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精和味精吃多了會致癌?關於雞精、味精的5個真相,這次全給你說清楚!

2021-02-13 健康時報

繼《你喝的「牛奶」可能根本就不是牛奶!這些年我們喝牛奶不知道的實情!》、《一瓶醬油裡原來有這麼多貓膩,一不小心就掉坑裡去了!》廣受歡迎後,不少粉絲在後臺對小編說,

「很實用,要是能接著推出其他佐料的系列介紹就更好了。」

「文章太好了!謝謝你們!若有時間煩請介紹一下味精,雞精能否長期使用?」

您既然如此誠邀,健康君自然不會讓您失望,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雞精、味精的事兒!


雞精的包裝上常常畫著一隻老母雞,甚至有「用上等肥雞製成」、「真正上等雞肉製成」之類的說明。

很遺憾:願望僅僅在包裝上,它並不像想像那樣主要由雞肉製成。

雞精的主要成分通常是食鹽、麥芽糊精和味精,其中味精的數量通常會超過真正來自天然食品的成分,比如雞肉粉或雞骨粉、雞蛋提取物、其他肉類提取物等。

雞精的主要成分裡,

味精佔到總成分的40%左右,鹽佔到10%以上。


雞精的味道之所以很鮮,主要還是其中味精的作用。

翻看雞精的配料表後,不難發現,其主要成分為精製鹽、穀氨酸鈉、鮮味核苷酸二鈉以及一些其它的食品添加劑。

如果和我們平常吃的鹽相比,雞精中的鈉含量佔到了大約一半,所以可以說是「一袋雞精半袋鹽」的說法。

因此,高血壓患者要注意:雞精本身含有一定量的食鹽,如果炒菜和做湯時用了雞精,用鹽量一定要減少。如果放了足量的食鹽,再加一大勺雞精,會額外增加鈉鹽的攝入量,非常不利於健康。

一句話總結:

雞精跟雞沒啥關係,不過是味精+添加劑!


既然我們知道雞精不過是味精的升級版而已,

那麼接下來會關心味精到底能不能多吃!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穀氨酸鈉水解為穀氨酸,而穀氨酸有鮮味,穀氨酸是人體中所需的一種胺基酸,廣泛存在於各種食物中,但是不會增加食物的鮮味,只有被提煉出來以後,才能變成游離的胺基酸鹽,才能為食物增加鮮味。這就是味精之所以能提鮮的原因。

德國人裡德豪生在蛋白質水解過程中首次分離出穀氨酸鈉。

1908年,日本化學家池田菊苗從海帶中提煉出穀氨酸鈉,第二年,鈴木三郎助將其商品化,取名為「味之素」,開始銷售,這就是最原始的味精。

最開始的時候,用麵筋作原料,加入鹽酸水解生產味精,20世紀50年代,日本人木下祝郎採用發酵法生產味精。後來,發酵法後來居上,取代了水解法,但是兩種方法生產處的味精成分是一樣的。

國外一般用糖、蜜作為原料,我國用糧食作物,比如大米或是玉米來生產味精。

所以說味精是利用擅長分泌穀氨酸的細菌發酵得到的,一般的原料就是玉米澱粉,所以味精也算是一種天然食品,並不是人們認為的化工合成製品。

一句話總結:

放心!味精並非人工合成品,味精也算是一種天然食品!


「味精有毒,其發明國日本已禁止食用味精!」

「溫度超過100℃,味精就會產生致癌物質——焦穀氨酸鈉!」

那,味精到底能不能吃?安不安全?

