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深度遊:讓人驚詫大戶人家,貼金防盜與書畫,就怕人說沒文化

2020-12-23 書影

寫了幾篇雲南建水和石屏的遊記,有人開始發問?印象裡雲南不是窮鄉僻壤,遠離中原,怎麼那裡也有傳統文化,古建保留的那麼多,還那麼好,過去雲南人的生活很富裕嗎?

雲南原來不僅只是彩雲之南的風光與民俗,還有厚重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啊!

這一篇文章想講講我在紅河州建水縣和石屏縣看到一些大戶文化。這些都是在鄉下大哥老徐帶領下的深度遊挖掘出來的,或者說都不是旅遊攻略中所介紹並推薦的去處,完全的自由行和任意行,當然了也不需要購買門票了。

探訪這些古樸的遺存,甚至是有些破破爛爛古建,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它們是最真實的存在和對過往無法抹去的記憶啊。

1、百年前挖礦暴富,蓋豪宅貼了3.6斤黃金

在雲南省石屏縣壩心鎮蘆子溝村有個蘇家寨,坐落在非常偏僻的大山中。

但在這裡卻有五棟百年前建的漂亮豪宅,都是清中期到民國時所建設的。這些民宅雕梁畫柱、細膩生動,把中國傳統的木雕、石雕、磚雕藝術展現得淋漓盡致。

原來這些人家都是礦主,在清朝和民國時代,這些人家都是有礦的!是真正的暴發戶,有錢人!

在一棟豪宅前有位老人正在給果樹澆水,他說現在家裡只有他一個人了。老人今年77歲了,晚輩都在城裡或國外生活,只有他獨守這片大宅院。

老人說他家的房子建成於1910年,整個宅院一共有36間房,一直是自家人住著,是村裡古宅保存最完好的,基本都是原來的樣子,沒有什麼變化,就連家具,也都完好的保留下來。

我們看他家的房子,豪宅裡的很多雕刻都是貼金的,老人說,建這所房子時祖上用了3.5斤黃金兌換成金箔來做貼金裝飾,所有的黃色都是貼用的真金、金箔啊。

老人說祖上發家是因為挖礦,這裡離個舊不遠,那裡有錫礦資源。祖上去碰運氣,結果挖到了好礦脈,一下子富裕了,有錢後回到老家建了這幢房子。

這套住宅的房子分前後兩個院子,又分上下兩層,整體是木結構,完全是雕梁畫柱,精雕細琢。老人說僱用當時最好的木工和瓦工,用了兩年時間才建完。

2、有錢人必須文化配套,琴棋書畫不能少

在蘇家寨,我們又走訪了另外幾戶大戶人家,印象深刻的是這些過去的有錢人,普遍重視文化,家裡到處體現著文化的氛圍,整個建築是用文化來裝點或裝修的,這裡的古宅有鮮明的傳統文化特徵。

蘇家寨,大部分人家姓蘇,據蘇氏家譜記載:早在明朝初年,蘇氏從南京老埂腳遷居到雲南通海縣,而蘇氏第三世孫澗又從通海遷居到蘆子溝定居,蘇家寨就此產生,開始他們是以農業種植為生的普通農人。

原來他們的根在中原,所遺傳的基因過了多少代,依然有濃厚的傳統文化底蘊,所以一旦有了財富,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況,首先想到的是文化的支撐,傳統文化在家庭的地位,否則再有錢,也會被人看不起,找不到根基。

結果是這裡的人成為有錢人後,他們最想做的就是把外面掙到的錢帶回家裡建房子,光宗耀祖,福蔭後代,過去人覺得這樣財富才是安全的,生活才有面子,打拼的意義也才能實現。

這裡看到豪宅與其他地方看到古民居建築最大不同的是文化的展示,到處詩詞歌賦,好像家家都是文化之人。

在其中一戶人家,牆上幾乎所有的空白之處都寫滿詩句、畫上壁畫,貼上對子,文藝得不能再文藝了,這是怎樣的痴迷啊?

