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滿腹文採卻用來溜須拍馬,一詩寫盡帝都之雄偉,與人性的卑微

2020-12-21 公子小凡L

文‖張凡

每個人對於自己的人生都有不同的定位和追求,也都會用不同的方式去活出理想中的狀態,從而也使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形態,與各自為人處世的方式。有人孤傲清高,曲高和寡,也有人和光同塵,隨性自然,同時還有人八面玲瓏,左右逢源。這些都是根據於個人的喜好取向,而演變出的人生態度。譬如詩仙放蕩不羈,不願摧眉折腰事權貴,詩佛中年隱居,靜享中南山水間,而這位詩人則與他們截然相反,此人滿腹文採卻用來溜須拍馬,一詩寫盡帝都之雄偉,與人性的卑微。

說起這位詩人,其實也是唐朝文壇中舉足輕重的存在。論起資歷,他可以說是李白的前輩,而要論輩分,那麼詩聖杜甫則要稱他為祖父。此人便是曾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並且被人稱為「文章四友」之一的杜審言。

雖然人們傳言他一生狂放,恃才傲物,但是根據這首詩所體現的人物性格來看,事實應該並非如此。因為倘若她真的是一個狂妄之人,必然難以屈尊寫就這種溜須拍馬的作品。或者說他的狂放只是對待普通人的態度,而面對帝王之時,平日間放蕩的他卻是另外一副模樣。

《蓬萊三殿侍宴奉敕詠終南山應制》

唐代:杜審言

北鬥掛城邊,南山倚殿前。

雲標金闕迥,樹杪玉堂懸。

半嶺通佳氣,中峰繞瑞煙。

小臣持獻壽,長此戴堯天。

初讀此詩給人的感覺的確是雄渾奔放,氣勢不凡,並且頗有一種飄然若仙的姿態。然而仔細品味之後卻又發現,原來這也不過是一首阿諛奉承,誇大其詞的馬屁詩。這首詩的主旨是在歌頌長安帝都的宏偉,讚嘆蓬萊仙殿的神聖,在詩中多次藉助誇張的比喻,來烘託眼前的景象究竟有多麼超凡入聖。

與山嶽齊高,與星鬥並列,這便是詩人眼中的瓊樓玉宇,是他心目中的人間至高處。祥雲繚繞,瑞靄漫天,他用盡了畢生的文採,去修飾眼前的一切,然而卻也在無意中使人看到了,人性在所謂的權勢面前,到底卑微到了什麼程度?

據史料記載,這首詩作於唐中宗李顯的誕辰之上。皇帝於宮殿之內宴請群臣,酒足飯飽歌舞助興,在氣氛達到最高潮之時,李顯明群臣以終南山為題作詩。也正是在這個歡樂而又緊張的時刻,杜審言用自己的滿腹文採,寫就了這首用來溜須拍馬的古詩。

這首詩的前三聯都在寫景或者寫意,但同時也是為了營造一種至高無上的氣氛,為最後一句點睛之筆在做鋪墊。在如此神聖而又宏偉的宮殿之中,又怎會是一位平庸的帝王?

「小臣持獻壽,長此戴堯天。」可事實上的唐中宗李顯,卻並非是一位勵精圖治的皇帝,反而是一位庸弱無能的君主,一生都籠罩在「武則天」和「太平公主」以及「韋後」的陰影之下。

但杜審言卻拿他和上古時期的聖王堯帝相比,如此違心的話語,著實令人難以接受。而且之前的三聯詩句氣象越是宏偉,就越是能夠與現實形成一種強烈的反差,從而也就會顯得更加諷刺。因為在寫這首詩的時候,他的本性已經被壓抑到了一個無比卑微的地步,眼中只剩下對於帝王的奉承。

他將自己的滿腹文採,用來寫就這種溜須拍馬的作品,這首詩雖然寫進了帝都之宏偉,但也寫出了他人性的卑微。對此也只能說是人生的選擇各不相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我們可以客觀的看待,但卻沒有權利進行主觀意義上的評論。

