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縣前屯村——貧困村蝶變特色旅遊村

2020-12-23 德州新聞網

◆村黨支部書記褚運林(右)介紹村裡發展情況

古樹古井,精心鋪設的七彩胡同、磨盤胡同,桑茶體驗館……11月2日,記者走進夏津縣北城街道前屯村,恍若置身一處風景勝地,讓人難以相信這個村美、景美、民富的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在幾年前還是省定貧困村。「之前村裡基礎設施落後,只有兩條主路實現了硬化。 」前屯村黨支部書記褚運林說,曾幾何時,村子守著上千年的古桑樹林,卻找不到發展路子。

改變要從省派夏津縣鄉村振興服務隊到來說起,2018年11月,作為省派夏津縣鄉村振興服務隊隊員,來自山東省民政廳的潘紅春和山東警察學院的孫曄、省農科院的劉瑋被分到前屯村。經過廣泛深入調研,他們決定做大做強「古桑文化村落」品牌,聘請河北鄉墅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進行規劃設計,並和村莊改貌、文明提質、文化塑魂、產業富民緊密結合起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褚運林介紹,在服務隊帶領下,前屯村進行了31條胡同和主街道的立面改造,建設了古桑文化館、紅色文化廣場、文化景觀長廊等,打造了楊家井休閒體驗區、桑茶體驗館、農家樂餐廳、野菜膳食館等特色體驗小院。

小康生活離不開產業鋪路。前屯村黨支部領創辦椹王古村旅遊合作社,並與夏津縣會盟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合作,建立「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的鄉村旅遊經營模式,開發了村標前面留個影、非遺架鼓迎遊客、森林放歌、林間野炊、椹果採摘等10餘個旅遊項目,村集體收入也從1萬元增長到10萬元以上。同時,依靠夏津縣重點打造「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和發展生態旅遊的有利契機,前屯村大力發展庭院經濟,前院後廠,將椹葉茶、椹果乾等特色產品經營得風風火火。