3、百畝田萬卷書,地主家也有情懷

在離建水縣城不遠有個新房村,這裡也有一些老宅,隨意走進一家「易家大院」,原來也是因在個舊挖礦而暴富人家,建起村裡最大豪宅,富麗堂皇。

最有趣的是在這裡看到當年主人留下的一段「人生追求」:

百畝田,萬卷書,琴三弄,酒一壺,朝出耕、夕入讀,也非仙道也非佛,半是農家半是儒。

這段文字是牆壁上看到的,是百年前寫就的。

當年這戶人家是村裡大戶,家裡有礦,過著富裕而悠閒的生活,而這些字所表達的意思正是主人的追求:有田、有書、有琴、有酒。

可惜現在的宅院因保護不好,有些殘破,但看著房子的細節,看到了原主人的富有和情趣,正廳的門都是大幅的鏤空雕刻,外面貼金箔,當年要多富麗堂皇啊。

「半是農家半是儒」,就是最理想的生活,這不也是當下很多人想要的日子嗎。

這裡一幅「鯉魚圖」引起我的興趣,同去的二毛哥撥開遮擋的電線要我拍完整一些,這魚畫的太好了,活靈活現的躍起,仿佛一下子活了,這是原汁原味的百年前繪畫,太美了啊。

整個院子顯得書香氣十足,除了開篇看到的是家訓或主人張宣,很多處都是詩書畫來表達情懷,而明確展示了對於文化的敬重與融入。

一下子明白了,過去的有錢人,用文化炫富才是最有底氣和最踏實的。

在那個時代,有錢不一定就被人尊重,但是有文化就變得不同,可以考取功名,接下來做官,甚至能到皇帝身邊去工作,可以光宗耀祖。

4、大山深處孔子後代,防匪盜做到了極致

在建水和石屏交界的山嶺叢林中,隱匿著一個叫"貝貢"的彝族古村落。

這個偏僻村寨也有很多百年前古建築,但最出奇的是村民們都姓孔,他們還自稱是孔子的後代。

孔子不是山東人嗎?應該是漢族啊,怎麼和彝族有關?這似乎是未解之謎,"貝貢"為彝語音譯,意為山坳。而這些村民據說最早也是漢族,後來由於某種原因,成了現在的「彝族」。

雖然是彝族了,但是他們的生活習慣與習俗依然是種植與養殖,同漢族人沒有太大的區別。

這個古村落由來已久,村中有很多清代和民國的古建築,當年是非常豪華和奢侈的,絕對不是一般農戶或地主就能建起來,原來這裡也出了很多「礦主」啊!

有一戶特別高大的宅院,可惜大門緊鎖,我們沒有能進去看一下,但就是外宅,已經讓我們大開眼界,不敢相信了。

整個建築是磚石結構,磚是打磨過的,而且雕刻非常精細,動物活靈活現,絕非普通工匠所為。

房頂為木質結構,全部是雕梁畫柱,雕刻分幾個層次,非常精湛,完全是用心的精雕細琢,花費很多功夫。

看看這石刻,不僅精細,還有一些現代的浪漫色彩,看得出這戶人家建築房子時已經接受了很多外來和現代文化的影響,同本地的一些同時期傳統嚴謹的建築顯得超前和唯美。可惜我們只能看看外表,而不能走進院子看更多的東西。

最絕的還是房頂,高大房屋的房頂上使用的全部是這種「種植」鐵釘的專業瓦片,這種鐵釘密集又堅固,其防賊防盜讓人膽寒,就是你會飛簷走壁,到了這裡也會扎的你屁滾尿流。

這種釘瓦估計現在不多見了,是不是全國的「唯一」呢?

這是高大的石牆,使用的石頭不僅材質好,打磨精緻,而且完全是榫卯結構,不僅建築嚴密,安全性好,也非常的美觀,這在別處是非常鮮見和不可思議。

雖然沒有進入內宅,但在小天井的對外角落全部有射擊用的搶眼,上下高低,將幾個對宅院有威脅的角度封死,射擊孔做的非常專業,外面看角度不大,也不顯眼、不影響美觀,但暗藏的殺機讓人倒吸一口冷氣。

5、曾家大院,文化依舊傳承

大山深處出了「彝族」的孔子後人,有人可能會以為奇,甚至懷疑,但在建水縣城卻有曾子的後人,是真真切切。而這幢「曾家大院」就是曾參後代曾汝興所建,他是曾參的第69世孫,也是建水的名門望族。

