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很容易,但活著很難!堅韌地「活著」才是中國人的現實底色

2020-12-16 星落澤洋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這是一個人們一直都無法詮釋的問題。

著名主持人馬東在一次訪談中曾經說過:「在近代中國只有5%的人願意掌握知識,了解過去。剩下的95%的人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這句話真正地揭示了中國人在近代經歷了一段民智未開的歷程。

事實也確實如此,近代的中國無論是政府官員還是窮苦百姓,其實大多數人並不去思考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反而只是為了活著而苦苦掙扎。

作家餘華在自己的小說《活著》中就描寫了一個為了活著而活著的中國人。

看餘華的小說,總覺得有些奇怪。在那些貧窮,困頓的人,總習慣給自己起名富貴!仿佛叫了富貴,人就會逐漸富貴起來一樣。偏偏叫富貴的人,受盡了世間最苦難的痛!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今天的人們對富貴趨之若鶩。

不再叫名字富貴,卻把富貴當成追求的目標!遺憾的是,大多數是東施效顰,沒有富貴到點上。不是穿國際名牌,開貴的車,賺許多錢就是富貴,那實在是膚淺而淺薄的認識!內心荒蕪,穿美麗的衣服也只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而已;在卻滿足帶給人的虛榮滿足,不過是曇花一現,稍縱即逝。

一個人一生中和自己相處的時間最久,一個人自己和自己相處時,在外的偽裝不能讓人獲得幸福感!很多人怕獨處,怕寂寞…然而卻在人群中孤獨寂寞著…人生有艱辛,有困惑,有汗水,有淚水。要想擁有長久的幸福,從來不能向外求,幸福只能向內索取!感恩和抱怨,貪婪和知足之間的界限誰能說清楚?一不小心,我們就迷失了!

《活著》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是在一個廣闊的歷史背景下展開敘述的,從國民黨統治後期到解放戰爭、土改運動,再到大煉鋼鐵運動,自然災害時期……但小說有意淡化了社會政治背景,而更主要的是把它們當作孕育一個個苦難的生存環境,一個個磨練人、考驗人的「煉爐」。

主人公福貴的一生就掙扎在這樣一個個「煉爐」中,他經歷了從大富大貴到赤貧如洗的物質生活的巨大變遷,經歷了多次運動給他帶來的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兒老小先他而去,講述了一個地主遺少徐福貴的一生。

書中寫盡了近代中國發生的各種歷史進程,也描述了近代的普通中國人怎樣活著的現實。

在文學作品中寫悲劇和苦難,英國有莎士比亞,法國有維克多雨果,而中國從古至今似乎少了這樣一筆。其實不僅是近代中國,從古至今老百姓都未曾過過一天人人安穩、代代舒心的日子。

這也是中國人理解「活著」這個字眼的含義:活著往往就是一場與生活進行較量忍受苦難而勉強度日的戲劇。

近代的中國經歷了推翻滿清政府,民國徵戰,抗戰,解放戰爭,動蕩時期等眾多民族苦難。

想來活著」的意義對於近代中國的普通人,本身就是一種對死亡的妥協。而《活著》正是深刻地描述了近代的中國人對於這種妥協的全部過程。

人這一輩子要經歷多少苦難才能有勇氣去死呢?這是閱讀《活著》這本小說先要給自己提出的命題。讀過福貴的一生,你會赫然發現這個命題是錯的。

你會在讀完之後提出另外一個命題,人這一輩子經歷了這麼多苦難該有什麼樣的勇氣繼續活下去呢?

主人公徐福貴原本是一名地主少爺,因為老子的家產,徐福貴便沒有什麼可以追求的。他每天的生活就是賭,然後欠債,甚至到了寫欠條練字的狀態。

按他說的話:「你們看,我這個字還是有長進的。」終於家業被他賭光了,於是老父親被活活氣死了。這時就要問,將自己老爹氣死,你還活個什麼勁?

