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學家獲2018年諾貝爾獎 穿和服出席儀式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2月12日電 綜合日媒消息,當地時間10日,今年的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獲得生理學與醫學獎的日本科學家本庶佑身穿和服出席頒獎儀式,並發表演講。

資料圖: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本庶佑(Tasuku Honjo)。

報導稱,本庶發現了在免疫中起到「剎車」作用的分子,並提出將其運用於癌症治療的方案。之後,該發現促進了新型癌症治療藥物「歐狄沃(Opdivo)」等的研發工作,並因掀起癌症治療的革命而大受好評。

當天,本庶身穿帶有家徽的羽織袴(和服短褂與裙褲)出席了頒獎儀式。據諾貝爾博物館方面表示,本庶是自作家川端康成以來,第2位身穿和服出席頒獎儀式的獲獎者。

本庶在晚宴中發表演講時表示:「我們的發現只不過是一個開始。癌症免疫療法如同青黴素那樣,將從根本上改變醫療。為了進一步發展癌症免疫療法,希望能有更多的研究者做出努力。同時,我也由衷地希望世界的人們能夠早日利用這種治療方法。」

相關焦點

  • 2020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因疫情改為線上舉行
    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2月10日電(記者付一鳴)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以及經濟學獎頒獎儀式因新冠疫情10日改為線上舉行,活動地點也首次改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獲得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是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以及德國科學家賴因哈德·根策爾和美國科學家安德烈婭·蓋茲;化學獎得主為法國女科學家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和美國女科學家珍妮弗·道德納;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授予美國科學家哈維·阿爾特、查爾斯·賴斯以及英國科學家麥可·霍頓;文學獎被授予美國女詩人路易絲·格呂克;經濟學獎則由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米爾格羅姆和羅伯特·威爾遜獲得。
  • 日本德仁天皇穿御袍出席立皇嗣禮,雅子皇后白紫色和服大氣,紀子妃...
    據日本媒體報導,「立皇嗣之禮」的中心儀式「立皇嗣宣明之儀」於11月8日上午在皇居舉行,「立皇嗣宣明之儀」是宣布秋筱宮文仁親王成為皇位繼承順位第1位的皇嗣的儀式。德仁天皇和雅子皇后、文仁親王和紀子妃、秋筱宮家的長女真子公主、二女兒佳子公主、常陸宮公主等皇族出席了儀式,現場共46人。
  • 和服種類一一介紹,下次去日本,可不要穿錯哦~~
    這也是一般正規和服店出租的和服,袖子一般在膝蓋以下一點的位置,它是用於出席一些正規場合儀式時穿的,比如成人禮,結婚典禮等,大多數日本人喜歡穿黑色,是因為何以顯得很華貴。,現在日本神社的巫女,還有劍道場的女孩,都會穿小振袖+袴的配套和服。
  • 2020年諾貝爾獎周「獨一無二」
    自1901年起,除因戰亂中斷外,每年的這一天,諾貝爾獎組委會都會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隆重的頒獎儀式。然而,由於新冠疫情的肆虐,2020年諾貝爾獎頒獎典禮改為線上舉行,頒獎晚宴也不得不取消,半個多世紀以來首次打破傳統。
  • 日本文化——日本和服種類及穿著場合
    在日本,出席冠禮、婚禮、葬禮、傳統節日,或者參與劍道、棋道、茶道、宴會的時候,人們都會穿著正式恰當的和服。
  • 組圖:羽生結弦獲日本國民榮譽獎 身穿羽織袴出席授予儀式
    新浪娛樂訊 在平昌冬奧會男子花樣滑冰項目中達成連霸的羽生結弦(23歲)於2日出席了在日本首相官邸舉辦的國民榮譽獎授予儀式。
  • 日本鼓勵「穿和服上班」 你會穿漢服上班嗎?
    但,其實和服已經被日本人民遺忘了不少,昭和50年代(1976年代)時,和服出貨量達到1兆8000億日元。而現在和服的出貨量下滑到3000億日元。大部分日本人也只在成人儀式、結婚時才穿和服。還有些日本人從來沒有穿過和服!」這是日本和服產業的現狀。
  • 日本女人穿和服真的不穿內褲嗎?
    春天最浪漫的就是穿著和服在櫻花樹下漫步。陽光正好的春天,我們看到這麼多美女穿著和服在拍照,她們不是日本的藝伎,因為日本的藝伎白天是不出門的,實際上這都是遊客,我們中國人也很喜歡穿和服,淘寶一搜就有很多提供日本和服的店家在日本給我們服務。
  • 日本皇室禮服大揭秘!和服VS洋裝?顏色背後有深意?
