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小感丨到衝繩去,到市場去,開一家只賣衝繩書的書店

2021-02-18 寶島書店漫遊記


封面來自:聯經出版社

逛的書店多了,也會有很多朋友問:

你為什麼要去逛書店啊?

你最喜歡哪家書店啊?

某家書店是怎麼樣的呢?

 

嗯,我大概只能回答第一個問題吧?

 

「無由頭,有機會」就這樣開始了逛書店生涯。當然,喜歡就是最大的動力啊!

 

自己也會問自己,逛了那麼多家書店之後,有什麼收穫?

 

收穫談不上,因為開始逛書店的時候,自己的目的不明確,不曉得自己要什麼。但是後來,滿滿會發現,自己就是想知道書店背後的故事。什麼人在哪裡賣什麼書,做了什麼和書店相關、不相關的事,和當地人、觀光客發生了什麼故事,能夠很好地經營下去嗎?

 

想知道這是一家怎麼樣的書店,必須還是要去實地走走才會感受得到。

 

所以10月初放假的時候,我又去了一趟臺灣,不過這次行程沒有具體規劃,希望可以放下壓力隨意走走。當然一定會去書店看看,看看從前的朋友們現在又怎麼樣了,書店是否還好好的。


剛剛到臺灣不久,就看到一家獨立書店的臉書上,PO出了這本書《一個人開書店 那霸市場裡的烏拉拉》。大概是講一家在市場裡的二手書的的故事吧,在充滿了肉菜腥羶的市場開書店,這個想法對我來說還是挺「新鮮」的。

 

我當時想著買書還是要到獨立書店去買,那麼要離開臺灣的時候去高雄的新書店買好了。可是後來看到越來越多熟悉的書店老闆PO文推薦,讓我也動了要先睹為快的「念想」,趕忙在政大書城買了一本來「追潮流」!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被腰封上的推薦吸引了:

永樂座書店主人:石芳瑜 瓦當人文書屋店長:陳晏華

草祭二手書負責人:蔡漢忠 荒野夢二書店主人:銀色快手

新手書店創辦人:鄭宇庭 晃晃書店店主:羅素素

 

七家獨立書店負責人共同推薦的一本書,讓我更加感興趣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知道他們推薦了一本好書!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這本書的故事。

 


宇田智子在神奈川出生長大,在東京讀大學,然後進入了淳久堂書店工作,被分配到池袋店擔任人文書籍負責人。面對大量的人文書籍和各色客人,智子總是會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覺得書店裡的書還不夠豐富,所以她希望著在書店裡加入一些不一樣的書。

 

於是她到「書肆Access」去尋寶了,書肆Access當時在做一個衝繩縣產書籍展,第一次接觸到縣產書籍的智子非常興奮。衝繩一個那麼小的地方,擁有非常多的出版社,出版有關衝繩當地的歷史、地理、攝影、美食、生活等等的書籍。可是要問起生活在東京的智子某一條街的名字是怎麼來的,某一個區域有什麼特產,她可能都一頭霧水;似乎這個契機打開了之後智子的衝繩人生之門。

 

兩年後書肆Access要熄燈,這次的書籍展智子也去了,並且在展會結束之後的聚餐和衝繩出版社、北海道出版社的負責人獲得了聯繫。鄉土書籍和出版他們的出版社真的是很吸引智子,她期待著調到外地去。那時淳久堂正要開設札幌店,但是已經確定有人擔任那邊的店長了;要開設那霸店的時候,智子就主動請纓,到衝繩去了。

在淳久堂那霸店,智子要負責五十列的鄉土書籍,她開始聯繫之前的出版社,發現很多出版社不是沒有出衝繩系列書籍,就是不知道自己出了衝繩書籍。畢竟衝繩書籍的定義廣泛,不止是衝繩在地出版社出版的衝繩相關書,還包括作者是衝繩人,內容和衝繩有密切關係的書。那麼這樣的話,出版社也很難為淳久堂準備。

 

智子開始去找當地的書店,當地的出版社。慢慢地她越來越了解衝繩,也越來越喜歡這個地方,不會被當地人認為是觀光客了。不忙的時候,她會去找衝繩的書店,在巷弄裡、在海邊、在市場裡……就是在這個階段,她遇到了德福堂——全日本最狹窄的書店。

在特產店都會賣書的衝繩,如果客人到書店裡來問「有沒有這本書啊?」「沒有。」那是一件很沮喪的事。特別是,出版社明明說沒有庫存了,下周去另一家書店就看到「缺貨」的那本書赫然在目,這讓智子很鬱悶。如果自己可以開一家店,儘量滿足客人的需要,這樣會不會比較好?

