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味精是化學合成物且致癌?雞精比味精更健康?

2020-12-26 西部網

本文專家:王思露,國家高級食品檢驗師,中華人民共和國HACCP食品體系內部審核員

本文審稿:劉少偉,華東理工大學食品藥品監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食品科學博士,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博士

日常生活中想要製作各樣各樣的美食,各種調味品是必不可少的。

說起味精,以前也是家家戶戶廚房裡必備的調味品。

但近幾年關於味精的傳言比比皆是:

"味精是化學合成的」

「吃味精會中毒」

「味精經過加熱會致癌」

……

那麼

事實是怎樣的?

真如網上說的那樣嗎?

一起來看…

味精的成分是什麼?

味精的主要成分為穀氨酸鈉,是一種鈉鹽。

之所以味精有提鮮的作用,主要是因為穀氨酸有鮮味。穀氨酸是一種很普通的胺基酸,而胺基酸則是組成蛋白質的基礎單位,鈉元素(離子)更是平常,兩者相結合就成了味精。

國標中是這樣限定味精的:以碳水化合物(例如玉米、澱粉、糖蜜等糖質)為主要原料,經過微生物(穀氨酸棒桿菌等)發酵、提取、中和、結晶以及乾燥而製成的「具有特殊鮮味的白色結晶或者粉末狀調味料」。

味精真是化學合成的嗎?

熬煮海帶湯、骨頭湯、肉湯時會發現它們有獨特的鮮味,其實這正是穀氨酸鈉的功勞,穀氨酸鈉本就是天然食品中存在的物質。

從現代食品工業來看,味精是經過微生物發酵糧食等原料生產而成的,生產工藝與釀酒、制醋類似。我們現在所吃的味精,幾乎都是通過發酵甘蔗、甜菜以及澱粉等物質所獲得。因此,與所謂的化學合成無關。

味精經過加熱會致癌?

這種說法的主要來源是說:味精在加熱時會生成焦穀氨酸鈉,而焦穀氨酸鈉是一種致癌物。

然而事實是,雖然穀氨酸鈉加熱至120℃以上時,的確有可能會生成焦穀氨酸鈉,但這種物質並不會致癌,只是味精經過加熱會失去鮮味而已。

正因如此,通常建議大家起鍋之前再添加味精,既能滿足鮮味所需,還不會產生傳言中的「有害物質」。

世界衛生組織也早已將味精歸在「最安全物質」的類別當中,食用並不會對身體產生毒性。

雞精比味精更健康?

其實,雞精和味精差別不大,其主要組成物質依然是穀氨酸鈉(味精),除此之外,雞精中還有糖、食鹽、增味核苷酸、雞味香精以及澱粉等添加物質。

換種角度說,雞精中40%的物質是味精,其他的60%由剩下的物質組成。

因此,雞精與味精相差不大,兩者皆健康,民間流傳的「危害傳說」不可以相信。

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什麼?

1、科學看待

無論是味精還是雞精,其安全性不存在瑕疵,可以放心食用。

2、可以用鮮味食材替代味精(雞精)

味精和雞精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鮮味,平常也可以用自帶鮮味的食材替代,例如玉米、雞肉、香菇、蝦仁等食材。

3、限量添加

雖然味精(雞精)的安全性不存在問題,但穀氨酸鈉中畢竟含有不少的鈉離子,食鈉過多,無疑會增加高血壓、胃癌等問題的患病風險,所以食用時一定要限量添加。

4、起鍋添加更健康

味精、雞精的適宜熔解溫度是70℃—90℃,溫度過高會影響其鮮味。因此,建議在關火起鍋之前加入味精(雞精)。

一歲之前,不可食用味精(雞精)

