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團員青年積極捐款 購買蔬菜水果和雞蛋等 解決一線醫護人員後顧之憂 白衣執甲戰「疫」線 暖心盒子暖後方
今天是第109個護士節,南丁格爾的「提燈精神」,激勵著無數醫護人員在這場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中白衣執甲、衝鋒在前,用生命為人民築起安全的屏障。以北京為例,據市衛健委統計,在北京的市屬醫療衛生機構裡,前期有1269名醫護人員與疑似病例及確診病例直接接觸;之後,隨著境外輸入病例不斷增加,北京又緊急啟用小湯山醫院,近千名醫護人員奔赴小湯山醫院抗疫第一線……如今全國疫情正逐漸緩解,但仍有大批白衣天使奮戰在抗「疫」一線,他們是醫護人員,但同樣是妻子、丈夫、父母、兒女。
北京是一座有溫度的城市。為解除醫護人員的後顧之憂,北京共青團組織積極響應黨的號召,依託北京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面向全市所有愛心人士發出號召,開展了「抗擊疫情 希望同行——向抗疫醫務奉獻者奉獻關愛」行動,為工作在防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家庭送上由新鮮蔬菜、水果和雞蛋組成的「暖心盒子」,每個醫護人員家庭共送八次,每周一次。「疫情是一場戰爭,醫護人員衝在第一線,北京團市委、北京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用這樣一種方式表達了感恩之心,用這樣一種方式告訴他們,我們在一起,我們是一家人。」北京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秘書長錢蓉暉說,醫護人員在前線照顧祖國這個「大家」,作為他們堅強的後盾,北京團員青年們在後方幫他們照顧好「小家」,盼望他們能早日平安歸來。
團員青年捐款23萬
為2501名醫護送溫暖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當北京共青團組織發出號召的第一時間,各級團組織積極響應,組織本系統團員青年加入到這次「抗擊疫情 希望同行——向抗疫醫務奉獻者奉獻關愛行動」的專項活動中來,為奮戰在防疫一線的北京醫護工作者家庭送上裝滿新鮮蔬菜和愛心的「暖心盒子」,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北京農商銀行海澱支行部分團員青年在此之前已經進行了個人捐贈,團支部開展「暖心盒子」的捐款活動時,沒有通知他們,但當他們得知這件事後,都爭先恐後地報名:「加我一個!不能把我落下啊!」西城支行的團員青年們是在午飯時間看到這條捐款信息的,她們也第一時間捐出了善款,「值崗的時候不能拿手機,消息回復不及時,但是為醫護人員捐款是大事,不能耽擱!」
首開集團團員青年在復工復產初期成立了青年突擊隊,青年們主動承擔起復工復產的困難工作,在得知此次活動後,團支部書記王詩陽也迅速組織支部團員進行了捐款,「醫護人員奮戰在抗疫最前沿,舍小家顧大家,我們團員青年也想盡綿薄之力,表達一點我們的心意。」
同樣,北京水務局的團員青年們也積極參加了此次捐款活動,一名團員在捐款現場說道:「作為水務青年的我們,雖然不能像醫護人員一樣奮鬥在疫情一線,但我們希望成為英雄背後最堅強的力量,支持他們前行,能為一線的醫護工作人員提供一點幫助,我們真的很高興」 。
截至目前,本市共有11158人次捐款23萬餘元,共購置了12308個「暖心盒子」送到了2501名醫護人員手中。除了開啟兩季16周「暖心盒子」的配送,北京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還將把剩餘的款項用於端午節等節日繼續買「暖心盒子」送給醫護人員,向他們致以節日的慰問。
凌晨4點開始採摘
確保盒中蔬果 新鮮安全
