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從賀友直到兒童畫,中華藝術宮今起呈現「上海-你好」

2020-12-13 澎湃新聞
1月18日下午,「2020-上海-你好」迎春系列展在上海中華藝術宮開幕。此次迎春系列展包括「賀友直畫上海」、「館藏上海風貌攝影作品展」、「海上畫家畫上海」、「新時代上海即時攝影優秀作品展」、「兒童畫上海」五個部分,追溯20世紀以來,上海這座城市的發展。澎湃新聞記者發現此次展覽主要集中在49米層,與藝術宮0米層的諸多超大創作不同,此次迎春系列展的展出作品多為小尺幅、身邊事。那些生活中尋常的人和事,通過賀友直的白描、攝影家的鏡頭、當下畫家的畫筆、市民的相機、孩子的視角多維度展示。展覽開幕式現場,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副館長裘爭平代表合作單位致辭

0米層18展廳展出賀友直筆下1940年代從事「三百六十行」的庶民生活;49米層4展廳為陸元敏、海原修平(日本)、陳剛毅三位攝影藝術家拍攝於世紀之交反映城市中變遷百姓生活的作品;49米層3展廳展示生活在上海的畫家描繪生活周遭的人和物;49米層2展廳陳列2016年以來的市民鏡頭裡的新時代;41米層藝術教育長廊則帶來孩子筆下的生活樂趣。五項展覽也串聯起了一條上海文化和上海發展的線索,其中包含了生活的變化、習俗的更迭、城市的更新,以及人民的美好生活。

「海上風華——賀友直畫上海」展覽現場

那些消失的人和事,被畫筆和相機記錄

系列展之「海上風華——賀友直畫上海」專以賀友直畫上海為題,從賀老捐贈中華藝術宮及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的藏品中遴選《海上繁華》、《三百六十行》進行展出,觀眾可隨著賀老的目光回味老上海的歷史風韻。其中上海歷史博物館收藏的《三百六十行》為首次對外展出,這套作品雖繪於1990年代末,卻以賀式白描描繪了1940年代的上海,那些消失在歷史中的小民生活、消失的行當和伴隨這些行當出現的上海閒話和上海人情。

賀友直畫老上海-炭爐吹風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副館長裘爭平作為合作單位的代表致辭,她說,此次從賀老捐贈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百餘件作品中選擇了50件,與中華藝術宮的藏品一起展出,通過作品能感同身受地體會到老上海。

「老上海BOY」是指服務生,「梳頭姨娘」要「人長得乾淨靈巧,嘴能說會道,眼見貌辨色,心善揣人意」,「擦背扦腳」是混堂(浴室)汏浴(洗澡)的享受,「廣東人賣橄欖」的叫賣聲最特別,「捉Zhan Jie(蟋蟀)」是指拾香菸屁股,橫渡黃浦江要用「擺渡舢板」,「拋頂宮」就是搶別人頭上戴的帽子,「康白度(葡萄牙文Comprador 的音譯)」是洋商經紀,「掮客」比「黃牛」層次高一點,「玻璃杯」是舊時的遊樂場泡茶女服務員……

賀友直畫老上海-梳頭娘姨

在眾多行當中,「收舊貨」一行延續至今,在沒有實行垃圾分類的年代,「收舊貨」是一門生意的同時,也完成了分類。賀友直所繪「收舊貨」在一石庫門弄堂中,上海的收舊貨,不只限於破爛,它也收銅、瓷器、舊書畫、古玩鐘錶,只要能轉手可賺錢的,樣樣都收。有時,真正的名家字畫,宋明孤本也會被當作破爛落到他們的手中。

