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緣#書評系列,歡迎關注。
張愛玲小說《半生緣》裡的男男女女,沒有幾個是真正幸福的。他們的人生,各有各的不幸。
若說真要比較的話,我覺得石翠芝,是相對比較幸福的一個。她的幸福,源於自己的清醒。她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能得到什麼,應該捨棄什麼。也正因為她的清醒,她的人生,才算是圓滿的,在《半生緣》這部書裡,她,算得上是一位成功的女人。
難道不是嗎?來比較一下。
曼楨姐妹命苦,父親早逝,曼璐不得不在十幾歲的年紀裡下海當了舞女。曼楨為了擺脫姐姐的影響,一人打三份工,貼補家用。最後還是沒能擺脫原生家庭的宿命,被祝鴻才和曼璐算計,生下孩子,又嫁給姐夫,過了十年無性無愛無話婚姻,生不如死。下半生帶著兒子獨立生活,情感無處寄託。何其苦?
曼璐呢,更苦了。過了十幾年美好人生後就當舞女,到了年近三十的時候,沒得選擇,只好嫁給祝鴻才當姨太太。婚後夫妻感情不合,經常獨守空房,最後病死了,到死,都沒有得到曼楨的原諒。
沈世鈞的大嫂年紀輕輕守寡,大半輩子活在抑鬱孤苦的生活裡。就連分家時,想要替兒子多爭一些家產,因為沈世鈞懦弱的緣故,被沈世鈞的姨娘分走了不少家私。
等到沈世鈞娶了媳婦,又分家的時候,皮貨店已經變賣了,所分得的家產就更少了。
大少奶奶一輩子都為兒子而活,哪裡又不苦呢?
上一輩的女人,姑且不評論,無論是沈太太還是顧太太,她們固然有她們的悽苦。
就拿與石翠芝同輩的女人當中作比較,她的日子可謂是過得比較滋潤,當然了,也跟她投胎運氣好,出身在豪門世家裡脫不了關係。
但石翠芝是個相當聰明的女子,儘管沈世鈞那樣看不上她,許叔惠可憐她,說她這樣的闊小姐,圈子小,一輩子也就只能在同一圈子裡去選擇男人嫁了。
但縱觀全文,甚至縱觀整個人生,在同一圈子裡選擇門當戶對的男人結婚,未免就是壞事,至少,不用吃金錢和生活的苦。
石翠芝也曾經為自己的命運抗爭過,她不是沒思想只會作的闊小姐,她也曾經為自己的人生爭取過主動權,但爭取了又如何,一個巴掌拍不響,有些人,就是帶不動的青銅。
翠芝,很快就覺悟了,她知道,有些人,連愛的勇氣都沒有,又談什麼追求愛情。
這個帶不動的青銅,就是許叔惠。他又有什麼資格,同情和可憐石翠芝呢?
翠芝自從和許叔惠第一次見面後,就非常主動地試探,給他寫信。成年男女,誰不懂得剛見面結束就急於聯繫的女子,是對自己存了一份心意呢?
許叔惠偏就裝聾作啞,隨便回了一封簡訊就敷衍了事。
翠芝見許叔惠回信,內心一定是歡喜的,覺得這件事有希望,她趁熱打鐵,又寄了一封,叔惠索性不回信。
這樣,翠芝便明白了,他對自己不抱希望。就算自己再怎麼主動,叔惠也不敢跨越階層來追求愛情。
翠芝覺得,就算自己主動追求愛情,掉不掉價倒是其次,最主要的不能太露骨。於是,她也就開始放棄了。
也接受家裡的安排,和一鵬訂了婚。可誰曾想,她和叔惠還有再見面的機會,而且還再次單獨相處了。
許叔惠,就是個只敢撩不敢真正付出行動的渣男,心如死灰的翠芝再一次被打動,她以為,自己還有希望。
這一次,她更大膽,一言不吭就和一鵬解除了婚約。所有人都不知道具體原因,但作為心意相通的心上人,許叔惠明明是懂的,但他依舊裝傻。
一個千金小姐,已經為了心上人做到這個情分上,在那個年代,女方單獨解除婚約,是多麼傷自尊的事。可翠芝為了愛情,就這麼果敢了。
可是,換來的依舊是許叔惠的沉默再沉默。
一個女人哪裡經受得起一而再再而三的希望又失望,等待又等待。翠芝也就逐漸枯萎了,她的心也就死了。
她別無選擇,只有沈世鈞了。
很多人說她嫁給沈世鈞,人生過得很悲苦。可我卻覺得,沈世鈞是她最適合嫁的人,她的人生,也就只有和世鈞一起,才顯得稍微有點顏色。
為什麼這麼說?
