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命抽屜」是怎麼回事呢?乍一看嚇一大跳,難道現在科技發達到抽屜都可以吃人了?而且還跟我們息息相關的宜家有關。
原來是宜家在美國非常暢銷的馬爾姆(Malm)系列抽屜櫃由於存在可能翻倒的風險,在這類抽屜櫃傾倒致死的又一悲劇在美國發生後,6月29日凌晨,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宣布讓宜家召回此產品,宜家對此宣布召回。但對於我國卻沒有召回,這類產品依然可以選購。對於這個做法,我國數以億計的網友肯定是不同意的,這件事情由此炸開了鍋,網友們說這是:消費歧視。
對此宜家官方回應:每個地區標準不同,對於涉及的系列產品,除北美地區外的其他地區,除非有質量問題,否則不予退換。中國區購買過相關產品的顧客,宜家可以免費提供上門進行安裝固定的服務。並且在中國有無兒童因相關產品受傷?對此王偉表示,目前宜家沒有接到關於中國兒童受傷事件的投訴。所以宜家表示在產品的抽檢、銷售和顧客使用過程中一旦發現問題及潛在隱患時,會立即暫停銷售,同時對產生問題的原因進行調查,情節嚴重會採取下架停售,召回修復及產品召回等措施。
具體情況就是這樣的,這件事您怎麼看呢?可以通過留言表達您的看法哦!
宜家作為家具連鎖巨頭,在全球38個國家和地區擁有311個商場,其中有16家在中國大陸,我國已成為宜家最大的採購市場和業務增長最重要的空間之一,在宜家的全球戰略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宜家的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1926年出生在瑞典南部的斯馬蘭。他在靠近Agunnaryd小村莊的Elmtaryd農場長大。英格瓦年少時就立志開辦自己的公司。起初,他騎著自行車向鄰居銷售火柴。他發現從斯德哥爾摩批量購買火柴可以拿到很便宜的價格,然後再以很低的價格進行零售,從中仍能賺到不小的利潤。隨著他的生意範圍不斷擴大,又開始賣魚、聖誕樹裝飾物、種子、原子筆和鉛筆等。
1943,英格瓦·坎普拉德創建了宜家公司。在英格瓦17歲時,父親送給他一份畢業禮物,幫助他創建自己的公司。宜家(IKEA)這一名字就是創始人名字的首寫字母(IK)和他所在的農場(Elmtaryd)以及村莊(Agunnaryd)的第一個字母組合而成的。宜家起初銷售幾乎英格瓦能夠想到的任何低價格產品:比如鋼筆、皮夾子、畫框、裝飾性桌布、手錶、珠寶以及尼龍襪等。
1945,宜家第一則廣告出現在當地報紙上。隨著生意的不斷擴大,英格瓦.坎普拉德開始在當地報紙上做廣告,並製作臨時函購目錄。他通過當地的收奶車分銷產品,利用收奶車將產品運送到鄰近的火車站。1947將家具引入宜家的產品系列中。家具由當地的生產商生產,產品得到人們的歡迎,生產品種得到擴大。
1951,出版第一本宜家目錄。宜家的創始人看到了成為大規模家具供應商的機會。不久,他便決定停止生產所有其他產品,集中力量生產低價格的家具,我們今天熟知的宜家從此誕生了。1953,家具展銷廳在Almhult(阿姆霍特)開放。在50年代初期,宜家產品系列集中在家居產品上。家具展銷廳的開放是宜家概念形成過程中的重要時刻。宜家發現自己捲入了與主要競爭對手的一場價格戰。雙方都降低了價格,質量卻沒有保證。通過開放家具展銷廳,宜家能夠以立體的方式展示其產品的功能、質量和低價格。正如宜家希望的那樣,人們明智地選擇了物有所值的產品。
1955宜家開始設計自己的家具。宜家開始設計自己的家具有幾方面的原因。但促使宜家自己設計家具的真正原因卻很有諷刺意味。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使得供應商停止向宜家供貨。宜家不得不開始自己設計家具,這實際上為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自己設計的家具很有創意,功能得到改善,而且價格較低。後來,宜家早期的一位員工突發靈感,決定把桌腿卸掉,這樣可以把它裝到汽車內,而且還可避免運輸過程中的損壞。從那時起,他們便開始在設計時考慮平板包裝的問題。平板包裝進一步降低了價格。這樣,在宜家便開始形成了一種工作模式,即把問題轉化為機遇。