賀友直畫老上海-收舊貨

賀友直在配文中寫道「我們上海的收舊貨,是這樣吆喝的:『Ye Hu Ye e』。聽到這吆喝,就明白是收舊貨的,至於這幾個音標的幾個什麼字,似乎無人考究過。現在我要寫文,不可不有個確定,這我又猜想是不是在喊『易貨易我』,如是這樣,這吆喝語倒是相當古的了。」同時,他還回憶舊時的上海的幾處大舊貨市場,「平濟利路(今濟南路)的是雜貨,虯江路的多是美國剩餘物資,滿庭芳(廣東路、福建路)的是小五金零件,缺什麼的到那裡去掏尋,定可找到滿意而歸。收舊貨的相互之間也有交易市場,這大都在老虎灶式的茶館中進行。邊喝茶,邊看貨,邊議價,這我見過。」

賀友直《海上繁華》長卷(局部)

這些隔著半個世紀的場景、地名、風俗緣何在賀友直筆下依舊精準生動,其中除了他高超的藝術水準、敏銳的記憶力和生活的哲學外,還有一種特殊的「賀氏記憶法」,即將圖像轉化為文字,所以即使歲月更迭,那些記下的特徵卻依舊清晰。這就是緣何賀老在眾多作品中可以將老上海的人物、街景重現的奧秘之一。著名學者馮其庸也曾評價說「友直先生之畫筆實亦史筆也」。

「館藏上海風貌攝影作品展」展覽現場

一個城市有一個城市的歷史,歷史亦即一種記憶。這種記憶還在陸元敏、海原修平(日本)、陳剛毅的相片裡,這些拍攝於1990年代的照片,在當時只是記錄,如今成為了城市的記憶。

1950年,陸元敏出生在上海徐匯區襄陽南路,1990年他依舊居住在出生的屋子中。每天到普陀區上班,蘇州河成了必經之路。在日復一日的上下班途中,陸元敏萌生了拍蘇州河的念頭,此後拿著一臺海鷗相機,拍下了蘇州河上來往的船、拍下了生活在船上的人,雪後的蘇州河,以及將棚戶區更新為中遠兩灣城的過程。畫面中一隻小狗、一雙牽著孩子的手都滿是情感。同時期拍攝的《上海人》,拍攝地也多為襄陽南路附近,有上海人所居住的承載了幾代人家具和記憶的室內,每一張中的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而照片中一些細節和小物件的處理,又像極了賀友直。

陸元敏《蘇州河》

陸元敏說自己在插隊崇明農場時,正好賀友直到此地勞動,並指導創作。自己從賀友直處學到了很多畫畫和觀察的方法,兩人還合作畫過連環畫,只是後來自己有沒有繼續畫畫而去搞了攝影。住在襄陽路的陸元敏和住在巨鹿路的賀友直,有時會在家附近偶遇,賀友直會惋惜地說:「你這把火沒燒起來。」

此次賀友直與陸元敏作品同期展出,也可以說是一種緣分,觀眾或可以通過作品尋找其中微妙的聯繫。

陸元敏《上海人》

如果說陸元敏拍的上海和上海人是「體面」的,那麼同出生於1950年代的陳剛毅則展現了1990年代上海的老城廂,熱衷拍攝此處的很大原因也是他曾經居住在老城廂——老城廂裡打鬧的孩子、鬥Zhan Jie(蟋蟀)的人、熱騰騰出鍋的生煎饅頭、箍碗鋦銅的手藝人、望向遠方的少女和風光不在的「老克勒」……

陳剛毅作品

陳剛毅回憶說,在1990年代,照相機是稀罕物,而且拍攝成本很高。很多人都背著相機去外地拍名勝古蹟,他因為拍生活中最為平常的老城廂還被人嘲笑。

如今名勝古蹟還在,陸元敏、陳剛毅等用相機記錄的城市曾經的風景卻已經消失,陸元敏曾感嘆說:「鄰家的小孩突然變得比我都成熟了,弄堂口的老人突然消失了身影。」 當城市由舊變新,當我們回望過去,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景象,在溫暖之中飽含著上海和上海人的品格。當我們回到現實,這些遠去的歷史將成為上海城市巨大進步的印證。

