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精準扶貧經驗幫助東南亞國家減貧

2020-12-09 新華社新媒體

廣西參與援建的寮國萬象市版索村新橋。廣西壯族自治區扶貧辦供圖

新華社南寧11月28日電 近日,隨著最後8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作為中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的廣西54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在致力消除自身貧困的同時,廣西還利用毗鄰東協國家的優勢,與一些東協國家分享減貧經驗,積極開展減貧合作。

「新橋已經建好,村民出村便利多了。如今,村裡的泥巴路變成瀝青路,環境衛生持續好轉。」望著廣西參與援建的新橋,49歲的坎佔·布維奈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悅。

坎佔·布維奈是寮國萬象市版索村村民,曾兩次到中國交流學習脫貧經驗,對廣西梯田綜合開發、現代農業發展以及旅遊扶貧項目頗感興趣。他和其他村民一起將中國種養經驗運用到當地,成立養牛、種玉米和織布的生產小組。「我們參考中國精準扶貧做法,準備擴大產業規模,帶動更多人增收。」

近年來,中國和寮國不斷加強在扶貧領域的交流合作。2017年9月,廣西負責實施的中國援寮國減貧示範合作項目在萬象市版索村和琅勃拉邦省象龍村啟動,旨在完善當地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開展技術援助。

49歲的版索村村民妮·坎帕馮莎參加了由20多戶村民組成的織布小組,作為一項副業,妮·坎帕馮莎一年增加收入約4000元人民幣。51歲的萬萍和愛人加入了養牛小組,一頭牛平均利潤超過3000元人民幣。

此前,項目工作團隊和養牛技術員到版索村檢查養牛示範戶牛欄建設、種母黃牛到戶情況,還對村民進行養殖技術、疾病預防等培訓。廣西壯族自治區扶貧辦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廣西援助寮國版索村種母黃牛養殖示範戶40戶,共分配120頭種母黃牛。其中,60頭種母黃牛已懷小牛犢。

「現在我們有了更豐富的項目管理經驗和村莊工作經驗,還學到許多新技能和實用知識,確保能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坎佔·布維奈說,中國援助項目為村莊帶來許多新理念,還建立了村級項目管理組織。

「借鑑中國的減貧經驗,當地有關部門不再簡單送錢送物,而是在項目村開展更有效的『造血型』扶貧。」中老減貧示範合作項目中方專家組組長、中老國家聯合項目辦公室中方常駐負責人範西寧說,中方專家組與老方執行團隊相互學習借鑑,統籌推進項目實施。

2014年,中國在第17次東協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上提議實施「東亞減貧合作倡議」,開展鄉村減貧推進計劃,建立東亞減貧合作示範點。隨後,中國選擇在寮國、柬埔寨、緬甸3個國家開展東亞減貧示範合作技術援助項目,派出專家組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社區公共服務、產業發展、村民能力建設等活動,為這些國家減貧提供示範。

從基礎設施到產業、從扶貧到扶智,中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模式在一些東南亞國家得到推廣,讓當地村民切實感受到中國減貧的智慧和力量。

在近日召開的「一帶一路」減貧與發展聯盟成立大會暨「全球可持續減貧與發展」學術研討會上,亞洲理工學院教授拉金德拉·什雷斯塔說,目前泰國通過提供就業服務、提升農村地區「造血」能力等舉措推進減貧事業,這與中國的精準扶貧理念有很大相似性。

寮國工貿部部長兼老中合作委員會主席開瑪妮·奔舍那說:「繼續加強貧困村硬體和軟體系統的全面建設,實現脫貧致富、可持續發展,老中雙方可以更深入地探討與合作。」

廣西壯族自治區扶貧辦有關負責人介紹,廣西先後承辦6屆中國—東協社會發展與減貧論壇,舉辦數十期國際減貧經驗研修班,與國際社會共享減貧經驗。亞洲、非洲、拉丁美洲70多個國家扶貧官員先後到廣西開展學習交流,考察農村電商發展、產業扶貧、旅遊扶貧、金融扶貧、教育扶貧等領域重點項目。目前,廣西已完成中國—寮國合作社區、東亞減貧示範合作技術援助等減貧示範項目。(記者:何偉、潘強、章建華、黃慶剛)

