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三九第一天!養生牢記「3要3不要」!照著做,安度最易生病的幾天!

2021-02-08 養身參考

今天是「三九」第一天!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雖然有「冷在三九」的說法,但這段時間是一年中最適合進補的時間!這個時節保養得好,來年一整年都能生龍活虎,能量充足!


下面,就趁著這個時機,給大家講講到底怎麼養生。



★ 三要:要防乾燥、防感冒、巧穿衣


一要:多喝水防乾燥


隨著天氣變化,很多人會有皮膚乾燥、嘴唇脫皮幹癢、爛嘴角的現象。


可通過喝點藥膳湯的方法,如沙參百合瘦肉湯、山藥枸杞粥、花旗參水鴨湯等,或者泡些薄荷、羅漢果、麥門冬茶等作茶飲,調節體內津液。


二要:勤洗手防感冒


冬季寒冷,疫情反覆,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特別注意一些細節:


保證充足睡眠、多喝水、均衡飲食等,都是保證自己抵抗力的關鍵,避免過度疲勞。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動清水洗手,以減少病菌。


三要:穿衣要上薄下厚


一般來說,下半身穿得暖了,上半身就不會感覺冷。


另外,像頭部、頸部、腳部容易受寒氣侵襲的部位,也需要重點防護。


另外,冬季選擇柔軟、舒適的鞋襪,也能幫助足部保暖。

★ 三不要:起床不要急、進補不要過、鍛鍊不要懶


一起床不要太急


早晨起床的幾分鐘可謂是心腦血管脆弱人群的「高危時刻」,因為晨起時人的呼吸心跳會加快,血流加速,血壓升高,容易使已老化的心腦血管破裂,粘稠血液易形成血栓造成栓塞。


二進補不要太過


有人一說補,天天燉湯、頓頓魚肉。其實補身也得綜合當地天氣、個人體質等因素。


冬季養生要科學進補。陽氣偏虛的人,選羊肉、雞肉、狗肉等。氣血雙虧的人,可用鵝肉、鴨肉、烏雞等。不宜食生冷燥熱的人,選用枸杞子、紅棗、核桃肉、黑芝麻、木耳等。藥補則一定要遵醫囑,一人一法。


三不要懶著不動


俗話說得好:「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


不過,冬季養生要適當。鍛鍊身體要動靜結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出汗為度,汗多洩氣,有悖於冬季陽氣伏藏之道。



怕冷,是很多老年人共同的特點。因為人衰老之後,新陳代謝減慢,很容易形成氣血不足。


俗話說:「冬有生薑,不怕風霜。」冬天吃薑,正合適!


支招:喝薑茶,姜水泡腳 。


因為姜味辛辣,可以在體內產生熱氣,祛除冬季的寒氣,所以受凍的病人,就可以常喝薑湯來驅寒,預防感冒等常見疾病。


吃薑要注意,一是冬季吃薑要去皮,二是不要在晚上吃薑。生薑「要熱則去皮」,冬季吃薑為了驅寒,所以要把皮去掉。



腎在五臟中非常重要,是健康的根本,人的衰老,從根本上說是腎的虛弱。冬季主閉藏,正是補腎的季節。


很多民間人士提倡「以形補形」,喜歡在冬天吃些「小腰」類的食物。特別要注意的是,冬季不適合吃腎臟,非但不能進補,反倒有害。


支招:多吃慄子。


慄子味甘性溫,有養胃健脾、補腎益氣等功效,而且不像肉類那樣油膩。在養生食療中常用來補腎。


慄子不拘泥於做法,不論是糖炒慄子、燉菜或者是煮粥,都是可以的。



今年冬季北方降水較少,室內暖氣或暖風也會蒸發空氣內的水分,使得天氣極為乾燥,讓很多人都出現了皮膚乾燥瘙癢的症狀。


這種情況下,除了在室內做好必要的加溼工作外,還須防止減少體內水分丟失。


支招:給身體保溼。


外用方面:可用油質潤膚品塗抹皮膚,尤其是臉部、手部等裸露部位,即可減少體內水分丟失,也可減輕由於乾燥引起的皮膚發癢、皮屑增多的反應。


內服方面:除了多飲溫水之外,還應適量補充蛋白質及脂肪,如滋補湯品、牛奶、酸奶、各類粥品,將水分「鎖住」。



冬季進補,離不開肉類。雖然總體來說,少吃肉對身體好,但老年人身體虛弱,光靠素食很難滿足進補的需要,在冬季應該適當吃一些肉食。


支招:每逢數九一隻雞。


俗話說:「逢九一隻雞,來年好身體。」雞肉性微溫,偏向於性平,對人體的刺激很小,還不容易上火,是冬補佳品。


雞肉最好採用燉煮的方法製作,其中小雞燉蘑菇是一款經典的雞肉燉煮菜餚,除此之外,煲雞湯也是不錯的辦法。


但要注意的是,患有三高的人群,喝雞湯之前一定要先過濾掉湯表面的油漬。



中醫養生學也認為,艾灸也是最有效的扶陽方法,尤其在三九天期間進行艾灸,不僅能驅除寒邪,溫養經絡,培元固本,還能調節臟腑功能,提高機體免疫能力。


常用穴位有關元穴、中脘穴和足三裡穴。



艾灸操作簡單,選好穴位,將艾條燃著端懸起,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保持3~5cm,灸治時以局部有溫熱舒適感而無灼痛為宜,每次灸10~15分鐘。


