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開在南寧文脈上的書店,不賣咖啡賣涼茶,重溫讀書的樂趣

2021-01-15 婷仔的潘多拉

一本書、一杯咖啡、一首歌、一個懶洋洋的午後,人生得此清閒,樂哉~高爾基說過「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命伴侶和導師。」在紙質圖書那麼不景氣的當下,書店都開靠著賣藝為生,雖然如此,還是有很多人留戀指尖和紙張摩擦的感覺。

南寧是一座有著1000多年歷史的古城,其悠久的歷史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築,老南寧有12條著名老街巷,金獅巷就是其中之一,那個時候的金獅巷可以說是老南寧的富人區。雖然如今已不復當年雕梁畫棟的景象,但清代建築留下的硬山式磚木結構,青磚青瓦青水牆仍給人一種古樸的感覺。從鬧市區走進金獅巷,有種置身於另一個年代的感覺。

而灕江書院就選擇在這樣一個南寧文化氣息濃厚的金獅巷,開了一家書院。書院所處的清代院落,三進位院落,青磚青瓦青水牆,門窗和屋頂全是木質結構,在那個時候應該屬於「大戶人家」吧,經過灕江書院的改造,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建築最原始的狀態,把它營造成了給人們提供閱讀和體驗生活美學的空間。

這家書院從裡到外都給人很強烈的衝擊感,深處鬧市卻能讓人一踏進門就安靜下來,選一本喜歡的書,在院子裡上百年的石椅上看一看;口渴了點一杯老南寧愛喝的涼茶下下火;深處百年老宅中,看著當下最熱門的小說散文……

一共六間屋子,每一面牆都分文別類的擺滿了書,書架高得都跟房梁一樣高了。在幾間耳房裡都設有幾張小時候爺爺奶奶常坐在樹下乘涼的竹椅子,陽光從窗戶縫隙中透過來,拿起一本書坐在竹椅子上看起,就差一把葵扇就穿越了吧。

在這裡碰到的大多數人,或站在書架前,或坐在條凳上,捧著一本書,痴迷地看著。這裡的許多書甚至都被翻閱得起了毛邊,與其說是個賣書的店,不如說是能盡享閱讀之樂趣的一方天地。在這樣一個快捷的時代,書院讓人們有了一個可以停下來看書的氛圍。讓看書又成了一種時尚~

特色的是:入口處的耳房是賣書院的文創產品的小賣部,而最後一進院落改成涼茶鋪,這裡賣的不是別的書店的咖啡,而是老南寧喜歡的涼茶,涼茶鋪就像這書院裡的一磚一瓦,一書一本一樣太接地氣了。

除了濃濃的文化氣息外,又添上了一點市井的味道,還有那兩隻店寵小喵,不知道是怕店裡鬧老鼠,還是收養的流浪貓,店裡有兩隻常駐客人,只在夜間人少的時候店員會放它們出來溜達溜達。

有人說書店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家園,書店作為城市發展的文化地標,對城市人的精神文明建設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這也就是為什麼每座城市都應該有一家好書店的理由。

