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心是佛即生慚愧,知生是佛即是慈悲

2021-02-19 圓滿起飛

種性的現行作用——隨順果德入如來種性

慈法法師  講授

歲次丙申(2016年)夏安居日於雞足山華首放光寺

第十五集:感恩報德隨順得入4、知心是佛即生慚愧,知生是佛即是慈悲
       我們現在接觸到阿彌陀佛修德之回施,能不能直接用性德?用不成。為什麼你用不成?你的習性只要一提起來,說我要用性德,我慢、嫉妒、蒙蔽、膨脹迅速成就;逆行、自大迅速淹沒你這種圓滿心、清淨心、平等心。所以我們只能隨順彌陀報德,有清淨安住之回歸。一旦我們把彌陀報德輕輕一放,提出「我」要怎麼樣、「我」認為怎麼樣、「我」能怎麼樣,會迅速進入自己無始無明業種果報的相續中。那麼彌陀報德回施不過是個藉口。藉口什麼?「我」能,「我」能,「我」能!就是「我」可以怎樣了。那樣會造成自慢、染著、有所得等違性心智,迷倒於現行業緣,就是狂妄自大,最後是迷失。

此類因緣長久不得,相續不得。像人炸爆米花,「嘣!」一個小小玉米變那麼大,一炸一大堆,但是很快涼了。這個東西沒有實際支持,就是一種惡性膨脹。我們自己可以試試,我可以試一試,你也可以試一試。你可以膨脹一次,看看什麼結果?但一定要剎車,不剎車就開始產生怨恨。佛用性德,受人恭敬,三界九法界都來禮敬;我用性德,怎麼遭到不隨順?很多人為什麼不隨順我?為什麼不聽我教誨?開始起嗔了。就是妄想、執著、我大蒙蔽自心,以為性德。那不是性德,純粹是種迷失。盜取性德之名,妄用染著業習,要受苦了。受啥苦?他一定會受「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這樣的苦,仇人多多。他認為一這樣,他會像佛陀一樣全法界都向他禮敬,人都要聽他話——他心裡有這個種子了。

因為佛用法性,十法界都這樣,所以他說我用法性肯定也這樣。結果一用,磕頭人很少。以前沒用,裝作隨順佛報德,還有人給他合合掌磕個頭。他一想這樣,慢慢地越來越少。為什麼?驕慢自大,鄙視他人、控制他人的欲望惡性膨脹!作為一個普通人,若是被人挾持、被人控制,也受不了。你控制欲一大,人往你身邊一站就感到壓力,誰還往你身邊靠?不如以前隨順佛德,還有一點點善利。

哪個人都可以試驗。已經有很多人在表現:哦,三無差別我知道了,我不得了了!結果他的修德或者作為背道而馳——自慢、自大、藐視他人、不尊重他人、不尊重現緣、不尊重社會次序、不尊重寺院次序、不尊重人間次序、不尊重家庭次序,所有東西都不尊重了。你要是違逆他,他心生嗔恨。所謂順我者,我給你說法,喜悅得不得了;你逆我,就是我的敵人。那與阿彌陀佛差異大了。阿彌陀佛說九界同歸,凡聖同修,鹹得往生,這是佛陀!沒有說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他最大表現就是:性德一如,我不得了了。最大表現就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心靈充滿了嗔恨與愛染。要有一個人讚嘆他,他就完全暈了,找到知己了,說我要為你而亡啊!要是有人說你講的不對,成仇人了!用邪見、非法等等給你戴很多帽子。

這在世間比比皆是。尤其對教理自認為有點懂或者有點理解,突然會變成那樣。一夜之間出了個大德,突然之間蹦出個佛陀,佛兆載永劫的修持都白費了。那樣行不行?功利心太強了。那樣的人不會知恩,也不會報恩,多行不孝,多不隨喜,嫉妒心強,膨脹自大。別人有善利,不願意隨喜,一定不隨喜別人善利,對他人作為不屑一顧。應該反思了!若不反思,後面是啥?就是未證言證,自欺欺人。這個差異很大。

