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以精準培訓推進精準扶貧

2020-12-23 光明網

  「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助力實現鄉村振興,是黨和國家交給高校的光榮責任,也是提升我們社會服務能力、實現內涵發展的重要途徑。」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黨委書記黃曉玫說。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作為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由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具體實施,在江西贛州、海南瓊中、黑龍江海倫、雲南施甸等地區舉辦31期、3532人次的各種專題扶貧培訓,為脫貧攻堅插上教育的翅膀。

  切中痛點,扶貧才能精準

  「課程的設置跟我們當地的實際情況結合得很緊,對提升基層幹部的應急管理能力大有幫助。」近日,很多學員在參加完施甸縣地質災害防治和應急管理培訓後說。

  施甸縣位於雲南省西部邊陲,每到夏季各類地質災害易發,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也是施甸致貧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發揮辦學優勢,結合施甸實際,採用面授+線上直播的方式,組織開展了系列扶貧培訓活動。

  施甸縣地質災害防治和應急管理培訓現場教學。葉洪波攝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王亮清教授通過互動提問和溝通探討方式,生動細緻講解了應急處理前期預警、應急響應、處置實例等內容,還帶領學員們前往甸陽鎮現場考察地質災害點,查看路面裂縫、擋土牆變形、房屋牆體開裂等現象,幫助學員們更好把握實操細節。

  「只有切中產生貧困的痛點,扶貧才能精準,才能發揮效果,扶貧培訓更是如此。」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院長隋明成表示,兩年來學校充分發揮學科專業優勢,認真調研各地資源和產業條件、貧困人口培訓需求,完成了大數據助力脫貧攻堅、國土空間規劃、旅遊發展規劃、戶外產業規劃、村莊規劃、鄉村旅遊、地質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等多期培訓,助力當地精準脫貧。

  「通過培訓,當地基層幹部的科學防災減災意識、產業融合發展的理念和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駐雲南施甸扶貧工作隊隊長、施甸縣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向敬偉說。

  教育扶貧,要抓住「牛鼻子」

  「回望我自己的教學趨於傳統、缺乏創新,今後要多方位引導學生的發散思維,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施甸二中馬立菲參加師資培訓後在「學後日記」中寫道。

  施甸縣中小學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初中歷史培訓現場。朱峰攝

  施甸二中距離施甸縣城有20公裡,老師們很少有機會走出大山參加培訓學習,課堂上還延續著「一支筆、一本書、一張嘴巴講半天」的陳舊教學方式。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從課程設計、教學內容、師資選聘、教學管理、訓後回訪指導等方面定製培訓方案,邀請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的孔峰、童綏寶、梅晴等教學名師,面向施甸縣高三年級、初中九年級的260餘名教師,開展備考階段授課方法和策略等方面的培訓。

  「抓好師資培訓,就是抓住了教育扶貧『牛鼻子』。」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駐施甸二中副校長朱峰介紹,2020年施甸二中的中高考質量穩中有升,各項指標均超過往年。

  「培訓不僅讓參與的教師得到了能力提升,更能發揮他們的帶動引領作用,通過同課異構、示範課、公開課、交流研討等形式,促進當地教師隊伍的建設發展。」時任施甸縣教育體育局局長李豔菲表示。

  扶貧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

  「專家教授送教下鄉,讓我更深刻認識到養魚不但要靠技術和經驗,而且要有環保意識。」羅非魚養殖技術培訓班課程結束後,海南瓊中營根鎮的貧困戶王光峰記滿了筆記。

  瓊中縣地處山區,擁有得天獨厚的水資源優勢,適合發展漁產,羅非魚就是近年來從非洲引進的新品種,備受市場青睞。然而,羅非魚對於生存條件要求極高,只適合生存在水溫中低、水源乾淨、無汙染的水域。很多養殖戶因缺乏先進的養殖技術,致使養殖成本過高。

  「精準做好培訓需求分析是關鍵起始。」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副院長劉雪梅介紹,學校專門成立項目組,邀請來自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等科研院所的專家,採取「室內學習+現場指導」等多種教學方式,對農戶生產和種植養殖中的技術問題進行全程「把脈問診」。

  培訓結束後,項目組還安排教師結對幫扶,通過現場指導、在線培訓平臺、電話網絡回訪等,指導學員開展創業生產,解決農民培訓後缺乏後續服務的問題。

  瓊中縣實用技術人才檳榔種植技術培訓現場教學葉洪波攝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自2019年以來面向各地種養殖戶,舉辦了富硒農業技術、黑土地保護與秸稈還田技術、大棚菜種植技術、番鴨養殖、肉雞養殖、大豆種植等等一系列實用性強、接地氣的專業技能培訓,培訓人次近2000人,帶動周邊貧困戶實現抱團發展,自然資源部專程致信對學校扶貧培訓工作表示感謝。

  「扶貧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是增強貧困戶『自身造血功能』的有力舉措。」寧都縣自然資源局黃小春主任介紹。