配送前一天的凌晨4點,朝霞未現,在密農人家的蔬菜大棚裡,菜農們已經忙碌了起來。在為「暖心盒子」配菜的日子裡,採摘過程中師傅們格外細心,精挑細選最新鮮的蔬果,水汪汪的紫霞蘿蔔連著纓子掛著泥土,小油菜的葉子上能看到晶瑩的露珠,紅潤喜人的流沙番茄讓人忍不住直咽口水。
凌晨5點多,司機韓師傅將新鮮採摘的蔬果運了回來,技術員小吳開始對各類蔬果進行農殘檢測、外觀篩選和口感測評,以此確保「暖心盒子」中的每一份蔬果都能更新鮮、更安全、更美味。檢測完畢,所有待發的蔬果全部都被細心呵護地穿好了防護「外衣」。北青報記者注意到,為了防止新鮮嬌嫩的蔬果在快遞路途中因顛簸造成磕碰損傷,「暖心盒子」內的空隙處也額外填充了充氣袋。不到9點,所有的「暖心盒子」都經過檢測消毒並打包完畢,貼好了特別提示生鮮加急的貼紙,由順豐小哥送到白衣戰士的家人手中。
密農公司的孔博是一名回鄉創業的大學生,北京市青聯委員。在得知北京共青團組織開展此次活動,他主動請纓。「所有菜品均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提供,讓一線醫護人員更多的感受到社會的愛心」。他說,「為了讓醫護人員吃到最好的蔬菜,公司每次配菜的時候都嚴把質量關,不僅要求員工從採摘、檢驗到包裝出庫,必須佩戴口罩、手套,還要求各個供貨單位保證最佳質量。」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此次活動配送的蔬菜基本上都是由密農自己種植,使用的都是農家肥,密雲水庫的水進行灌溉,保證了蔬菜吃起來都是最天然的味道。此外,「暖心盒子」裡所有的雞蛋都產自當地的「走地雞」,「蛋清濃稠透亮,蛋黃色澤金黃且富有彈性」。手工滷水豆腐也是「以地下300多米的山泉水和傳統大豆為原料,用有千百年歷史的人工磨製作」而成的。
「此次開展的活動得到了許多單位的大力支持。」錢蓉暉介紹說,比如北京利星行慈善基金會捐款20萬為醫護人員購買「暖心盒子」,密農公司也以最優惠的價格提供了「暖心盒子」的物資,順豐快遞以最低的成本價承擔此次配送工作,正是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各級團組織的大力支持,才保證了此次活動的順利開展。
收到北京青年的愛 他們的心「更踏實了」
3月8日,奮戰在同仁醫院重症監護室防疫一線的護士高非收到了「暖心盒子」。高非是一個11歲孩子的媽媽,2月中旬,她作為一名支援地壇定點醫院的ICU護士,披上了「戰袍」,走進了隔離病房。在一線工作的這些天裡,她最擔心的不是自己,而是家中的兒子,直到有一天兒子對她說「媽媽,送來的蔬菜可好吃了,蘿蔔特別脆,草莓特別甜」時,她的心才踏實了不少。
「如果不是這份 『暖心盒子』,我都忘了自己動手做飯的滋味。」佑安醫院的護士魏雲玲是個河南姑娘,本來春節前買好火車票準備回家過年,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她毅然把車票退了,回到工作崗位中。後來她得知,在河南第九醫院工作的弟弟,也已經主動報名到武漢武鋼體育中心青山方艙醫院,與他的戰友們一起開展了醫療救助工作。姐弟倆都在抗「疫」一線,家裡的老人們只能把千般擔心壓在心底,化做一句關心的叮囑。而如今,魏雲玲已經可以回到家,穿上圍裙,在自己的小廚房裡動手做起飯菜了。「前一段太忙了,再不練練就手生了」,魏雲玲告訴記者,等疫情結束後,她要回家「露一手」,和爸媽、弟弟一起吃頓團圓飯。
此前,隨著疫情的發展,北京小湯山醫院啟用,主要用於境外來(返)京人員中需篩查人員、疑似病例及輕型、普通型確診患者治療。4月28日小湯山「清零」,4月30日零時起,北京市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由一級降為二級。北京降級與市民的防疫到位分不開,更離不開那些白衣戰士的無私奉獻。從5月3日起,「暖心盒子」開啟第二季的配送工作,在這個春夏之交的時刻,讓醫務人員感受到北京愛心市民的暖、情、意。
本組文/本報記者 劉婧 【編輯:李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