凡夫想用性德,難度大。你要真用性德,像眾生隨順覺性、菩薩隨順覺性、登地菩薩隨順覺性,你一點一點地做,你要做得到才行。你不能把你煩惱膨脹出來就認為隨順覺性了——你沒隨順覺性,你隨順的是業習、迷失性。我們可以看得到,自己也可以實踐。

你可以演個戲。你找兩個人說:你們和我配合,一個讚嘆我,一個誹謗我,看我心裡什麼樣?你看到那個讚嘆的人,你握著手說知己啊!你有正見啊!你不得了啊!另一個人說你這樣不行,你出問題了。你說你邪見、你惡見、你不受善知識教誨!我們可以體驗,弄個小組,演一臺戲,扮演一下——扮演膨脹人的心理,然後一個人扮演隨順這個膨脹,一個人對這個膨脹有個觀察,看看是什麼心理?

我們每個人大概還真有這樣的戲演。但要知道你在演戲,你不要當真。你要真認為我就是那個人,守著我就是那個人,你也太……像有人說我是凡夫——你是凡夫,你太厲害了!你說我就膨脹——你也太厲害了。實際都是一時的緣生緣滅的習氣,幻化出來的情感果報、業相果報、表達果報。

所以眾生若隨順覺性,要先從眾生隨順覺性或者如來隨順覺性、菩薩隨順覺性、登地菩薩隨順覺性中攝取一個方式。你要隨順覺性,而不是說我想幹啥幹啥、我是自大的。釋迦佛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他說什麼?性德之事實,隨順性德之事實。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他獨尊什麼?性德。像中國先賢說率性之謂道、道不可須臾離。他沒有離開這樣功德藏成為一個獨尊。尊是遵守法性功德與利益支持,而不是自大自慢。一旦認為你能隨順、能運用法性,你可以審視自心了。你要真正隨順覺性,像如來隨順覺性,平等、清淨、一如、圓滿一定會展示在內心,你就不會有驕慢、自大、膨脹的機會、因緣、理由——全都不會有。

我們作為普通人,說三無差別,要是沒有感恩心,沒有隨順無差別的清淨守護、平等安住的事實,而是膨脹或自大,那一定出現了問題:盜用其名,沒用其實。這一點會有相似法。相似就是用他這個名字,沒用他的實際支持,就是清淨平等覺的支持。我們學佛者很容易在這個相似處,很容易進入相似處。

淨土教法在我們中國的傳播過程中,屢屢出現這一類人,就是認為自己掌握了三無差別,而不是清淨平等安住,變成自己可以為所欲為了。實際不是。稍有業報一來,這樣人最容易表達嗔恨、寒心,不敢堅持,也沒法堅持,也沒人支持這種作為。基本上是熱鬧一時就下去了。沒有力量支持這個作為,沒有因緣認取這個東西,他自己都會否認,自己會在似是而非上迷失。因為這是妄心推動的自大。

佛陀在性德運用中唯依修德,修德運用中唯依性德。要是對俱生智沒有徹底隨順與認知,我們輕說於性德,不感恩於這個教法之相續相承,往往會出現自大。這個自大很麻煩,往往不覺知,就是自我膨脹。你以為你對性德有認知了,這是很奇怪的錯覺,這個錯覺就是沒有隨順俱生智。俱生智是性德的展示罷了,這個展示是極大的不可思議的支持,這個支持永除疑慮,你這個疑慮不能再蒙蔽你了!他持續性極強。極強來自什麼?佛報德源源不斷地支持。要沒有彌陀報德諸佛報德這種參照、認知、不斷地輸血,就是他不斷地支持你,你會否認性德,你對性德會有疑慮的。

在我們周邊經常發生這一類事情。學過教,有一點點法的實踐,有一點點用功夫的逼迫,有過去壓力或壓抑的沉澱,一有機會成熟,就會蹦出來一個、蹦出來二個……這樣的人會亂章法,為所欲為。天有多大嘴巴有多大,什麼都敢說,什麼都敢做,那不是性德!性德,蕅益大師有二句話,特別讓我們容易理解性德——知自心是佛,常生慚愧;知眾生是佛,常生慈悲,或者是名慈悲。