注意,不要飯前空腹時和在飯後立即施灸。一旦出現頭暈、眼花等暈灸感覺,要立即停灸。


若有明顯的灼傷感,可根據熱感適時調整距離,以免灼傷皮膚。


相關焦點

  • 大雪至,重養生,謹記「九個一」,健康安度深冬,少生病
    今日,是24節氣之中的「大雪」。此後,進入仲冬,千裡冰封,萬裡雪飄。大雪,是「進補」的好時節,大雪補得好,一冬不怕寒。大雪至,重養生,謹記「十個一」,健康安度深冬,少生病一肉:羊肉羊肉,堪稱「暖身第一肉」。大雪吃羊肉,抵禦風寒,又可滋補身體。
  • 三伏牢記「六個一」,照著做少生病!
    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熱的日子,也被稱為「最難熬的日子」,同時三伏天也是養生的好時節。
  • 初伏做1事,中伏吃2葉,末伏喝2茶!照做安度最易生病的三伏天,否則身體虧一年
    當然,最近天氣這麼熱也不算老天爺「犯規」啦,畢竟現在正值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呢!由於氣候條件相對惡劣,再加上夏日無病三分虛,很多人三伏天生病的概率也相對較高。直接告訴你,這件事指的就是敷三伏貼。至於「夏治」,則是指在夏日人體陽氣最旺盛、經絡相對疏鬆、藥物易滲入人體直至病灶之時,治療冬天裡好發的一些慢性疾病,從而起到預防或減少疾病在秋冬季發作的效果。而三伏貼,便是通過選用辛溫、逐痰、走竄等藥物,打粉後調和成藥膏,做成「小藥貼」,敷貼於特定穴位上進行補陽,從而起到溫煦肺經陽氣、驅散內伏寒邪、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等作用的。
  • 一年中最危險的27天要來了,7大器官最易生病,做好這些,安全過冬!
    疾病查詢、健康指導、養生經典、有病不求人 以冬至節氣(12月21號)為起點,在此後的27天,是我國傳統的「三九天」,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凍哭人的「三九天」就要來了,疾病最愛在此時扎堆。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 初秋來臨,養生進入關鍵期,牢記「2不要、3不睡」,健康一整年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這段時間確實比較「難熬」,因為早晚溫差比較大,天氣悶熱,很容易生病。但這也是養生的關鍵期,抓住這個機會,好好調養身體,能收穫不少好處。初秋身體容易出現哪些不適?初秋來臨,養生進入關鍵期,牢記「2不要,3不睡」,健康一整年「2不要」不要做劇烈運動很多人不喜歡在夏天運動,感覺沒運動多久就出一身汗,溼噠噠地貼在身上不舒服,而進入初秋
  • 冬補三九,最重要的80天來了,做好養生,事半功倍,錯過再等一年
    冬至是「數九」的第一天,接下來,從冬至開始,到2018年3月12日,這80天,是一年中最重要的80天,做好養生,事半功倍,錯過再等一年!你應該這樣過!↓↓↓(2018.1.9-2018.1.17)俗話說「夏養三伏,冬補三九」,這裡的「三九」就是數九的「三九」,三九要注重滋補,可以多吃一些牛羊肉,驅寒散涼,滋補身體,抵禦嚴寒。
  • 【健康生活】今日冬至,陰盛至極,一陽初生,不懂規矩要吃虧~養陰護...
    ——今日冬至不知不覺間,歲末已至。2020年12月21日18:02:12,我們將正式迎來冬至節氣!大家都知道「冬至」是數九的第一天,所謂「冷在三九」,一年中最寒冷的幾個月就要來了。陰極之至,陽氣始生,除了寒冷,冬至也是一年中陰陽轉換的關鍵節氣。
  • 老人注意:今年三九已提前!最冷最危險的時候來了!
    告訴大家一個不太好的消息: 今年最冷的三九竟然「提前」到了! 據中國天氣網訊,12月11日至14日,我國近20個省會級城市氣溫將創新低,局地寒冷程度堪比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四九,相當於我們將提前過三九。那說起提前,可能還有很多人不知道今年的三九時間,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最新的三九進九時間表。
  • 小寒伴三九,養生這樣吃和灸
    俗話說,夏灸「三伏」,冬灸「三九」,這是我們老祖宗強身健體的辦法。三九,是冬至後的三個九天,是全年天氣最冷的時候。
  • 三九養生與三九貼敷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冬季是匿藏精氣的時節,三九屬於小寒時節,外界天氣寒冷,此時人體陽氣屬一年中最弱,但此時陽氣正在緩慢的積攢、上升,正是各種「進補」的大好時機。俗語有「今年進補,明年打虎」、「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說法。
  • 2020年最新「三九」時間表!最危險的27天,不論男女都要這樣做!(收藏)
