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螞小蟻小姐,ID:MissAnt_G】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整理是一種
「讓今後的自己過得更輕鬆一點」的投資
很多人在買房子的時候,都要求必須有一個「儲物間」。
有了它,很多我們不知道該放在哪裡的東西,一下子就都有了可以去的地方。
然而隨著入住的時間越來越長,儲物間卻變成了這樣一副畫面:
各種紙箱子一直堆疊到房頂,也不知道每一個盒子裡邊放的是什麼;五顏六色的塑膠袋塞在一起,感覺隨便拿一個剩下的都會譁啦啦掉下來;地面無從下腳,隨便拿一個東西,灰塵飛揚嗆得人直咳嗽……
儲物間,變成了垃圾間。
下一次再進去,都得鼓起半天的勇氣,更不用說進行一次徹底的整理了。
找東西找不到,已經有的東西沒法扔,久而久之,本來被寄予厚望的幾平米,變成了一個(假裝)不會再想起的雞肋一般的存在。
它本來是一個幫我們解決問題的好地方,最後卻成了一個充滿了問題的地方。
變成這樣,其實儲物間自己也不想啊!誰讓我們沒有把它利用好呢?
今天小螞蟻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關於儲物間使用的一些tips。
儲物間應該放什麼?
儲物間,對很多人來說,是用來放所有「不知道該往哪兒放」的東西。
所以它的使用和管理都毫無章法。
實際上,儲物間適合收納的物品,主要包括以下五類:
1 消耗品備用
食品類:菸酒茶,調料,零食等;
清潔類:紙巾,紡織品,洗衣液,清潔劑等;
個護類:洗髮水,沐浴液,洗手液等。
其他消耗品:空氣淨化或乾燥,過濾棉等。
關鍵詞:會隨著使用而需要不斷補充
2 季節性用品
過季衣服和床上用品;
季節性生活工具,如電扇,暖氣等;
節慶用品,如聖誕樹,南瓜,新年裝飾。
關鍵詞:只在特定時間使用頻率很高
3 客用
客人用的床上用品及生活用品;
老人來居住時需要的一些特殊生活用品;
關鍵詞:給非主要家庭成員使用
4 暫存
朋友贈送的但暫時用不上的禮物;
等待轉交他人的物品;
等待被捐贈和丟棄的物品。
關鍵詞:準備離開,只是時機未到
5 大件物品
梯子;
行李箱;
備用桌椅
郊遊野營物品等。
關鍵詞:大體積
進入你的儲物間,對照上述清單和五大關鍵詞來清點裡面的每一件物品,就可以很快判斷出:
A.這樣東西是否應該放在儲物間?
如果不具備這五大類的屬性,那麼就應該拿出來使用,或者直接丟棄。對於這一點小螞蟻還有一個更直接的判斷標準:
如果你每天都要進儲物間好幾趟拿東西,那就表示,裡邊有些東西該拿出來了!
相反的,如果你好幾個星期都不會進去一次儲物間,那這就表示裡邊很多東西都該扔掉了!
B.這樣東西屬於哪一大類?
可以直接按照上述五大類進行物品的分類和空間規劃,然後再細分。
儲物間收納如何設計?
通常儲物間的空間不會特別大,一般在2~3平米左右,那麼如何通過布局和收納的設計來充分利用空間就很重要。
1 儲物家具設計成L型或U型,頂天立地敞開式的置物架。
L型或U型,是有利於我們進去之後找東西時操作方便,而且視線也一目了然。
頂天立地的置物架能夠充分利用空間,對於物品管理相對粗獷的儲物間來說,置物架的隔斷不宜分割過小,一般也不必做排孔。
2 為大件物品設計好優先使用的空間
儲物空間的設計都是由大入小易,由小入大難。
對於承擔了存放大件物品職責的儲物間而言,就更要預先給大件物品安好家。
規劃儲物間布局的時候,首先在置物架的一側根據需求留出一部分沒有間隔的完整空間。
家裡的大件物品不像小雜物那麼瑣碎,大部分都是可以預先確認的東西,所以,根據自己實際需求來預留好空間就好啦。
3 適用於儲物間的收納工具
在日常用品的收納中,小螞蟻是一直反對大家用大箱子,帶蓋子的盒子等等,這些不利於拿取的收納用品的。
但是儲物間,我們可以例外。
由於儲物間存放的大部分都是使用頻率較低的物品,所以對於「易於拿取」這一點的要求,可以適當降低。
採用更簡單,價格更便宜一些的收納。
像大的百納箱:
附蓋儲物盒:
甚至一些比較結實美觀的快遞紙盒也可以利用:
最後,給所有的盒子都貼上標籤。
對於使用頻率很低的物品,我們的記憶也很模糊,那麼貼標籤就能幫助迅速識別物品的種類。
由於儲物間通常通風和採光都不是很好,所以要注意保持乾燥,定期做好清潔,通風,除菌的工作。不然你的儲物間,就變成了細菌實驗室了昂。
你真的必須要一個儲物間嗎?
小螞蟻在裝修自己的第一套房子時,媽媽曾經建議,把雙衛的其中一衛改成儲物間。當時看著媽媽的眼神,仿佛感覺我如果能擁有一個儲物間,那生活舒適度一定會獲得飛一般的提升。
然而,閨蜜卻跟我說:「不要慣著你自己屯垃圾的習慣哦!」
就是這句當頭一棒的話,讓我還是咬了咬牙,放棄了儲物間,保留了雙衛。
可以想像,如果有了儲物間,我一定會「有多大地方就放多少東西」。而沒有了儲物間,自然會想其他辦法去解決問題。比如剛才說的五大類物品:
消耗品備用:只保留最多一個月的分量,剩下的,就把樓下超市當成我的儲物間吧。
季節性用品:經過衣櫥改造和生活習慣的調整,實現了衣物鞋包的收納不換季!聖誕樹嘛,一棵小小的點綴氣氛就好了。
客用:客用拖鞋等儘量換成一次性簡易款,能共享的共享,不能共享的丟棄,畢竟在家裡招待客人的日子還是非常少的。
暫存:東西儘量做到拿到之後立刻判斷是否需要,判斷之後立刻進行轉移和處理,玄關保留一個小小的暫存區即可。
大件物品:精簡到最少,梯子,行李箱,帳篷等存入櫥櫃中。
事實證明,沒有儲物間的我,過得還不錯。(而擁有了雙衛的我,那生活舒適度才真是獲得了飛一般的提升!)
「扔東西」這件事,是自帶負疚感屬性的,正因為如此,儲物間才成了我們的救贖。當我們扔不掉,捨不得,做不了判斷的時候,就把東西給「挪」到儲物間去,眼不見為淨。
然而這種負疚感,真的是壞事嗎?
小螞蟻最喜歡的敬子老師就說過,要珍惜這種負疚感,因為它會讓我們逼迫自己去練習做判斷,做決定,而且更重要的是:
這種負疚感帶來的疼痛會引導我們,從「多扔」最終轉變成「慎買」,轉變成真正的對物品的「珍惜」。
這可是什麼都比不過的收穫呀!
如果有了儲物間這個避難所,你就失去了這樣的機會。
所以,如果你真的來問小螞蟻該怎麼收拾儲物間,那我的回答一定是:
不要儲物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