「館藏上海風貌攝影作品展」展覽現場

以上海的新面貌入畫、迎接2020

「海上畫家畫上海」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展覽名。展覽匯聚了周碧初、陳鈞德直至新嶄露頭角的當代上海中青年畫家。可謂百餘件出自生活在上海的畫家從各個角度表現自己眼中和感悟到的上海。

「海上畫家畫上海」展覽入口

其中包括毛冬華的《觀海系列-多雲轉晴》、青年畫家杜海軍的作品《外灘遇見鄔達克》等。

展覽現場觀眾在欣賞杜海軍的作品《外灘遇見鄔達克》

據策展人之一黃阿忠介紹,展覽以「拾遺風雲」、「摩登風尚」、「百轉風情」三大板塊,描繪了往昔和今日的上海的風土人情,其中有記憶中的上海、新鮮的上海、熟識的上海,也有你意想不到的上海。展覽以打破了畫種類的局限,展覽綜合油畫、國畫、版畫、水彩展現上海老中青三代畫家的藝術水準。他認為,「有特別的情感才有這樣的作品。」

周碧初創作於1963年的《春色(上海市郊)》

這些作品大多不大、卻小而精緻。其中中華藝術宮的藏品周碧初創作於1963年的《春色(上海市郊)》表達了上海的春天,也這是展覽中創作年代最早的一件作品。陳鈞德的《上海外灘麗日》創作於2018年,其以簡單的筆觸、絢麗的色彩,表現外灘當下的風光,而黃阿忠則以上海解放為題。相似建築的不同表達也顯示出當代藝術家們的不同關注點。 外灘萬國建築的歷史沉澱、高樓鱗次櫛比的摩登繁華、遊人如織的燈紅酒綠、公園書局中的鬧中取靜上海立體而多維度的魅力一直以來都是畫家樂於表現的題材。

展覽現場陳鈞德的兩幅作品

其中一件畫上海菜場賣臘肉的油畫,畫的是最鮮活、最日常的生活,尤其回憶起陳剛毅攝影作品中的生煎灘頭,顯出一種人情味。

從舊社會跨入新時代。上海人,無所謂新老,不斷改寫著城市的高度,升華著城市的溫度,更攜手同胞共同邁向新時代。歷史的遺存、摩天的高樓、延綿的交通網,經脈般的道路,現代化的公共空間……上海城市的變化,風貌的變遷,便是這樣一首詠嘆調。

「新時代上海即時攝影優秀作品展」展覽現場

上海的新時代,在市民的鏡頭中表達得更為淋漓盡致,在「新時代上海即時攝影優秀作品展」展廳匯集了2016至2019年以來上海市攝影家協會舉辦的迎新即時攝影大賽中的優秀作品約80幅。2016年至今,上海發生的巨大、深刻、細微的新變化,都被攝影鏡頭忠實地記錄了下來。鄒建軍的作品《新年·舊友·一壺茶》拍攝的是上海城隍廟湖心亭茶樓,新舊交替在一亭之中體現;龔勝平《崇明東灘溼地日出》和沈煥明的《東灘飛雁》都將鏡頭聚焦在崇明的自然風光;還有一些作品聚焦城市的高樓、璀璨的夜色和城市人擁抱新生活的日常。

華家順《璀璨申城》

市民用相機記錄下這些精彩瞬間的同時,也記錄了上海人的精神風貌和積極向上的城市精神、記錄了勞動者的愛崗敬業和勤勉奉獻、記錄了上海溫暖美好的城市基調和悠久深厚的人文景觀,以此展示上海新氣象、憧憬上海新的十年。

孩子筆下的真情實感和稚真稚美

最後,41米層藝術教育長廊孩子筆下的生活匯聚成了「稚真稚美——兒童畫上海」。來自上海各區小朋友繪畫和書法作品約百餘件,旨在鼓勵孩子們用他們特有的視角來發現和描繪日常生活中的快樂點滴以及幼年時光的童趣和夢想,讓青少年和兒童關心和體驗身邊的城市變化,從而感受祖國的發展、時代的進步。

