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漸涼
天氣越來越乾燥
孩子們的皮膚也比較幹
晚上脫下衣服就會抓撓
有的地方都撓破出血了
這是乾性溼疹!
天氣變冷了,兒科門診的小患兒也多了起來,每天可以見到不少來看溼疹、皮疹的寶寶。
如何讓寶寶的皮膚回到以前光滑、細膩的樣子?今天小熊就乾性溼疹問題,集中地給寶媽們上一課。
看天氣:
乾燥的季節容易發病
冬季皮膚水分缺失易發病、常伴有瘙癢
首先顛覆寶媽們一個認知:溼疹並不是只有潮溼的夏天才出現。乾燥的季節會出現乾性溼疹,也稱乏脂性溼疹或裂紋性溼疹。
當下這個季節最易發,常伴有瘙癢。若孩子出現愛抓撓現象,媽媽們就要留意了。
查症狀:
皮膚發紅髮幹、瘙癢脫皮
皮膚脫皮發紅、有細裂紋
秋冬季節,孩子肩背、四肢外側出現毛刺、不光滑感覺時,這是乾性溼疹的「預警信號」。
當寶寶抓撓時,皮膚發紅髮幹、脫皮,有類似「碎瓷」的細裂紋,裂紋處紅色明顯,有蟻爬樣、針刺癢的感覺,那就基本可以確定是乾性溼疹了。
問原因:
疾病、感染、乾燥都有關
洗澡後注意保溼、避免皮膚太幹
排除體內疾病外,以下因素也可能誘發乾性溼疹:
皮膚屏障被破壞;
吸入物、體表細菌真菌感染;
生活環境改變或洗澡過頻;
洗完澡後沒有保溼;
孩子體內缺乏微量元素。
聽指導:
第一時間到醫院明確病因
切莫自行用藥或輕信偏方
溼疹導致的皮疹有時非常癢,尤其到了夜間,瘙癢加劇,孩子難免抓撓,皮膚一旦損傷,容易繼發感染。
所以,發現症狀後,第一時間到正規醫院明確病因,由專業醫生對症治療。
冬季預防
1、洗澡有講究
洗澡不易過勤(以1周洗2次為宜),水溫38度左右為宜,縮短衝洗時間,選用溫和無刺激的沐浴產品。
2、注意保溼
尤其在洗澡後,要及時全身塗抹潤膚霜或乳液,尤其是四肢外側、肩背部等易乾燥的部位。
3、把控室內溫溼度
室內溫度不宜過高,定期通風,注意保持室內溼度。
4、避免冷風直吹
戶外活動時儘量別讓冷風直吹皮膚。
5、合理飲食
多攝入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B的食物,如雞蛋黃、胡蘿蔔、綠葉蔬菜、水果等。
要提醒的是
孩子得了溼疹
千萬不要靠某度治病
更不要聽信各種祖傳偏方
如果溼疹嚴重
還是要及時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