根本不會有膨脹與壓抑的感受,更不可能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嗔恨於不隨順自己的人根本不可能!為什麼知眾生是佛能生慈悲?你看這些佛——這些佛怎麼會這樣?在幻緣中怎麼會這樣?實際是引發我們慈悲。什麼慈悲?對自身的慈悲。你染著於這些差別果報你就是迷失,就是個愚痴業,就是個執著業。蕅益大師在他這兩句話對我們是很清晰的性德提示。自心是佛,即是性德,沒問題;知眾生是佛,也是性德。我們是不是知眾生是佛真生慈悲了?知自心是佛,我們是不是慚愧了?慚愧你還驕慢什麼?慚愧與驕慢恰恰是對著的,恰恰是在運用過程中的一個展示。

那種借性德之名膨脹自我,他就會驕慢自大,鼻孔朝天,藐視一切——不光是師長、教法、團體、他人,而是藐視一切!這眼中直下就是無一物可見,就看到自己鼻孔了。因為目中無人了,說話做事都出問題了。出什麼問題?大家可以體驗。可以約幾個人演出戲,都扮一扮。鼓勵自心極端膨脹試一試,看看什麼結果?欲稱大於世間,欲稱大於環境,欲稱大於團體,苦著哩!因為沒有實德的支持,沒有修德的支持,沒有佛修德的支持,沒有體性的支持,就會自大,就會負累。負累自心,很快沒力量了。這樣的人是麥秸火,燒一把結束了,再想提起力氣沒有力量了。

彌陀修德中源源不斷,稱為無量光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稱為無量光壽。他這個無量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就是他修德與性德一如成就。阿彌陀佛為什麼能把修德回施我們?因為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一切眾生在三無差別之本性中迷失在這些業相狀態上,個人迷失——這樣一個地方,他才能回施給我們圓滿修德,令我們能清淨回歸,清淨安住。

借彌陀報德來透視性德周遍,驕慢不可得,自卑亦不可得。無量壽經提到這個焦點之時,說遇這個法的人既不貢高亦不下劣,就是平等安心,如實守護了。驕慢沒有地方生起來。憑什麼驕慢?大家一樣享受著彌陀報德,大家同修同生,你驕慢啥?九界皆是同參道友,你驕慢啥?凡聖皆是一如,你又驕慢啥?自卑啥?無由!找不到理由,你找不到這個理由的內涵!

我們依彌陀報德之接引來究竟安心體驗是允許的。你說我即下用性德,我不要修德——你這個性德的認知從哪裡來?你這個性德的周遍從哪裡支持?你這下面揮泛的是什麼?這個接引的恩德我們若是提不起來、藐視於此,就是狂妄、就是自大,沒啥說的。那就回入眾生業習,你連眾生隨順覺性的路頭都沒入,不要說諸佛如來隨順覺性了。這樣的人看不到前景,因為鼻孔朝天,兩眼只能看天,腳下早都摔倒了,看不見路,沒有路了。是不是這樣?可以演一演戲。我希望演這些戲的人不要演真!當真了後面就吃苦了。

這個地方,如來隨順覺性是性修不二之事實。我們接受阿彌陀佛的報德,他講的很清楚,是順應我們性德的給予。你這個感恩無疑是淨土法門的特質,而不是自大。不是說我們也有性德,不必要怎樣怎樣——你沒辦法啟用,你這個業海中的摩尼寶取不出來!只有阿彌陀佛圓滿報德,才能把你業力海中的摩尼寶取出來,感恩心才能把他取出來,恭敬心、平等心、清淨心才能展示他的力量。