    今年5月1日,新天皇即位舉辦「即位後朝見儀式」時,皇室成員的穿著受到矚目。有人提出疑問「日本皇室好像一直穿西式禮服,如此重大的場合為什麼不穿傳統和服?」這真是一個值得八一八的好問題。去年恰是日本明治維新150周年紀念。在那個動蕩的變革時代初期,組成新政府的各方勢力還保留著各自原有的著裝習慣。統一服裝成了統一人心的第一步。
  • 日本人傾心的和服,魅力何在?
    盛裝出席成人式的女生(編輯部攝於2019年日本成人節的淺草雷門前)對於女性而言,所謂的「有魅力」,無論如何也不能僅僅是外表的美麗,真正讓女性引以為豪的,一定是既有令人愉悅的外表,又不乏由內而外散發的內在的美感。而日本傳統和服,正好是這種女性魅力的最佳體現。在路上,看到穿和服的女子,路人總是忍不住回頭多看幾眼。為什麼和服會有這樣的魅力呢?
  • 日本皇室禮服大揭秘!和服VS洋裝有講究?顏色背後有深意?
    有人提出疑問「日本皇室好像一直穿西式禮服,如此重大的場合為什麼不穿傳統和服?」這真是一個值得八一八的好問題。去年恰是日本明治維新150周年紀念。於是,在幾經修改後,確立了祭禮時穿和服,其他正式場合均著洋裝的方針。
  • 櫻花殘:為什麼是日本,為什麼是和服?
    它一般選用質地較薄的博多織物,是系在和服領窩以下的胸口位置,以防止穿著走樣的一種和服配件。隨後,還要仔細檢查胸前和後背是否有折和鬆懈,注意往腋下拉平整。整體完成後用大鏡子審查是否有差錯。最後,摘下領上的夾子。  穿戴和服的整個過程都需要穿戴者付出極強的耐心和細緻。穿和服的規矩很多,髮式、手包、背包都有一些講究。穿著過程中的規矩,可以將「穿和服」看作一種儀式。
  • 關於日本傳統文化——「和服」
    6月5日下午,由日語社承辦的關於日本傳統文化——「和服」的講座在圖書館三樓的學術報告廳舉行。
  • 維加獎首次授予中國科學家 有「地理學諾貝爾獎」之稱
    維加獎首次授予中國科學家 有「地理學諾貝爾獎」之稱 原標題:   中國西藏網訊 瑞典人類學和地理學會(SSAG)12月26日發布消息稱,鑑於在青藏高原冰川和環境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貢獻,2017年維加獎將授予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姚檀棟教授。
  • 從皇后到公主,日本皇室女性為什麼很少穿和服?
    不清楚其它國家什麼情況,就日本皇室,想見到他們,比單身汪邂逅另一半可要容易多了。最近的一次機會便是元月2日。只要有起早去皇居門口排隊、隨浩浩蕩蕩人群緩慢往前挪步的耐心,你就能親眼見到天皇一家子笑眯眯地跟你揮手。看著看著,不免奇怪。大過年的,上面那幾位怎麼不穿和服應景,反倒一水兒的洋裝?
  • 現代日本人還穿和服上街嗎?起源於中國的和服為何能代表日本?
    和服的歷史:流傳1700年的和服文化和服的原型最早可以追溯至古墳時期(公元300~538年),是從中國引入日本。到了明治時代(1868~1912年),日本經過兩百多年的鎖國後也向世界敞開了大門。在政府工作的人們開始於出勤時穿著西服,但下班後的私人生活還是繼續穿和服。而婦女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對女性而言,有變化的只是增添了許多西洋配飾,如手套、靴子和圍巾等。
  • 諾貝爾獎頒獎儀式線上舉行 活動地點首次改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
    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2月10日電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以及經濟學獎頒獎儀式因新冠疫情10日改為線上舉行,活動地點也首次改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政廳。
  • 諾貝爾獎頒給免疫療法先驅,中國科學家擦肩而過
    當地時間10月1日,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日本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獲得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中國科學家陳列平與諾獎擦肩這一組合聽起來並不陌生,獲得諾獎可以說是實至名歸。
  • 和服乃是日本民族的特色著裝,來看一下日本的和服文化!
    和服是日本的傳統的一種服裝,其實他們的和服那也是經過很久時間的不同改良的,然後才慢慢形成了現在的和服,大家可以看到現在的和服,是比較已經成熟的狀態,因為他各種各樣的都有,而且能比較完善完美,在各個細節處理上面呢,也是比較用心的。
  • 日本和服文化再盛行 「再循環」和服受歡迎
    原標題:日本和服文化再盛行 「再循環」和服受歡迎 和服是日本的傳統服裝,最初受唐代中國的影響,後來發展成相對獨特的式樣了。一八六八年的明治維新後,日本的社會生活各方面都逐漸西化。不過,女性服裝的西化來得比男性服裝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