相關焦點

  • 新時代婦女扶貧減貧的中國經驗
    中國婦女扶貧減貧的巨大成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是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在扶貧減貧領域的生動實踐,為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注入了強勁動能,也為促進全球婦女減貧進程乃至全球婦女事業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經驗。一、堅持用黨的光輝思想指引婦女扶貧減貧的前進方向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婦女群體。
  • 為世界減貧事業貢獻「中國經驗」
    冉昊 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副教授12月14日,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在北京召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論壇致賀信,立足我國減貧經驗,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闡釋了中國減貧的世界意義。當前全球疫情肆虐,更加劇了減貧事業面臨的嚴峻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自2012年以來,在之前扶貧攻堅的基礎上,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經過8年持續努力,今年中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已經全部脫貧,貧困縣已經全部摘帽,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重大貢獻。
  • 翟崑:中國與東協減貧合作致力於實現「第三個奇蹟」
    作為與東協國家山水相連、唇齒相依的友好鄰邦,中國重視參與東南亞地區的減貧合作,為東協推進區域減貧注入動力。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減貧領域取得的進展成效世界矚目。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成功使7億多人口擺脫貧困;過去七十年來,中國共計減少了約8.5億貧困人口。中國在消減貧困方面的示範性探索與實踐能夠為東協的減貧事業建設性地提供有益經驗,可以幫助欠發達東協國家減少貧困人口。
  • 中國扶貧基金會理事長鄭文凱:減貧工作要肯下「繡花功夫」
    「減貧工作只要以解決貧困人口的具體問題為導向,肯於下「繡花功夫」就能收到實效。」在鳳凰衛視和鳳凰網主辦的「與世界對話·國際減貧論壇2020」上,中國扶貧基金會理事長鄭文凱從宏觀和實踐兩個角度分享了中國減貧實踐的寶貴經驗。在他看來,改革開放、扶貧創新、問題導向和全社會參與是中國減貧成功的重要智慧。
  • 談及人類減貧經驗,大家都聊了啥?
    12月14日,在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上,中國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向與會朋友分享了中國脫貧攻堅的主要體會。中國脫貧攻堅所採取的方式和獲得的成績,為世界所矚目。在全球疫情持續蔓延背景下,繼續討論減貧事業,大家都談了些什麼?
  • 中國減貧時間線,開發式扶貧、精準脫貧效果顯著,今年目標是什麼
    隨著兩會即將召開,我們國家的減貧時間線也再度被提及,2020年將是我國全面進入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40年的時間,我們國家已經有7億多人擺脫了貧困,這裡不是愛國情懷的渲染,也不是民間的狂熱,而是真實的數據擺在面前,確實在這個40年間,中國在用自己的方式擺脫貧困,贏得了世界的尊重,哈佛大學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傑弗裡·薩克斯表示:中國的減貧是典範,是榜樣,
  • 為加速全球減貧進程貢獻智慧和力量——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開幕...
    我們正與歐盟加強合作,通過擴大投資,創造就業機會,包括加強基建、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等,幫助貧困地區擺脫貧困。  中國為消除貧困制定了卓有遠見的政策舉措,採取了務實行動,匈牙利各方對此高度讚賞。中國減貧成就令人鼓舞。中國持續快速發展,為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提供了更多機遇。
  • 中國減貧的奧秘是什麼
    在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上,一位國際人士讚嘆:「因為經歷過貧困,我深深感到,貧困不僅會在物質上,也會在精神上削弱人們的能力,讓人失去自我價值認同。正因如此,消除貧困才顯得如此重要,中國成功的減貧故事才如此動人。」中國脫貧攻堅取得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不僅彰顯了堅持人民至上、以人為本的理念,也為人類社會治理貧困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 「中國減貧奇蹟」——習近平為世界展示的一種可能
    聯合國糧農組織減貧項目官員安娜·坎波斯指出,中國在減貧領域取得巨大成果,是因為始終把扶貧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並且在扶貧方面有清晰的目標,中國在減貧領域為其他國家樹立了榜樣。  習近平曾自述說,「40多年來,我先後在中國縣、市、省、中央工作,扶貧始終是我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我花的精力最多。」
  • 報告文學《厚土中國》首發 中國太保輸出防貧減貧中國經驗
    報告文學《厚土中國》首發 中國太保輸出防貧減貧中國經驗 2020-06-08 11:06:27   中新網6月8日電 6月6日,中國太保旗下中國太保產險與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中國作家》雜誌社、中國作協重點作品扶持辦公室聯合在北京舉辦報告文學《厚土中國》作品研討會暨防貧減貧座談會。
  • 「中國減貧奇蹟」 習近平為世界展示的一種可能