首先,「味精有毒」論不攻自破。

味精的主要成分穀氨酸鈉存在於葡萄、番茄這些水果中。既然葡萄、番茄無害,那麼很顯然,味精也能吃呀!至於水解後的穀氨酸也是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生活中很多動植物蛋白質食物中都含有穀氨酸,比如牛奶、雞蛋、豬肉等等。

其次,焦穀氨酸致癌,並無科學證明。

味精、雞精裡面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這種物質在超過120℃的時候,容易轉變成一種可以致癌的物質——焦穀氨酸鈉。但在普通情況下,炒菜的溫度都不會超過120℃,因此味精是安全的,我們只要在烹飪的時候正確使用,完全可以放心食用。它是白色結晶性粉末,極易溶於水,有較弱的刺激性,但沒有過敏反應,使用的時候基本無毒,對人體無害。

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在搜集了9000種以上的文獻和試驗數據後,又追加以新的動物試驗,得出了「在現在的使用量、使用方法下,長期食用味精對人體無害」的結論。

1999年,我國也完成了味精的長期毒理試驗,試驗得出與國際上一致的結論,即食用味精是安全的。

說了這麼多,那我到底該選雞精還是味精呢?

雞精和味精是兩種不同的調味品,選擇時,主要看烹飪對象和每個人的口味要求。

A、如果烹飪食物,本身就比較有風味,如肉、魚等可以選擇味精,特別是瘦肉等食品,只需加一點單一鮮味的味精就可達到增鮮效果,這時如果加複合調味料可能有損本身食物的特殊風味。

B、假如烹飪的食物,風味不明顯,如餡類、湯類的食物,可以考慮用複合調味料,也就是雞精。

C、對酸性菜餚,如糖醋、醋熘、醋椒菜類等,不宜使用味精,因為味精在酸性物質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鮮味的效果越差。


即使味精是安全的,使用的時候有沒有什麼要注意的吶?

小編要誇您,這個問題問得好!

從口感的角度來看,添加味精時要注意溫度,70℃-90℃為最宜。炒菜一般在菜餚出鍋前加入,為了防止脫水生成焦穀氨酸鈉,丟失鮮味;而涼拌菜要早放,使之充分溶解。

另外,味精的適宜濃度為0.2%-0.5%,因此添加的時候也要注意適量,一是不要將菜品的本味壓制下去。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由於雞精本身含有一定量的食鹽,如果在炒菜和做湯時用了雞精,用鹽量一定要相應減少。