    中老年最易冷出5種病 1、心血管疾病 寒冷容易促使腦血管收縮,使得血壓升高,腦出血、腦血管爆裂都易出現。 3、關節疼痛 骨關節炎是中老年人關節疼痛的常見原因,有研究發現,空氣溼度和氣溫變化與關節疼痛有關,突然降溫容易誘發關節疼痛。
  • 每日三養 之 三九養生 篇(一)
    俗話說:夏補三伏、冬補三九。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時間,這段時間身體的新陳代謝減慢,同時也是養生的最佳時間。有句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但是因為這段時間天氣寒冷,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所以三九養生要注意一些事項。
  • 冷在三九,分享「防寒保命」小貼士
    大寒小寒凍成一團 1月8日是三九第一天 據氣象數據顯示 目前已經進入到一年當中最冷的三九天 防寒保暖依然是最主要的 還有哪些要注意事項?
  • 明日冬至,開始「數九」,食一肉,吃二菜,忌做三事,牢記四個字
    明日冬至,開始「數九」,食一肉,吃二菜,忌做三事,牢記四個字冬至日,開始「數九」俗話說,「冬至壬戌數九」明天冬至日,就是「數九」的第一天。冬至時節,食一肉,吃二菜,忌做三事,牢記四個字冬至時節,氣溫達到一年最低。此時人體最為脆弱,有「冬至前後,閻王收人」之說。冬至,是傳統意義上養生的重要節點,此時,一定要養護身體。
  • 再過3天就是三九,俗話說:三九欠東風,黃梅無大雨,是什麼意思
    今天是小寒,再過兩天就是三九了,也就是說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就要到來了。大家都知道,寒冷的天氣夾著北方,風颳在臉上如刀割一般,那才是最冷的。但是有句農村俗語叫做:「三九欠東風,黃梅無大雨」,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三九貼時間到!德州市中醫院可以預約了!
    2020年冬病冬治三九貼時間快要到了,德州市中醫院根據多年經驗,研製獨特穴位三九貼敷秘方,治療哮喘、風溼腰腿痛、慢性胃炎等疾病療效顯著,價格費用低,三九貼操作簡便,不僅可以鞏固三伏貼療效,更對白領上班族亞健康調理及中老年人冬季養生有很大裨益。
  • 今日三九,農諺「三九不颳風,來年一場空」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三九是數九寒冬的第三個九天,是北半球全年最冷的時間段,等過了三九天後氣溫會逐漸回升,天氣也會慢慢變暖。在農村中關於三九天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三九不颳風,來年一場空」,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有道理嗎?數九是從冬至節氣開始算起,每9天為一個單位,第一個九天是一九,第二個九天是二九,第三個九天是三九,依此類推,一直到九九結束,共81天的時間。
  • 養生時間 | 「三九」防寒注意頭腳保暖
    當下已步入冬季最寒冷的時節。持續寒冷的天氣,人體免疫功能下降、內分泌失調、血液循環發生改變,很容易生病。寒冬時分,人們穿上了厚厚的衣服,熱量主要從頭、手等暴露部位散失。在靜止狀態下,不戴帽子的人很多熱量從頭部散失。在環境氣溫為15℃時,從頭部散失的熱量佔人體總散熱量的30%,在4℃時佔60%,在零下15℃時佔75%。可見,頭部保暖與人體的熱平衡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 正式參加工作後,第一天去上班該注意些什麼?牢記這3點很關鍵
    正式參加工作的第一天,我們需要注意些什麼?這幾點很關鍵,要牢記。1、注意著裝:第一天的著裝要注意規範,儘量給領導同事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2、注意溝通:積極主動地與同事打招呼,熟悉同事的同事介紹自己;3、認真工作:做好本職工作是新人的立足基礎,工作第一天要注意不要犯一些低級錯誤。
  • 2018年三伏三九貼時間安排 2018年三伏天時間表
    當然我們今天的主題不是三伏天而是2018年三伏三九貼時間安排,這可是冬病夏治的好時候,2018年三伏天時間表這就給您送上。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初伏(頭伏):夏至後第三個庚日(指幹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起到夏至後第四個庚日前一天。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入伏,作為初伏的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