 

突然有一天,德福堂宣布要熄燈,大夥都嚇了一跳。但是這個消息在智子心裡悄悄就生根了。是時候了,她向淳久堂提出了辭職,然後拿出自己的積蓄頂下了德福堂。宇田智子,現在是書店老闆了!

 

但是開書店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德福堂是二手書店,書的收集對智子來說成為難題。她不會開車,只能先去學。剛剛開始收書,不曉得如何判定一本書的價格,也承蒙衝繩當地的書業協會的前輩教導,她也去參加了拍賣會,在拍賣會中了解日本古書業。

 

因為給書店取名的事情,困擾了智子很久。忽然想起小時候的外號,書店就叫烏拉拉了,而書店的吉祥物,也選了智子喜歡的貓頭鷹。雖然店鋪很狹窄,但是兩邊的店鋪也很照顧烏拉拉。如果哪家店鋪沒有開門,烏拉拉就可以把書擺到隔壁店鋪去,書也可以更多地被客人看見。智子也會喜歡躲在書架後面讀書,可是會被市場裡的前輩「教導」,要讓客人看到店主。

 

因為歌曲和店名同名,請來著名歌手演唱並籤售他的新書。也會有衝繩當地的學者來和智子分享關於縣產書的故事。也會有觀光客因為電視臺的報導,專門到店裡來看看買書。智子也在報紙上寫專欄,記錄自己的開店日常。這本書的中文版發售,也是因為一段奇緣。聯經出版社的老闆在去衝繩的時候,逛到了烏拉拉,也發現了智子在之前出版的書,最終決定出版!現在怎麼樣了呢?書店還在,但是旁邊的醬菜店已經關門了。如果想去看看烏拉拉,要快一點哦!

 

一個人開書店

宇田智子




聯經出版社

推薦指數:☆☆☆☆



- 掃碼查看本書信息 -


 

奇妙之緣 ㄟ(≧◇≦)ㄏ

 

大概花了1000多字來講述這個故事。但是自己不太會講故事,不過即使絮絮叨叨的,也希望大家了解這個故事。這本書後面還有一個附錄,講述了智子在2012年的時候到廣州參加廣州書墟的事。我在2015年的時候也參加了廣州書墟,還幫舊香居的書店老闆顧攤子。這些故事串聯起來,真是讓我感嘆緣分的奇妙!

 

書店業者讀書時間並不多 ╮(╯▽╰)╭

 

這本書其實沒有很多實用的開店攻略,但是滿滿的都是智子對書的愛。書裡說到智子因為沒有繼續升學,選擇在書店工作,算是彌補自己在學術上的缺陷。我也會這樣想,要不要去書店工作呢?看起來可以讀很多書,也很有學問的樣子。但是,8月去學而優擔任一日店員之後,發現店員其實很辛苦,沒有很多時間讀書。自己想要當書店店員來充實自己的小夢想,biu,破滅了。然後開始感激起現在的老闆,我在工作之於還可以看書,也是幸運。

勇敢和智慧兼顧的智子(๑•̀ㅂ•́)و✧

智子負責的是人文區的書籍,衝繩方言的人文是jinbo,一開始她以為是智慧的意思,非常謹慎地擔負著這個名字。後來到衝繩之後,發現jinbo 是聰明的意思,又覺得自己不夠聰明。喜歡這本書,可能很多時候都能感受到智子的感受吧。我也會覺得自己不夠聰明,想要和書店發生各種各樣的關係,最終還是會因為自己不知道要問什麼,不知道真正想知道什麼而流產……

 

不過,她比我要更勇敢:去衝繩,辭職,開書店。在執行的過程中,她遇到很多「貴人」,大家都因為對書的愛,對書店的愛,聚集到一起幫助她把書店開起來。我也好想要開一家書店啊!但是自己因為了解太多書店,然後很多前輩都勸誡我不要開,做個讀者就好。我也是會迷茫的啊!特別想去洪雅拜訪餘大哥,聽說和他聊完天大部分人都回去開書店了!哈哈哈!

