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問題不是一個新鮮話題,但是每次都能引發巨大的反響,這也從側面說明這個問題對於社會和個人都不容小覷。「剩女」一般是指年齡超過27歲的未婚女性,中國現在現有多少剩女?這個統計數據是沒有的,不過2017年的時候,曾有一組數據流傳,稱當時有3800萬剩女。雖然這個數字不能盡信,但是這一群體數量超過千萬是沒有爭議的。
首先要說的是,「剩女」應該是一個中性的社會現象,伴隨著女性受教育程度的增加,和對婚姻的理解深入而產生的,不應該有一種歧視在其中。分析剩女產生的原因有很多的說法,也許具體到每一個人確實情況不同,但是總結其共性,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社會觀念的問題。總結來說就是:女性上遷的婚姻願望受挫。
所謂「上遷婚」是指,很多女性更希望嫁給經濟等條件比自己好的男方。這種觀點有著很深的傳統烙印,同時也有著現代的重新解構。比如說,房價高企婚姻成本高漲的今天,如果婚姻不能提升生活質量,那寧可沒有婚姻。女性選擇比自己階層更高的男性,也是一種自然的心態。
此外,不僅是經濟因素,外貌因素、文化因素等都在有形或者無形的影響著剩女們的婚姻選擇。尤其是網際網路時代,各種流量明星和網紅,吸引著不少年輕女性的目光,也改變著她們的對另一半的要求。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人們的需求總是從低級到高級,從最低級的生理和安全的需求,到更高級的自我滿足,都可以套用在人們對婚姻的選擇上。
曾有一組圖片很形象地描述了剩女在選擇配偶時的心態,在面對不同人群的時候,她們有著不同的心理活動。
面對工薪階層,甚至是不如自己的男性時,剩女的態度是高傲的和不耐煩的。這種情況完全不能滿足她們對婚姻的經濟願望。對於自身條件不錯,追求更高品質生活的女人來說,她們當然寧可單著。
在面對暴發戶的時候,類似的如拆二代。這些人有著巨量的財富,但是自身的文化素質並不太高。如果只是對財富有興趣的人,當然會趨之若鶩。但不少剩女依然會期待更有文化氣息,能夠精神溝通的伴侶。
面對文藝青年時候,剩女的心態如何呢?應該說現在已經不是過去文藝青年受歡迎的時候了。即便是表面上的才高八鬥,也並不意味著真正的才學。很多剩女有著不錯的學歷,究竟對方是真才子,還是假秀才,基本上都能有清晰的判斷。更有一些所謂的文藝青年,缺乏腳踏實地的幹勁,也因此難以滿足剩女們對成熟男性的心理需求。
如果相親對象是文化人呢?這時候是真正的有才華的人了,而且不少人還收入不菲。但也不一定就意味著能夠使剩女滿意,畢竟學者之類的人有時候專注於研究,缺乏浪漫和激情,這樣的婚姻也乏味了不少。
當然,小概率還會碰到年少多金的富二代,這也是屬於「鑽石王老五」,自然很能博得剩女的好感,這也是如今一些富二代在網絡上呼風喚雨的基礎。然而男方條件好,也意味著對女方的要求多,畢竟能夠嫁入豪門的概率還是太低了。
從這些圖片和例子中可以看出,在婚姻的選擇中,往往心態更為重要。一味地去追求所謂的「完美」是不切實際的。也許拋開表面的觀感,認真的去了解一個人,才能更多地發現對方的好。也才能真正找到屬於自己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