你說這個性修不過是個名言——是名言,果報差別還是名言。你要徹底認取這是名言,一切平等緣起中你也驕慢不得了,也自卑不得了。驕慢後面一定是自卑,染著後面一定是怨恨。因為你感覺自己是老大了,不得了了,但會丟失這個機會——不可能那麼多人配合你一個無明業或狂妄業,不可能的。稍有智慧的人在這個因緣散壞的情況下都會反省自己。

我們每一個人在淨土法門中是平等緣起,是同參道友,是蓮友,所以沒有啥驕慢的,也沒有啥自卑的,也沒有個人崇拜的東西。誰也拜不了誰,就阿彌陀佛!同生安樂國,這是大家共同誓願,也是大家共同隨順阿彌陀佛圓滿報德步入法性平等的事實的修持。這個修持是依佛修德而能步入方便的一個不可思議的事實。直接把彌陀修德甩掉,單談性德,你試一試?也可能是其他法,在世尊的許多教言中,有無修法。像禪宗這種體系中也有他的善巧,但他一定要有大禪師、具法眼人方便接引,要不然一樣不成就。

你說我自己往那兒一蹦就開悟了——那是獨覺者。千世萬世在娑婆世界沒有幾個獨覺者。真想作獨覺,去拜拜大靈巖寺的獨覺塔。在中國,現在有記載的獨覺就那一個。那個塔後期是龍王建的,龍王布施財富。因為那個財富不及,怎麼蓋都蓋不起來,龍王拿的財富布施。為什麼?他真是獨覺者!除此之外,包括禪宗,包括大手印,包括什麼樣無修法,都需要善知識、教法體系的接引。沒有一個自己蹦出來說我成就了——沒有那樣人,也沒有那樣機會。

彌陀修德亦復如是,接引一切眾生。把彌陀修德一放就成就了?不知道你咋成就,那就是自許。自許的結果是什麼?是染汙心。染汙心會怎樣?你這個平等住沒有了,法性就是藉口。無所得法中你以為有所得,就會自大,自大會傷害自己、迷惑他人。他人迷惑地說這個人昨天還是普通人,今天成就了?他會迷失。我們念佛,隨順佛德,同生安樂。這沒有得失說,他只有安穩、安心,只有感恩,只有尊重,沒有其他東西。

這一點,我希望能儘量把剛才隆時師提的問題有一個正面提示。大家不管以前做些什麼,包括自大過,也都無所謂,因為在淨土教法中就是九界同歸,願歸者必歸,願生者必生。諸位菩薩!我們都是蓮友,遇到這個教法,不要作其他想,我們都有同生安樂國的殊勝方便。

同步慈法法師講法視頻(1-58集全)

淨土說網站    m.jingtushuo.com(全稿 )

祈禱世界和平 作為佛子安慰安穩有情遠離恐慌 令其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是本分事 普集法界念佛法僧一切善根福德至誠回向——

祈禱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遍知加持

願佛攝受光照世間一切大威德者

令知法無自性唯心顯現緣生緣滅

令啟本淨善用本淨同歸生命尊嚴

令大力者守護各自信仰善知因果

令國界種族無有差別皆真誠相待

令尊重己靈遠離自私狹隘與佔有

令一切勢力者身心寬和安穩柔順

令天道驕慢放逸皆轉向清淨平等

令修羅好鬥嫉妒皆轉向無諍圓融

令人道徘徊疑惑皆轉向彌陀願海

令刀山火湯地獄之苦厄皆化清涼

令畜生皆遠離堅固愚痴入佛智慧

令餓鬼一時消除貪慾得法味滿足

令羅剎無有怒害常生喜悅與慈心

願共認知我們同住地球同具佛性

願共覺悟世間無常無我如夢如幻

願共了知佛願強緣聞名即得具足

願共隨順佛果一切煩惱畢竟解脫

觀佛本願力 遇無空過者

能令速滿足 功德大寶海

普共諸眾生 同生安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我們念十聲佛號

南無阿彌陀佛(十聲)

