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大觀」京劇老生為何被稱為「挑班的行當」

2020-12-12 文旅北京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京劇裡那鑼鼓喧天的熱鬧

那插科打諢的詼諧

那絲竹管弦的情調

還有那粉白脂紅的喜悅和憂傷

無不讓人拍案叫絕

京劇分為

生、旦、淨、醜四大行當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當

分為老生、紅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

老生又稱鬚生、正生或鬍子生

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

因其地位非常重要

因此被稱為「挑班的行當」

今天文旅君為您介紹

京劇中的「老生」

由於老生都掛鬍子(即「髯口」),因此又叫鬚生或鬍子生。此外,老生還被稱為「正生」,表示嚴肅端莊的意思。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唱和念白都用本嗓(又叫真聲或大嗓)。

【老生的「鬍子」】

照規矩,老生基本上都是戴三綹的黑鬍子(術語叫作「黑三」)。另外還有灰色的三綹鬍子,即花白的三綹鬍子,專門名詞叫「黲三」,或「蒼三」。還有白色的三綹鬍子,叫作「白三」。還有一種鬍子,不分綹,就是整片滿口的鬍子,術語叫作「滿」,如黑滿、白滿、黲滿。

京劇老生一般分為文武兩種。從表演的側重點劃分又可分為唱工老生、做工老生、武老生。

唱工老生又稱安工老生,以唱為主,其動作性較次要,態度安閒穩重從容。如《捉放曹》中的陳宮、三國戲中的諸葛亮以及《二進宮》中的楊波等。介乎唱工戲和做工戲之間的以念白為主的戲,唱工老生和做工老生可以兼演,如《審頭刺湯》中的陸炳、《審潘洪》中的寇準等,其難度較唱工和做工戲大得多。

做工老生以表演為主,如《徐策跑城》中的徐策、《坐樓殺惜》中的宋江等。唱工老生和做工老生都屬於文老生的範疇。

武老生包括長靠和箭衣(俗稱短打)兩種。長靠老生又稱靠把老生。身披鎧甲,手持兵器,擅長武功的老生角色,都叫作靠把老生。如《定軍山》和《陽平關》中的黃忠、《戰太平》中的花雲、《失街亭》中的王平等。還有一種穿箭衣的武老生戲,例如《南陽關》(伍雲召)、《打登州》(秦瓊)等。還有一些文武並重的戲,如《定軍山》、《打漁殺家》等,唱、念、做、打兼重。