賭輸了家產的福貴被趕出了徐家的老宅子,母親這時又生病要去求醫,福貴只好上街將自己家裡剩下的瓶瓶罐罐賣掉求點醫藥費,從夏天到冬天,福貴終於忍過了一冬。而這時他的老婆家珍終於回來了,懷裡還抱著一個和福貴生下的兒子。生活似乎帶來了新的希望。

徐福貴

福貴因為經歷了前面的磨難終於戒了賭,在一間破瓦房中和母親老婆一雙兒女勉強度日。但這時第二個苦難來了,福貴在給母親求藥的路上被國民政府抓了壯丁,又被解放軍抓了俘虜。於是只好隨著漂泊江湖,之後回到家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了,女兒鳳霞也因為發高燒成了聾啞人。

而這些僅僅是悲劇的開頭,五十年代人民公社、大煉鋼鐵等運動相繼到來,福貴一家也謹小慎微地過活著,晴天霹靂就從這時一個接著一個的來了,福貴的兒子友慶為了給縣長夫人獻血,於是抽血過多死了。

在中國人眼中,兒子是一個家庭延續香火的重要繼承人,所謂有後不僅僅延續血脈,更是延續家族姓氏。福貴自從家產被賭光之後,又一次經歷了人生的問句:白髮人送黑髮人了,你還活著幹什麼?

兒子死了之後福貴依然和家珍繼續活著,家中這時來了一樁好事,女兒鳳霞終於要出嫁了,雖然姑爺是一個搬運工人,但是憨厚老實。鳳霞也在出嫁之後懷了個男孩。但就在鳳霞生產的時候大出血,而那時的中國的醫療條件基本上就沒救了。

男孩終於還是保住了,而鳳霞死在了手術臺上。家珍因為兒子女兒相繼去世,本來就有軟骨病的她也離開了人世。而家中只剩下一個外孫和女婿了,而這時噩耗又傳了出來,女婿因為吊車出了差錯於是被水泥板夾死了。

福貴一家人本來可以添丁旺口,結果只剩下了一支血脈。而命運卻沒有放過福貴,三年自然災害,福貴的外孫餓得不行,於是福貴就給他煮豆子吃。而就是因為這些豆子將福貴的外孫活活撐死了。親人的相繼離世,只剩下了福貴一個人,那個人生的問句又來了:斷子絕孫了,你還活著嗎?

福貴最後陪伴著自己的老牛孤零零地依舊活著。但是跟隨福貴一生的問句似乎在這時得到了回答:活著就是好的!

有時候,我就在想,一個人究竟要有多硬脊梁骨,才能撐住這一切的苦難?

但是,生活生活,生下來活下去。即便經歷了很多悲劇,依舊要繼續在黑暗中前行。有時候只有經歷了人間的悲愴,才能真正懂得生活的幸福所在。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活著,不是生命的狀態,而是我們能給苦澀的生活最大的姿態。

如果你覺得自己生活得很苦,甚至覺得自己的日子沒有了盼頭,勸你不妨去讀一讀餘華的這套小說-《活著》!