祝願已去世者往生極樂世界

已得病者恢復健康

未得病者遠離畏懼身心安樂

              ——慈法法師

相關焦點

  • 佛有三身: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分別是什麼意思?
    因為即使佛的應化身也是五蘊之身,這個色身即是五蘊十八屆所成,是虛幻不實、無常不堅的。這個無常不堅的五蘊之身,絕對不是法身,不等於法身,所以佛的應化身不等於佛的法身。在佛說《金剛經》的法會上,與會大眾所看到的是如來的身相,並不是佛的法身。佛是何等慈悲,為了眾生的法身慧命而說法。
  • 《法華經》: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現於世間,即:欲令眾生開佛
    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故,出現於世。如是「開、示、悟、入」,並非並列的關係,「開」是總標,「示、悟、入」是對「開」詮釋。其中「使得清淨」是最終目地,因為,三界有情無始劫以來,無明所覆,貪、嗔、痴所纏,沉溺於生死苦海,無有出期,直遇如來出世,受如來教化,以三乘道而正修習,斷盡我執習氣、斷盡煩惱習氣,方可於無漏界受生,以此實現「使得清淨」之目地。佛世尊已於上上無漏界受生,住大涅磐界,受涅磐樂、解脫樂、禪定樂,為何要忍受三界苦楚而出世度生呢?
  • 佛的十種別號
    佛也有很多別稱,最常見的有10種,這10種別號是分別在十個角度來闡述宇宙人生的真理。第一號如來,有人常問是如來佛大還是阿彌陀佛大?其實如來就是佛,阿彌陀佛也可稱為阿彌陀如來。不僅如此所有的眾生一切的樹木花草牛馬豬羊都是如來,因為萬法都是從如變現而來,只是有迷悟之別,迷為眾生,悟者成佛,覺(jiao)為眾生,覺(jue)者為佛。迷在你我他之別,而不知萬法都是一個本體,都是從如而來。不能同體大悲,而自私其小。第二號應供,應供就是講因果報應,一切眾生都是應自己的心而變現供養,你的心在哪裡你的果報就在哪裡!
  • 唯此一法,全仗阿彌陀佛慈悲誓願攝受之力,及與行人信願誠懇憶念之力,故得感應道交,即生了辦也.
    乃煩惑淨盡,福慧具足,五蘊皆空,三德徹證,聖中之聖,天中之天之嘉號,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通名。其釋迦牟尼,乃娑婆教主之別號也。梵語釋迦牟尼,此翻能仁寂默。能仁,謂廣度眾生。寂默,謂徹證自性。學者,效也。即隨分隨力依教修行也。依教修行,何言其隨分隨力也。以佛隨眾生根性說法,以根性不一,佛隨彼之智識身分所宜而說。隨機施教,對症發藥,必期於機教相契,令各得益。
  • 佛說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是什麼意思
    在《金剛經》裡,經常有這樣的話:佛說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例如: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即非某某,是名某某,也並非不是某某,就是某某。所謂「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應該是:佛所能用語言來表述的般若波羅蜜,還不是真正的般若波羅蜜,真正的般若波羅蜜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如來的境界,你沒親自證到,別人怎麼說它都不是它。但是不形容一下,你們又無法了解,怎麼辦?我只好用口來說,使你們知道還有這種境界存在。
  • 佛即是道,道即是佛,這是真理,不是歪理!