戲曲藝術博大精深

需要我們多看、多聽、多體會

今天關於「老生」的知識

就為您介紹到這裡

下期「戲曲大觀」再見

來源:北京數字文化館官微

相關焦點

  • 「戲曲大觀」「翩若驚鴻 婉若遊龍」的水袖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京劇裡那鑼鼓喧天的熱鬧那插科打諢的詼諧那絲竹管弦的情調還有那粉白脂紅的喜悅和憂傷>無不讓人拍案叫絕傳統戲曲中無論帝王將相還是才子佳人他們所穿的服裝袖口都會拼接一段白綢,稱為水袖小小水袖為何承載著角色的喜怒哀樂
  • 李學峰:從五個方面定義京劇老生
    《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全天候陪您賞玩京劇…… 中國戲曲的表演博大精深,是運用歌、舞蹈、音樂來表現生活的表演藝術形式。京劇是在北京形成的戲曲劇種之一,其角色的行當劃分比較嚴格,早期分為生、旦、淨、末、醜、武行、流行(龍套)七行,以後歸為生、旦、淨、醜。而老生是其中的主要行當。
  • 「戲曲大觀」手眼身法步 且說京劇「五法」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京劇裡那鑼鼓喧天的熱鬧那插科打諢的詼諧那絲竹管弦的情調那粉白脂紅的喜悅和憂傷無不精美絕倫京劇作為國粹,粹在哪裡說是精妙,妙在哪裡今天,文旅君帶您了解神奇的京劇「五法」京劇唱、念、做、打「四功」的好壞,在於演員運用手、眼、身、法、步技巧的嫻熟程度。
  • 《2019新年戲曲晚會》——中華傳統文化國韻天驕,京劇
    中國的戲曲,希臘悲劇與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據統計,新中國成立之後,在我國比較流行的居中有: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秦腔,崑曲、粵劇、川劇、淮劇、晉劇、漢劇、湘劇、潮劇、閩劇、祁劇、莆仙戲、河北梆子、湖南花鼓、呂劇、花鼓戲、徽劇、滬劇。但中國的溜達戲曲劇中為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秦腔。我們聽的最多的也就是這六個劇種。戲曲的最高獎項為「梅花獎」。
  • 關於京劇老生行當裡的你不知道的潛在規則
    寫了篇關於京劇的文章,但都是介紹的京劇的整體,短短的一篇文章是無法把中國的國粹所表達完整的,同樣京劇博大精深,這需要我們去用心聆聽,用心感悟的。不是簡簡單單的就能領會京劇的精妙之處,簡單說了京劇的精彩歷程,服裝。今天我們就針對於京劇的一個行當說一說,由內而外的認識京劇,由衷的愛上京劇。
  • 戲曲 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京劇
    京劇,曾稱平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徽劇是京劇的前身。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戲曲聲腔崑山腔的興起,江南江北文人士大夫和富商巨賈紛紛蓄養家庭戲班。已經在外地商界嶄露頭角的徽商也紛紛效仿。長期為某個徽州商人所養所用的戲曲班社就被外人稱為"徽班"。徽商廣蓄家班,安徽沿江一帶,包括古徽州的地方戲也開始興盛。他們唱崑腔,由於語言的差異而不"諧吳音",不經意間唱出了一點"。尤以誕生在安徽安慶市懷寧縣的石牌調最著名。
  • 「戲曲大觀」明代以來的中國戲曲「四大聲腔」
    各個時期中國戲曲的「四大聲腔」中國戲曲「四大聲腔」中國戲曲「四大聲腔」的概念隨歷史發展有所變化。●清代前期崑山腔、弋陽腔、柳子腔、梆子腔,合稱為「南昆、北弋、東柳、西梆」,是這一時期流行的「四大聲腔」。●現在「四大聲腔」則多指梆子腔、皮黃腔、崑腔和高腔。崑腔「崑腔」,中國戲曲聲腔、劇種,明代南戲「四大聲腔」之一,也是清代及現行的戲曲「四大聲腔」之一。
  • 上海首個京劇本科班亮相舞臺,平均年齡不到14歲
    誰能想到,這是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曲學校2018級京劇表演專業中本貫通班這群入學才兩年,平均年齡不到14歲的孩子們上演的大戲。在場觀摩的專家、老師都給出了很高的評價。兩晚的演出還在雲端進行了直播,萬人足不出戶觀看了演出。
  • 走進安徽會館大戲樓領略京劇魅力 陌陌戲曲直播季火熱來襲
    經過多年的演變,京劇現在分為生旦淨醜四大行當,每個行當也都湧現出了很多傑出的代表人物……」在兩位分享人的介紹下,收看直播的網友們對京劇的歷史和相關知識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北京京劇院、不見班社、國家京劇院名角齊上陣 四出經典劇目展現京劇魅力
  • 戲曲小常識|戲曲裡的眼神