換個角度講,就算翠芝真的嫁給了許叔惠,就一定幸福麼?
顯然要打個問號。
翠芝是豪門千金,家裡傭人一堆,她的衣著打扮非常講究,這些在年少的世鈞看來,就是作,他也不止一次在叔惠面前數落她。可等到和翠芝結了婚,看著她為了出門又是梳頭,又是換衣,也就習慣了,他覺得同一階層的人養成的習慣,反而更容易接受。
如果是嫁給叔惠,會怎樣?他家沒有傭人,也沒有寬敞的房子,連洗衣做飯平時都是許太太親手完成,這些家務活,翠芝從未動手做過,你讓她怎麼去做?
常說倒貼的女人,很難有幸福,翠芝就算再笨,她也知道,選擇叔惠會面臨怎麼樣的婚姻。當然了,還得拜叔惠的懦弱和退縮所賜,不然,翠芝還無法當少奶奶,平穩過渡人生。
書中寫到,翠芝對於婚後的生活,非常有規劃,詳細到家具要買什麼樣的,牆要刷什麼顏色油漆,要貼什麼樣的牆紙,她就是實實在在地當女主人。
實現當家作主的願望,首先得有錢,如果沒有錢,這些,都成了空談。
翠芝和世鈞搬到上海後,家裡住著別墅,兩三個傭人伺候,生養一雙兒女,時常應酬。生活雖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但婚姻的幸福不就是這些平淡充實的瑣事麼?
愛情裡只有兩個人,而婚姻有很多人。愛情輸得起,婚姻卻輸不起。
這一點,翠芝很清醒,自從結婚後,她就選擇將愛情埋在內心,從未告知眾人。對於婚姻,卻能和沈世鈞攜手共度白頭,養育兒女,操持家務。她的人生,平凡而幸福。
做人,不該太貪心,這一點翠芝很明白,她知道,人生定然有缺憾,不可能十全十美,既然愛情不能擁有,那麼婚姻就得門當戶對。情感上已經在吃苦,生活上就別再吃苦了。
書中最後有句話,非常意味深長,讀來很有意思。
「在一片笑聲中,翠芝卻感到一絲悽涼的勝利和滿足。」
為什麼是悽涼的勝利,又是滿足呢?
勝利,在於說明,她現在既擁有婚姻兒女,而情人許叔惠也在一生追隨自己的影子,深受自己的影響。
對於女人而言,也許無法佔據他的人,但早已佔據他的心,不就是勝利麼?
滿足,在於她終於可以釋懷了,這一場私下見面,她終於可以坦露自己的心聲,如釋重負,也得到了許叔惠的正面回應。原來,他十年來都沒有忘記自己啊。
張愛玲說:「一個女人,再好些,得不到異性的愛,也就得不著同性的尊重。女人們就是這點賤。」
女人就這麼點賤,既得到了異性的愛,又擁有了婚姻生活,生活上尚且沒多大苦楚,這不就是最好的人生麼?
做女人,就該像翠芝那樣,清醒,切莫一頭扎進去,像飛蛾撲火一般,引火燒身,苦不堪言。
-end-
【深情解讀】:一個有深度、有態度、讓你更幸福的專業自媒體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