在火山爆發前幾年,龐貝城牆內的農業用地可多達10%——這還是進行城市化,減少農業後的規模。

歷史上人類社會農業的進步,都會進一步推動貿易往來,甚至出現供不應求的市場行為,追求產量,導致質量下降。

比如龐貝盛產葡萄酒,古代作家已經將一種知名的葡萄品種命名為「龐貝亞娜」,可見「龐貝=葡萄酒」的概念深入人心。普林尼曾吐槽過:龐貝生產的某些廉價葡萄酒難以下咽,歷史學者分析,這不一定是因為龐貝釀酒技術不好,很可能是屬於銷售到外地的「特供」產品——品控嚴重不穩定。

2.農業為主,工業存在,但形成一套完整的服務業。

古代龐貝有漂洗工人和紡織工人,但他們並不屬於經濟的核心推動者。但發達的農業活動,推動了龐貝這個居住人群超過3萬的大社群的服務業基礎設施的建立。

規範度量標準——官方的量器在公元前2世紀就佇立在廣場上了。標準具有很強的政治色彩,時常改變,雖然不能保證非常公正公平,但至少是政府對商貿的一種控制。

按產品服務種類安排日程——一家大型商鋪外牆,潦草寫著一個集市的周期安排日程表,和我們現在的「一周7天」規則很相似,而且極有可能不是一次性臨時安排,而是通用的商用日曆。

職業種類豐富,亟待探尋——除了農業,繪畫雕塑以及常見的保證最基本民生的職業外,龐貝有很多出乎意料的職業:

在一個為自己妻子孩子建造的紀念碑上,從刻在上面的測量杆,木樁和獨特的運用在規定直線的格羅馬儀(groma),推斷出這個丈夫,是一名土地勘測員。他的工作內容是:勘定土地,劃清土地界限,為土地糾紛提供建議——畢竟龐貝有那麼多地產富饒的「真土豪」。

在一個名為「維提烏斯之家」的娛樂房間裡的一系列牆面飾帶上,畫著各種各樣的小丘比特——他們在釀酒,漂布,製作香水,製造花環,加工珠寶,加工大型青銅器皿等等。由此可見,花藝師,珠寶設計師,青銅器匠人,真的應有盡有。

3. 早期個體戶經營模式——一個超大型麵包坊主的故事

龐貝的麵包坊隨處可見,甚至還有一個小區域就有7,8個麵包坊扎堆設立的情況,可見人民離不開麵包。

最近挖掘出的這個位於「阿波坦查大街」上的超大型麵包坊,擁有其他小作坊不具備的完整功能——自己研磨麵粉,自己製作麵包,二層樓的寬闊空間,集零售業和餐飲於一體——功能如此健全,不想壟斷都很難。

從二層麵包坊的布局,還可以看出當時的經營者也有一些類似現代的管理運營模式:正門進入前廳後,能看到牆上的塗鴉,麵包的清點和交易很可能就在這裡進行,大型烤爐就在前方幾米處——開放式廚房,讓顧客都能看到和聞到新烤制的麵包。封閉的工作環境,肯定又熱又悶,為了改善環境,還在牆壁上繪製了裸體的維納斯。做麵包的工人也會為自己的作品放上署名的標籤。一層主室的後半部分,用來放置磨麵粉的大石墨,其他房間還可以就餐——具備了基本的餐廳雛形。

(四)住——龐貝人的居住習慣有什麼特別之處?

1.龐貝房屋有相似的布局和明確的功能性。

龐貝有很多大型的住宅庭院,都是圍繞著中庭修建的。中庭有很多實用的家具和器具,雖然現在只能看到他們的少量殘骸;不由水道直接供水的房子裡,中庭通常會有一口大井。而採光又遠比室內好很多,所以像織布這類比較重要的技術活,都會在中庭完成。採光不好的房間,很多可能都是留給奴隸居住。餐廳和廚房這類功能區也非常明顯,只是普標存在的二樓,具體作何用,仍然是個代探求的迷。

對阿波坦查大道典型的色彩豔麗的沿街景觀的重建。最右端是一個十字路口的神龕,接著是一個開放式酒肆或商鋪

2.龐貝人不過於在乎隱私。

龐貝是有可以正常運行的供水管道,然而這些水,一般都是被用來澆灌花園和做噴泉。除了極個別房屋有私人浴室,洗澡這件事變成了龐貝人民的公共活動——公共浴室。也就是說,雖然他們掌握了取水技術,然而並未用在改善衛生環境,而是為了追求奢華和美

相反,廁所到非常常見,每個房屋都會有一個。雖然簡易,至少龐貝人沒有完全依賴灌木叢和罐子,公共區域裡都有很多應急廁所。

(五)豐富又特別的娛樂消遣

除了大家眾所周知的龐貝愛好,比如在容納近2萬人的競技場裡狂熱追逐殘忍的角鬥;以及上述提到了全城合計100多家酒吧,30多家麵包甜品店雕,花石砌的水池和精美的壁畫外;龐貝人民的日常娛樂消遣還有哪些?