【小貼士】

地址:南寧市興寧區金獅巷54號

營業時間:10:00-22:00

相關焦點

  • 不賣咖啡,不賣教輔,莆田一家書店開了16年之久
    文:聞道 圖:木痴過去,很多文藝青年可能都會夢想著開一家書店,但是,現實往往過於骨感,真正開店起來很多瑣事,還可能賠錢、倒閉。老潘的書店在莆田已經開了16個年頭,不賣咖啡,不賣教輔。書店搬了3次,經歷各種波折,不過老潘仍堅持為城市帶來一束文學之光。
  • 那些靠賣咖啡活下來的書店
    那些靠賣咖啡活下來的書店 日期:2018-08-29 【 來源 : 新民周刊 】 閱讀提示:書店是什麼時候開始賣咖啡的
  • 書店+咖啡+新零售,新媒體大號「十點讀書」要開線下實體店
    最近,新媒體大號「十點讀書」要開線下實體店, 據新榜報導,「十點讀書」第一家十點書店將於今年年底在廈門開業,計劃未來三年內開30-50家十點書店,,已經成長為一家文化屬性極強的文化集合書店。;它是在做轉換的生意,把不讀書的消費者轉換為讀書的消費者。
  • 涼茶不熱了,王老吉準備接下來賣咖啡和椰奶
    Fred Segal Cafe門店從圖片來看,這家店面積不小。裡面包含了購物區、咖啡廳以及新品牌Wang1828的茶飲區。近兩年,我們可以看到它開起了線下門店,它第一次籤了明星做代言人,現在它甚至賣起了咖啡。眼看著90後打造的喜茶火遍全球了,王老吉於是決定主動出擊,開啟自己的線下門店。去年6月份,王老吉在廣州開了全國首家概念店——1828王老吉現泡涼茶。店內目前並無座位區,大概10平方米。
  • 讀書小感丨到衝繩去,到市場去,開一家只賣衝繩書的書店
    自己也會問自己,逛了那麼多家書店之後,有什麼收穫? 收穫談不上,因為開始逛書店的時候,自己的目的不明確,不曉得自己要什麼。但是後來,滿滿會發現,自己就是想知道書店背後的故事。什麼人在哪裡賣什麼書,做了什麼和書店相關、不相關的事,和當地人、觀光客發生了什麼故事,能夠很好地經營下去嗎?
  • 不賣咖啡的書店,不是個好的文化生活館
    賣書賣衣服賣別墅的誠品南京 先鋒書店先鋒書店探索出了一條以「學術、文化沙龍、電影、音樂、創意、生活」等為主題的文化創意品牌書店經營模式。百草園書店新媒體吸粉大牛廣州 方所由例外創始人毛繼鴻一手打造的方所,開在廣州太古匯商場愛馬仕店的旁邊,佔地1800平米,集書店、美學生活、咖啡、展覽空間與服飾時尚等混業經營為一體。
  • 一家可以住的書店,不賣書也火遍全球
    01 不賣書的書店,24小時看書的旅館BOOK AND BED TOKYO成立於2015年,以「書店夜泊」為主題,創立的初衷是為那些到東京旅行的遊客提供一個可以閱讀、放鬆和落腳的地方。品牌第一家店開業後很快便受到世界各地的遊客追捧,曾被《CNN》、《國家地理雜誌》、英國《衛報》等刊登報導,成為了「人氣品牌」。這裡是一間書店,更是一家旅館。
  • 位於東京銀座的的一家書店,一周只賣一本書?
    然而這家書店不僅一周只賣1本書,還只有15㎡,藏書量自然也是最少的,但它卻是世界上最小最賺錢的書店,開業僅半年就盈利!它就是位於東京銀座的森岡書店。而在開這家書店之前,老闆森岡督行在舊書店工作了8年。從小就有「舊物情結」的森岡督行,喜歡舊書、老郵票、古建築,大學畢業後,在同學紛紛步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時,他卻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做什麼才好。
  • 同仁堂,賣咖啡了!
    『同仁堂知嘛健康』 光看外表 很難與中藥老字號同仁堂聯繫起來 ☟ 除了草本咖啡之外 一開始是開在了廣州 現逐漸擴散到大江南北 不僅賣現泡涼茶、還賣各種特飲
  • 聽說你也想賣書,那開一家0成本0納稅多賺錢的書店,香不香?
    這期間,出版社、書店被逼得到處尋找客戶,一切能夠接觸到客戶的渠道都不放過,出現了直播賣書、直播講書、直播打卡逛店……在這個過程中,出版社或者帶貨能力強的人看到商機,拉攏忠實讀者,衍生出讀書賣書社群,建起自己的私域流量,希望能夠通過這個渠道長期賣書。
  • 不靠賣書賺錢的蔦屋書店,憑什麼成為世界上最賺錢的書店?
    在中國,實體書店早已成為夕陽行業,租金和人員成本壓力讓商品價格失去競爭力,用戶的購買習慣逐漸被轉至線上,行業迎來一波又一波「關門潮」。日本也不例外,公開數據顯示,在日本,每年有374家書店面臨倒閉。於是有聲音出現,2020年以後還會有書店嗎?