在寶寶一歲之前時,家長不得給孩子食用味精、雞精、食鹽等調味品,避免影響嬰兒的身體健康。

綜上所述,味精的安全性不存在問題,可以放心食用。

另外,除了致癌、有毒等言論外,像吃味精會導致掉頭髮等說法也都是無稽之談,請大家科學看待、注意分辨。

(原題為《味精是化學合成物且致癌?雞精比味精更健康?很多人都不知情…》)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味精是化學合成物且致癌?雞精比味精更健康?說清楚了!
    從現代食品工業來看,味精是經過微生物發酵糧食等原料生產而成的,生產工藝與釀酒、制醋類似。我們現在所吃的味精,幾乎都是通過發酵甘蔗、甜菜以及澱粉等物質所獲得。因此,與所謂的化學合成無關。味精經過加熱會致癌?這種說法的主要來源是說:味精在加熱時會生成焦穀氨酸鈉,而焦穀氨酸鈉是一種致癌物。
  • 味精是化學合成物且致癌?雞精比味精更健康?很多人都不知情……
    國標中是這樣限定味精的:以碳水化合物(例如玉米、澱粉、糖蜜等糖質)為主要原料,經過微生物(穀氨酸棒桿菌等)發酵、提取、中和、結晶以及乾燥而製成的「具有特殊鮮味的白色結晶或者粉末狀調味料」。味精真是化學合成的嗎?
  • 味精是化學合成的致癌物?雞精跟味精比哪個更健康?別再被騙了
    近幾年來,味精的口碑越來越差,我們廚房裡的調味料漸漸失去了味精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各種雞精。味精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被人們稱之為化學合成物,甚至有傳言說經常吃味精可以致癌。事實真的如此嗎?味精和雞精相比,到底哪個更健康呢?
  • 味精化學合成,會致癌?怕吃味精、雞精的都看看吧,專家已曝光
    味精是不健康的「化學合成品」?「味精不健康」的很大原因是,許多人認為味精是化學合成的。味精是在1908年,由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教授池田菊苗發明。但這些官方論據並沒有消除民眾對味精的恐慌,直至今日,很多人仍然認為味精不健康。關於味精的那些謠言·味精會致癌假的。目前的謠言裡說「穀氨酸鈉在加熱到100度以上,會產生焦穀氨酸鈉,這就是味精緻癌的罪魁禍首」。
  • 味精化學合成,可能致癌?怕吃味精、雞精的都看看吧,專家已曝光
    導語:由於種種原因,相信現在許多家庭在做飯的時候都不再使用味精了。主要也是因為聽說味精會有致癌物,因此會有了這一現象。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家家戶戶流傳著胃經致癌的說法,從而導致現在大眾做菜時都不會放味精,導致蔬菜少了些鮮度。那未經真的如大家所說那樣嗎?
  • 味精化學合成,會致癌?不敢吃味精、雞精的都看一下,專家已曝光
    導語:味精、雞精大家應該都知道吧,有不少家庭做完菜都會加一點味精或者是雞精,用來提高菜品的鮮度。特別是用來調製湯品,沒有味精真的不如有添加味精的鮮。不知道什麼時候起,突然有這樣的一種傳聞,說味精是化學合成的會導致癌症。
  • 味精雞精對人體健康有害?高溫會致癌?很多人誤解了,漲知識了
    味精對人體有害?高溫處理後會致癌?雞精比味精更加鮮更加健康?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幾個說法,而且還深信不疑,甚至用了這兩種作料做的菜都不吃,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吧。味精是怎麼來的:味精的化學成分是穀氨酸鈉,能刺激味蕾、增加食品特別是肉類和蔬菜的鮮味,常添加於湯料和肉製品中。1908年由日本人發現,可用澱粉或者糖蜜為原料生產穀氨酸,然後轉化而成,也可以通過工廠合成。味精對人體有害嗎?
  • 味精是化學物會致癌?怕吃味精、雞精的人都看看吧
    味精,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一種基礎調味品,同時也是一種「讓人聽到就搖頭的物質」。細數那些關於「味精」的熱點言論,這些年「味精」的日子還真不好過。吃味精會中毒、味精經過加熱會致癌等謠言就像「秋天的落葉」一般,隔三差五就會出現在我們的「朋友圈」中。味精不可怕,只需健康吃;掌握這些關於味精的知識,您會收穫「更健康的生活」。
  • 雞精和味精哪個營養更高呢?雞精和味精的化學成分分別是什麼呢?
    商品味精中的穀氨酸鈉含量分別有90%、80%、70%、60%等不同規格,以80%最為常見,其餘為精鹽。食鹽在味精中起助鮮作用兼作填充劑。也有不含鹽的顆粒較大的"結晶味精"。2、雞精和味精差別不大,很多消費者都認為,味精是化學合成物質,不僅沒什麼營養,常吃還會對身體有害;雞精則不同,是以雞肉為主要原料做成的,不僅有營養,而且安全。
  • 雞精與味精的謠言
    作為一個美食作者;我們平時做菜時用到最多的就是味精、雞精。關於它的謠言很多,大家都是在不了解情況下瞎傳。今天正式在這給大家普及一下味精的營養成分和營養知識。也在這闢一下謠言,食用雞精味精會掉發致癌。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味精的由來和它化學成分。
