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各個出版社接連po出新一年的「招牌菜」,其中既有讀者期待已久的新版圖書,也有歷經時間考驗的經典再版;既有顛覆想像的魔幻故事,也有刷新認知的科學寶典。面對奇招盡出的新書預告,也有書友擔心「mark」加購猛如虎,囤書囤成氛圍組。
「土狗編輯部」裡專治選擇困難症的翻書狗們精選了15家出版社值得期待的好書,約書友們一起,來一場足不出戶的「環法之旅」,赴一次靈魂交織的城市漫遊,聆聽古往今來的「夜鶯歌唱」……
我們特將最令人期待的書目分為文學藝術/社科歷史/科學新知三大類別,其中囊括了首次引進的書目,也涵蓋了經典書目重新設計再版,或者是系列叢書的延續,讓閱讀伴隨日常不僅僅是一種習慣,更是一次期望,一種別樣的等待。
書名:《重返暗夜》
作者:[智利]羅貝託·波拉尼奧
譯者:趙德明
出版社:世紀文景丨上海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El Retorno
出版年:2021年3月
推薦人:機械兔猻
擅長遛貓的腦洞狗,思維奔逸的比較文學碩士,推理科幻小眾邪典愛好者
☑☑☑推薦理由:
波拉尼奧曾說,比起作家,他更願意做一名偵探。他的寫作就像是暗夜裡獨自返回犯罪現場,行過死蔭之地,與鬼魂對視,與詩人和流亡者長談。
從《地球上最後的夜晚》到《智利之夜》,波拉尼奧始終將回望的目光投向掙扎於邊緣,受困於夢魘的疲憊英雄。在即將出版的這部短篇小說集中,作家又將怎樣重返亡靈與魔幻之夜?十三個異色故事裡,有熱愛文學的黑幫頭目,有掌握某種魔法的足球運動員。還會有怎樣顛覆想像的人物?我們故事裡見。
書名:《噴火器》
作者:[阿根廷]羅伯特·阿爾特
譯者:歐陽石曉
出版社:四川文藝出版社
原作名:Los Lanzallamas
出版年:2021年1月
推薦人:極夜
艱難擠時間讀書寫書評的打工狗。因為喜歡的作家太多而被稱為「濫情狗」,又因為真名還算好聽,被其他土狗徵用寫入小說中,成為「被徵名狗」
☑☑☑推薦理由:
阿根廷作家羅伯特·阿爾特去年因為其作品《七個瘋子》在國內出版引起了廣泛關注。《七個瘋子》運用精彩的心理描寫,對人性進行了如《罪與罰》一般的拷問,因而作者也被稱為「阿根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因為在作品中對拉丁美洲社會圖景的反映,他被認為是博爾赫斯、馬爾克斯的領路人,兼具魔幻現實主義與暗黑美學風格,也被《衛報》稱為是「拉美第一位真正的都市小說家」。《噴火器》作為《七個瘋子》的續集,使我們有理由期待,這位拉美文學的「遺珠」作家能再一次帶來震撼的閱讀體驗。
書名:《伍迪·艾倫作品集》
作者:[美]伍迪·艾倫
譯者:寧一中 / 李伯宏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年:2021年4月
推薦人:安
一到自我介紹就不知所措的惶恐狗,狗設正在探尋中……
☑☑☑推薦理由:
「人們對我最大的兩個誤解是:一是他們僅僅因為我戴眼鏡,就認為我是知識分子;二是他們總以為我是藝術家,因為我的電影總是賠錢。這兩個誤解曾盛行一時。」這是美國著名導演、編劇伍迪·艾倫無數俏皮話中的一句。
這個早年靠寫笑話賺錢的小人物後來三次斬獲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被法國人稱為「美國電影界唯一的知識分子」。他每次出現在電影中都是個被生活戲耍的小人物,但總能舉重若輕,用幽默減輕煩惱,用調侃化解荒謬。他的故事從不是鴻篇巨製,卻總能引人入勝。他不執著於抽象的哲學問題,但其筆下輕鬆幽默的生活故事卻總能發人深省、引人思考。
書名:《退稿圖書館》
作者:[法]大衛·馮金諾斯
譯者:呂如羽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原作名:Le mystère Henri Pick
出版年:2021年4月
☑☑☑推薦理由:
首先吸引我的純粹是這本書的名字,你能想像在存放被出版社退稿的圖書館裡,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其次讓人感興趣的是大衛·馮金諾斯這個名字,其代表作《微妙》曾收穫百萬銷量,小說改編的電影《一吻巴黎》由奧黛麗·塔圖主演,故事細膩感人。作為一名編劇、導演,這個「在女人耳邊講悄悄話的新生代法國情人」擅長以溫暖的調子講述平凡又奇妙的故事。
