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戰爭,巴基斯坦失去了1.7億人口

2020-12-23 騰訊網

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戰爭,巴基斯坦失去了一半的人口,二分之一的海軍,三分之一的陸軍,四分之一的空軍,接近六分之一的國土。然而就在六年前的第二次印巴戰爭中,巴基斯坦主動發起進攻,迅速佔領印控的克什米爾地區500平方公裡土地,巴軍第六裝甲師於希亞爾科特重創號稱「黑象」的印軍第一裝甲師,擊毀和俘獲印軍近100輛坦克,絕望的印軍步兵抱著炸藥包衝向巴軍坦克。一個月後印軍漸漸佔了上風,在阿薩爾烏塔的戰鬥中,印軍消滅了巴軍264輛坦克中的190輛,這場戰爭最終打成了僵局,籤訂停戰協議的第二天,印度總理夏斯特裡突發心臟病去世,印度全國上下沉浸在憤懣的氣氛中,有人批評將軍們被1962年的戰爭嚇破了膽。與此同時巴基斯坦也發生了罷課遊行,指責內閣放棄了已經獲得的軍事成果。

1965年巴基斯坦士兵站在繳獲的印軍坦克上

六年後的1971年初,在東巴基斯坦的地方選舉中,「孟加拉人民聯盟」獲勝,從而引發了不同族群之間的暴力衝突,一個多月有300名比哈爾人遇害。這時的巴基斯坦由兩個行政區組成。第一個區域是在印度的西北方向,叫做西巴基斯坦。第二個區域是在印度正東方向的一小片土地,也就是東巴基斯坦,它們中間隔了一個印度。

今天的孟加拉國是原來的東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內閣宣布對東巴基斯坦實行軍事管制,陸軍中將蒂卡汗被任命為東巴基斯坦軍區司令,他用極其嚴厲的手段對付騷亂者,軍隊內部也開始出現分化,3月26日,第8東孟加拉步兵團的齊亞.拉赫曼少校宣布成立孟加拉國,巴基斯坦三軍中的孟加拉軍官紛紛投入他的陣營。與此同時超過一百萬孟加拉人越過邊境進入印度避難,印度全面開放邊境歡迎他們。這場風暴從始至終都有印度的影子。

1971年東巴基斯坦的騷亂

1971年5月起,東巴基斯坦的爆炸,襲擊,暗殺事件逐漸增多,繼而發展到司空見慣的程度,巴基斯坦情報部門得知印度正在有計劃的從難民中招募敢死隊員,兩國的戰爭已經在所難免。12月3日,巴基斯坦空軍先發制人,參考中東「六日戰爭」的經驗發動突然襲擊,印度早有防備,著名歷史文化古蹟泰姬陵被樹葉,粗麻木,偽裝網覆蓋。巴基斯坦50架戰機的突襲並未造成嚴重損失,但印度的反擊卻出乎他們的意料,他們將面對印軍海陸空三軍鋪天蓋地的進攻。

1971印巴戰爭

印度的戰爭準備其實從這年春天就已經開始,他們在等待時機,也在等待喜馬拉雅山方向的降雪,1962年的戰爭給印度官兵心中留下巨大的陰影,他們一直關注北邊的動向,一直等到連接中國的道路被大雪覆蓋才敢大膽的挑戰巴基斯坦。首當其衝的是巴基斯坦海軍,印度海軍從東西兩線同時發起進攻,戰爭爆發的第二天,印度西艦隊突襲喀拉蚩港,擊沉巴基斯坦三艘軍艦,重傷一艘,摧毀港口油庫,打死官兵720人,從此12月4日成為印度的「海軍節」。與此同時,印度東艦隊封鎖了孟加拉灣,航空母艦維克蘭特號上起飛的戰機不間斷的轟炸巴基斯坦海軍基地,截至12月16日,巴基斯坦損失了一半的海軍力量,官兵陣亡1900人,被俘1413人。雙方的空戰更加沒有懸念,印度出動戰機4000架次,巴基斯坦的反擊次數少的可憐,東巴基斯坦的第14航空隊居然在地面就被俘虜了,混亂的指揮系統導致空軍拒絕增援正在遭到轟炸的喀拉蚩港。