「稚真稚美——兒童畫上海」展覽現場

其中,宣子翎小朋友的作品《我眼中的外灘》讓人想起此前剛剛看過的陳鈞德的作品《上海外灘麗日》。幾乎是同樣的建築和視角,在孩子筆下帶著一些跳脫規矩的大膽,卻也別有滋味。這也是孩子最本真的藝術理解。華品淳的《上海石庫門》、沈心悅的《水鄉一角》也可以在「海上畫家畫上海」展覽中找到類似的視角的作品,孩子們的作品雖尚未受到專業繪畫訓練,但卻保留著童真童趣。這也讓筆者想到畢卡索所說的那句「一生都在尋求如何畫得像個孩子」。

宣子翎《我眼中的外灘》

此外,很多孩子的作品畫得是自己的日常生活,比如崔許越《博物館裡的研學課堂》,他的畫中的「課堂」在自然博物館,那隻大恐龍似乎帶著孩子回到了侏羅紀時代。

崔許越《博物館裡的研學課堂》

值得一提的是,展覽地點中華藝術宮教育長廊,這本就是藝術宮為小朋友開闢的一塊教育和展示空間,在這裡,可以了解各繪畫門類的入門知識,感受藝術大家的作品氣息,體驗動手玩一玩的創作樂趣,讓小朋友們在體驗中,將少兒美育內化於心。