更為重要的是他曾說過,「現在這個時代很多電影都是根據文學改編的,很多電影製片人都會去尋找好的電影本子可以拍一部電影……但對我來說這不是我要達成的目的,不是一個終點,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對於我來說,作為一個作家,我的工作就是寫書」。
書名:《傳奇》
作者:張愛玲
出品方:新經典
出版年:2021年
推薦人:源子
自由隨性的水瓶狗,愛好電影寫小說。起名廢,覬覦某位狗友本名好聽,隨即徵用為小說人名
☑☑☑推薦理由:
張愛玲,「五四」主流文學史上無處安放的作家。她不屬於某種特定歸類,她的風格有都市感,現代主義,寫女性故事,用傳統文筆。直至今日,她的小說依舊吸引大量讀者,耐得住細品。
《傳奇》是張愛玲的第一部小說集,出版於1944年,收錄其23—24歲間發表的短篇小說,其中有《第一爐香》《傾城之戀》《金鎖記》等。封面由張愛玲親自操刀,「整個一色的孔雀藍,沒有圖案,只印上黑字,不留半點空白。」新經典此版是初版復刻,也是張愛玲百年誕辰紀念版,值得收入。
書名:《巴黎評論·女性作家訪談》
作者:美國《巴黎評論》編輯部 編
譯者:肖海生 等
出版社:99讀書人|人民文學出版社
原作名:Women at Work: Interviews from The Paris Review
出版年:2021年2月
推薦人:停雲
校書狗一隻,重度社恐,讀書避「難」。狗格分裂,閱讀偏致鬱系,又愛暗搓搓偷窺各種吐槽
☑☑☑推薦理由:
《巴黎評論·作家訪談》系列,從受訪作家的選擇,到採訪者對受訪對象的了解及問題的設計,都體現出專業的態度,也一直保持著高標準。這套書中還包含一些特輯,如《詩人訪談》《短篇小說課堂》,即將出版的《女性作家訪談》也與此類似。
在之前出版的《巴黎評論·作家訪談》中,也有一些女性作家,像阿特伍德、莫裡森、門羅等。我們從她們的訪談中,的確能發現一些女性獨有的視角,比如,男女權力不平衡的問題,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付出及其對寫作的影響,等等。《巴黎評論·女性作家訪談》收錄了瑪格麗特·尤瑟納爾、西蒙娜·德·波伏瓦、伊莉莎白·畢肖普等十六位女性作家的訪談,那麼作為作家,同時也作為女性作家,她們要講述什麼,會展現給我們什麼,很值得期待。
書名:《荷馬史詩與英雄悲劇》
作者:陳斯一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21年1月
☑☑☑推薦理由:
《荷馬史詩》被稱為西方文學的源頭,大量詩歌、戲劇、小說從中取材,汲取其養分。在西方有著悠久傳統的古典學,對《荷馬史詩》的研究投入了極大的熱情。
《荷馬史詩與英雄悲劇》,是近年我國學者於此方面的重要研究作品之一。本書作者北京大學學者陳斯一,是劍橋大學古典學博士。他先從古典學首要問題「荷馬問題」切入,進行了總論性質的評述,然後通過文本細讀,從赫克託爾和阿基琉斯的悲劇中,「還原英雄悲劇的精神,勾勒出英雄道德的輪廓」。這對我們理解《荷馬史詩》有很大的助益。
書名:《異域的考驗》
作者:[法]安託瓦納·貝爾曼
譯者:章文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副標題:德國浪漫主義時期的文化與翻譯
出版年:2021年1月
推薦人:悠谷
90後獅子座,沉迷觀星,情迷黑塞,情緒不穩定的文藝工作者,天天翻書的理論狗
☑☑☑推薦理由:
本書是一次對德國浪漫主義時期的著名文化領袖歌德、施萊格爾、荷爾德林等七人翻譯活動的「考古式」梳理。這本關於「翻譯」的書,涉及不同時代與不同語言文化之間的關係。作者是西方著名的現代翻譯家,在書中以更廣闊的視域去看待翻譯中所存在的文化現象。其中穿插了很多關於翻譯的時代背景和理論探究,以及不同作家作品中所涉及的翻譯問題,值得讀者玩味品賞。
書名:《笑之大學》
作者:[日]三谷幸喜 / [日]松野大介
譯者:林煌
出版社:後浪丨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副標題:三谷幸喜談創作
原作名:三谷幸喜 創作を語る
出版年:2021年1月
