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百科: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乾燥塊莖。夏、秋二季採挖,洗淨,除去外皮和鬚根,曬乾。
性狀鑑別:本品呈類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徑1~1.5cm。表面白色或淺黃色,頂端有凹陷的莖痕,周圍密布麻點狀根痕;下面鈍圓,較光滑。質堅實,斷面潔白,富粉性。氣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性味歸經: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
功能主治:燥溼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用於溼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外治癰腫痰核。
用法用量:內服一般炮製後使用,3~9g。外用適量,磨汁塗或研末以酒調敷患處。用時搗碎。
使用禁忌:不宜與川烏、制川烏、草烏、制草烏、附子同用;生品內服宜慎 。
金貴半夏生產加工要求:
1.選擇來自湖北道地藥材產區湖北鍾祥周邊地區的野生半夏為原料,進行投料生產。
2.二氧化硫殘留量按照二氧化硫殘留量測定法測定,不得過150mg/kg。
3.確保每批半夏原藥材外皮去乾淨,少見油粒,直徑小於0.5cm不入藥的原則把控原料來源。
4.嚴格按著國家藥典標準進行投料生產,確保法半夏、姜半夏降低毒性,且符合現行藥典標準,確保終端使用我公司的半夏有療效,且不中毒。
半夏配伍:
燥溼化痰
半夏+陳皮+茯苓+甘草(二陳湯):痰溼壅滯之咳喘聲重,痰白質稀
半夏+天麻+白朮(半夏白朮天麻湯):溼痰上犯清陽之頭痛、眩暈,甚至嘔吐痰涎
半夏+秫米:痰飲內盛,胃氣失和而夜寐不安
嘔吐要藥
半夏+生薑(半夏湯):痰飲或胃寒所致的胃氣上逆嘔吐
半夏+石斛+麥冬:胃陰虛嘔吐
半夏+人參+白蜜(大半夏湯):胃氣虛嘔吐
消痞散結
半夏+乾薑+黃芩+黃連(半夏瀉心湯):痰熱淤阻之心下痞滿
半夏+瓜蔞+黃連(小陷胸湯):痰熱結胸證
半夏+紫蘇+厚樸+茯苓(半夏厚樸湯):梅核氣之氣鬱痰凝證
半夏生品有毒,能戟人咽喉,使人嘔吐,咽喉腫痛,失音,一般不宜內服,多作外用,但可隨方入煎劑使用,而不宜入丸散劑使用。生用以化痰止咳,消腫散結為主,用於瘡癰腫毒,溼痰咳嗽等。經炮製後,能降低毒性,緩和藥性,消除副作用。
清半夏炮製:取淨半夏,大小分開,用8%白礬溶液浸泡至內無幹心,口嘗微有麻舌感,取出,洗淨,切厚片,乾燥。每100kg淨半夏,用白礬20kg。
清半夏性狀:本品呈橢圓形、類圓形或不規則的片。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見灰白色點狀或短線狀維管束跡,有的殘留栓皮處下方顯淡紫紅色斑紋。質脆,易折斷,斷面略呈角質樣。氣微,味微澀、微有麻舌感。
性味歸經:辛,溫。歸脾、胃、肺經。
功能主治:燥溼化痰。用於溼痰咳嗽,胃脘痞滿,痰涎凝聚,咯吐不出。
經白礬水浸漂或煮後,長於化痰,以燥溼化痰為主,用於溼痰咳嗽,痰熱內結,風痰吐逆,痰涎凝聚,咯吐不出等。
法半夏炮製:取半夏,大小分開,用水浸泡至內無幹心,取出;另取甘草適量,加水煎煮二次,合併煎液,倒入用適量水製成的石灰液中,攪勻,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攪拌1~2次,並保持浸液pH值12以上,至剖面黃色均勻,口嘗微有麻舌感時,取出,洗淨,陰乾或烘乾,即得
法半夏性狀:
本品呈類球形或破碎成不規則顆粒狀。表面淡黃白色、黃色或棕黃色。質較鬆脆或硬脆,斷面黃色或淡黃色,顆粒者質稍硬脆。氣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性味歸經:辛,溫。歸脾、胃、肺經。
功能主治:燥溼化痰。用於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
經甘草、石灰水制後,偏於祛寒痰,同時具有調脾和胃的作用,用於寒痰,溼痰,胃有痰濁不得臥等。亦多用於中藥成方製劑中
姜半夏炮製:取淨半夏,大小分開,用水浸泡至內無幹心時,取出;另取生薑切片煎湯,加白礬與半夏共煮透,取出,晾乾,或晾至半乾,乾燥;或切薄片,乾燥。每100kg淨半夏,用生薑25kg、白礬12.5kg。
姜半夏性狀:本品呈片狀、不規則顆粒狀或類球形。表面棕色至棕褐色。質硬脆,斷面淡黃棕色,常具角質樣光澤。氣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粘牙。
性味歸經:辛,溫。歸脾、胃、肺經。
功能主治:溫中化痰,降逆止嘔。用於痰飲嘔吐,胃脘痞滿。
經生薑、白礬制後,善於止嘔,以溫中化痰,降逆止嘔為主,用於痰飲嘔吐,胃脘痞滿,喉痺、瘰癧等證。
水半夏:為天南星科植物水半夏的乾燥塊莖。其鑑別特點是,塊莖呈類橢圓形或圓錐形、卵形,直徑5~15cm,高8~30mm。表面略具皺紋,有多數隱約可見的小鬚根痕,上端類圓形。質堅實,斷面類白色,粉性。味辛辣,麻舌而刺喉。有毒。
虎掌南星:塊莖呈扁球形,上下兩面均較平坦,大小不一,主塊莖直徑約至5cm,厚1.2至1.8cm,通常周邊生有數個側塊莖或有側芽;側生塊莖呈半球形,直徑1至2.5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上端中央凹陷,凹陷周圍密布細小凹點。質堅實而重。味有麻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