痛風患者要注意,雞精裡往往含有核苷酸,核苷酸的代謝產物就是尿酸,痛風患者應該少吃。

相關焦點

  • 吃味精會致癌?味精和雞精,該選哪個?看了配料表後全明白了!
    人矛盾起來真的很可怕,可以每天點外賣,卻受不了食物中添加調料,總說不要吃味精,不要吃味精,吃多了致癌!味精和雞精真的那麼可怕嗎?今天小野就專門買了一袋雞精,一袋味精,認真研究了一下兩者的成分,還真不是大家想的那樣!
  • 味精化學合成,會致癌?怕吃味精、雞精的都看看吧,專家已曝光
    小九想問個問題:你家裡還用味精嗎?有媒體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隨機採訪,其中65%左右的受訪者表示,家裡做菜時放味精、雞精比以前少,30%左右表示和原來一樣,5%左右表示家中已經不放這些調味品。王小姐:以前家裡做菜會放挺多味精,感覺加了味精,菜才好吃,但是最近老媽聽說味精不能多吃會致癌,就越放越少了,現在吃飯時感覺蔬菜都少了些鮮度。
  • 味精是化學合成物且致癌?雞精比味精更健康?說清楚了!
    「吃味精會中毒」「味精經過加熱會致癌」……那麼事實是怎樣的?從現代食品工業來看,味精是經過微生物發酵糧食等原料生產而成的,生產工藝與釀酒、制醋類似。我們現在所吃的味精,幾乎都是通過發酵甘蔗、甜菜以及澱粉等物質所獲得。因此,與所謂的化學合成無關。味精經過加熱會致癌?這種說法的主要來源是說:味精在加熱時會生成焦穀氨酸鈉,而焦穀氨酸鈉是一種致癌物。
  • 味精是化學物會致癌?怕吃味精、雞精的人都看看吧
    味精,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一種基礎調味品,同時也是一種「讓人聽到就搖頭的物質」。細數那些關於「味精」的熱點言論,這些年「味精」的日子還真不好過。吃味精會中毒、味精經過加熱會致癌等謠言就像「秋天的落葉」一般,隔三差五就會出現在我們的「朋友圈」中。味精不可怕,只需健康吃;掌握這些關於味精的知識,您會收穫「更健康的生活」。
  • 雞精、味精吃多了致癌,是謠言還是真相?專家告訴你怎麼吃
    「媽,這道菜稍微放點味精,香味更鮮......」 「味精可不能再吃了,你沒看朋友圈都說味精吃多了致癌啊。」 「哎喲,那都是沒科學依據的,再說咱們才能吃多少?」
  • 味精吃多會致癌?雞精更健康?是時候揭開它們的真面目了
    有的人做菜從不放雞精味精,因為有說法稱: 味精吃多了會致癌! 相對而言,雞精比味精更健康,要吃就吃雞精! 雞精味精都不好,都不要吃了! ...... 事實到底如何?
  • 都說雞精味精緻癌,到底能不能吃?
    :「雞精、味精不能多吃,對身體不好,會掉頭髮,致癌的.」!嚇得我手中的整罐味精差點都掉進鍋裡!那麼,雞精、味精這些調料品到底能不能吃?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吧~它是一種複合調味料,主要成分跟味精一樣,還是穀氨酸鈉。除此之外,還會加入鹽、核苷酸、糖和其他香料,味道比味精更豐富。
  • 味精吃多了會傷身?關於味精的真相,這次全部說清楚
    有人會跳出來說:味精是經過化學反應後,獲得的一種化學物質!現代食品工業中,味精是用微生物發酵糧食、澱粉等原料生產出來的。這樣的工藝和釀酒、制醋類似的。人們不害怕吃醋喝酒,怎麼就唯獨覺得味精有害呢?味精的原料是澱粉,它是標準的食物中獲取鮮味的過程。味精會致癌?謠言!
  • 【味精和雞精、雞粉的真相】
    ,有很多人害怕出外就餐的原因就是「餐館做的菜會放味精和雞精」,以致一些餐館開始打著自家做的菜品不放味精、雞精的口號來招攬生意。雞精和雞粉的不同之處 我們以同一品牌的雞精雞粉作為參考,在雞精配料表的第一項,清楚的列明了含有「穀氨酸鈉」即味精(配比一般在40%左右),而雞粉的配料表中則更多的是香料,從這一點上輕而易舉地把雞精和雞粉區別開來——雞精著重於提鮮,雞粉著重於提香。
  • 雞精和味精哪個「危害」更大?很多人不懂,卻天天吃!
    你家裡喜歡放味精還是雞精?為什麼很多人避而遠之?其實很多人都不懂,有人家裡天天吃雞精,有人喜歡放味精,雞精和味精哪個「危害」更大?真相在這裡!自從有了雞精之後,關於雞精和味精的爭論就一直喋喋不休,特別是在廣東福建等沿海地區,人們都認為味精有害,雞精健康,甚至有人認為味精「殺精」,味精吃多了會「掉頭髮」等等認知。其實這只不過是雞精生產商放出來的言論而已,目的就是推廣雞精,讓大家不用味精,因為味精價格便宜,不賺錢,沒有利。