☑☑☑推薦理由:
「這很三谷幸喜」「不愧是三谷幸喜」……恐怕沒有幾位喜劇作者能讓觀眾發出這樣的感慨。這位日本國民笑匠在30年的創作生涯中塑造了無數深入人心的螢屏形象。
從《紳士刑警》裡儒雅中帶幾分狡黠的古畑任三郎、《魔幻時刻》裡以喜劇周旋黑幫大佬的小人物,到《了不起的亡靈》中顛覆庭審的亡靈武士,《廣播風雲》中不斷給自己加戲加到外太空的配音演員……三谷的劇作總是在一本正經的「遊戲規則」內層層疊加荒誕不經的「滾雪球」劇情,各種「戲中戲」的嵌套和對電影圈本身的指涉讓人拍案叫絕,種種巧合和峰迴路轉的劇情背後有著「無名之輩」逆襲的英雄夢想,妙語連珠的臺詞和令人捧腹的「笑果」之中是笑中帶淚的悲憫和溫情。
不管是推理懸疑、科幻奇幻、家庭倫理還是傳統的大河劇,三谷在駕馭不同題材時總能融入獨特的喜劇元素和舞臺劇的創作方式,情節線索多而有序,群戲雜而不亂,場景調度張弛有度。希望通過這本創作訪談錄走進喜劇鬼才的奇趣腦洞,看看裡面還有哪些「魔幻」寶藏和創作「風雲」。
書名:《三島由紀夫文集》
作者:[日]三島由紀夫
譯者:陳德文
出版社:一頁folio丨遼寧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21年2月
☑☑☑推薦理由:
據澎湃新聞報導:「按照《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的規定,作品的發表權與著作權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後五十年,截止於作者逝世後的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鑑於199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得以通過,我國在1992年10月15日正式成為該公約的成員國。」也就是說,三島由紀夫的文集即將加入「公版大戰」的行列。
三島由紀夫自身帶著強烈且濃鬱的個人色彩,關於死亡,關於美與暴烈,一頁folio新版的三島由紀夫全集,似乎也呼應了三島文字與死亡意象的豐盛與絢爛,譬如「為什麼是月球表面的銀灰色?因為『豐饒之海』其實是月海呀。豐饒四部曲就恰好是月的四種形態。」
再加上該版的譯者是陳德文老師,他的譯文非常貼近三島由紀夫自身的風格,直到現在我都記得他譯文中的一句話(實際上也是三島由紀夫筆下的話),即「船的形狀是大海對機器構造進行美的修正結果」,好似從茫茫海面上,切出了一個船型的創口,它關於美,但又被扭曲為美,這才是三島由紀夫。
書名:《向伯利恆跋涉》
作者:[美]瓊·狄迪恩
譯者:何雨珈
出版社:中信大方 / 時代華語丨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2021年3月
☑☑☑推薦理由:
《向伯利恆跋涉》是美國作家瓊·狄迪恩的雜文代表作,初版於1968年。這部反映美國社會與文化的社會觀察作品,確立了狄迪恩在新聞和散文創作上的地位。狄迪恩憑藉細緻的觀察和犀利的筆鋒,記錄了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探討了歷史與文化、政治與地域、道德與自尊、時代洪流與個人命運、自我存在與人生價值等主題。
或許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瓊·狄迪恩是誰。她是美國當代作家,文字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曾經是《時尚》雜誌的隨筆編輯,但她卻將更多關注的目光投向更為廣闊的真實世界。在她的筆下,有一種嗚咽之聲,「失敗從來不是一無所有,而是深夜和自己懶惰、軟弱、違背的誓言、被浪費的才華擠在同一張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睡"。
書名:《法國大革命前夕的圖書世界》
作者:[美]羅伯特·達恩頓
譯者:高毅 / 高煜
出版社:世紀文景丨上海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A Literary Tour de France: The World of Books on the Eve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出版年:2021年1月