村容美了、產業有了,「一街一特色、一路一景觀」的特色鄉村正在從規劃變為現實。

相關焦點

  • 前屯村:昔日貧困村 今日示範村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沈湜):前屯村位於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縣,曾是省定貧困村。從曾經的貧困村蛻變成如今的生態示範村。這一切的轉變源於2018年夏津縣鄉村振興服務隊的到來。如今的前屯村乾淨整潔。2019年8月,夏津縣啟動前屯古桑文化村落鄉村旅遊項目。如今,古桑文化村落主體工程建設已近尾聲。2018年9月起,山東省直部門單位選派近千名黨員幹部、成立100個工作隊,到全省49個縣(市、區)、50個鄉鎮(街道)、250個村、170戶民營企業和30戶省屬企業進行為期兩年的基層服務工作。
  • 黃河故道邊「升」起古桑村落,六百年前屯村華麗變身
    變化始於2018年9月,省派夏津縣鄉村振興服務隊到來之後,村民在服務隊的帶領下,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讓前屯村重新發現了其獨有的人文地理價值。省派夏津縣鄉村振興服務隊隊員潘紅春帶著鄉親們拔草、種花,維護來之不易的村居環境。
  • 「扶貧印記」河北青龍龍潭村:貧困村「蝶變」特色旅遊村
    雖然離縣城僅25公裡且村內風景優美,但由於過去的土路不好走,一直少有外人「光顧」。曾是「十三五」深度貧困村,尤其龍潭上、攆虎溝等片區的自然村,村民居住在深山,生存環境差,很多村民在大山裡住著年久失修的老土坯房,房梁塌了只能靠一根木棍支撐維持,幾乎成為危房。2015年以來,龍潭村先後被列為美麗鄉村建設重點村和脫貧攻堅幫扶重點村。
  • 麒麟區紅土牆村:少數民族貧困村走出美麗「蝶變」路
    紅土牆村於2017年被列為省級貧困村,曾經是眾人眼中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結構單一、思想觀念落後、環境衛生差的落後村。在脫貧攻堅工作的推動下,紅土牆村加強黨建引領,大力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深入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和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這個偏遠山區彝族貧困村完成了美麗的「蝶變」。
  • 臺東村:一個省定貧困村的美麗蝶變
    風景如畫的臺東村。看著臺東村的嶄新面貌,無法想像這裡曾是省定貧困村,道路泥濘、房屋破舊、雜草叢生。臺東村共892戶5708人,下轄10個自然村17個村民小組。橫崗街道對口幫扶臺東村以來,持續開展脫貧攻堅戰,扶貧工作成效顯著,村裡基礎設施不斷改善,村容村貌發生巨大變化,村集體造血功能提升,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86戶299人,2020年全部實現脫貧。臺東村走上了一條脫貧摘帽、生態宜居、產業興村的蝶變之路。
  • 駐村幹部寫十萬字扶貧日記記錄貧困村「蝶變」
    這是元旦假期結束後,亳州市蒙城縣雙澗鎮王灣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陳家義返回村後寫下的第一篇日記的開頭。在駐村扶貧的近4年時間裡,陳家義寫下了大約10萬字的日記,不僅記載了自己作為一名駐村幹部在幫扶過程中的心路歷程,也記錄了王灣村發生的「蝶變」。1月7日,蒙城縣雙澗鎮王灣村。
  • 家住前屯村 生活很舒心
    膠北街道前屯村2018年被評為青島市美麗鄉村,這個村不僅環境槓槓滴,村民的腰包也是鼓鼓地,今天就讓村民趙炳美和我們聊一聊他們村的那些幸福變化。
  • 樂群村的蝶變
    圖為六枝特區紀委特區監委派駐樂群村「第一書記」與雲茸種植基地的員工對採摘的雲茸進行分類六枝特區梭戛鄉樂群村是六枝特區紀委特區監委的黨建扶貧點,自2014年六枝特區紀委特區監委掛鈎幫扶以來,樂群村悄悄發生著「蝶變」,一幅幅設施全、產業興、村民富、生活美的小康畫卷徐徐展開。
  • 北流河村:人大代表建言獻策 治水治村共建「旅遊村」
    &nbsp&nbsp&nbsp&nbsp2019年10月,根據上級人大關於人大代表「混合編組、多級聯動、履職為民」工作要求,新圩鎮設立河村人大代表聯絡站。自聯絡站設立以來,人大代表依託聯絡站,聽民聲,察民意,匯民智,解民憂,與村民共同治理建設河村,將「空心村」變成"旅遊村"。
  • 福州這5個鄉村獲評金牌旅遊村!周末冬遊走起
    [新聞頁-臺海網] 臺海網12月3日訊 據福建日報·新福建APP報導 福建省36個鄉村經過公示,今天正式獲評2020年福建金牌旅遊村,成為福建省鄉村旅遊新招牌。至目前,福建共有66個金牌旅遊村,遍布全省9個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昔日貧困村,如今全國重點旅遊村
    而在5年前,溧水李巷還是一個缺乏活力的經濟薄弱村。通過「紅色李巷」打造,不僅讓村民走上致富路,還晉升為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這一切,要從2016年一場由規劃引領的鄉村振興計劃開始。  貧困村變明星村,打造鄉村規劃建設新典範  李巷位於南京市溧水區白馬鎮石頭寨社區,距離南京主城區60公裡,全自然村共有125戶。
  • 廣東2277個省定貧困村「後隊變前隊」
    走進清遠連州市龍坪鎮松柏村,映入眼帘的是乾淨整潔的村道、清澈見底的溪流、整齊劃一的民居,更有漫山遍野的高大樹木和草叢間綻放的鮮花,呈現一片乾淨、整潔、有序的風貌。  省農業農村廳駐松柏村委會扶貧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陳育東回憶,就在幾年前,松柏村現在規劃整齊的菜園子、果園子還都是爛房子,出村的沙土路也僅僅寬3米。
  • 雁楠公路邊多了一顆「珍珠」 芙蓉鎮西塍村打造省3A級旅遊村
    西塍村一角。通訊員 餘恭宣 攝沿著溫州一號綠道直行,西塍村便映入眼帘,宛若仙子撒下的一顆珍珠,點綴在雁楠公路邊。村民周先生家以養殖具當地特色的香魚為生,見到記者在採訪,興奮地迎了上來,「這項目我們期盼了好幾年,現在終於開工了。」據介紹,這個項目建設面積約3畝,包括綜合展館與館前文化廣場兩大功能區塊。「設計風格與村莊入口現有的休閒公園一致,同時將對歌文化與大雁元素融入到景觀中。」
  • 林廷榮到中平調研貧困村產業路建設情況
    12月23日下午,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林廷榮一行到中平鎮調研貧困村產業路建設。
  • 大路坪村:從貧困村到「最美鄉村」
    全媒體記者 廖原12月19日,記者一行來到鶴峯縣中營鎮大路坪村,村口一排茶葉加工廠正轟轟作響,村內房屋錯落有致,各有特色,路燈、垃圾桶、文化廣場等設施應有盡有。雖已入冬,仍能看見村民三三兩兩在田間地頭忙碌著。大路坪村距離鶴峯縣城20公裡,全村3個村民小組177戶472人,曾經是無人問津的貧困村。
  • 陸豐這些村,於2020年退出貧困村序列...
    汕尾市相對貧困村退出公告    根據《廣東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關於印發<廣東省相對貧困人口相對貧困村退出機制實施方案>的通知》(粵農扶組〔2019〕27號)文件要求,經村申請、鎮核查,縣審核,市審定,全市137條相對貧困村均符合退出標準,於2020年退出貧困村序列,現予以公告。
  • 脫貧攻堅·國企力量丨國網湖南電力:見證162個貧困村「蛻變」
    小河村,是國網湖南電力所屬各單位定點幫扶的162個村中的一個。近年來,國網湖南電力累計投入317.57億元進行農網改造,提前一年完成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任務,完成公司供電的6423個貧困村電網改造,實現自然村全部按標準「動力電」。
  • 根深葉茂柳成蔭——記三河市燕郊鎮西柳河屯村
    為了促進這一轉變,我們構建了黨員下沉機制,組織年輕黨員包聯到戶,不僅熱心幫助解決聯繫戶村民的生產、生活問題,還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達戶,更要將聯繫戶村民的意願訴求及時反饋到黨小組、黨支部。」西柳河屯村黨支部書記康海利說。
  • 江蘇-蘇州~吳江七都鎮長橋村,這個「經濟薄弱村」,美麗蝶變!
    步入吳江七都鎮長橋村,寬敞乾淨的村道,整潔無雜物的村莊,令人爽心悅目。隨意擇一方院子,搬一把竹椅,閒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雲捲雲舒,愜意而美好。從以前的經濟薄弱貧困村到如今的美麗鄉村,長橋村積極探索脫貧模式,藉助「外力」,增強「內力」,激發「活力」,從「一處美」向「一片美」,從「環境美」向「生活美」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