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開書店_讀書頻道_鳳凰網

2021-01-09 鳳凰網

書情世故 朱曉劍(網絡編輯)

大概每個寫字的人都有一種書店情結,所以,都想開一把書店,開不起實體店,開網店也好,足以過一把癮就死的感覺。但知識分子開書店,總有種與商人開書店不同的氣息。

著名的哲學家、美學家張競生當年自己寫書自己買,在上海開了家書店,其名為美的書店。美的書店總投資兩千元,除了租金和裝修外,所剩就不是很多了。張競生用餘下的錢從北京、香港甚至國外購了一些書回來,書架上也就滿滿當當的。謝蘊如出資最多,任書店的經理。張競生任總編輯,聘請了三四個編輯,還聘請了四五個女店員,把整個書店搞得有模有樣。他靠這個發家致富了,後來轉向做學問,也頗有所得。魯迅、胡適、顧頡剛都開過書店,但最成功的還是鄒韜奮了,他辦的生活書店在1949年後成了中國內地出版界的主力。

文化老人施蟄存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既開書店又編雜誌,特別是他主編的大型刊物《現代》,在「左聯」被破壞的情況下,將中國現代大多數左翼進步作家聚集在《現代》,創造了中國現代辦刊史上的奇蹟。那時辦刊物,要簡單的多,開個書店就相等於開個雜誌社、開個出版社,自產自銷,所以很多作家樂意這種方式來出版作品了。

上世紀90年代中期,知識分子辦的學術書店又如雨後春筍般在中國內地出現,從萬聖書園到風入松再到貴州的西西弗書店、上海的季風書園,可以說,這股風潮的出現是中國知識分子辦店傳統的一個回歸。

曾主編《萬象》的陸灝1990年代在上海市順昌路560號的開了家鳳鳴書店。有段時間,施蟄存處理了一批西文書,一冊巴爾扎克的小說(30年代版)居然賣了50元,第一次,陸灝送了1000元,「只賣了三四十冊」。施蟄存高興得很,推薦香港的藏書家古劍先生在香港買舊書,港臺文藝及新技新書最好,找人帶進來,或郵寄,也頗為得利。古劍寄來的十冊書試銷,似乎效果不是很好的,就沒了下文。

成都女作家、現在移居以色列的唐丹鴻1990年代在成都開有卡夫卡書店,可惜獨立書店的生意真不好做,開了幾年,也就停了。而專欄作家小你當年也開一書店,不過結局不是多麼的好罷了。

最近才知道,阿瀅兄當年在新泰市也開了家書店,後來不做了。不過,開書店不是丟醜的事,但以時下看,開書店不僅僅局限於實體店,網店也有不少。我熟悉的文泉清以前開有網店,姚宏越開的也是網店,後轉給眉睫了。就連我幾年前也耐不住寂寞,也開了店,名曰:讀書公社。