推薦人:維羅尼克
被校對狗批得體無完膚所以只好教育師妹的師姐狗
☑☑☑推薦理由:
如果這個別具一格的標題還不足以令你心動,那麼羅伯特·達恩頓也一定可以。這是構思長達半個世紀、《屠貓狂歡》作者新史學的集大成之作。
潦倒的圖書銷售環法之旅的背後,是大革命前夕地下圖書的產業鏈傳奇,「古道西風瘦馬」的奔波勞碌之間,啟蒙思想也通過一本本質量粗糙的小冊子,紮根於僻壤窮鄉。達恩頓一如既往地作為一個「傳教之人」,幫助讀者徜徉在陌生的歷史國度。在這裡,讀者不必去尋找什麼偉大思想與變革的終極答案,而是在豐富而精彩的史料之中,感受和了解一個個庸常的、逝去的、被傳統史學遺忘的,然而卻依舊細碎而充實的「生活」本身。
書名:《最後的景觀》
作者:[美]威廉·H. 懷特
譯者:王華玲 / 胡健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原作名:The Last Landscape
出版年:2020年12月
推薦人:海苔絲
天天被師姐愛的教育的師妹狗,常常看起來心不在焉,人們以為我沉溺於思考生命的意義,實際上只是因為我重度散光
☑☑☑推薦理由:
本書在1968年出版時被《紐約時報》譽為「關於開放空間問題的上佳作品」。同時也被稱為城市規劃領域的《寂靜的春天》,影響了整整一代美國城市規劃設計師。
它所引入的土地保護措施早已成為當代城市規劃的基礎概念,引領著我們在城市向郊區的擴張中更好地利用寶貴的土地。去年,懷特教授的《城市:重新發現市中心》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不同於其他城市規劃書籍,懷特的文字充滿了他對城市的熱愛之情,城市於他而言不是一個冷冰冰的巨型綜合體,而是一個人與人、人與城靈魂交織的流域。這使我們更加期待這本非虛構佳作。
書名:《新雅中國史八講》
作者:甘陽、侯旭東 主編 / 孫慶偉、侯旭東、閻步克、張國剛、鄧小南、姚大力、劉志偉、楊念群 著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年:2021年1月
☑☑☑推薦理由:
本書是根據這八位學者的講稿整理而成,雖是講稿,但內容足夠紮實。或許能通過具象化的文字描述,給予讀者更多的思維火花,同時也領略不同學者講史風格。期待這本書能讓讀者從更多的位面看待歷史。
書名:《察舉制度變遷史稿》
作者:閻步克
出版社:譚徐鋒工作室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21年1月
推薦人:胡塞爾先生
術業無專攻的金融狗,胡塞爾現象學擁躉,在無止盡的加班中以書自娛,中晚期屯書癌患者
☑☑☑推薦理由:
隋唐以降,科舉考試製綿延上千年,可謂我民族第五大發明創造,其影響悠長至於今日,以致民國五權憲法,特賦國民以考試權,以彰民權平等之意。而科舉諸科如秀才、明經,皆系察舉舊科;考試之制,實又肇始於東漢「陽嘉新制」為完善察舉而引入之考試手段。科舉制濫觴於察舉制,此所謂不知以往,無以知來者的根據。
「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這都是我們熟識的察舉制歷史片段,但若論及對察舉制的通盤認知,恐怕又並非那麼確切。漢代察舉制上承先秦「薦官」思想,中與魏晉九品中正制並行數百年,下啟隋唐科舉制,其淵源、流變曲折杳遠,非止一端。
閻步克教授的成名作《察舉制度變遷史稿》正是真正在制度史視角下,利用皇家—士族,文吏—儒生,舉薦—考試等對應概念,重視社會政治文化與制度的交流互動,全面而深刻地反映察舉制全貌的一部力作。
書名:《從胡地到戎墟》
作者:王炳文
出版社:譚徐鋒工作室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副標題:安史之亂與河北胡化問題研究
出版年:2020年12月
☑☑☑推薦理由:
毫無疑問,安史之亂是中古世界最重要的歷史事件之一。經此變亂,「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的盛唐氣象一發而衰,代之以「健兒爭誘殺留後,連屋累棟燒成灰」的驕兵割據之勢,深刻改變了中華帝國的歷史走勢。陳寅恪研究安史之亂首創「胡化說」,於政治史之外,為後人審視安史之亂開闢了民族史視角。
