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楊冪的口碑肉眼可見的迅速變好。
無論是《奇葩說》、《脫口秀反跨年》還是《追光吧,哥哥》,她漸漸甩掉了以往各種膚淺標籤,變成了「人間清醒」、「楊懟懟」甚至是「金句女王」。
這種轉變從對她外在的關注漸漸轉向了她對演藝圈,對事業,甚至對待人生的態度。
我在心裡默默開心,因為我喜歡她快十年了。
這十年,她無論怎麼被黑,卻一直紅著,也是夠牛逼的。
其實在她被全網黑的時候,我幾乎是不好意思說自己喜歡她的。
因為總會有人說我「捧臭腳」。
《宮鎖心玉》讓她大火後,隨之而來的,是鋪天蓋地的黑料,雖然她紅的發紫,但也被黑得體無完膚。
那段時間大家對她的評價是:「誰紅和誰玩」、「捧高踩低」、「耍大牌」、「心高氣傲」,說她腳臭,髮際線高、演技差······
而她幾乎沒有回應過這些黑料,也沒替自己賣過慘,沒關過微博評論也沒拉過黑。
《金星秀》裡,楊冪說過:「不管天大的事兒,我會給自己一個晚上,或者兩個晚上,讓自己把情緒壓下去,不要再想了,然後就真的不會想了。」
大家都引用她自己的那句「把情緒戒掉了」來形容她。
如今再看《奇葩說》,她安慰被網暴的臧鴻飛時所說的「草船借箭論」。
其實可以看出,她也許並不是真的完全戒了情緒。
她在等東風,在憋著一口氣。
這口氣讓她沒時間去理會那些噴子,黑料,只想一個勁的往上爬,往前衝,她很清楚這是把他們踩下腳下的唯一方法。
與其說這些出圈的金句是她性格的再現,倒不如說是二十幾年的演藝經歷造就了現在的金句女王。
十年前我喜歡她是因為她的靈氣她的臉,那現在,我已經妥妥的成為了她的事業粉。
她不僅是個普普通通的大美女,更是一位成功的事業女性。
有財經類博主從資本的角度解讀楊冪。
作為流量明星,掙的是青春飯,要麼轉型認真做演員做歌手,要麼就是從一名勇鬥惡龍的勇士變身成為另一條惡龍——化身資本。
這十年間,她已經從資本的一顆棋子搖身一變成為了資本本身。
楊冪童星出生,但並不是星途坦蕩,因為哭戲演不好,被導演毫不留情的扇過巴掌。
也經歷過精心準備角色,臨進組前一天劇組打電話告訴她,她的角色被換掉了,只因為投資人的女友替代了她。
從4歲出道,16歲正式進入演藝圈,25歲開始爆紅,一路走來,楊冪比誰都清楚這個行業的競爭有多殘酷。
正因如此,在演員和商人之間,她選擇了後者。
她可以無視外界對自己的評價,也必須保持情緒穩定,因為楊冪清楚什麼對自己是最重要,她只關注自己的事業。
她可能不是最好的演員,但肯定是個成功的商人。
很多人應該都聽說過嘉行的對賭協議:
嘉行剛成立的時候,沒有資本和人脈,整個公司就靠老闆楊冪撐著。
為了獲得「尚世影業」的3億募資,她與對方籤了一個對賭協議。
協議要求嘉行三年內總利潤達到3.1億,也就是一年要盈利1億多,否則就要賠付對方4億多。
一個二十幾歲的女生,要抗下這樣巨大的豪賭壓力,要得不是一般的魄力和勇氣。
為了能達到預期目標,楊冪帶領旗下藝人開始玩命地接廣告、代言和電影。
在籤了對賭協議和資本博弈的那幾年,她接了十幾個代言,被罵「爛片女王」,不停的走上風口浪尖,口碑也不斷下跌。
但商人楊冪並不關心這些,她只關注公司業績,她必須在三年內賺夠3個億,否則輸的不僅是口碑更是4億賠款。
2015年嘉行盈利8100萬,2016年達到1.27億元。
最後一年,嘉行各藝人工作量都爆滿,因為達不成這個對賭協議公司將面臨巨額賠款。
2017年楊冪憑藉著《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使這個三億的目標超額完成了,在期限的最後一年一下跑贏資本的關鍵點,2017年全年營收就達到了4.78億。
至此,楊冪公司估值已達50億,從當初剛成立時的2500萬到50億估值,楊冪只用了三年的時間。
我覺得這一切,比她的顏值,演技來的更為牛逼。
更可貴的是,她沒有淪為沒有感情的賺錢機器。
她是第一個因為頂級奢侈品牌涉嫌辱華而單方面解約的女明星,後來眾多明星遇到辱華品牌紛紛抄作業,但她的這個「第一」讓人很難不產生好感,很多人對她路轉粉。
這十年,她在瘋狂營業的同時,坦蕩地自黑,壞壞地貧嘴,自信大方地展示自己的嫵媚。
承受當女明星的好,也接受作為女明星被誤解被潑髒水的壞。
在我眼裡,她是從生活的槍林彈雨中,突出重圍的女明星。
所以我覺得她的人,不妨從資本的角度看看她,說不定也會成為她的事業粉。
而現在,在大家聚在一起討論最喜歡哪個女明星時,我也可以大大方方的說,我最喜歡的女明星是楊冪!
我也希望和她一樣,在做一個普普通通大美女的同時,也能內心強大,瘋狂搞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