相關焦點

  • 臺北誠品書店沙龍預告_娛樂頻道_鳳凰網
    鳳凰網娛樂22日臺北電影沙龍嘉賓點擊進入直播室 留下您感興趣的問題>>>直播室將於15點開啟,歡迎您積極留言、提問。鳳凰娛樂本周開啟臺灣金馬影展特別報導,特派記者團11月21日飛赴臺北採訪,首先於22日在臺北誠品書店推出重磅沙龍。邀請知名電影監製/教授焦雄屏,知名導演王童,新銳導演王傳宗以及知名演員陳意涵,共話臺灣電影穿越三十年的內生力。《新京報》《南都娛樂周刊》《中國時報》等兩岸知名媒體屆時出席,並共同探討、見證。
  • 伊索 - 伊索_時尚頻道_鳳凰網
    伊索 2011年06月02日 10:18來源:鳳凰網時尚 李惠版權聲明:來源鳳凰網時尚頻道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鳳凰網所有
  • 蘭芝 - 蘭芝_時尚頻道_鳳凰網
    蘭芝 2011年06月03日 18:08來源:鳳凰網時尚 李惠版權聲明:來源鳳凰網時尚頻道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鳳凰網所有
  • 蔻馳 - 蔻馳_時尚頻道_鳳凰網
    蔻馳 2011年06月02日 13:03來源:鳳凰網時尚 李惠版權聲明:來源鳳凰網時尚頻道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鳳凰網所有
  • 迪奧 - 迪奧_時尚頻道_鳳凰網
    迪奧 2011年06月02日 14:25來源:鳳凰網時尚 李惠版權聲明:來源鳳凰網時尚頻道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鳳凰網所有
  • 江蘇-蘇州~這家開書店開了22年的書店,在舊書裡淘一段光陰故事!
    遊船碼頭對面的山塘古戲臺旁,位於二樓的琴川書店裡還亮著燈光,一批又一批的遊客和本地的眾多愛書人在此駐——這裡已成為來山塘街必到的「打卡地」。「我開書店已有22年了,這裡每一面牆,每一本書都是一段光陰的故事。「期待更多的人一起來感受舊書裡承載的厚重的歷史,店主李彪說,即便是不買書,也可以來坐一坐,聊聊書,觸摸一下舊時光陰。
  • 王淵會見鳳凰網山西頻道董事長王磊
    12月16日,市委常委、縣委書記王淵會見了鳳凰網山西頻道董事長王磊。雙方就從更高、更廣、更深入的角度推介翼城,挖掘翼城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和人文情懷,展示翼城振興崛起、高質量轉型發展的良好形象等內容進行深入交流洽談,針對宣傳好翼城轉型發展好做法、講好翼城故事交換了意見。
  • 現實即彎路 | 鳳凰網讀書2020年度推薦圖書70本候選_鳳凰網
    # 鳳凰網讀書2020年度薦讀:2020年就要過去了,大概這一次揮手告別時,沒有人會想再留戀地說上一句「我很懷念它」吧。這是例外的一年。接下來,這70本候選圖書會接受進一步的嚴格評審,我們將於2020年12月31日公布最終的「鳳凰網讀書2020年度推薦圖書」。與此同時,這70本候選圖書還將接受讀者的品鑑和投票( 點擊「閱讀原文」參與投票 ),我們會根據投票數據另外生成一份「鳳凰網讀書2020年度推薦圖書·公眾悅讀書單」。
  • [鳳凰網讀書會第92期]春光乍洩:華語同志電影20年
    歡迎來到第九十二期鳳凰網讀書會!2012年5月9日,我們相聚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報告廳。本期做客的嘉賓是程青松、關錦鵬、郝蕾等。回首間,華語同志電影走過風雨20年。曾幾何時,同志是遊移在社會邊緣的人群,同志電影也是電影圈的禁忌。也許我們很難定義這場正名之戰勝利的標準,但至少現在社會多了一份尊重與包容,同志也有了屬於自己的青春故事。
  • 百分百臺灣製造_時尚頻道_鳳凰網
    提到「臺灣製造」,腦中浮現出的便是「誠品書店」,這家臺灣人創立的本土連鎖書店別具特色,久仰大名之下,只有親身體驗才能領略它獨有的愜意閱讀氛圍。誠品書店的旗艦店就在熱鬧的信義區。旗艦書店大樓高6層,連地庫2層,遊客花上半天才可仔細逛完。遊客可先由2樓的雜誌與新書區起行,再到3樓文學及推理小說區,細味中、外小說。
  • 許知遠與單向街書店:揣著文人的名片籌著商業資本
    不管真是因「糧草告急藉助所有人的力量撐住書店」還是借勢營銷,大家都不希望城市裡沒有書店,都不願意看到實體書店經此一「疫」都撐不下去而消失,除了等待疫情過去,復產復工等待經濟復甦外,單向空間不被動等待,積極擁抱春天的自救做法也給實體書店帶來正面的,可借鑑經驗。