陳氏認為,河北地方的胡化為安史之亂準備了條件,更成為河朔藩鎮割據的社會基礎。然而,近年如李碧妍、仇鹿鳴等青年學者的研究則揭示了河北地方社會、政治、民族結構的複雜性,表明籠統的研究需要讓位於具體的分析。
在這個意義上,青年歷史學家王炳文的《從胡地到戎墟》更加細緻地分析河北地方胡化問題,旨在打通政治史與民族史兩個維度,必將為理解這一歷史變局帶來新的啟發。
書名:《作為意識形態的生物學》
作者:[美]R. C. 列萬廷(R. C. Lewontin)
譯者:羅文靜
出版社:三輝圖書丨南京大學出版社
副標題:關於DNA的學說
原作名:Biology as Ideology: The Doctrine of DNA
出版年:2021年
推薦人:咕嚕
不務正業的流浪狗。東嗅一下西咬一口的多學科學渣,書非借不能讀主義者
☑☑☑推薦理由:
意識形態往往使人聯想到報紙、電影、人文社會科學理論等,這些文化工業產品與某種意向性高度相關。而自然科學知識似乎是去政治化的客觀事實,可以脫離社會環境和文化語境。
本書剖析了基因、生物體、環境的「三重螺旋」,以此展示生物學與社會之間的雙螺旋關係,頗有「科學知識社會學」(SSK)風味。雖然出版於30年前,但曾被稱為當年「最具顛覆性的書」,今天讀來仍然很有啟發性,能夠引導我們以平常心看待科學理論的傾向與演變,更加體會到生命乃至世界的複雜。
這部帶有二階研究性質的作品出自一階學者列萬廷。他是反對遺傳決定論的遺傳學家,是同好友古爾德一道參與社會活動的哈佛斜槓大腕,是為抗議「秘密研究」而辭職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可謂書如其人。
書名:《遜色》
作者:[英]安吉拉·薩伊尼(Angela Saini)
譯者:李貫峰
出版社:重慶大學出版社
副標題:科學對女性做錯了什麼?
原作名:Inferior: How Science Got Women Wrong-and the New Research That's Rewriting the Story
出版年:2021年3月
☑☑☑推薦理由:
原BBC記者薩伊尼出版的姐妹篇質量很高:一本是針對性別偏見的《遜色》(Inferior),被英國物理學會《物理世界》雜誌評為2017年度圖書;一本是針對種族歧視的《高等》(Superior),被《自然》雜誌評為2019年十大圖書。
一些有爭議的觀點往往是話題終結者,關鍵在於誰也不接受雙方的預設,爭論起來雞同鴨講。而《遜色》的特點是就事論事,按照對方指定的區域和規則接招。
那邊是一些科學家有意無意地把性別觀念編織進科學理論中,試圖論證女性大腦結構不同,天生就應該是「第二性」,適合照顧家庭,更喜歡玩偶。這邊是薩伊尼拿出各式各樣的證據,來說明所謂「科學」的理由為何站不住腳。無論讀者支持哪一邊,都可以在思想的對抗中有所收穫。
書名:The Nightingale
作者:Sam Lee
出版社:Century丨企鵝出版社
副標題:Notes on a songbird
出版年:2021年3月
推薦人:嘉嘉敏子
為追求遠方而淪落到天涯的海外狗,做夢都想回家吃羊肉串的嘴饞狗
☑☑☑推薦理由:
Nightingale的詞源是「night」加「galan」。「night」即夜晚,「galan」在古英語中意為歌唱。顧名思義,nightingale就是在夜裡唱歌的鳥,夜鶯。
夜鶯是中東和歐洲地區一種常見的鳥類,它的身體圓潤小巧,叫聲清澈透亮。夜鶯的歌聲時而尖銳短促,時而高亢明亮,時而悠長婉轉,如哨響,如笛聲,又似琴音。古往今來,夜鶯的歌聲牽動著文人墨客的心,化作文藝作品的靈感之源。
本書作者Sam Lee就是一位夜鶯熱愛者,他即將出版的The Nightingale既是一本夜鶯科普,又是一本夜鶯頌歌。讀者既能了解夜鶯的生活習性,又能領略它的藝術形象。夜鶯為何總在夜裡歌唱?它們的叫聲表達了什麼?當今惡化的生態環境對夜鶯有什麼影響?讀者都可從這本書裡找到答案。作者在科普的同時也穿插了夜鶯的文學意象:他從西方神話、民謠和詩歌中找尋夜鶯的身影,講述這種鳥兒如何成為美好和詩意的寵兒。
土狗界的一股讀流 TO GO ON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