相關焦點

  • 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3首詩詞,文採飛揚,堪稱被埋沒的金子
    關注我,一起來欣賞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3首詩詞,文採飛揚,堪稱被埋沒的金子。第1首,《雪夜感懷》:酒盡燈殘夜二更,打窗風雪映空明。馳來北馬多驕 氣,歌到南風盡死聲。海外更無奇事報,國中唯有旅葵生。不知冰冱何時了,一見梅花眼便清。這首詩的作者是明末清初詩人吳殳。
  • 窮酸才子一氣之下在房東牆上寫首詩,短短28字將人性寫得淋漓盡致
    其實不僅現代有這種情況,即便是人們普遍淳樸的古代這種情況也是屢見不鮮,唐代有位詩人客居長安,遍嘗人世冷暖,在房東牆壁寫下一首詩,諷盡古今人情,短短28字將人性寫得淋漓盡致。下面就來和筆者一起走進這首詩。《題長安壁主人》(唐)張謂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
  • 與離愁有關的是風月還是人性?歐陽修寫了一首詞,讓人一讀再讀
    自古佛家便有人生七苦之說,「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萬法無常,因緣際會,與愛人、友人、親人分別之苦,是誰也不能繞得開的。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此句中的「春容」一詞,原本是用來形容女子的容貌。作者如此寫,一說是意欲借用女子的身份來抒發自己的感情,另一說是歐陽修年輕時頗為放任風流,且洛陽的嬌妻婚後不久難產過世,自然會流連於萬花叢中。但不管怎樣,都不影響這首詞的文學之美。
  • 杜甫爺爺寫友情的詩:人有一知己方能不孤獨,文採斐然,堪稱經典
    但是殊不知他卻是大詩人杜甫的祖父,從杜甫的才能和文採中我們也是不難看出詩人也非等閒之輩,詩人也曾在唐高宗時期高中進士,但是由於他與張易之交往過於密切,所以也是慘遭流放。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首詩也是詩人任職江陰縣丞時,受臨縣知府的盛情邀請,在一個秋天的宴會中,創作了這首詩篇。
  • 朱元璋留下200首詩詞,3首他早年寫的詩詞,展現了他的雄偉志向
    比如他所寫的《詠菊花》:「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若發時都嚇殺。要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朱元璋的這首詩,化用的是唐朝黃巢的《不第後賦菊》,《不第後賦菊》是這樣寫的:「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 席慕蓉入選課本的一首詩,一開篇就是大手筆,寫盡青春的酸甜苦辣
    韓寒先生就曾先後在多種場合表達過對現代詩的輕視,對此小編並不想反駁什麼,畢竟品詩是很個人的事,每個人都有喜惡的權利。但對於有些人說的「只要願意,一天能寫幾十首」這種言論,小編確實是不信的。徐志摩是天才級的詩人,但一生寫下的經典現代詩也不過是幾十首。舒婷、戴望舒、艾青、海子等人,也都沒有達到一天能寫幾十首的程度。如果把文字的一次次堆砌就當成現代詩,我只能說對詩歌的理解或許還要加強。
  • 李商隱寫了一首愛情詩,頷聯成為經典名句,常被用來歌頌奉獻精神
    晚唐大詩人李商隱擅長創作「無題」詩,內容大多涉及男女之情。但是,他最著名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流傳六百餘年來,一直爭議不斷。詩中到底寫的是李商隱的「愛情」還是政治「寄情」?詩評者各執一詞。當中牽涉到他的一名好友,以及他的一段婚姻,直接影響了他一生的仕途。
  • 他是唐朝最後一位詩人,一詩成名,短短56字寫盡天下遊子的悽苦
    著名的詩僧齊己寫了一首名為《早梅》的詩歌,詩中有兩句是這麼寫的「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他拿著這首詩去向鄭谷請教,鄭谷讀後,「數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僅一字之差境界便大不相同,齊己甚為嘆服,稱其為「一字師」。
  • 王勃賽詩時抽中很難的字,卻照樣寫出首牛詩,無一雨字卻句句寫雨
    《唐才子傳》一書中,是這樣記載王勃寫此序文時的狀態的:物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這段話透露了兩個信息,首先,王勃寫這首序文時想都沒想,文不加點,一揮而就。其次,這篇序文不是後來才流行的,從它問世的那一天那一刻開始,就已經達到了滿座大驚的效果。
  • 李白的一首相思詩,大膽又直白,寫盡相思之苦!
    從「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到「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再到「山花如繡頰,江火似流螢」,李白的所有詩句都帶著飄飄仙氣,連詩中的山山水水都沾染了太白的仙氣,真是風骨神仙籍裡人,詩狂酒聖且平生。李白把自己一生所思所想都以詩的形式告訴世人,他真正做到了留得千秋萬古名。