  • 書店+咖啡+新零售,新媒體大號「十點讀書」要開線下實體店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新媒體開始嘗試向線下實體店延伸,在現代人看來,讀書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它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需求。當讀書這件事以更加主流、時尚、休閒的姿態重回大眾視線的時候,書店,成了最能吸引年輕人的精神聖地。
  • 時裝設計師Marc Jacobs開書店
    在經過米蘭咖啡店之後,越來越文藝的時裝設計師Marc Jacobs近日在紐約West Village街角開設了第六家書店,這家復古風格濃重的書店開在最時髦的Bleecker街上,雖然這家備受爭議的書店以書為名,但是裡面售賣的以藝術和攝影類圖書居多
  • 繼最高寺廟後,上海又開了全國最高書店!在雲中讀書是何等體驗?
    朵雲書店旗艦店是以「山水·秘境」為主題的新中式書店,由世紀出版社和上海松江區共同打造,是個小型的空中文化綜合體,它由七個功能區組成,涵蓋書店,演講,展覽,咖啡,甜品和簡餐等不同功能,總共2200平米,共有60000冊書籍和2000種文創用品。漂浮在雲端的山水·秘境書店整體由著名設計師俞挺操刀完成。
  • 世界讀書日,上海新開的實體書店和書店讀書活動都在這裡了
    今年4月23日是第23個世界讀書日,在這一天前後,又有多家各具特色的新實體書店在上海各個區縣開張。同樣在世界讀書日期間,上海許多書店都會舉辦讀書活動。我們為讀者做了一個整理,供大家去打卡。世界讀書日實體書店部分活動:志達書店活動一:國內首家智慧型未來書店-志達書店開業慶典時間:4月23日10:00天貓未來店無人技術方案首次賦能於實體書店的第一家線下書店——志達書店將於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當天開業
  • 古代文人讀書之餘的清玩生活:輔助讀書,以自然幽志怡情
    清玩,是古代文人才子獨有的一種生活方式。所謂清玩,是古代文人讀書之餘,對一些精巧雅致的物品鑑賞把玩。譬如書畫、金石、盆景等;書案上放置的端硯、筆洗等,都是清玩之物。這只是為讀書生活增添一樂趣,可放鬆精神,廓清心胸,為生活平添樂趣,幽志怡情,輔助學問精進。
  • 覓店讀書、茶水、食宿免費!寫出最驚心諜戰劇的他,在杭州開了家超暖的書店
    ,來這裡讀書是免費的,連茶水、咖啡也是免費暢飲。  這家名為「麥家理想谷」的書店主人正是著名作家麥家。「一家書店,有人讀書,有人談論文學,也有人在文學創作,這就是麥家理想谷。」——書店「純公益、零盈利」的模式引起網友熱議,有人甚至說,這是讀者自己的家庭書房。
  • 讀書小感丨到衝繩去,到市場去,開一家只賣衝繩書的書店
    大概是講一家在市場裡的二手書的的故事吧,在充滿了肉菜腥羶的市場開書店,這個想法對我來說還是挺「新鮮」的。 我當時想著買書還是要到獨立書店去買,那麼要離開臺灣的時候去高雄的新書店買好了。可是後來看到越來越多熟悉的書店老闆PO文推薦,讓我也動了要先睹為快的「念想」,趕忙在政大書城買了一本來「追潮流」!
  • 世界讀書日丨那些最美的書店風景
    倫敦高爾街上,號稱歐洲最大的學術旗艦書店的水石書店、巴黎塞納河左岸的莎士比亞書店、北京的琉璃廠街頭與周圍古色古香建築融為一體的中國書店……這些城市中地標式的書店已經習慣地存在於人們生活中。一座城市,不能沒有書店,如果把書店從城市拿掉,城市的靈魂、文化的記憶、生命的重心也便被拿掉了。錯落在城市街道中的書店早已成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與理想中的書店製造偶遇,就像是意料之外收穫豐足的出走。不再檢視文化,探討結果,只是一次徹底的感受,用書店流動的風景來豐富旅行,就如余杰贈南京先鋒書店的那句話:溫暖所有的回憶與孤單。
  • 世界讀書日,打卡上海這四家「夢幻書店」……
    摘要:世界讀書日,我們走訪了四家大小不一,形態迥異的書店,為想看書的朋友們提供一個小小的指南。走訪過程中,我們驚喜地發現,即使時下處於疫情的餘波,這些書店依然有著相當不錯的人氣,他們也為大家提供了更多走進去,坐下來,翻開書的理由。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