    聯合國糧農組織減貧項目官員安娜·坎波斯指出,中國在減貧領域取得巨大成果,是因為始終把扶貧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並且在扶貧方面有清晰的目標,中國在減貧領域為其他國家樹立了榜樣。  誠如所言,在中國,消除貧困一直是重要的政治議程。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把消除絕對貧困明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
  • 泰國學習中國脫貧經驗 希望加強兩國扶貧合作
    泰國商業部副部長薩森·宋瑪拉帕發表主旨演講泰國商業部副部長薩森·宋瑪拉帕在研討會上作了題為《借鑑中國扶貧經驗,推動泰國扶貧進展》的主旨演講,他表示,中國政府已經兌現了2020年全面消除貧困的承諾,中國在扶貧工作方面有許多成功經驗,泰中兩國應該加強精準扶貧方面的交流合作。
  • 「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在京舉行
    慈善公益報(本報記者 杜超)近日,「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於北京舉行。本次論壇以「推進全球減貧事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由中央宣傳部、國務院扶貧辦主辦,中央廣電總臺、中國社科院、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國際扶貧中心承辦,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20多個國際組織的200餘位政界、學界、新聞界和企業界代表通過線上線下參會,圍繞加強減貧經驗交流與合作,深入探討,達成廣泛共識。
  •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為人類減貧貢獻更多中國力量
    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幫助這麼多人脫貧,中國減貧實踐贏得國際社會高度讚揚。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走出了一條由區域扶貧開發到精準扶貧、由輸血到造血、由單一到多元的探索之路,創造性地構建起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正是依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優勢和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所以才創造了短時間內累計減少貧困人口8.5億人、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的歷史性成就。
  • 讓數億人脫貧 中國特色減貧道路如何走
    ……在日前召開的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上,來自比利時、匈牙利、柬埔寨、塞內加爾等國家和地區的外方參會人士紛紛高度肯定中國減貧成就及經濟發展貢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謝伏瞻說,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減貧是世界減貧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世行副行長維多利亞•克瓦:中國的減貧進展具有全球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標誌,中國扶貧開發進入脫貧攻堅的新階段。中國政府致力於自力更生解決貧困問題,積極參與國際減貧事業,構建國際減貧交流合作平臺,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共享減貧經驗,共同發展進步。國際機構、國外媒體、國際專家對中國減貧給予高度評價。
  • 綜合消息: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重大貢獻 豐富的減貧經驗值得借鑑...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導: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14日在北京開幕,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多個國際組織的200餘位代表通過視頻參會。海外人士表示,中國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豐富的減貧經驗值得許多國家學習和借鑑。
  • 國際人士見證中國決戰脫貧攻堅:推動全球減貧事業發展
    中國有效遏制了疫情的蔓延,經濟逐步復甦,政府和企業加大力度幫助農民利用網際網路銷售農產品,許多農村家庭收入在持續恢復。  中國的脫貧成就離不開堅定有效的扶貧政策。縱觀過去40年,中國的減貧和經濟社會發展方針一直具有高度的戰略性,「三農」問題長期以來被視為多部門工作的重心。中國政府的扶貧開發模式呈現出鮮明的中國特色,特別是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
  • 國家精準扶貧評估理論體系及其實踐應用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貧困問題是世界性難題,消除貧困是全球可持續發展共同面臨的一項艱巨任務。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減貧與發展一直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成為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並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和底線任務。
  • 劉永富在「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上的發言
    中國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在「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上的發言中國國務院扶貧辦主任 劉永富在2018年舉辦的「改革開放與中國扶貧國際論壇」上,我同與會朋友分享了中國脫貧攻堅的主要體會,一是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二是有一個明確的減貧目標,三是有一個精準的基本方略,四是有一套超常規的政策舉措。今天,我同大家專題分享中國實施習近平主席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的主要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