    當知輪迴,愛為根本,由有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欲因愛生,命因欲有。眾生愛命,還依欲本,愛欲為因,愛命為果,由於欲境,起諸違順,境背愛心而生憎嫉,造種種業,是故復生地獄餓鬼。知欲可厭,愛厭業道,舍惡樂善,復現天人,又知諸愛可厭惡故,棄愛樂舍,還滋愛本,便現有為增上善果,皆輪迴故,不成聖道。
  • 常聽人說「我佛慈悲」,可佛到底慈悲在哪裡?
    我們可以問某人或某菩薩慈悲在哪裡,或者有多少慈悲,因為人和菩薩們雖然有慈悲的成分在,但又不都是徹底的究竟慈悲,故尚可以發問。可是,佛是徹底的慈悲,百分之一百的慈悲,佛就是慈悲成就的。人不知道佛慈悲在哪裡,大概有兩種情況。第一種,佛教信仰比較淡薄的情況下,或者信仰尚未紮根時會這樣。
  • 淨土宗:法身佛即法性真如海,十方諸佛共證一法身
    首先,對佛稟白,我善導,至誠恭敬,運心廣大,歸命盡虛空遍法界十方法、報、化三身諸佛。法身佛即法性真如海,十方諸佛共證一法身。此法性真如像大海般的深廣,故云法性真如海。由真如法身衍生出來的報身度化登地菩薩,由報身應眾生機緣顯現的無量化身,對此法、報、化三身諸佛悉要平等地恭敬歸命。
  • 關於泰國星期佛本命佛
    祂坐在菩提樹下禪定七天後修得正覺悟道,證得五眼六通,知一切眾生都在六道輪迴生死大海裡升沉。眾生在(地獄、餓鬼、畜牲、阿修羅、人間、天上)六道終日汲營虛假不實生活。有清淨有不清淨的,有善有惡的,命終隨各人造作,在六道中受不同苦樂果報。不禁昇起大慈悲心。佛陀覺悟緣起正法,仔細觀察世間,流轉經過是十二因緣,流轉主體是苦。由主體展開,所以有生老病死。
  • 未曾生我我是誰---佛說入胎經 (01-10)
    一個鳥語花香的季節,佛在劫比羅城的多根樹園裡,帶領著一大群的出家弟子們修行。世尊知道這個弟弟的出家因緣差不多到了。於是第二天大清早,就披上袈裟,拿著缽盂,叫了個年輕和尚,原本是他堂弟的阿難,一道去城裡乞食。走到難陀的家門口,釋迦牟尼佛停了下來,無限慈悲的放出金光。頓時,難陀的家中,不可思議的就籠罩在一片祥和燦爛的金光裡。
  • 生有佛眼紋聰明又智慧
    正如人們常說的:相由心生。相學算命自古有之,千百年來在我國湧現出很多著名相士書籍和相術的故事。其中,姑布子卿,範蠡這樣的都是尊奉為神一樣的人,可見相術之高明;曹操,袁天罡,曾國藩這樣的名人都有傳世著作,雖然沒有那麼神秘,但更為直接地領略到他們對相術研究的登峰造極。下面,劉易生老師為大家講解的是手相中佛眼紋的命學含義,大家來學習一下吧。
  • 毗盧遮那佛
    復告令知一切諸法本來寂滅大涅槃故。」[2]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若有眾生相即非菩薩。佛表法覺者,如來表法於一切法不動真如來而未來。十住以上菩薩定於菩提一心,以菩提心護持真如不動,故十住以上菩薩度世皆稱如來。密宗以及部分針對初學菩薩的大乘經典中菩薩指小行菩薩,大行菩薩則稱之為佛或如來。《楞嚴經》及《華嚴經》中十住位以上的菩薩皆為大行菩薩。
  • 佛說:隨其心境,則佛土淨。清淨心生智慧,純善心生福德
    不變隨緣,真如當體成生滅;隨緣不變,生滅當體即真如。一迷即夢想顛倒,觸處障礙;一悟則究竟涅槃,當下清涼。唐朝時,溫州淨居寺有一位玄機比丘尼。她住在大日山的石窟中,打坐參禪。佛說:「隨其心境,則佛土淨。」清淨心生智慧,純善心生福德。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更多時候,我們的心是浮躁的,我們放不下期盼的紅塵,放棄不了追求的生活。所以,我們被心所累。我們常說:「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其實就是這個道理,不管什麼事情,心態平和了,想與不想,它就在那裡。
  • "是吃肉人,非佛弟子"!世尊在諸經中關於禁止吃肉的教導
    若食肉者,當知即是眾生大怨,斷我聖種。    大慧!若我弟子聞我所說,不諦觀察而食肉者,當知即是旃陀羅種,非我弟子,我非其師。是故大慧!若欲與我作眷屬者,一切諸肉悉不應食」   大慧。未來之世有愚痴人。於我法中而為出家。妄說毘(同「毗」pi)尼壞亂正法。誹謗於我言聽食肉亦自曾食。    大慧。我若聽許聲聞食肉。我則非是住慈心者。修觀行者。行頭陀者。
