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半夏12克(建議1袋)
厚樸9克(建議2袋)
茯苓12克(建議1袋)
生薑15克(5袋)
紫蘇葉6克(建議1袋)
【功效】行氣散結,降逆化痰。
【主治】七情鬱結,痰涎凝聚。症見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脅滿悶,或咳或嘔等,苔白潤或白滑,脈弦緩或弦滑。
【注意】因本方用藥多為辛溫苦燥之品,易於傷陰助熱,故氣鬱化火,陰傷津少者,不宜使用。
本方主證為痰氣鬱結之梅核氣。梅核氣以咽中有異物感,梗阻不適,咽之不下,咯之不出,但飲食吞咽並無妨礙為主要特徵,多由七情鬱結,痰氣凝滯而致。肝主疏洩而喜條達,脾胃主運化轉輸津液,肺主布散津液。若肝氣鬱結,情志不遂,肺胃宣降失司,津液不得正常輸入,聚而成痰,痰氣相搏,互結於咽喉,則咽中如有物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氣機鬱滯,故胸膈滿悶;痰氣上逆,肺失宣降,則見咳嗽;胃失和降,則見嘔吐;苔白滑或白潤,脈弦滑或弦緩,均為氣滯痰凝之證。
本證病機為痰氣互結於咽喉,依據"高者仰之"、"結者散之"的原理,宜用行氣開鬱,降逆化痰之法,使氣行則鬱開,痰化則結散。方中半夏苦辛溫燥,化痰散結,和胃降逆,為藥君。厚樸行氣開鬱,下氣除滿,助半夏見宣通鬱氣,寬胸暢中;茯苓滲溼健脾,俾脾運溼去,痰無由生,以增強半夏化痰之力,共為臣藥。生薑辛溫散結,和胃降逆;蘇葉芳香行氣,舒肝理脾,協厚樸開鬱散結,其質輕入肺,宣肺上行以達病所,合為佐使藥。本方辛苦溫藥並用,辛散氣滯,宣通鬱結;苦能燥溼降逆;溫能通氣滯,溫化痰飲。諸藥配伍,辛開苦降,化痰降逆,則痰氣鬱結之證自可解除。
本方中半夏、茯苓、生薑,有仲景小半夏加茯苓湯之意,專為痰涎阻於咽中或喘急咳嘔而設。然痰涎上逆咽中,實因痰隨氣逆的結果,故以厚樸下氣,蘇葉芳香開鬱,二藥又有芳香化溼之效,二者相伍,使痰化則氣行鬱開,氣順則痰消結散。諸藥配伍,痰氣並治,行中有降。
1.氣鬱較甚者,酌情加柴胡、鬱金、香附等以加強行氣解鬱之功;
2.肝氣鬱結見脅肋疼痛者,酌情加川楝子、延胡索以疏肝散結止痛;
3.嘔吐者加入砂仁、丁香、白豆蔻以健胃降逆止嘔;
4.肺經燥滯見咽痛者,加桔梗、玄參以潤燥利咽;
5.痰氣鬱結化熱,心煩失眠者,加黃芩、梔子、連翹以清熱除煩;
6.氣鬱甚而兼胸痛者,加枳殼、瓜蔞以寬中下氣,化痰散結。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每周海量名醫課程免費觀看
隨時隨地觀看直播回放
掃描二維碼
關注我們
公眾號 : 廣東一方醫藥基層
企業網址:http://www.e-fong.com/news.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