    來了解戲曲裡的眼神吧~「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硯秋先生,也是京劇程派青衣的創始人,對於舞臺上眼神的使用,他提出了「上臺憑雙眼,一切用法要在心中生」,「有神無神在於眼」等說法。眼神的運用,要與劇中人物的性別、年齡、性格以及行當相符合,如青衣、老生的眼神要正,不可輕佻;花旦的眼神要嫵媚、活潑;淨行的眼神要剛毅,如果是反面人物,眼神要兇狠;醜行的眼神既要靈活多變,又要給人以滑稽之感。
  • 一半在梨園,一半水墨間,來這個沙龍細看京劇老生李軍的書法人生
    11月29日,京劇楊派老生李軍的書法沙龍在武康路上的積慶堂開幕。京劇表演藝術家蓋叫天嫡孫張大根、畫家黃阿忠、書法篆刻家吳承斌等都來了。這個小型的書法展取名「半樹梨花」,李軍這樣解釋,自己乃梨園中人,又酷愛書法,常年遊走於舞臺與筆墨紙硯間,「一半是京劇,一半是書法」完整了人生。
  • 越劇老生獨特的魅力,讓人不能不愛
    中生代中,董柯娣、鄭曼莉、金紅、章海靈、孫偉娟、胡國美、沈敏、陳琴湘等都是蠻好的老生演員。中生代的越劇老生們,是當代人聽得比較多的。因為得到名師親傳,戲曲功底深厚,唱腔氣勢磅礴,感情充沛,讓人聽得舒服。表演技術高超,賞心悅目。有廣大的越劇戲迷喜歡。
  • 2020廣東事業單位考試: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國古代京劇常識匯總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底蘊豐富,其中被稱為國粹的京劇至今仍然令世界著迷。今天我們就來系統總結在考試當中常見的中國京劇常識。一、知識介紹(一)京劇的形成京劇是在18世紀下半葉經徽戲、秦腔、漢調的交融,並借鑑吸收崑曲、京腔之長而形成的。
  • 漲知識:清末京劇武生三大流派
    在京劇界「梨園湯武」(後人曾把譚鑫培與王瑤卿並稱為「梨園湯武」)以及一批當時京劇名伶的貢獻與促進下,在二十世紀二十至三十年代,京劇藝術的發展進入了她的完善期。這不僅反映在此時京劇作為一個獨立的劇種,其行當的劃分與發展已經到達了成熟與完備的階段,更在於生、旦、淨、醜每一個行當,甚至每一個行當下的分支,都出現了流派和獨步一時的領軍人物。
  • 學校熱點1|解放路幼兒園:傳統國粹——京劇,伴我成長
    國潮風 林金城老師帶領藝術團隊,不斷赴全國南北進行巡演和戲曲交流,多次代表國家出訪東南亞及歐美各國進行藝術交流和展演
  • 中國國粹京劇,生旦淨末醜,分別代表什麼
    中國國粹京劇,生旦淨末醜,分別代表什麼文/@成長新視點京劇,是中國的國粹。京劇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其中的多種藝術元素被用作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符號。生、旦、淨、末、醜是中國戲曲中人物角色的行當分類。在初期,京劇的行當仍分為生、旦、淨、末、醜五大類,後來才把生行和末行合併,取消了末行,變為生、旦、淨、醜四大類。一、生行。生行,是京劇中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也是重要行當之一,分為老生(鬚生)、紅生、小生、武生和娃娃生等。
  • 2021國考行測備考:從「頤和園·戲遊記」學中國戲曲知識
    二、五大戲曲劇種·京劇   京劇曾稱平劇,亦稱亂彈、國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被視為中國國粹,位列中國戲曲三鼎甲(京劇、豫劇、越劇)「榜首」,是中國和世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京劇形成於清代1840年前後的北京,場景布置注重寫意,表演基本功為唱、念、做、打,是戲曲的綜合性最集中的體現。
  • 京劇中的「生,旦,淨,醜」用英語怎麼說?知行君是這樣翻譯的
    昨天,知行君重溫了由張國榮,張豐毅,鞏俐主演的電影《霸王別姬》,這部電影主要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重溫這部劇時,知行君除了有很深的情感震撼外,也對京劇有了濃鬱的興趣,今天知行君就和大家簡單聊一下京劇。
  • 談述京劇《洪羊洞》及老生楊派藝術特色
    一、京劇「老生」  (一)京劇老生介紹  宋元以來,中國戲劇之角色即以生旦為中堅,其時之「生」,實指頦下無須之「小生」。明清「崑曲」之「官生」,雖有飾唐玄宗以「小生掛須」之例,究不多見。而其他掛須之「生」,則另稱「老生」,其地位實在「末」、「外」之間。
  • 圖說國粹京劇行當之「旦」角
    王瑤卿(1881年-1954年),京劇表演藝術家、戲曲教育家 ,他不僅青衣、刀馬旦兼演,而且文武昆亂不擋,藝術上博大精深,他所創造的「王派」,是京劇旦角藝術的基本流派。王瑤卿把青衣、花旦、刀馬旦的唱、念、做、打、舞的特點融匯起來,創出「花衫」這一行當,給京劇中的旦角開闢了廣闊的新道路,同時也促進了旦角與生角並駕齊驅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