  「教育扶貧的效果不一定立竿見影,卻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途徑。學校應該充分發揮學科專業優勢做出更大作為,助力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跨越。」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副校長王華表示。(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夏靜、張銳通訊員魏海勇、劉妍慧)

[ 責編:曾震宇 ]

相關焦點

  • 國家精準扶貧評估理論體系及其實踐應用
    鄉村貧困化與精準扶貧科學認知鄉村貧困化地域分異規律歷經救濟式扶貧、政策性減貧、開發式扶貧、整村推進,到精準扶貧等發展階段,中國探索出了一條符合國情的扶貧開發之路,從而為切實解決鄉村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促進農業與鄉村轉型發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闢了新途徑
  • 中國精準扶貧經驗幫助東南亞國家減貧
    坎佔·布維奈是寮國萬象市版索村村民,曾兩次到中國交流學習脫貧經驗,對廣西梯田綜合開發、現代農業發展以及旅遊扶貧項目頗感興趣。他和其他村民一起將中國種養經驗運用到當地,成立養牛、種玉米和織布的生產小組。「我們參考中國精準扶貧做法,準備擴大產業規模,帶動更多人增收。」近年來,中國和寮國不斷加強在扶貧領域的交流合作。
  • 【理論|決戰決勝2020】關於我縣推進科技精準扶貧工作的幾點思考
    關於我縣推進科技精準扶貧工作的幾點思考作者:肥西縣科技局 汪 勇習近平總書記曾在精準扶貧工作中談到:「開對了『藥方子』,才能拔掉『窮根子』」。產業扶貧是幫助貧困戶精準脫貧的突破口,是確保貧困戶精準脫貧的重要途徑,也是確保貧困戶脫貧不返貧的最有效方法。科技扶貧作為產業扶貧的有效形式,正是為精準扶貧開出的一劑「藥方」,運用好科技利器和專家智力,為貧困村和貧困戶解決「授人以漁」的問題,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過程,正是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實現共同致富奔小康的關鍵性舉措。
  • 【基層動態】木裡圖鎮召開精準扶貧檔案整理工作調度暨業務培訓會
    【基層動態】木裡圖鎮召開精準扶貧檔案整理工作調度暨業務培訓會 2020-12-08 0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改革報點讚科左後旗精準扶貧
    2020年12月10日,中國改革報08版整版刊發文章《揚帆逐夢小康路》,從精準落實產業幫扶措施、政策保障,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強化基礎改善環境推動鄉村振興等方面全方位立體式展示了科左後旗脫貧攻堅歷程、取得的成就,點讚科左後旗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的智慧和勤勞付出。
  • 宜君縣召開精準扶貧檔案整理歸檔工作培訓會議
    12月8日,宜君縣召開精準扶貧檔案整理歸檔工作培訓會。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朱偉出席會議並講話。各鄉鎮(街道)黨委書記、綜合服務中心負責人,縣脫貧攻堅指揮部成員單位及鄉鎮分管扶貧工作同志,各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長)、村支部書記及各級管理員共計400餘人參加了培訓。
  • 西南大學精準扶貧的責任與擔當: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把成果結在農戶家
    這樣的變化不只發生在豐都縣,在西南大學定點扶貧縣雲南省昌寧縣,中國魔芋協會會長、西南大學園藝園林學院張盛林研究員牽頭開展魔芋產業發展和種植專題培訓,培訓村幹部、規模魔芋種植戶、產業示範戶、魔芋加工業主、縣鄉農林口技術服務工作人員等1500多人。依託學校科研成果和技術力量,為加快昌寧魔芋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撐。
  • 銅川市民政局召開精準扶貧檔案整理歸檔工作培訓會
    12月9日下午,市民政局召開精準扶貧檔案整理歸檔工作培訓會。市兜底辦副主任、市救助家庭核對服務中心主任馮雄文主持。市民政局機關各科室相關負責人、市兜底辦相關人員參加培訓。培訓會上,市檔案局業務指導科科長寇海豔從精準扶貧文件資料歸檔範圍和檔案保管期限、精準扶貧歸檔整理方法等方面作了精彩講解,為全市民政系統進一步規範扶貧檔案工作統一了標準,提供了根本遵循。
  • 精準扶貧,以心築善
    中國房地產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一直是公益慈善和精準扶貧的中堅力量,為中國的精準扶貧攻堅戰役和慈善公益事業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貢獻,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扶貧攻堅戰奇蹟。粵派企業在精準扶貧中積極承擔企業責任,充分體現了粵派地產的責任擔當,樹立了行業的良好形象。
  • 「精準規劃」助力「精準扶貧首倡地」振興希望的田野
    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新華社長沙12月18日電(記者張玉潔、周楠)「精準規劃很重要,通過規劃引領,穩步推進村莊建設發展,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才有清晰『路線圖』。」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麻輝煌這些天忙著跟村民們籌劃來年的工作。
  • 國務院扶貧辦發布中國企業精準扶貧優秀案例 斑馬會員「中國田...