 

神奇的縣產書籍╰(*°▽°*)╯

 

讀完整本書,讓我念念不忘的就是這個神物——縣產書籍。

 

雖然出生成長都在廣州,但是總是會覺得自己不是當地人,因為我對廣州的歷史非常模糊,了解的只有歷史書上的故事。我不知道廣州的街道為什麼這樣命名,廣州的美食的淵源又在何處,甚至的,社區的爺爺奶奶的故事我也不知道。

 

而縣產書籍,或者我們換個說法本地文化書,有點像從前的地方志?

 

在衝繩,就會有很多的出版社在出版這些書,你可以充分了解衝繩的歷史、地理、人文。去臺南的時候,大部分的書店都有臺南專櫃,其他別的城市都是沒有的哦!宜蘭的書店也在準備做宜蘭專櫃了。啊,好羨慕啊!在廣州,當然也會有這樣的書,只是我沒有遇到。

 

機緣巧合認識了一位朋友,在做社區的口述歷史,我就想到了縣產書籍!朋友已經在提供內容了,我是不是可以去找縣產出版社呢?廣州本地的出版社去出廣州本地的故事,由廣州本地人來寫的故事!

 

很久之前,我也看過兩部電影《巴黎,我愛你》和《紐約,我愛你》,當時就下決心要拍一部《廣州,我愛你》。結果,多少年過去了,自己和拍片子這個圈子一點關係都沒有!縣產書籍的出現,讓我想起這個想法。也想到了很多關於書店的紀錄片,想說,要不要就去拍個關於書店的故事好了!

 

想太多啦!還是先鼓起勇氣更新吧!真的好喜歡智子啊!

 

今年我也會去參加廣州書墟啊!明年想要去日本逛書店啊!還有很多的書和書店和書店人的故事在等我啊!

 

謝謝你們,一直都在。

小寶,獨立書店的粉絲。2013年曾拜訪珠三角以及澳門多家獨立書店,2014年赴臺交換獨自走讀臺灣64家獨立書店,2015年成為荒島圖書館新媒體實習生。2016年,小寶重新出發,探訪書店和人的故事。

現在小寶在經營這個公眾號,訴說更多臺灣獨立書店的故事。

想了解更多臺灣獨立書店的故事?

先看看這九本書做個預習吧!