印度航空母艦維克蘭特號原是一艘英國舊艦

印度海空軍的勝利激勵了陸軍,讓他們重新獲得了信心,他們不僅擋住了東西線巴軍的猛烈反擊,並且一路突入巴基斯坦境內,巴軍的士氣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低迷,有的營居然不做抵抗就放下了武器。12月初,九個師的印軍部隊在孟加拉志願軍配合下,分三路向東巴基斯坦首府達卡前進,印度空軍摧毀了達卡機場,海軍封鎖了孟加拉灣。12月16日,印軍中將辛格·奧羅拉向達卡守軍發出了三十分鐘無條件投降的最後通牒。下午16:31分,約90000名巴軍放下了武器,城市裡響起了反對巴基斯坦的口號,有報導稱俘虜中的軍官受到了孟加拉人的虐待。東巴基斯坦從此正式成為孟加拉國。

巴軍籤署投降書

第三次印巴戰爭以巴基斯坦的慘敗告終,印度共陣亡3000名士兵,12000人負傷,巴基斯坦陣亡8000名士兵,25000人負傷,90000餘人被俘,丟掉了整個東巴基斯坦。戰後巴基斯坦成立了戰爭調查委員會,檢討三次印巴戰爭的經驗教訓,然而總結報告一直作為機密文檔封存。一位叫庫雷希的陸軍少將發表了他的看法:「我們必須接受這樣的現實,正是我們造成了今天的分裂,不是某個人或者他的支持者可以導致今天的局面,我們社會多年的腐敗的體制,混亂的社會秩序以及人們一如既往的冷漠導致了今天的分裂。我們從來沒有從歷史中檢討過教訓,去限制一些人膨脹的野心,去阻止一些人的私慾和不負責任。這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才給了敵人可乘之機」。

蘇聯在戰爭開始站在印度一邊,但在結束後繼續發展與巴基斯坦的關係。美國原本站在巴基斯坦一邊, 巴基斯坦戰敗後,它開始了與印度的破冰之旅。較前兩者而言,中國始終堅定地站在巴基斯坦一邊,一如既往的譴責印度幹涉別國內政的行為,同時也提醒巴基斯坦在對待孟加拉人問題上,不應採取過分嚴厲的手段,中國也是最後一批同意孟加拉加入聯合國的成員國。孟加拉獨立後依然是個農業為主的國家,2018年它在全球人均GDP排名第143位,根據2014年的調查報告,27%的孟加拉人不喜歡印度,50%的人對巴基斯坦有好感,如今孟加拉的人口已經達到了1.7億。