  • 【FM986 生活】雞精、味精到底哪個更健康?
    雞精和味精都是廚房裡必備的調味料,但是自從它們「出生」以來就一直飽受爭議,它們的區別到底是什麼?是不是雞精比味精更健康一些?經過各種方面的懷疑和猜忌,雞精和味精成功的變成了疑似致癌的調味料,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子的嗎?接下來就讓小編給大家說一下雞精和味精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雞精和味精的區別是什麼?
  • 味精吃多會致癌?雞精更健康?是時候揭開它們的真面目了
    相對而言,雞精比味精更健康,要吃就吃雞精! 雞精味精都不好,都不要吃了! ...... 事實到底如何? 於是,雞精便誕生了,它有著和味精一樣調鮮作用,卻宣稱比味精更健康。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大部分雞精,在食品添加劑一欄上會寫有「雞肉、雞蛋」,往往外包裝再印上一隻肥母雞等。
  • 雞精比味精更健康嗎?
    原標題:雞精比味精更健康嗎?味精是一種在烹調過程中提高菜品鮮味的調味品,從其誕生起就受到人們的不少質疑。伴隨著雞精的出現,味精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很多消費者認為,味精是一種化學合成的物質,對人體健康有害,而雞精是一種天然物質,比較健康。
  • 味精是化學合成品且致癌,雞精好吃又健康?很多人都不知情
    說起味精,是家喻戶曉的調味品。但是最近幾年,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網上,關於吃味精有害的議論很多,持這種觀念的人大多認為味精是化工合成品,吃味精對健康有害。味精真的有害嗎?味精能提鮮還得謝謝它的主要成分,一種鈉鹽,名為穀氨酸鈉,在天然食物中也有它。
  • 雞精的基本成分是味精
    雞精則不同,是以雞肉為主要原料做成的,不僅有營養,而且安全。於是,我們常常能看到,有些人炒菜時對味精唯恐避之而不及,但對雞精卻覺得放多少、什麼時候放都可以。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其實,雞精與味精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 味精有害健康?雞精是雞肉做的?這些「鮮味」太冤了
    味精和雞精是市面上經常見到的提鮮調味料。不過,味精這些年似乎被妖魔化成了所謂對健康不利的「化學物質」。而雞精一度被傳是雞肉做的,風味鮮香,相對更受歡迎。然而,專家表示,味精和雞精都是鮮味物質。味精不是「化學物質」,雞精的主要原料還是味精,並不是雞肉。味精並非「人工合成」味精雖然長得像「化學品」,卻是地道的天然提取物。1908年,一位名叫池田菊苗的日本教授將幹海帶湯進行濃縮、分離,得到一些能夠產鮮味的晶體。這就是主要成分為穀氨酸鈉的穀氨酸鹽,由此,他發明了味精。這就是味精的前世了。
  • 為何很多人不吃味精?雞精和味精有什麼區別嗎?
    首先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它是一種在人體和大多數食物中都能找到的胺基酸。人們之所以認為它有害呢,原因可能有三年一化學合成,突然心臟。味精主要的生產方式是細菌發酵,但在二十世紀中期,工廠曾採用丙烯腈直接合成穀氨酸鈉的工藝製造味精這種化學的名字,再加上化學的生產工藝,所以味精就給人一種避孕不顧健康的想法。然而這種想法未免過於牽強,因為不管是F、D、A,而是W、H、O,經過多次的實驗研究後,衛星最終還是被歸類為了食品分類中的安全點位。
  • 雞精、味精會致癌?到底能不能吃?吃對才能吃出健康
    雞精和味精是很多家庭都備有的調味料,在食物中加上一點點,會讓食物變得更加鮮甜美味,現無論是家庭還是飯店都喜歡添加這些調味料。但是一些西方國家的人認為,平時經常在菜裡添加雞精或味精會致癌?這是真的嗎?其實雞精和味精一般在70~90度時最容易溶解,而且也不會產生對身體有害的物質,所以想健康添加這些調料時,要將菜出鍋後再添加,因為菜出鍋後溫度一般在90度左右,最適合添加。
  • 傳言說,味精是不健康的「化學合成品」?還敢食用嗎?
    我國的味精都是以玉米澱粉、大米等穀物為原料,通過發酵、 提取、精製而成,工藝與釀酒、制醋、酸奶等類似,根本不是什麼化學合成。這些天然食物和穀物無毒無害,符合國際標準的穀氨酸鈉,自然也是無毒無害的。所以味精也算是天然食品,並不是化工合成製品,是比較安全的增鮮劑。
  • 雞精營養安全,味精就不好?別再被誤導,看完告訴家人,漲知識了
    味精和雞精有啥區別?哪個好?很多人被誤導了,看完快轉告家人各位讀者朋友們大家好,感謝閱讀我分享的美食文章,經驗和大家一起共享,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內容是:『雞精營養安全,味精有害?很多人被誤導,看完告訴家人,漲知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