▼▼▼

相關焦點

  • 誰不想開一家自己的書店呢?
    但任何一個店開起來都不像想像的那麼美好,當老闆比單純做員工累多了。有這麼一對夫婦——佩特拉和她的丈夫奧利弗,偏偏不信這個邪。因為一次旅行,花了一筆帳戶上並沒有的錢,在一個陌生的城市,買下了一家破產的書店。我們在維也納買了一家書店,整個過程很簡單,只是寫了一封帶報價的郵件。幾周後結果出來了:您已經購買了一家書店。
  • 位於東京銀座的的一家書店,一周只賣一本書?
    一周只賣1本書的書店?!聽起來就不可思議。
  • 北京必去的「特殊」書店,每一家顏值都美到窒息!
    夏天到了,疫情也在逐漸好轉。一場疫情導致各個行業進入了停擺期,餐飲店鋪紛紛關門,商場景區關閉數月,直至現在許多行業仍在面臨倒閉、尋路自救。實體書店就是其中之一,疫情期間,中國的實體書店很難!實體書店本就收入微薄,關閉門店幾個月沒有收入的情況下,書店可謂是舉步維艱。
  • 一家二手書店的自我修養
    除了市場考慮,挑書者不時都會任性地加入自己的偏愛,特別是沒有把書店當作生意去看待的Terry,有時只要是一本有趣的書他就會買,他靠自己的口味去選書。 雖然門外並沒有任何招牌,但書店還是擁有它的名字,叫Imprint,有刻上記號和使人銘記之意。我很好奇為什麼會取這個名字,以為大概就是店主想人銘記的一種心思。但竟是源於一本文學雜誌,而Terry就是該文學雜誌的創刊者。
  • 這幾家美到窒息的杭州書店,你去過幾家?
    就像在明亮而溫暖的書店裡讀書,一字一句,與自己對談。在這個擁擠而顛簸的城市,讓我們看看杭州這一張完美的閱讀地圖。鍾書閣:能刷爆朋友圈的書店鍾書閣在杭州的有名,不僅在於裝飾形式上的「美」和經營內容上的「活」,更在其理念的創新,敢於突破常規,這才是獲得眾多讀者青睞和市場成功的根本原因。
  • 「如果書店要靠賣飲品來維持,那為何不直接去開咖啡店」
    事實上,在這些小書店經營者看來,開書店不是情懷不是逃避,而是基於對書的愛,更是一種理性的商業判斷。不止一家書店店主吐槽,「情懷」是人們對小書店最大的誤會。「我們開書店一方面是想做自己喜歡的事,另一方面是需要養活自己。而情懷,總給人一種特別理想化的、即使燒錢也要去做一件事的感覺,聽起來就好像腦子壞掉了。」曹蓉說。
  • 誠品竟然在書店裡開市場賣魚和菜!
    但最近,作為文藝書店的鼻祖——誠品書店,竟然在店裡開了個生鮮市場,開始賣魚,令人大出所料!6月9日,誠品書店信義店完成近3年最大的改裝,重新開幕亮相。從1.0模式:傳統書店+咖啡文化+文創產品;2.0模式:除了書店、咖啡館,還加入文化文創生活概念;3.0模式:從現在的5000㎡,上升到上萬平方米的店,把書店做成集合店;到4.0模式:打造一個線上線下結合的綜合型的體驗中心。
  • 不賣咖啡,不賣教輔,莆田一家書店開了16年之久
    文:聞道 圖:木痴過去,很多文藝青年可能都會夢想著開一家書店,但是,現實往往過於骨感,真正開店起來很多瑣事,還可能賠錢、倒閉。老潘的書店在莆田已經開了16個年頭,不賣咖啡,不賣教輔。書店搬了3次,經歷各種波折,不過老潘仍堅持為城市帶來一束文學之光。
  • 一家開在南寧文脈上的書店,不賣咖啡賣涼茶,重溫讀書的樂趣
    在紙質圖書那麼不景氣的當下,書店都開靠著賣藝為生,雖然如此,還是有很多人留戀指尖和紙張摩擦的感覺。南寧是一座有著1000多年歷史的古城,其悠久的歷史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築,老南寧有12條著名老街巷,金獅巷就是其中之一,那個時候的金獅巷可以說是老南寧的富人區。雖然如今已不復當年雕梁畫棟的景象,但清代建築留下的硬山式磚木結構,青磚青瓦青水牆仍給人一種古樸的感覺。
  • 看厭了櫻花 不如去衝繩看海 | 只有在衝繩才能經歷到的五件小事
    當大家還在留戀春天的櫻花時,衝繩的夏天已經來了。在衝繩,一切都來得既早又慢,4月份到10月份的悠長夏天,簡直是看海的完美時光。從上海到衝繩首府那霸只需要兩個小時,但是一轉眼,心情便被期待填滿了。來接我的當地朋友告訴我,衝繩的夏天不可勝收。
  • 書店裡竟然開了個生鮮市場,開始賣魚!
    但最近,作為文藝書店的鼻祖——誠品書店,竟然在店裡開了個生鮮市場,開始賣魚,令人大出所料!6月9日,誠品書店信義店完成近3年最大的改裝,重新開幕亮相。此次的改裝,除了對二三樓的書店區域作了調整,最令人期待的便是推出了全臺首家「誠品知味市集the eslite flavor Marché」,把超市開進了書店中!
  • 吾南書舍:一家不以賣書為己任的書店|小伍的讀書地圖(七)