1.150多個小餐館和酒肆:提供快餐服務,同時也變成一個滋生各種社會問題的複雜生態環境

2.龐貝經營很多合法妓院:

研究曾經遺留的痕跡,也是一種真實的社會意識形態的反映:這是一種男高女低權力的象徵,也是一種社會階級分層之後形成的特殊需要。牆面上著名的各種圖畫,也能反映出很多信息:比如當時的社會形態是如何影響當時的戲劇等藝術作品的創作。

3.爽快的公共洗浴:

清潔身體只是一部分,龐貝的洗浴更像是綜合娛樂活動,包含:排汗,運動,汗蒸,遊泳,日光浴,球類運動等等。當不分身份高低大家共同進入這裡,又能產生很多身份的碰撞,有片刻的平等,也會引發陰暗問題,甚至是衛生問題。

4.擲骰子:

具體玩法暫不可考,但類似於今天各種小桌遊,比如跳棋。重要的是,如果在家那屬於怡情,在公開酒肆裡用金錢作注,就是羅馬當局嚴厲打擊的賭博行為。

5.追星也瘋狂:

當時可容納5千人的大劇院火爆上演的戲劇,也是壁畫中的重要內容,因為熱愛,所以快速激發了創作靈感,各種戲劇和衍生的壁畫創作得到了極大發展。

在「悲劇詩人之家」的中心,這幅鑲嵌畫描繪了一組準備登臺的演員。上演的將是一出薩梯劇。

這部獲得了2009 年沃爾夫森歷史獎的《龐貝》,結合考古發現、文獻史料、現代科技,完美還原龐貝古城面貌;融合考據、推理、敘事,書寫如偵探小說般好讀的羅馬城市生活史。

更難得的是,作者比爾德時刻都在提醒我們注意,對於龐貝的古代生活,我們既知之甚多又一無所知;充滿感性理解,但運用了更理智冷靜的客觀角度去考證分析推斷。

突如其來的災難在毀滅了龐貝的同時也使得當時的古城風貌,躲過了歲月的侵襲,得以永生,正如偉大的詩人歌德所說「在世界上發生的諸多災難中,還從未有過任何災難像龐貝一樣,它帶給後人的是如此巨大的愉悅。」

這當然不是讚頌災難。而是清醒認識到:災難是無情的,在時間和自然面前,人類的能力始終很渺小。

在龐貝出土的一幅壁畫中寫到「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永恆」,那個時代的龐貝人們意識到這一點,還是努力生活,努力留下文明的印記。

我們生活中總會遭遇不可抗力,無能為力,求而不得,然而人類沒有一次因為災難性的打擊,就停止繁衍進化和延續文明,不會因為面對死亡和未知的命運,就放棄今天的努力和耕耘。我們從龐貝身上,不僅僅要看到對自然的敬畏,人世無常的客觀規律,更應該看到永不放棄的希望。

作者:小冒,熱愛閱讀,平均年讀110+本書。

用刻意練習寫出多平臺10w+的野生寫作者。立志通過寫作改變人生,堅持工作、娛樂、閱讀、寫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誤。