中華藝術宮教育長廊正在舉行的少兒活動

在「2020-上海-你好」迎春系列展開幕後,1月20日,《第十三屆全國美展進京作品展、第三屆中國美術獎作品(上海)巡展》也將在中華藝術宮開幕。相比「2020-上海-你好」的縱向上海視角,全國美展將以全國視角展示新時代的中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中華藝術宮:2020 上海 你好
    中華藝術宮迎春系列展:館藏上海風貌攝影作品展、賀友直畫上海、兒童畫上海、海上畫家畫上海、新時代上海即時攝影優秀作品展將開幕,展期均為2020年1月18日至3月31日。這五個展覽可以視為五個切面,從不同視角和不同側面構畫當下城市發展脈絡和市民日常生活。在這五個展覽中,有著十分清晰的時間線索。
  • 中華藝術宮將推《2020—上海—你好》系列展迎新春
    布展間隙,畫家黃阿忠坐在中華藝術宮展廳的長椅上休息
  • 中華藝術宮新展開幕 見證上海的璀璨與溫情
    2020年8月22日,「璀璨海上溫情城廂:餘慧文龔建華攝影作品展」在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舉辦開幕式。開幕式以一段別具一格的旗袍秀拉開帷幕,旗袍上的花紋均為餘慧文作品。 餘慧文在現場表示自己原有的照片不足以全面展現璀璨上海這一展覽主題,因此,她從今年2月起就開始頻繁外出攝影,探尋上海的「璀璨」。這項工作直到展覽開幕前5天才真正完成。
  • 中華藝術宮五一照常開放,大展讓你為人間大愛感動
    五一假日臨近,上海中華藝術宮將照常開放。周到君了解到,五一假日裡,你可以在中華藝術宮欣賞到三個大展。其中,第十三屆全國美展已經進入到閉展的倒計時;極富上海風情的《2020——上海——你好》迎春系列展覽,是一個囊括了油畫、雕塑、兒童畫、攝影等多樣式藝術的大型群展;《召喚——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美術、攝影主題展》是自疫情防控以來,上海全新舉辦的最高規格的美術線下大展。
  • 閉館中的中華藝術宮|立足上海 豐富線上推介內容
    對此,雅昌藝術網&藝術頭條立足上海,以中華藝術宮為樣本,一窺疫情之下,上海美術館的工作現狀及發展機遇。中華藝術宮外景據中華藝術宮館長沈捷介紹,這次疫情加快了館內豐富「線上推介內容」的步伐,「線上線下同步發展」在疫情過後將成為常態。
  • 當經典館藏遇上傳統民樂:在中華藝術宮體驗「仙樂飄飄」
    28日晚上,大雨中的中華藝術宮,「仙樂飄飄」,多了一份與往常不一樣的美麗。0米層的藝術劇場,上海民族樂團帶來的一曲《花好月圓》結束後,舞臺上的LED大屏幕上定格在中華藝術宮的館藏作品——林風眠的《琵琶仕女》《吹笛仕女》上。現場掌聲如雷,「太美了!沒有看夠,也沒有聽夠。」臺下的觀眾說道。
  • 「明星走紅地毯」待遇~小布探訪上海科技館、中華藝術宮開放首日
    今天上午,在濛濛細雨中,上海科技館和中華藝術宮恢復對外開放。現場客流怎麼樣?參觀者都有什麼想法?經過測量體溫、驗證「隨申碼」後,張女士替沒有「隨申碼」的小朋友,填寫《兒童健康信息承諾書》進行信息登記。通過安檢後,兩人進入場館,直奔小朋友心心念念的「大象」和「地殼」。目前,上海科技館內影院、劇場、教育活動區、餐廳等區域暫不開放,暫時取消全程及區域講解、教育活動等。
  • 色彩與旋律共舞 上海民族樂團攜手上海美術館點亮「中華藝術宮之夜」
    近日,由上海民族樂團、上海美術館共同舉辦的中華藝術宮之夜——「海上生明月」藝術體驗專場活動在中華藝術宮舉辦。活動現場華燈璀璨,「東方之冠」在夜色中熠熠生輝,民樂演奏家進展廳,在「海上生明月」展覽現場為觀眾表演,靜止的畫面隨著音樂的奏響,美妙的旋律與傳神的畫作交相輝映,為遊客帶來了一場有聲有色的藝術體驗。
  • 上海書壇後繼有人,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在中華藝術宮開幕
    由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中華藝術宮共同主辦的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 12 月 18 日在中華藝術宮開幕,展品總計 244 件,反映了上海書法篆刻界的整體創作面貌。圖說: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在中華藝術宮開幕本次大展共收到作品1441件(書法1296件、篆刻117件、刻字28件),經過初評、複評、終評三輪評審及現場決賽,評選出入展作品共187件,其中優秀獎作品9件(書法7件、篆刻2件)、提名獎作品10件(書法7件、篆刻2件、刻字1件)、入展作品168件。
  • 看,上海中職教師把中華藝術宮...
    由上海市教委職教處指導、上海市中職藝術教育專業委員會主辦的「走進藝術宮」項目昨天在中華藝術宮舉行,0米大廳、動畫長廊、親子教室、展覽臺階、藝術展廳……充足的館藏資源成了最生動的「教科書」。聽課的除了本市各中職學校學生代表,還有來自上海職業教育對口支援的「四大職教聯盟」(新疆喀什、青海果洛、貴州遵義、雲南滇西等)的300多名學生。
  • 中華藝術宮、上海歷史博物館等恢復開放,你的隨申碼準備好了嗎?