相關焦點

  • 第三次印巴戰爭——肢解巴基斯坦
    東巴基斯坦,位於印度東部,與巴基斯坦東西相應,中間隔著印度,與巴基斯坦主要依靠海陸聯繫,西巴東巴距離過遠,交流不便,事實上除了大家都信仰伊斯蘭教之外,雙方文化差異很大。東巴基斯坦是「蒙巴頓方案」的產物,但東巴擁有西巴近2倍的人口,但其在政治、經濟、文化、農業、醫療等資源方面,巴中央政府大多以西巴為主,政府組成也以西巴為主,這種不平等對待加劇了雙方矛盾。
  • 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印度是如何將巴基斯坦一分為二的?
    在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發生之前,巴基斯坦有兩大部分,一是位於南亞次大陸西北的西巴基斯坦,二是位於次大陸東北的東巴基斯坦,兩者相隔兩千餘公裡之遙。巴基斯坦國土這種奇特的構造方式,源於英國炮製的「蒙巴頓方案」,簡單生硬地按宗教人口分布劃分而成,東西巴正是穆斯林主要聚居區。
  • 南亞霸權印度戰爭史——第三次印巴戰爭
    其實不然,印度作為一個地區大國,近半個世紀以來,除了中國擊敗過印度,打出50年的兩國和平外,南亞其他國家幾乎對印度都是無可奈何的狀態,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印度的霸權戰爭史——第三次印巴戰爭
  • 第三次印巴戰爭50周年,莫迪收到鄰國祝福,巴基斯坦陷入一片沉默
    據印度國防新聞12月17日報導,印度總理莫迪於12月16日在新德裡的國家戰爭紀念館向1971年印巴戰爭中喪生的印度士兵致敬,印度國防部長辛格在會場上接待了莫迪總理,大批陸軍士兵和退伍軍人參加了在北部城鎮烏德漢普爾總部舉行的慶祝活動。
  • 第三次印巴戰爭50周年日,莫迪收到鄰國祝福,巴基斯坦陷入一片沉默
    據印度國防新聞12月17日報導,印度總理莫迪於12月16日在新德裡的國家戰爭紀念館向1971年印巴戰爭中喪生的印度士兵致敬,印度國防部長辛格在會場上接待了莫迪總理,大批陸軍士兵和退伍軍人參加了在北部城鎮烏德漢普爾總部舉行的慶祝活動。
  • 第3次印巴戰爭時,印度已經佔領孟加拉,為何沒有吞併孟加拉國?
    南亞次大陸獨立以後,印度先後發動了高達7次的對外戰爭,這其中,對巴基斯坦的戰爭有3次,對中國的戰爭有一次,對錫金有一次,對斯裡蘭卡有一次,對馬爾地夫也有一次。而這些對外戰爭,除了對中國,其他印度都取得了勝利。因為,在有著一顆大國雄心的印度心目中,南亞次大陸「天然」就該是他們的實力範圍,甚至在有些印度人的心目中,就連巴基斯坦都不應該存在。然而奇怪的是,爆發於1971年的第3次印巴戰爭,印度的17萬大軍在肢解巴基斯坦、佔領孟加拉國之後,卻並沒有趁機吞併孟加拉國,反而扶持其獨立。
  • 第三次印巴戰爭最慘烈一戰:巴軍中校拒絕投降命令,戰至最後一人
    但對巴基斯坦世仇印度來說,這是打擊和分裂巴基斯坦的絕好機會,在第二次印巴戰爭中印度沒有佔到便宜,這次不會放過良機。印度遂表示全力支持拉赫曼和人民聯盟,並在邊境集結軍隊向巴基斯坦施加壓力。1971年7月,印度完成了入侵東巴的軍事準備,以難民問題為藉口,出動7個師約16萬餘人,準備向東巴實施閃電戰,試圖一舉佔領東巴。12月3日,早已蓄勢待發的印軍出動,入侵東巴基斯坦。
  • 印巴為何死爭克什米爾?外媒稱巴基斯坦若失去該地,就相當於滅國
    有個地方,巴基斯坦要是失去它,那麼就意味著和中國失去聯繫,也就相當於滅國,所以對巴鐵來說是生死之地,而該地對印度來說就是發貨之路,兩國互不相讓,這也造成了多年來的印巴衝突,這個地方就是位於中、阿、印、巴邊界的克什米爾地區。
  • 英拉迪:印度鐵娘子,發動第三次印巴戰爭,卻成備受爭議的政治家
    但是作為女兒,她當然不敢直接這麼說,也因此,她一直在忍耐和等待,忍耐著內心裡對政權的野心,等待著自己的時機;到了1964年,尼赫魯去世了,英迪拉為此也舒了一口氣,這時候的英迪拉快五十歲了,她認為如果再不努力爭取,自己將失去精力充沛的優勢。