部分圖片摘自豆瓣書評,後浪出版社的前言。

相關焦點

  • 失落的文明|龐貝古城消失之謎
    2、突然的災難這種繁華景象在公元79年戛然而止,整座城市在一夜之間突然從地球上消失,不留一點痕跡。直到1709年,一群義大利工匠在維蘇威火山東南地區修築水渠時發現了一塊上面刻有「龐貝」字樣的石頭以及一些古羅馬的錢幣。
  • 「走進」龐貝古城的最後時刻,巴黎大皇宮呈現「三維」龐貝展
    展廳中央的投影裝置再現了災難的一天——維蘇威火山噴發,將整座城市掩埋於火山灰下。第三部分介紹18世紀以來考古學家對遺址的發掘和研究,最後一個房間專門展示龐貝的精美壁畫。在這座臨時搭建的城市上空,從一段視頻循環中可以看到維蘇威火山發出像是災難前兆的隆隆聲。每隔30分鐘,火山就會噴發一次,提醒遊客龐貝古城不可避免的終結。復原的維蘇威火山爆發瞬間場景火山爆發時,約有15000至20000人居住在龐貝和附近的赫庫蘭尼姆(Herculaneum)。
  • 墮落成癮、人肉餵海鱔、血腥格鬥,龐貝古城還有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
    歷史在人類開始墮落的時候,讓人找到了沉睡在火山灰下1600多年的古城龐貝。它令人震驚的是出土的古城遺骸讓時間凝固在它毀於一旦的瞬間。遺骸表明遇難者甚至連改變自己的姿勢都來不及,更不用說改變災難。 當人們漫步在古羅馬帝國的龐貝市的廢墟上時,有幾個人會思考這樣的問題:龐貝為什麼會遭遇這樣大的不幸?龐貝遺址為什麼在這個時候被發現?
  • 昆凌上演絕地逃脫,國內災難電影的第一年已經到來
    然而不僅是國內科幻小說的第一年,而且有可能也將成為「國產災難片元年」,因為一部災難片上映,可見國產災難片的品質和災難片內涵的探索,而且,影片的特效被打破了,災難場面非常激烈和激動人心,這足以給觀眾帶來視聽震撼這是一部災難動作冒險大片《天火》主演昆凌!如果我用一句話概括《天火》的情節,我將用《龐貝》的方式講述《後天》的故事。
  • 推薦5部超震撼的災難片,帶你體會心臟跳動的視覺衝擊!
    第一部《龐貝末日》影片的主線是來源於龐貝城的傳說,故事發生在古羅馬時代,一個叫做米洛的奴隸愛上了一個富裕家庭的女兒卡西婭。就在他在角鬥場上進行最後一次戰鬥的時候,位於龐貝城的維蘇威火山爆發,海水倒灌進龐貝城,面對著鋪天蓋地的火焰和海水,二人擁吻在一起,愛情戰勝了她們對災難的恐懼。若干年後,人們在龐貝發現了一對年輕戀人擁吻的遺骸。
  • 火山噴發掩埋的最著名的城市,歌德卻說這是「令人愉悅的災難」
    我們所生活的地球就像一個不安分的孩子,火山、地震、洪水……災難隨時可能發生。別看亞平寧半島不大,活火山可是有好幾座,最著名的一座火山曾在一次噴發中摧毀的一座古城,如今成了義大利最炙手可熱的目的地之一。龐貝,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小時候很喜歡讀一部叫《世界五千年》的歷史叢書,其中有一章就提到了「龐貝末日」。
  • 10部超好看的災難電影,其中3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NO.1《龐貝末日》故事講述了一個叫米洛的奴隸愛上一個富裕家庭的女兒卡西婭,當維蘇威火山爆發的時候,火山引發地震,海嘯,海水倒灌進龐貝,很多準備逃離的木船被掀翻。很多年過後,人們在龐貝的遺址上發現了一對相擁的遺骸。推薦理由:真實事件改編,影片才有3D實拍技術,古羅馬時代,維蘇威火山爆發導致龐貝古城消失近2000年,貫穿影片的是那一幕幕火山噴發,熔巖四濺的絢爛畫面。
  • 那羅霍斯岬角戰役:龐貝家族與羅馬共和派的最後掙扎
    任何野心家若找準時機來煽動他們,都可以在瞬間聚集起可怕的力量。小龐貝也正是看到這些因素,才決定從今日的法國南部跨海而來。只用身邊的小股死忠部隊,就順利佔領了北部重鎮墨西拿,從而讓整個西西里都迅速匍匐在自己腳下。
  • 1919年的大糖蜜災難是什麼?給後世留下了哪些教訓?真相讓人不寒而慄!
    突然,只聽轟地一聲,天空突然傳來巨響,緊接著,一股七八米高的滔天巨浪席捲而過,當地很多人還沒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就被這股巨浪給瞬間吞噬進去。 這股巨浪共持續了十來分鐘,最終造成21人死亡,150多人受傷,數百座建築物被毀壞,大量的街道被淹沒。 對於當地的百姓來說,這是一次特殊的海嘯。
  • 龐貝妓院的人體壁畫全是假的!