    2020年11月13日,由國務院扶貧辦社會扶貧司指導、中國社會責任百人論壇主辦的「中國企業精準扶貧優秀案例(2019)」發布會在京舉行。國務院扶貧辦社會扶貧司司長曲天軍做主旨發言,全國工商聯辦公廳副主任、一級巡視員姜建靜,國務院國資委科技創新和社會責任局社會責任處處長張曉松從不同層面介紹了經驗做法。會上,還重磅發布了中國企業精準扶貧優秀案例(2019)。
  • 汝南縣羅店鎮舉行精準扶貧雪絨花免費家政培訓開班儀式
    12月7日,在汝南縣羅店鎮尤莊村精準扶貧雪絨花免費家政培訓開班儀式上,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張小群高興地說道。據了解,本次雪絨花家政培訓班時間為期一周,培訓內容採用理論教學和實踐訓練相結合的方式,內容包括月嫂職業前景和規劃、老年護理、產婦飲食、新生兒護理和餵養、小兒推拿保健等。培訓完成後經考試合格人員將取得專業培訓證書並提供就業崗位,實現「培訓、就業」全程服務。
  • 省公安廳調研組指導推進精準扶貧工作
    11月14日,省公安廳常務副廳長高德義帶領調研組深入省公安廳幫扶的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杜爾伯特鎮萬丈村,入戶走訪慰問貧困戶,指導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實地查看了扶貧產業項目萬福盛和牛養殖基地、萬丈村衛生室、愛心超市、幸福書屋、文化廣場和村規民約展板。 高德義要求駐村扶貧工作隊牢記責任使命,做實做細扶貧舉措,確保不讓一人掉隊、不發生返貧;要在前期工作取得的成效基礎上,探索建立資源支持的有效渠道,給老百姓帶來長久的幸福;要嚴守工作紀律,交出讓黨委、政府放心、讓人民滿意的脫貧答卷。
  • 中國扶貧的「高校方案」
    北京科技大學聚焦控輟保學、助教興學、捐資助學,逐步形成了「以機制和基地建設為基礎、教師培訓與激勵為保障、學生資助與培養為依託」的教育精準扶貧體系,打造了若干教育扶貧品牌,被評為「2019年度甘肅省脫貧攻堅幫扶先進集體」。
  • 精準扶貧 - 政府信息公開 - 烏蘭察布市人民政府網站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時間節點,為確保2020年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根據《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關於創新機制紮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和《內蒙古自治區扶貧開發條例》、《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關於貫徹落實〈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的實施意見》、《關於創新扶貧工作機制紮實推進扶貧攻堅工作的意見》以及烏蘭察布市黨委
  • 一點一面一補充 精準扶貧在行動
    打造「一點一面一補充」的水滴黨建精準扶貧模式,探索構建大病救助與健康扶貧新格局,致力於降低已脫貧和貧困邊緣人口的返貧致貧風險,助力破除攻堅戰中的絆腳石,為實現全面小康夯實根基,為鄉村振興築牢基礎。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1月至10月期間,水滴已累計投入近530萬元用於精準扶貧。
  • 塔秀鄉「四舉措」紮實開展精準扶貧檔案 規範化整理工作
    脫貧攻堅收官戰已接近尾聲,精準脫貧檔案是脫貧成果的有力見證,記載著脫貧工作的艱辛和發展歷程。為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檔案資料規範化建設,塔秀鄉採取多種措施,紮實開展檔案規範化整理工作。一是統一思想,領取任務。
  • 四川涼山美姑縣:吹響精準扶貧「衝鋒號」
    即日起,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將連續推出「發改老同志看脫貧攻堅新成就」特別報導,將一組有特色有亮點的深度報導呈現給廣大讀者。近年來,美姑縣委、縣政府立足當地實際,多措並舉,狠抓落實,千方百計推進脫貧攻堅,體現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的特點和要求。強化責任,切實把措施落實落細。縣委縣政府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落實29名縣級領導聯繫36個鄉鎮,72個縣級部門(單位)幫扶272個貧困村實施「1對1」「1對多」幫扶。
  • 中信銀行合肥分行:推進精準扶貧 助力鄉村振興
    這是近年來,安徽馬鞍山市和縣善後鎮皂角村全體村民的切身感受,也是中信銀行合肥分行發揮國有銀行擔當,打響精準脫貧攻堅戰的縮影。「精準扶貧,既要有『幹勁』,也需要『巧勁』。」這是中信銀行合肥分行負責人常說的一句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所謂的「巧勁」,無外乎因地制宜,對症下藥。
  • 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精準施策推進教育扶貧
    據統計,自2015年秋季學期以來,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享受教育精準扶貧13122人次,發放扶貧資助及免學費資金5258.85萬元。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校園一角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高校國家助學貸款、應徵入伍學費補償、下基層就業學費補償、特殊困難補助、教育精準扶貧、勤工助學、學費減免、緩交學費、社會資助、大學生醫保……在「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為總體目標下,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真正把資助服務做到細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