曾參,也叫曾子,他是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

我們進來前院,一家人都在,見我們進來參觀,很是熱情,主人介紹說這套祖宅是1912年建成的,佔地六畝,建築面積2300平方米。

整座宅院為「五間六耳外帶五間過廳、再下帶五間花廳」平面布局,又分成前、中、後三層的大套院。

同前面幾家因挖礦運氣而暴富不同,曾家祖上主要是經商和做官,屬於傳承多少代的大戶人家,有非常深厚又牢固的文化根基。

由於曾家歷代都是讀書人,所以備受尊敬,家裡也充滿了文化氣息,在房屋的整個建築上體現了濃濃的文化氛圍。

房間裡有位老奶奶溫文爾雅,已經九十多歲了,她退休前是當地一所小學校長,現在依然用放大鏡看書讀報,關心國家大事,老人的身體很好,也很和善,給我們介紹這棟祖宅的來龍去脈,她說現在前院還是曾家後人居住,由於曾家後人愛惜和維護,雖然過去100多年了,房子很不錯,沒有大的損壞。(書影寫作發布,其他發布皆為抄襲)

曾家人世世代代都是讀書人,家裡處處體現的著大戶人家氛圍與文化格調。

出了前院我們又到後院看一下,這裡似乎有好幾戶人家,感覺這裡很雜亂,沒有書香門第的痕跡了,看來家族文化太重要了。

其實我在建水與石屏還看到了很多的有文化、有特色的老宅,一篇文章是無法包容的,後面還會陸陸續續的介紹。

看到這裡,你對雲南的印象又如何?還會以為彩雲之南只是蠻夷之地,諸葛亮七擒孟獲的少數民族之鄉嗎?

雲南,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傳統文化,也留下了無法數清的古建,需要我們去探訪和認知。

這樣的文章您喜歡嗎?有什麼要說的嗎?