  • 阿衰文採超群,寫作文、古詩填句、默寫成語,每一項都實力鬧笑話
    導語: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這句話在小衰身上真的是體現得淋漓盡致,因為小衰在運用文字這一路途上,真的有這獨特的造詣。對於小衰來說,創造力最強的就是寫作文了。人家都是踏踏實實的寫作文,唯獨小衰寫出來的是小說。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的故事也明顯太假了,準確來說還構不成小說,不如說笑話更實在一點。到如今這個年代,竟然還說得出父母工資不足50元這種話,好歹你老爸是公務員啊,你這個獅子大開口開的有點大啊。所以老師們也是喜歡讓小衰寫作文,真正的能體會到不一樣的快樂。
  • 6首妙趣橫生的數字詩,簡單之中見文採,趣味之下有巧思
    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6首妙趣橫生的數字詩詞,簡單之中見文採,趣味之下有巧思,記得關注我哦。 第1首,《山村詠懷》:「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這首詩的作者是北宋大儒邵雍,也就是《梅花易數》的作者。以邵雍的大儒身份,而寫出這樣通俗易懂的詩篇,實在令人讚嘆。
  • 詩仙李白年輕時寫的一首詩,狂放不羈,56字寫盡他的自信與傲慢
    杜甫作為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被稱為詩史,是對現實生活的生動記錄,而李白則是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人物,他的詩上天入地,他的想像力汪洋恣肆,如大江大河,奔湧不息,令人讀來心潮澎湃。李白的性格極度張揚,和他寫的詩一樣,在當時讀李白的詩就像飲了一杯烈酒,火辣辣地刺激著人的神經。
  • 清代著名毒舌才子,以繡花針為題寫首趣詩,將勢利眼罵得體無完膚
    詩壇最好玩的詩,除了打油詩,就該數諷刺詩了。詩人們「嬉笑怒罵」的生活中,少了「怒罵」二字,就少了許多真性情。當然真正的詩人,怒罵起來自然不能像當初明太祖朱元璋一樣耍潑。當年朱元璋受不了文人天天在耳邊念叨,寫了首《罵文士》,在詩中他寫道:「嘰嘰喳喳幾隻鴉,滿嘴噴糞叫呱呱」。
  • 這首詩開頭第一句就是千古名句,卻被後世用來形容私密事
    對古詩詞,很多學家往往評論某一首詩「有句無篇」或「有篇無句」。有句無篇意為一首詩有警策之句,卻在結構上不夠渾融;而有篇無句則是結構渾融,感情貫通,但缺少了點睛之筆,沒有傳世佳句。上等好的詩詞往往是有篇有句,甚至很多詩詞往往開篇就是驚豔之句。
  • 蘇軾被朋友妻子趕出門,一氣之下,寫了一首詩,造就了一個成語
    而接下來要說的這件趣事,則是蘇軾為某位神交好友寫了一首詩。無意中對另一位好友的家庭地位進行了調侃,沒想到其中一個詞竟然「火」了千年,至今被人們使用。《寄吳德仁兼陳季常》此詩作於公元1085年,也就是蘇軾49歲時,此時他已從黃州貶得回來。
  • 王安石最美的一首詩,看似是寫梅花,其實寫的是做人的道理
    王安石一生最主要的是政治功績,但他也是一位文採飛揚的大文豪,「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些都是王安石留給世人的經典詩句。王安石退居鐘山期間心灰意冷,這時他看到了牆角的梅花,創作了一首短小精悍,卻意蘊深遠的詩。
  • 李季蘭:一生未出嫁的才女,寫下一首詩道盡夫妻之情,成千古名作
    李冶那首寫透夫妻之情的詩歌名叫《八至》:八至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在詩中,李冶反覆用了八個「至」字,這首詩不可謂不精妙,因為在這短短的二十四個字裡面,不僅僅闡明了夫妻之間的情感關係,還寫清了世間萬事萬物的辯證法,充滿了哲思。
  • 一首詩寫盡了佳人的脫俗和清雅,杜甫《佳人》深度翻譯和賞析
    詩中寫一個亂世佳人被丈夫遺棄,幽居空谷,艱難度日。全詩詩人一以佳人自寓,「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雲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將女子的美,品味的高與幽居環境點出。襯出佳人的孤寂,點出佳人命運之悲,處境之苦,隱含著詩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慨嘆。第二部分開頭說出自當女子家中落寞後,男人便另尋新歡。
  • 出門8年回家後,我寫了一首關於妻子晚年的詩,流傳至今
    出門8年回家後,我寫了一首關於妻子晚年的詩,流傳至今除了他對文學的高度評價之外,王國維仍然愛他的妻子。同樣,他們的愛情也是令人羨慕的。當他28歲時,為了謀生,當他回到家時,他看到他的妻子莫氏因為虛弱和疾病而失去了容貌,連她的容貌也不像以前那麼漂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