  • 正信「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心即是佛、法即是道
    所以真正的觀音就是耳根圓通、如來自性、安住正念、安住正定、大慈悲心。我們信仰觀音,就要向觀世音菩薩學習,學習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學習耳根圓通。所謂「觀音」,就是聽音、聽法這個心,這就是人人本具的自性。在因上用功,就是反聞聞自性,最後六根歸一,得到三昧、得到究竟寂滅,證到法身,然後起「神通」妙用,了知一切眾生的心念,達到這樣的境界了,真正能夠救苦救難,這就是果位上的觀音。所以,信觀音,一個是信事、一個是信理。什麼是信事?尊重、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能夠消除自己的業障、增長自己的福慧;什麼是信理?
  • 佛樂 |《我心向佛》慈悲為懷,願佛渡我
    拉開聖誕節克己復禮聖誕節分釐卡街坊鄰居就愛上客服經理感覺愛上了放假拉恩哥吉拉二極體將來如果煎熬了就拉欸居然敢過來人價格建立二級公路軟體卡斯黨紀國法樂山大佛鈴鐺拉丁教父了多少驕傲雷達收發機樓上的幾個垃圾啊四十六點吉拉斯的肌膚勞動糾紛古拉加斯的雷鋒精神和垃圾垃圾還垃圾建立熱加工了睡覺拉加爾各了解了了放假啦放假啦上帝就發拉進了房間就解放了建立洒家擴大弗蘭克感覺來訪拉薩附近領導機構辣椒水獨領風騷的價格了江岸糧食的房間裡的咖啡機glad基輔羅斯結果就愛上了飛機來回進來就反壟斷法經過考慮就愛看倫敦警方立即glad感覺快樂解放螺絲釘價格低廉更加放鬆帝國軍隊兩個撿垃圾佛日該結束了感覺到了日均發送連結建立撒嬌發
  •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正文
    道霈法師薦誦八十八佛餘幼入緇門。首誦八十八佛名。五內清涼。得未曾有。今老矣。每一稱念。其樂猶故也。弟未考出自何經。近探大藏。始知五十三佛出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而三十五佛出大寶積經。經中所陳始末甚詳。當時集八十八佛者。削去經文。獨錄佛號。固為簡便。而讀者昧其所自。視為泛爾。亦一失也。今特取二經緣起列於其前。令行者起正信。發大願。盡誠懇倒。禮敬持誦。以取無上菩提。
  • 《楞嚴經素解》卷九:邪師讚嘆淫慾,淫淫相傳,佛囑咐傳楞嚴經
    魔王宣稱自己已經成就正遍知覺的佛果,了知心生萬法為正知,了知法法唯心、萬法唯心造為遍知。」修行人應當知曉,凡是現神通宣稱自己是佛,此必魔無疑。因為聖人應世,必不輕洩天機。此經宣講,對治眾生一切魔鬼。對治貪嗔痴慢疑。
  • 雙語八百理念:佛無心,佛即性,明心見性,見性即見佛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Everything with form is unreal. If all forms are seen as unreal, then Tathagata will be perceived.683.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 《慈悲三昧水懺》的緣起及功德利益
    「慈悲三昧水懺」即指在慈悲清淨的定境中,以佛法的甘露水洗滌業障和內心的煩惱,以現出拜懺者本來人性的智慧和福德。其正文的形式亦如其他懺法書,首先說明了建立水懺道場的意義及其功用,令修懺者發心皈依諸佛菩薩。其次舉懺悔文,令修懺者興起慚愧心、恐怖心、厭離心、菩提心、怨親平等心、念報佛恩心、觀罪性空心等七種心以懺悔煩惱障、業障、果報障等三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