    一些老書店嘗試著從單純的書店轉為複合型的書店,藉此跨過可能關張的危機,而一些新的書店定位直接就是休閒場所,但無論怎樣,他們的店裡至少還有不少可以賣的書。可能是一些絕版書,可能是一些被圖書館束之高閣的書,更多的是在其他書店看不到的書。多是舊書,間或有一些新書,都沒有副本。所以這些書應該都是店主的個人藏書,收書方向為文史哲類,偏中國古代。你還能在書壁之間看到一面哲人牆,由上至下分別為孔子、鄭玄、慧能、韓愈、朱熹、王陽明、戴震,仿佛是在向中國學術致敬。而這麼一位坐擁數面書牆的人,一家書店的老闆,宣稱自己對書一無所知,當然只可能是已知之後的未知。
  • 世界最美書店,每一家都美到窒息
    這是一個輕點滑鼠,就能買到書的年代,一個沒有紙張,也能讀書的時代,你有多久未曾踏入書店了?書店,是人的精神寄託,是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古老的建築,高大的穹頂,豔麗的壁畫與上千種精美書籍同時呈現,在這裡讀書,閱讀不僅僅是閱讀,也是虔誠的體驗。看著巨大穹頂上的油畫,在書籍裡尋找歷史的痕跡,你是否會在瞬間感知到天使的聖光?
  • 文人開書店_讀書頻道_鳳凰網
    書情世故 朱曉劍(網絡編輯)大概每個寫字的人都有一種書店情結,所以,都想開一把書店,開不起實體店,開網店也好,足以過一把癮就死的感覺。但知識分子開書店,總有種與商人開書店不同的氣息。那時辦刊物,要簡單的多,開個書店就相等於開個雜誌社、開個出版社,自產自銷,所以很多作家樂意這種方式來出版作品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知識分子辦的學術書店又如雨後春筍般在中國內地出現,從萬聖書園到風入松再到貴州的西西弗書店、上海的季風書園,可以說,這股風潮的出現是中國知識分子辦店傳統的一個回歸。曾主編《萬象》的陸灝1990年代在上海市順昌路560號的開了家鳳鳴書店。
  • 厲玲:假如我今天開書店,一定去找西西弗的弱項
    書店未來也會這樣,它會依照市場的變化和消費需求的變化,做出各種各樣的轉變,來抓取自己的消費者。書店未來會走得很好,但形式一定不會像從前那樣單一。比如有像西西弗這樣以書為主業的,有像方所那樣不是純書主義,還有服裝、文創產品的;此外,其他商店也可以以書為副業。比如服裝店空出一個角落來賣與服裝有關、與設計師有關的書籍,把書作為配角來銷售。
  • 重慶這四個書店,旅行到山城後,不去看看是種遺憾
    因此,到一座新的城市,我都會去它的書店看看,紅塵中無塵,無情裡有情。就在書店這個特殊的地點,慢慢地體會在心。一、精典書店這是一家寫滿重慶人回憶的獨立人文書店。位於南濱路80號東原1891D座2層。紀念碑谷我不去鍾書閣,人頭攢動的地方背離了讀書的初衷。也許是我修行不夠,熱鬧總能打擾我的求索。
  • 讀唄| 從「誠品書店」到「誠品」:一家精英藝術書店的擴張歷程
    讀唄 | 從「誠品書店」到「誠品」:一家精英藝術書店的擴張歷程 iwangshang / 康倩茹 / 2017-07-19 摘要:誠品書店不僅是一代人心中的文化地標,更是一種現象,改變了不少人對閱讀、生活、乃至自己的看法
  • 為了寫畢業論文,我開了一家書店
    閱讀這件事,最先的緣由有兩點,一是始終覺得自己讀書太少;二是開的照相館會客廳較大,可以做一些其他項目充實進來。當時的我是《城市畫報》的讀者,看他們做「荒島圖書館」公益項目。想著這件事值得去做,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所以我申請成為荒島圖書館的一家分館。
  • 去衝繩尋覓地道美食?凱撒給您出主意
    泡盛是琉球群島特產的一種烈性飲料。泡盛由大米製成,但並非像日本清酒那樣釀造而成,而是類似於燒酒,是蒸餾而得的。典型的泡盛為60標準酒精度(30%酒精),出口到外地(包括出售到日本本土)則減為50度(25%酒精)。
  • 這個品牌竟然在書店裡開市場,賣魚和菜!這是什麼營銷玩法?
    新型書店的創新玩法越來越多了,在過往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被引進書店裡的品牌,或許業態不同,但調性卻相似,或文藝、或時尚、或休閒,或精緻。但最近,作為文藝書店的鼻祖——誠品書店,竟然在店裡開了個生鮮市場,開始賣魚,令人大出所料!6月9日,誠品書店信義店完成近3年最大的改裝,重新開幕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