喜歡的讀書的朋友不要錯過,點擊下方連結,帶你走進這位傳奇人物的世界。

相關焦點

  • 《活著》: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若人生本無希望,那就向死而生
    《活著》創作背景餘華的早期寫作充滿了殘忍、血腥的情節和憤懣、孤僻的情緒,他稱為「暴力美學」。九十年代後,餘華的創作理念發生改變,認為創作的使命不是為了發洩,也不是控訴,而應當向人們展示人性善的一面、高尚的一面。他越來越看重客觀世界和現實生活,更加注重闡釋人類生存的價值和意義。
  • 《活著》經典語錄,有活著的勇氣已是可貴
    《活著》像是一個歷盡滄桑老人的餓人生感言,讀《活著》仿佛變成了書中的「我」,聽著福貴老人講述他經歷的種種。福貴從年輕時的敗家到清醒,面臨種種磨難和生死離別之後,依然堅韌的活著,對待人生也有了各種各樣的感悟。下面是《活著》中的部分經典語錄,一起來感悟這本書帶給我們的人生啟示。
  • 《扶桑》:在屈辱中也要拼命地活著,才是真正的堅強
    面對如此嚴峻和艱難的生存環境,第一代華人還是像野草一樣,堅強地在美洲這塊土地下生存下來,繁衍生息到今天。這跟中國人的生存法則有極大的關係。中國人,弱時,為了生存,受盡百般侮辱也要忍下來,而不是在屈辱中了結生命。
  • 在「一地雞毛」的生活裡勇敢地活著,才是一個成年人最大的無愧
    結果,突然,走著走著,一處斷崖阻斷了他繼續前進的路,回望過往那些用捨不得享受生活的時間與精力而好不容易努力的「成果」,越想心越不甘,越不甘越煩躁,因為對於眼下的困境無力解決,也沒有面對的勇氣,索性選擇用死逃避現實。「一了百了」,他成全了自己,卻刺痛了那些深愛他、還在努力活著的親人們。
  • 《活著》:無論生活有多苦,活著才是人最高貴的希望
    現實的殘酷,生命的無常,讓原本貧窮的家庭雪上加霜,災難一個個接踵而來。福貴為了給他娘抓藥看病,被國民黨抓了壯丁,兩年後回到家裡,娘已經死了,女兒鳳霞也因為一場高燒變得聾啞。但總歸是活著回來了,雖是窮些,也步入生活正規,福貴和一家人在一起,度過了幾年平淡日子。
  • 讀《活著》後哭得不能自已:如果人生沒有希望,那我們就向死而生
    如果人生沒有希望,那我們就向死而生整部小說是一個悲劇,因為在福貴的一生中,時時刻刻都在承受著天災人禍,承受著失去親人的痛苦,面臨著死亡。可是為了活著他們接受了命運的安排,和所謂的命運爭奪活著的權利。可是,他卻從未想到過死亡,他倔強地活著,活成了對抗一切打擊的英雄,活成了永遠不屈服於命運的硬漢。福貴活著,並且活成了"老不死"。
  • 《活著》:看透了人生,你活著才不會沒有希望
    這一樁樁、一件件無不讓人感嘆生命之無常,活著之不易。剛好最近看完了《活著》這本書,該書餘華的代表作之一,創作於1992年,如今已然成為經典,作者生動形象地描寫出了在當時那個時代背景下地主少爺福貴悲慘的一生。他這一生經歷了許多的磨難,每一件平常看來都是不能承受之痛,他的親人一個個地離他而去,陪伴他的只有一頭老牛。
  • 《美丘》:活著就是奇蹟,要絢爛地活,勇敢地愛,坦然地死
    這本書通過身患絕症的美丘和大學同學太一的甜美愛情故事,告訴我們人生無常,一定要絢爛的活,勇敢的愛,坦然地死。活著是個奇蹟,要用盡全力絢爛地活生命無法預知,我們應該把每一天都當做最後一天,用盡全力絢爛地活。
  • 餘華《活著》:人為什麼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
    地主少爺福貴愛嫖更喜歡賭,終於敗光了家業,老父親散盡家財讓福貴挑著銅錢去還賭債,妻子家珍離去,戒賭后家珍帶著兒子有慶回來,去給母親抓藥途中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啞巴。
  • 人為什麼而活著?活著的意義又是什麼?
    似乎每個人都會有過這樣的自問或者是疑問,人究竟為什麼而活著?活著的意義又是什麼?恐怕這樣的問題很難統一出一個標準答案,或者根本不存在標準答案的定義。人為什麼活著?人為什麼活著?有人說是為了名譽和權位,有權有勢有地位,有車有房有官威,名利雙收光環繞,被人追捧受人敬。但是,追逐過程中的辛苦與酸楚,那也只有自己內心最清楚,但花無百日紅待凋謝之後,才有了高處不勝寒的領悟,懂得了樹倒猢猻散的現實與無奈。人為什麼活著?
  • 死是必然,活又不易,人為什麼要活著?生命是用痛苦來結束痛苦
    之前網上看到一則新聞,一個從大山貧困家庭走出來的男孩,非常優秀,讀到研究生,因為女朋友和他分手,想不開,跳河輕生了,讓含辛茹苦把他養大成人的農村父母痛不欲生……講完這個,再談「人始終會死的,那為什麼還要活著」這個命題才成立。
  • 死一般地活著