    細雨霏霏中,中華藝術宮恢復開放了,從春節之前就開始的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進京作品暨第三屆中國美術獎作品展,「你好上海」三個系列展,以及「我的藝術屬於人民——吳冠中作品展」依然在展廳中靜待參觀者。圖說:中華藝術宮恢復開放 資料圖 新民晚報記者 胡曉芒 攝今天的參觀者並不密集,門口無人排隊,第一個進入場內的是位來自上海大學的美術教師,他跟隨程序,先測體溫,然後登記身份證號碼,綠色隨申碼,再來到右手邊的洗手,經過鋪著消毒地毯的專門鞋底消毒區域,他一路匆匆,想儘早進入展廳參觀,「我想看的是全國美展,想了很久,這個時刻,
  • 中華藝術宮「一帶一路」美術展,呈現70國兩百多畫家畫作
    在第三屆進博會舉辦之際,中國美術家協會、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聯合主辦大型國際性美術作品展覽「共同的家園——『一帶一路』國家美術作品展」於11月2日在中華藝術宮拉開帷幕,展覽共展出208件作品,包括了與中國籤訂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的69個國家141位藝術家的145件精彩作品,以及71位中國藝術家的63件代表作。
  • 明起都開放:中華藝術宮、歷博、劉海粟美術館、魯迅紀念館
    澎湃新聞獲悉,明天開放的並不僅僅是上海博物館,上海歷史博物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上海魯迅紀念館、上海世博會博物館,以及中華藝術宮、上海劉海粟美術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程十髮美術館、上海油雕院美術館等10家市級備案等文化場館,均將於3月13日開放。
  • 中華藝術宮/上海科技館/中國航海博物館等場館明起恢復開放!
    中華藝術宮、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中國航海博物館明起恢復開放(或恢復部分服務)! 開放後將採取嚴格的限流措施,遊客進入前需出示身份證和綠色「隨申碼」,來看各館公告。▽●中華藝術宮 ●中華藝術宮將於3月13日起恢復對外開放。
  • 邀您聽一場公益講座@中華藝術宮
    首場講座將於6月24日(周三)下午在中華藝術宮舉行。第二部分談談主題畫創作——結合《五卅運動》《火藥的故事》《逐鹿大戰》等創作【講課專家】張培成,1948年生於上海,現為上海市美術家協會顧問,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藝委會委員,國家一級美術師。
  • 上海中共四大紀念館、上海圖書館、中華藝術宮等多個場館閉館
    為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上海多個公共場館閉館。1月24日,中共四大紀念館發布閉館公告。公告稱,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為避免人員聚集引發交叉感染,經研究決定,中共四大紀念館及海派文化中心自1月24日(除夕)起閉館,恢復開放時間另行通知。
  • 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在中華藝術宮開幕
    本屆大展分兩個展區,中華藝術宮B2展廳中展出本屆大展獲獎、入展作品;上海市書協名譽主席、顧問、主席團成員、常務理事的特邀作品和評委、監委作品57件同期在上海市文聯展廳展出。展品總計244件,反映了上海書法篆刻界的整體創作面貌。為營造風清氣正的評審風氣,本屆大展採用了更為嚴格規範的評審程序。
  • 今晚中華藝術宮首開夜場 「中國紅」熠熠生輝
    今晚6點至9點,中華藝術宮首個夜場開啟。除了「大塊文章——鮑賢倫書法展」和「山丹丹花開紅豔豔」剪紙展,帶領觀眾領略鮑賢倫的書法藝術和欣賞陝北的剪紙藝術之外,中華藝術宮的景觀燈也同時亮起,曾經的世博中國館的「中國紅」在夜色中熠熠生輝。
  • 中共四大紀念館、上海圖書館、中華藝術宮等多個場館閉館
    為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上海多個公共場館閉館。1月24日,中共四大紀念館發布閉館公告。當日,上海圖書館、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也發出閉館通告。上海圖書館決定自2020年1月24日起實行臨時閉館(含徐家匯藏書樓、上圖書店、24小時自助借還亭),各項讀者活動延期開展,恢復開館時間另行通告。上海圖書館將免除讀者在閉館期間所產生的外借文獻逾期費用,市民讀者仍可使用上海圖書館的數字閱讀服務。
  • 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亮相中華藝術宮
    由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中華藝術宮共同主辦的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12月18日起亮相中華藝術宮。本次大展共收到作品1441件,經過初評、複評、終評三輪評審及現場決賽,評選出入展作品共187件,其中優秀獎作品9件、提名獎作品10件、入展作品168件,反映了上海書法篆刻界的整體創作面貌。為營造風清氣正的評審風氣,本屆大展首次採用了更為嚴格規範的評審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