相關焦點

  • 建水石屏一日遊:看風景也要有深度,大戶人家有錢有文化也有追求
    寫了篇雲南建水城內一日深度遊,有人說你怎麼不寫寫朱家大院,不寫寫建水文廟?其實那一篇就是寫一天的隨意內容,不是要把建水的特色都寫出來,另外就是儘量寫不要門票的地方,是一次隨意的遊蕩,不為誰做廣告,況且這兩處寫的人又太多了。
  • 成都「最豪窗臺」 掛千斤香腸網友贊「大戶人家」
    陳道榮家窗臺上掛滿香腸戶主回應:大多是顧客預訂的上千斤香腸肉簾掛滿約10米窗臺,整棟樓只有這一戶的窗臺尤其顯眼……近日,成都錦裡西路一戶人家因窗臺掛滿香腸而走紅,被網友稱為「大戶人家」、「最豪窗臺」。12月20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找到了這戶人家。主人陳道榮在居民樓下經營著一家農副產品店,每年冬季都會承接製作香腸、臘肉的生意,窗臺上掛的上千斤香腸除了少量自家食用外,大多都是顧客預訂的。「其實不是『大戶人家』,主要是掛在上面比較通風,容易曬乾。」陳道榮回應。
  • 「大戶人家」!四川這戶人家窗臺掛滿千斤香腸,網友表示:想去樓下...
    解說近日,在成都市青羊區錦裡西路有戶人家的窗臺掛滿香腸,被網友稱為「大戶人家」。時不時,還有近日,在成都市青羊區錦裡西路有戶人家的窗臺掛滿香腸,被網友稱為「大戶人家」。記者現場看到,該住戶家位於臨街一面的樓房3樓,接連3面窗戶外全部掛滿了正在風乾的香腸臘肉,長度近10米。時不時,還有市民遊客專程來拍照打卡。
  • 成都「最壕窗臺」掛千斤香腸被網友稱「大戶人家」,戶主:大多是...
    上千斤香腸肉簾掛滿約10米窗臺,整棟樓只有這一戶的窗臺尤其顯眼……近日,成都錦裡西路一戶人家因窗臺掛滿香腸而走紅,被網友稱為「大戶人家」「最壕窗臺」。12月20日,紅星新聞記者找到了這戶人家,主人陳道榮在居民樓下經營著一家農副產品店,每年冬季都會承接製作香腸、臘肉的生意,窗臺上掛的上千斤香腸除了少量自家食用外,大多都是顧客預訂的。「其實不是『大戶人家』,主要是掛在上面比較通風,容易曬乾。」陳道榮回應。
  • 雲南昆明:依法治理「防盜鎖不防盜」
    近日,有市民反映,在雲南昆明市場上出現了一些假冒的金點原子鎖具,讓人真假難辨。10月29日,昆明市官渡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在昆明螺螄灣國際商貿城一商鋪內,查獲了一批假冒的金點原子鎖。(11月10日《春城晚報》)防盜鎖個頭不大,單價也不算高,卻起著幫人們守護家庭財產安全的重要作用。特地花幾百元買的高級防盜鎖居然不防盜,讓高高興興換了新居的張先生遭遇財物損失,這才知道自己所購買的鎖並不是廠家正規產品,由此也揭開了假冒品牌鎖充斥市場的亂象。
  • 雲南有處古村,村民不是山東人,卻自稱都是孔子後代!
    古村落是一座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建築,傳統村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景觀,也是中國農耕文明留下的遺產。古村落作為古建築的一員,雖然沒有古鎮那麼發達,也沒有古城那麼雄偉,但古村落的存在也在我們的歷史研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中國寶貴的文化遺產。
  • 掛1000斤香腸的四川"大戶人家"找到了!結果…
    掛1000斤香腸的四川"大戶人家"找到了!如何迅速辨別四川的大戶人家?直接看陽臺就曉得了:掛的香腸臘肉把陽臺擠悶才是大戶人家的基本標準!據這段視頻的拍攝者廖先生介紹,自己就住在附近,路過看到窗外掛滿的香腸,覺得很有意思,是個「大戶人家」,就隨手拍了下來。
  • 主城大戶人家是一種什麼體驗?
    許多人在買房的時候,也會忽視戶型的考量。想擁有大戶人家的闔家之夢,就更需要闊綽的空間來承載。  龍湖蘭園•天璞主城五裡亭當紅熱盤,建面約125㎡四房兩廳三衛戶型完美詮釋了大戶人家的空間奧義。  大戶氣質:一梯一戶 尊崇歸家  主城區罕有的一梯一戶配置,約6.5㎡的入戶空間成為專屬領地,充實的安全感與私密性。
  • 大戶人家的快樂你也能擁有
    作為一個合格的酒店控,AMAN絕對是很多人的追求之一。利用現代理念結合當地人文,拍照打卡效果往往不比其他網紅酒店差。有一說一,雖然小喜是安縵的腦殘粉,但國內的幾家安縵真的不能代表安縵的真實水準,麗江大研安縵還是可圈可點的,在國內四家中是最有度假氛圍的一家。
  • 李子柒做純手工口紅,看她加進去的食材,網友:還說不是大戶人家