  • 雞精與味精的謠言
    作為一個美食作者;我們平時做菜時用到最多的就是味精、雞精。關於它的謠言很多,大家都是在不了解情況下瞎傳。今天正式在這給大家普及一下味精的營養成分和營養知識。也在這闢一下謠言,食用雞精味精會掉發致癌。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味精的由來和它化學成分。
  • 味精吃多了會致癌?關於味精的真相,這次全給你說清楚!
    有人會跳出來說:味精是經過化學反應後,獲得的一種化學物質!焦穀氨酸鈉並不致癌,只是沒有了鮮味。這也就是為什麼建議出鍋之前,再放味精的原因。儘管味精已經被證明是無害、無毒的,但是依舊不能放的太多,否則也會讓你很難受的,就像是鹽吃得太多一樣。
  • 味精、雞精,多吃對身體無益,還有致癌風險?專家解釋來了
    不知道大家都有沒有吃過外面賣的食物,味道特別的鮮美,自己學著回家做,總是做不出一樣的味道。原因就在於在外面吃的飯菜中,廚師都很「捨得」放味精和雞精。這也是很常見的兩種增加鮮味的調味料。但是一直存在一些關於味精雞精吃多了致癌的傳言,是真的嗎?味精和雞精是一些家庭必備的調料,增加鮮味,多吃對身體無益,還有致癌風險?專家的解釋來了。味精、雞精有致癌風險?謠言!
  • 闢謠28個生活真相!雞精或味精多吃不會致癌!
    你身邊是不是還有很多人對生活裡的小常識都存在誤區呢,話不多說,跟著小編一起去擊碎謠言!
  • 漲知識|味精是化學合成物且致癌?雞精比味精更健康?
    說起味精,以前也是家家戶戶廚房裡必備的調味品。但近幾年關於味精的傳言比比皆是:"味精是化學合成的」「吃味精會中毒」「味精經過加熱會致癌」……那麼事實是怎樣的?真如網上說的那樣嗎?一起來看…味精的成分是什麼?
  • 孕婦能吃雞精嗎?雞精和味精的區別
    雞精和味精的區別雞精的危害雞精不是從雞身上提取的,它是在味精的基礎上加入化學調料製成的。由於核苷酸帶有雞肉的鮮味,故稱雞精,不過雞精比味精更鮮。從衛生角度講,雞精對人體是輕微有害的,在烹調時,如果加入過多雞精,則會導致人體在短時間內攝取過量的穀氨酸鈉,超過機體代謝能力,直接危害人體健康,重則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
  • 雞精和味精的禁忌
    但隨著人們養生意識的增強,很多人都不太敢吃雞精和味精了,有傳言說經常吃味精和雞精,容易致病,到底是真是假呢?雞精和味精,哪個對健康的不利影響更大?到底還能不能吃?看完後大家別再被誤導,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是以玉米、大米等糧食作為原材料,經過發酵而來的一種物質、穀氨酸鈉就是一種胺基酸,其實很多食物中都有。
  • 雞精、味精會致癌?到底能不能吃?吃對才能吃出健康
    雞精和味精是很多家庭都備有的調味料,在食物中加上一點點,會讓食物變得更加鮮甜美味,現無論是家庭還是飯店都喜歡添加這些調味料。但是一些西方國家的人認為,平時經常在菜裡添加雞精或味精會致癌?這是真的嗎?如果在高溫時,尤其是超過120度的高溫時使用雞精或味精,會讓裡面的穀氨酸轉化為焦穀氨酸鈉,焦穀氨酸鈉具有一定的毒性,而且很難排出體內,容易在體內堆積,從而容易導致出現手抖、失眠、心跳加快等不適,長期也會增加致癌的風險。
  • 雞精好還是味精好?先看這5個分析,你會發現一直都用錯了
    柴米油鹽醬醋茶是每一個人都要接觸的,味精和雞精雖然是是食物裡邊的一個調味品,但是它對於人們也是特別重要的。最近因為味精和雞精產生了一場爭論。有的人覺得味精就會致癌,因為它們它裡邊含有一種特殊的物質,對身體特別不好,所以,儘量使用雞精,那麼真的是這樣子嗎?到底是味精好還是雞精好呢?
  • 味精吃多了會傷身!?關於味精的真相,這次全部說清楚!
    那麼真相究竟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好好地聊一聊味精。味精就是用小麥(玉米等糧食)澱粉經過微生物發酵,然後經過一系列的提取過程,最終產生的一種胺基酸,叫穀氨酸,並與鈉結合形成穀氨酸鈉。有人會跳出來說:味精是經過化學反應後,獲得的一種化學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