1958,在Almhult(阿姆霍特)創建第一家宜家商場。6700平方米的建築規模!是當時北歐最大的家具展示場所。1998在中國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從此宜家開始在全球開拓市場,我國很多家庭都有宜家的產品。就在現在經濟整體下滑和O2O等衝擊下,宜家依然在2015年拿出了傲人的實體店連鎖成績單,與明創優品一樣成為證明線下實體店永不過時的成功者。
為了給員工強調與顧客結盟的民主理念,1976年,坎普拉德寫下了《一個家具商的信仰》,由此成為宜家聖經。他一再重申:為大多數人創造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包含著打破地位和傳統的局限而成為更自由的人。要做到這一點,我們不得不與眾不同。除了把簡潔、美觀而價格合理的產品帶到全球市場,宜家也把北歐式的平等自由精神傳播到各地。對年輕人而言,相對於產品的實用,宜家這種精神力量更具殺傷力,誰也不能忽視這樣一個大趨勢:人人都渴望成為主角和支配者。
在品牌策略上,宜家也是反其道而行之。2005年9月,《商業周刊》和Interbrand公司聯合推出的全球最佳品牌榜上,宜家排名42位,品牌價值為78.17億美元,而在此之前連續三年,宜家一直位居全球最佳品牌的前50名。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宜家極少投資於廣告。
事實上,宜家品牌的真正核心是讓顧客成為品牌傳播者,而非硬性的廣告宣傳。就像英國一家媒體評價宜家的評語:它不僅僅是一個店,它是一個宗教;它不是在賣家具,它在為你搭起一個夢想。宜家深諳口碑傳播之道,並進行著看似原始、笨拙,實則高效、完美的運作。宜家就是這種品牌宗教的教會,分布於全球的223個宜家商場就是散布在各處的教堂,宜家的員工就是這種品牌宗教的神職人員,在經過系統的培訓和價值薰陶後,他們把一套生活態度、價值格調傳達給教民,那些每年3億多進入宜家的顧客。
為了讓更多的顧客成為宜家的品牌布道者,宜家的一個重要策略就是銷售夢想而不是產品。為了做到這一點,宜家不僅提供廣泛、設計精美、實用、低價的產品,而且也把產品跟公益事業進行聯姻。大約10年前,宜家集團開始有計劃地參與環保事宜,涉及的方面包括:材料和產品、森林、供貨商、運輸、商場環境等。
從創建初期,宜家就決定與家居用品消費者中的「大多數人」站在一起。這意味著宜家要滿足具有很多不同需要、品位、夢想、追求以及財力,同時希望改善家居狀況並創造更美好日常生活的人的需要。針對這種市場定位,宜家的產品定位於「低價格、精美、耐用」的家居用品。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宜家把自己定位成面向大眾的家居用品提供商。因為其物美價廉,款式新,服務好等特點,受到廣大中低收入家庭的歡迎。但到了中國之後,市場定位做了一定的調整,因為:中國市場雖然廣泛,但普遍消費水平低,原有的低價家具生產廠家競爭激烈接近飽和,市場上的國外高價家具也很少有人問津。於是宜家把目光投向了大城市中相對比較富裕的階層。宜家在中國的市場定位是「想買高檔貨,而又付不起高價的白領」。這種定位是十分巧妙準確的,獲得了比較好的效果,原因如下:
IKEA作為全球品牌滿足了中國白領人群的心理;
IKEA賣場的各個角落和經營理念上都充斥異國文化;
IKEA家具有顧客自己拼裝,免費贈送大本宣傳刊物,自由選購等特點。
以上這些已經吸引了不少知識分子、白領階層的眼球,加上較出色的產品質量,讓宜家在吸引更多新顧客的同時,穩定了自己固定的回頭客群體。它的產品定位及品牌推廣在中國如此成功,以至於很多中國白領們把「吃麥當勞,喝星巴克的咖啡,用宜家的家具」作為一種風尚。
我們在逛宜家的時候經常會發現陳列的沙發或床上有睡覺、聊天、小孩嘻嘻等現象。據悉,宜家在中國的消費群體大多來自於中產階級,其中不乏在賣場裡睡覺的顧客。為了迎合中國消費者的習慣,商店並不制止類似的行為,甚至會在某些家具上標示,邀請顧客躺下體驗。
宜家的品牌打造非常成功,那您該如何打造適合自己的商業模式呢?更多連鎖精彩知識就在問問,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下載問問連鎖大學堂APP,這裡有你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