    李子柒直播做純手工口紅,看到她加進去的食材,網友:還說不是大戶人家!李子柒這個名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19年的時候李子柒可以說是霸佔了各大網站的熱搜位置,成了最受關注的網紅美食博主了。看了李子柒的視頻不僅能讓你回歸一份生活的寧靜,還能增長不少的見識,李子柒不僅是在展示美食,她也宣傳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她做出來的美食都是最傳統的手工做法,看上去不僅美味還健康,並且食材也都是李子柒的菜園子剛剛採摘的,現在這種綠色健康的食材恐怕真是很難見到了吧。其實李子柒不僅僅是會做美食,她還會很多的手工藝品呢,自己做蠶絲被,自己做沙發,織布做活字印刷術。
  • Airbnb新產品發布:從住宿到城市文化深度遊
    (instagram @airbnb) 這次年會的策劃人,Airbnb禮賓部負責人Chip Conley說: "如果火人節、TED、Sundance聖丹斯電影節生了一個孩子,那就是Airbnb Open"(If
  • 大戶人家!成都「最壕窗臺」掛千斤香腸,網友:隔著屏幕都聞到香味了
    近日,成都錦裡西路一戶人家因窗臺掛滿香腸而走紅,被網友稱為「最壕窗臺」。這戶人家主人陳道榮在居民樓下經營著一家農副產品店,每年冬季都會承接製作香腸、臘肉的生意,窗臺上掛的上千斤香腸除了少量自家食用外,大多都是顧客預訂的。
  • AG隊員獲世界總冠軍,真「大戶人家」,老闆菲菲5字祝福
    19號,王者榮耀KPL職業聯賽秋季賽-總決賽就要開始了,目前雙方戰隊都已進入封閉訓練期,這場比賽代表整年的最高競技水平,也會非常精彩,王者榮耀這邊的比賽還沒開始,AG其他分部迎來了好消息,「大戶人家」AG又有大動作,快隨我一起看看吧 一、「大戶人家」
  • 秀雲南|雲南平西王府遺址在哪,關於雲南平西王不得不說的那些事
    說起吳三桂,誰都知道他是引清兵入關的大漢奸、權柄燻天的雲南平西王,今天就說幾個他在雲南當王爺時的私下生活片段,眾所周知王府建在了雲南,可具體的雲南平西王府遺址在哪,你知道嗎?雲南平西王府遺址在哪,仔細說來「三藩」之一的平西王吳三桂,他的府邸就位於今天雲南省昆明市區的五華山。清朝初年,由於吳三桂因為剿滅西南的明朝殘餘力量有功,被清廷格外授予平西王之位。吳三桂經營雲南期間,不遺餘力地為自己整修了一座豪華的雲南平西王府,供自己和自己的家族使用。此後一直到吳三桂去世,他都是以平西王的府邸作為主要居所。
  • 大戶人家的院子裡,為何喜歡養「黃楊」?2句古話或能解釋
    大戶人家的院子裡,為何喜歡養「黃楊」?2句古話或能解釋!文/盆栽小棧養花這件事,並不是現代人「發明」的,其實早在古代,就有人把長在野外的野花野草挖到家裡栽培起來。在盆栽小棧翻閱的資料裡,就發現這麼一種植物,以前的時候也是常年生長在野外,但是古人卻非常喜愛它。
  • 古代床文化,「上床」有講究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床在古代還承載著除了寢具以外的文化使命。從古至今,許多的故事都與床有關,譬如 「東床快婿」。      我國古代的床大部分都是架子結構,用料用工奢侈,給了匠人們雕梁畫棟的機會。現存的古代木床,很多都是不可多得的木雕珍品。      床不能亂上,不同的人睡不同床,各有各的寓意。讓我們一窺古代的床文化吧。
  • 男生如何把饞人身子說得清新脫俗呢,真是就怕有文化的流氓啊
    哪位大神來給介紹一下,這是什麼品種古老的人,古老的物件,真的是另一番美景啊男生如何把饞人身子說得清新脫俗呢?就怕有文化的流氓,原來還可以這麼說啊大哥你應該是小車開多了吧又把大車當小車了吧!
  • 你們羨慕的四川「大戶人家」 掛的1000斤香腸都是別人預訂的
    近日,一段四川達州一住戶窗外掛滿香腸的視頻在網上走紅,網友們紛紛轉發並留言調侃,「太有實力了」「這是真的大戶人家」……12月3日,紅星新聞記者在達州實地尋訪,找到了這家走紅的「大戶人家」。據這段視頻的拍攝者廖先生介紹,自己就住在附近,路過看到窗外掛滿的香腸,覺得很有意思,是個「大戶人家」,就隨手拍了下來。通過視頻,紅星新聞記者看到,一個大窗戶的防護欄上,外面豎著掛了3層香腸,每層裡面又是3層,另外的一個窗戶也掛著一些香腸,香腸確實不少。讓不少網友笑言「一家人怎麼吃得完」?
  • 8種雲南特有的生僻菜,雲南人都沒吃全!
    無論您是什麼職業、什麼身份,恐怕沒有人敢說自己此生從未去過菜市場吧。逛菜市場是市井文化,也同時為一座城市民風的縮影。偶然從動畫片《加菲貓》得到一句美食態度語言「今天吃得下的千萬別擱到明天」。的確,我們對待美食總會由急切之心催生焦急感,面對美食總會想方設法把它消滅進肚。許多未知的美味,由於生僻尚未被發現,於是本次小編就帶領大家見識一下這些雲南的生僻菜。
  • 貓咪出門也戴口罩,真是大戶人家!不過真的有貓咪口罩
    現在家裡還有口罩的,而且還能給貓咪用的,應該都是大戶人家。一網友在路上拍到,一隻貓咪牽著繩跟著主人出行,而貓咪的臉上也戴著口罩。主人還特別挖了兩個小洞,讓貓咪能看得見!這隻口罩貓咪立刻在網上爆紅。每天都因為出門要消耗一個口罩,跟自己做心理鬥爭。然而,有些人根本不擔心,甚至帶貓咪出門,也要給它一個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