  • 克什米爾究竟對印巴兩國有多重要?可以讓兩國為此70年戰火不斷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克什米爾的地理位置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可以讓印巴雙方打了70年之久?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克什米爾的地形地貌。克什米爾位於南亞次大陸的北部,東面與我國新疆維和西藏接壤,西與巴基斯坦、南與印度相連,北面與阿富汗的瓦罕走廊接壤。
  • 印巴兩國為它打了70多年,克什米爾究竟有啥好?戰略價值太重要
    近期,印度和巴基斯坦再次在克什米爾激烈交火。從1947年印巴分治以來,兩國在克什米爾一直打到現在,沒有一方能完全控制這個地區。克什米爾的土地已經被槍炮聲淹沒,幾乎所有的印巴戰爭,都是圍繞這個地區的主權歸屬爆發的。克什米爾的歷史就是流血衝突,未來更是風中飄絮。
  • 背靠我國,我們親切稱它為巴鐵,為什麼巴基斯坦的經濟發展不起來
    #巴基斯坦為什麼和中國這麼好# #巴基斯坦談中國#但是巴基斯坦這個國家資源很豐富,人口也多,這都是發展經濟最為有利的條件,其中巴基斯坦的煤炭已經突破了1800億噸,天然氣4920億立方米,石油1.84億噸,鐵4.3億噸,同時還有大量的大理石和寶石,森林覆蓋率4.8%,再加上巴基斯坦人口2億,是世界上第六人口大國,這樣的經濟條件都發展不起來實在讓人匪夷所思,那麼什麼原因導致巴基斯坦發展不起來呢
  • 亞洲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有七個,哪個人口密度大?哪個增長率快?
    截止2020年10月底,全球236個國家和地區共有人口75.85億,其中亞洲是七個大洲裡人口最多的,亞洲56個國家一共有45.41億,佔全球總人口的59.87%,接近60%。
  • 與印巴不同,如中印發生炮擊什麼性質?印學者:不是摩擦,是戰爭
    近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實控線附近爆發三個月以來最大規模的炮擊,印度單方面攻擊其很大部分原因是想借巴基斯坦挽回自己「敗者」的身份。殊不知,一向壓制巴基斯坦的印軍,這次意外地被「碾壓」。據悉,這場大規模炮戰,導致印度數倍死傷於巴基斯坦,令人大開眼界。按照印度和巴基斯坦兩方的說法,印度的傷亡人數要高出巴基斯坦幾倍,印度此次顯然是吃了大虧。
  • 「雙龍」統治南亞上空,續寫殲-6和殲-7的傳奇
    畢竟,巴基斯坦使用中國戰機並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早在1965年第二次印巴戰爭之後,西方國家就對巴基斯坦實行了武器禁運,於是巴基斯坦空軍的F-86、F-104逐漸陷入癱瘓。於是,巴基斯坦開始求購殲-6戰機,並派出13名種子飛行員來進行培訓。在經過兩個多月的培訓之後,巴基斯坦在基本掌握了殲-6戰機的各種性能之後,在新疆和田接收了12架全新的殲-6戰機。由參加培訓的13飛行員駕駛,直接飛抵巴基斯坦。
  • 印媒:兩個核大國會在關鍵時刻攤牌,第三次世界大戰或從亞洲爆發
    據印度《歐亞時報》12月2日報導,受新冠疫情和多國日漸緊張局勢的影響,亞洲或許會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地,印度和以色列因為擁有核武器,會在關鍵時刻向世界"攤牌"。在這次會議後24小時內,印媒稱有一架巴基斯坦戰鬥機貼近印巴邊境,局勢一度再次升溫。
  • 印度再次發動戰爭,巴鐵空軍成頂梁柱,關鍵時刻扭轉戰局
    對於這個結果,巴基斯坦方面非常不滿,畢竟按道理說,克什米爾地區居住的居民,大多數都是穆斯林,他們佔據了總人口的77%,就算按人口來劃分,也應該是巴基斯坦佔大頭。結果,印度卻先下手為強,搶走了大部分領地,只給巴基斯坦留下了約五分之二的地區,這讓巴基斯坦如何能忍?所以在第一次印巴戰爭結束後,巴基斯坦便展開了積極準備行動,打算一雪前恥。
  • 73年建國史的印度,侵略擴張步伐就像100度的開水一直在沸騰
    這場戰爭一直持續到1947年1月,即便真納再不甘心,這場戰爭也是尼赫魯贏了。停戰後,雙方劃定的停火線,認定了印巴未來對克什米爾的控制範圍,印度擁有克什米爾近三分之二的土地和四分之三的人口,其餘則歸巴基斯坦所有,但是克什米爾到底歸誰,依舊沒有個準話。1965年8月,焦黑的土地上剛剛重煥生機,攔腰斬斷的樹幹剛抽出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