    卡塔莉娜就跟此地的許多其他人一樣,都被留在這裡等死。生命療養院的生命是拉丁文中的「vita」,這間療養院位於阿雷格裡港市,這個相對富裕的城市,人口大約兩百萬。生命療養院成立於一九八七年,創辦人是奇伊·達斯·德洛加斯,他是個在街頭長大的小孩,賣過毒品,在改信五旬節教派之後看到一個異象,有位聖靈要他開設一間公共機構,好讓像他一樣的人也能尋得上帝救恩並重獲新生。
  • 夢想與現實,你選擇哪個?還是活著重要
    對於夢想,對於現實,不知道各位是怎麼想的?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一個夢想,無論是躺著賺錢也好,想成為xxx也好,都可稱為夢想,當說到底,真正能實現夢想的人究竟能有多少呢?心靈奇旅,這部作品說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才怪。
  • 《活著》:苦難的人生,看福貴怎樣度過?仝卓:活著太難了
    他當兵回來之後,母親去世,家珍自己含辛茹苦地撫養一雙兒女,但是女兒鳳霞卻變成了啞巴,家珍也患上了軟骨病,有慶因為給縣長夫人獻血過度而死亡,女兒鳳霞產後大出血死亡,鳳霞死後三個月,妻子家珍也離他而去,陪他的還有自己的女婿和外孫苦根。
  • 人為什麼活著?活著又是為了什麼?
    電影《肖申克救贖》安迪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生而為人,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死。但活著,就是生命本身的意義。正如餘華說: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
  • 幸福就是——活著
    電影《活著》海報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軟骨病而幹不了重活;兒子有慶因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為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多被活生生地吸死在了醫院裡;女兒鳳霞與隊長介紹的城裡的偏頭二喜喜結良緣,產下一男嬰後,因大出血死在手術臺上;而鳳霞死後三個月家珍也相繼去世;二喜是搬運工,因吊車出了差錯,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外孫苦根便隨福貴回到鄉下,生活十分艱難,就連豆子都很難吃上,福貴心疼便給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卻因吃豆子撐死……生命裡難得的溫情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
  • 《活著》:感悟苦難背後的力量,讓靈魂堅強地活著
    02、活著的3大苦難根源主人公福貴的遭遇,似乎用"悲慘"形容都不夠貼切,因為實在太殘忍了。福貴的一生,一次次地與摯愛的親人分離,父親摔倒在糞缸邊死去,母親在他離家時重病身亡,妻子得了軟骨病去世,兒子被抽血過多致死,女兒產後大出血而亡,而他一次次地親手埋葬他們的身體。
  • 從「祥子」到「福貴」,《活著》的終極意義就是「活著」本身
    對於歷史的長河,這短短的幾十年上百年猶如曇花一現,那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看《駱駝祥子》時,活著對於祥子來說沒有任何意義,活著等於死去,而看《活著》時,活著本身對福貴來說就已經很有意義,因為死了,就什麼也沒有了。
  • 全家人都不在了,他為什麼還會快樂地活著?
    第一次是看電影:活著。看完之後頗為感慨,說:福貴這麼慘還能繼續活下去,真的太不容易;侄女說:你去看看原著,比這個還慘。我很驚訝,又去讀了原著。我一直很後悔讀了原著,因為它讓我痛苦到胸口發堵喉嚨哽咽,卻無法嚎啕,只能任憑眼淚止不住地流。
  • 人到底為誰活著,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就算是炸碉堡的董存瑞,是為了天下人而活,但那也只是他心中的理想,他是為理想而活,也為理想犧牲了自己——英雄和常人的區別就在付出的代價多少,普通人是很難做到付出生命這一步的,雖然口裡說得漂亮「我願意為你去死」,真正做到的又有幾個?能做到的我們都可以稱之為英雄。那麼,為自己而活是不是就是自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