  • 護膚品店賣咖啡書店賣抱枕 「四不像」店為何扎堆三裡屯
    在鬧中取靜的書店裡喝杯下午茶,在護膚品店裡品嘗「護膚咖啡」,在汽車體驗店裡和朋友共進晚餐……越來越多的品牌商開設跨界體驗店,看似「不務正業」,卻讓人們找到了完全不同於網購的新鮮感。隨著受消費者熱衷的「四不像」店越來越多,體驗式零售時代是否已經到來?
  • 誠品竟然在書店裡開市場賣魚和菜!
    但最近,作為文藝書店的鼻祖——誠品書店,竟然在店裡開了個生鮮市場,開始賣魚,令人大出所料!6月9日,誠品書店信義店完成近3年最大的改裝,重新開幕亮相。而在食材地圖展板上,不但會告訴讀者當季最新鮮的食物是什麼,例如立春時是紅肉李、牛番茄、梅子等,還會詳細標註產地、口感以及烹飪方法等信息,令不擅長料理,容易陷入選擇困難症的顧客也能輕鬆選購食材,也進一步刺激大家去購買、促進銷售。
  • 吾南書舍:一家不以賣書為己任的書店|小伍的讀書地圖(七)
    一些老書店嘗試著從單純的書店轉為複合型的書店,藉此跨過可能關張的危機,而一些新的書店定位直接就是休閒場所,但無論怎樣,他們的店裡至少還有不少可以賣的書。這實實在在是一家現代書店,甚至有點兒像一家小型會所。大門推開進去就是一個小型吧檯,有茶、咖啡與簡餐。臨窗的位置擺放著兩三張雙人小桌,吧檯與書牆之間,是一張大書桌,分成前中後三部分,前部展示著一些寄賣的文創,中部有點大桌案的感覺,後部分也是書桌,只是從中至後,需要拾級而上,椅子的高度也發生了變化。這裡是整個書店的前部分,相對比較安靜,有拿著電腦打遊戲的,有辦公的,也有喝茶吃飯的,多是一人。
  • 出售文創品、賣咖啡、搞發布會……丨場景營銷,能拯救實體書店嗎?
    定位為全國性主題體驗連鎖精緻書店的西西弗書店,在哈爾濱已開了4家店。店面偏英倫風,讓人可以毫無壓力地待上一整天。此外,被網友譽為「最美書店」的果戈裡書店,從整體裝修風格、飾品元素,到書架及展臺、閱讀區等體現出濃濃的歐洲古典味道。這些新型書店不惜空間和成本地「可勁兒捯飭自己」,背後是一個「悽慘」的現實。
  • 「如果書店要靠賣飲品來維持,那為何不直接去開咖啡店」
    「開書店不是我們一時衝動,而是經過了大約兩年的積累,我們研究了很久在哪賣、賣什麼、怎麼賣,最後書店開起來,其實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曹蓉告訴記者。為此,他們二人考察了長三角和日本的各種書店,閱讀商業和銷售方面的書,並精挑細選以確保每本書的質量。上架的所有書,他們都曾讀過。
  • 憑藉咖啡、文創支撐起來的「最美書店」
    其中先鋒書店先後被英國BBC評為「全球十大最美書店」、被美國CNN贊為「中國最美的書店」,還被美國《國家地理》評為全球十佳書店。2018年年末,新媒體大號「十點讀書」宣布要開線下實體店,而且構思的形式也是類似的書店、咖啡一體化。由此可見,這種類型的創意文化體驗館已經發展成了一類新興蓬勃的產業。二、為什麼會興起咖啡書屋這種模式?
  • 錦州版「島上書店」|巷子裡那縷醉人書香
    不是很長,南起南寧路,北至延安路;也不寬,5米左右,沒有停車位。在南寧路到解放路100餘米的丹東街上,顯得更似一條小巷。其間,有家民營書店,叫「北溟書店」,被譽為錦州版「島上書店」。因其不賣教輔教材、不賣通俗讀物、只賣文史哲、本本都特價,在很多愛書人心中宛若桃源,不僅吸引了錦州市的書友,還吸引了附近城市的書友前來光顧。北溟書店店主叫官慶九。
  • 森岡書店:只賣一本書的書店在賣些什麼?
    2005年從茅場町店起步的森岡書店,以堅持「只賣一本書」聞名日本。以一周為周期,森岡書店陳列的書只有1冊。它的品牌宣傳語宣稱:「森岡書店,僅有一本書。因為唯一,所以理解更深。森岡書店,僅有一小屋。因為狹小,所以對話更近。一冊,一室。森岡書店。」 森岡督行森岡督行是森岡書店的創辦人。
  • 誰不想開一家自己的書店呢?
    但任何一個店開起來都不像想像的那麼美好,當老闆比單純做員工累多了。有這麼一對夫婦——佩特拉和她的丈夫奧利弗,偏偏不信這個邪。因為一次旅行,花了一筆帳戶上並沒有的錢,在一個陌生的城市,買下了一家破產的書店。我們在維也納買了一家書店,整個過程很簡單,只是寫了一封帶報價的郵件。幾周後結果出來了:您已經購買了一家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