    另外我們看到背景的區別是,拉氏的作品地平線低,而龐貝壁畫地平線畫得高,這些次要的部位也不影響大局,重要的是,大體的人體造型,沒有多少改變,龐貝造假者水平有點拙劣。我這裡首先想到義大利早期油畫是因為他們用蛋膠繪製油畫,有點透明的感覺,古代的繪製是揚-凡-愛克發明新油畫前,多用蛋膠作畫,龐貝壁畫作假者也知道這個歷史現實不可不注意,他們儘量地用礦物質材料作壁畫,而不是新式油彩顏料。
  • 半個世紀前,在西藏遇見「龐貝末日」
    身處動蕩的美國加州,他想起半個世紀前,與名作《龐貝末日》在西藏的奇妙邂逅——生活中,或許正是這些至暗時刻的光,引領我們超越每一刻的困境。 在江山一片紅的氣氛下,與「龐貝末日」的相遇,顯得尤為奇特。
  • 義大利賞古覽今行之十八:龐貝古城
    這裡最早是住著伊特魯利亞人,公元前4世紀,羅馬人通過撒姆尼戰爭把龐貝收入羅馬範圍,成為一個自治的城市。公元前1世紀第三次布匿戰爭期間,龐貝勢力加入了反羅馬陣線,最後被蘇拉鎮壓,龐貝成了羅馬的殖民地,失去了自治權。此時的龐貝是一座重要的港口,大量海上的貨物通過龐貝和古羅馬的亞壁古道(Appian Way)來往於羅馬城。亞壁古道和我們秦代的馳道差不多,功用差不多,年代也差不多。
  • 2000年前龐貝「小吃攤」長啥樣 菜單畫給你看
    據「中央社」報導,考古團隊最近在義大利龐貝古城發現一處保存異常完整、有鮮豔壁畫裝飾的「小吃攤」,為人們了解龐貝古城的生活樣貌提供更多線索。據報導,聞名世界的義大利龐貝古城位於那不勒斯市附近。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噴發,整個龐貝城被火山灰和熔巖埋沒。
  • 情人節,煙火秀後,留下了什麼
    夜幕降臨,美輪美奐的煙火秀登場,雖然這美景稍縱即逝,但在它見證下的誓言、回憶卻久久無法忘懷。煙火過後留下的就這些?NoNoNo,你太小看煙火了。它的殘留物會在周邊處處留下痕跡,例如:煙火表演後空氣中的重金屬,江川湖泊甚至是飲用水中的殘留物,還有你我身邊灰塵中的高氯酸鹽。 高氯酸鹽,在煙花生產中被用作煙花推進劑,是一種典型的環境汙染物。
  • 2000年前龐貝的「小吃攤」長啥樣?菜單畫給你看(圖)
    中新網12月28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考古團隊最近在義大利龐貝古城發現一處保存異常完整、有鮮豔壁畫裝飾的「小吃攤」,為人們了解龐貝古城的生活樣貌提供更多線索。 據報導,聞名世界的義大利龐貝古城位於那不勒斯市附近。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噴發,整個龐貝城被火山灰和熔巖埋沒。
  • 破鏡重圓甜文《痴戀她》龐貝 喻幸
    龐貝摁下遐思,走到老闆丁敬意身邊,點頭打了個招呼:「丁總。」    丁敬意掃了一眼龐貝。    混跡影視圈多年,他也算是見多了鶯鶯燕燕,這是他唯一見過的一雙真正的丹鳳眼,嫵媚而冷淡。龐貝的皮膚白皙,身材高挑,纖穠合度,長至小腿的黑色吊帶長裙包裹著她勻停的骨肉,裸露在外的雙臂在黑裙的襯託下,更加長而細白。
  • 這十部經典的災難片,沒看過的趕緊補起來
    人都是有危機意識的,於是各種腦洞大開的災難片誕生了,災難片總有一種讓人難以抗拒的魔力,既滿足了被害妄想症們的幻想,又滿足了打怪或者晉級的正能量需求,看著片中的主人公會為了一線生機拼盡全力超越自身的極限真是非常虐了。 不過另一方面,近年的院線電影,災難類型片在數量和關注度上都不如以往。還是下面就來給大家盤點幾部情節跌宕起伏的經典災難片吧!
  • 龐貝古城發現「鐵水路」,古羅馬人腦洞大開,整條街都用鐵水澆築
    龐貝古城的街道多為石頭鋪成,那時城內商賈雲集,街上人群熙攘、車水馬龍,尤其是在人流量大的區域,手推車和馬車會留下許多車轍痕跡,嚴重的可能會造成塌陷、坑洞,無法通行。(圖:A、C車轍;B修繕區)「完全修復整條街道既困難又昂貴,而且還需要將繁華道路封閉長達幾個月的時間,這勢必會對城市居民們的日常生活長生重大影響,而用鐵水澆築是個很好的選擇。」
  • 看完《白頭山:半島浩劫》後不能錯過的10 部末日災難電影!
    看完《白頭山:半島浩劫》相信大家都被當中磅礴的災難特效給震撼到了吧!而回顧影史上,除了火山爆發系列題材的災難電影之外,還有許多末日、天災等題材的災難電影,今天就要向各位再推薦10 部精彩絕倫的災難電影! 《活火熔城》|Volcano|1997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