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燥溼化痰,降逆止嘔

2021-02-07 九信安心中藥

半夏百科: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乾燥塊莖。夏、秋二季採挖,洗淨,除去外皮和鬚根,曬乾。

性狀鑑別:本品呈類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徑1~1.5cm。表面白色或淺黃色,頂端有凹陷的莖痕,周圍密布麻點狀根痕;下面鈍圓,較光滑。質堅實,斷面潔白,富粉性。氣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性味歸經: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

功能主治:燥溼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用於溼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外治癰腫痰核。

用法用量:內服一般炮製後使用,3~9g。外用適量,磨汁塗或研末以酒調敷患處。用時搗碎。

使用禁忌:不宜與川烏、制川烏、草烏、制草烏、附子同用;生品內服宜慎 。

金貴半夏生產加工要求:

1.選擇來自湖北道地藥材產區湖北鍾祥周邊地區的野生半夏為原料,進行投料生產。

2.二氧化硫殘留量按照二氧化硫殘留量測定法測定,不得過150mg/kg。

3.確保每批半夏原藥材外皮去乾淨,少見油粒,直徑小於0.5cm不入藥的原則把控原料來源。

4.嚴格按著國家藥典標準進行投料生產,確保法半夏、姜半夏降低毒性,且符合現行藥典標準,確保終端使用我公司的半夏有療效,且不中毒。

半夏配伍:

燥溼化痰

半夏+陳皮+茯苓+甘草(二陳湯):痰溼壅滯之咳喘聲重,痰白質稀

半夏+天麻+白朮(半夏白朮天麻湯):溼痰上犯清陽之頭痛、眩暈,甚至嘔吐痰涎

半夏+秫米:痰飲內盛,胃氣失和而夜寐不安

嘔吐要藥

半夏+生薑(半夏湯):痰飲或胃寒所致的胃氣上逆嘔吐

半夏+石斛+麥冬:胃陰虛嘔吐

半夏+人參+白蜜(大半夏湯):胃氣虛嘔吐

消痞散結

半夏+乾薑+黃芩+黃連(半夏瀉心湯):痰熱淤阻之心下痞滿

半夏+瓜蔞+黃連(小陷胸湯):痰熱結胸證

半夏+紫蘇+厚樸+茯苓(半夏厚樸湯):梅核氣之氣鬱痰凝證

半夏生品有毒,能戟人咽喉,使人嘔吐,咽喉腫痛,失音,一般不宜內服,多作外用,但可隨方入煎劑使用,而不宜入丸散劑使用。生用以化痰止咳,消腫散結為主,用於瘡癰腫毒,溼痰咳嗽等。經炮製後,能降低毒性,緩和藥性,消除副作用。

清半夏炮製:取淨半夏,大小分開,用8%白礬溶液浸泡至內無幹心,口嘗微有麻舌感,取出,洗淨,切厚片,乾燥。每100kg淨半夏,用白礬20kg。

清半夏性狀:本品呈橢圓形、類圓形或不規則的片。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見灰白色點狀或短線狀維管束跡,有的殘留栓皮處下方顯淡紫紅色斑紋。質脆,易折斷,斷面略呈角質樣。氣微,味微澀、微有麻舌感。

性味歸經:辛,溫。歸脾、胃、肺經。

功能主治:燥溼化痰。用於溼痰咳嗽,胃脘痞滿,痰涎凝聚,咯吐不出。

經白礬水浸漂或煮後,長於化痰,以燥溼化痰為主,用於溼痰咳嗽,痰熱內結,風痰吐逆,痰涎凝聚,咯吐不出等。

法半夏炮製:取半夏,大小分開,用水浸泡至內無幹心,取出;另取甘草適量,加水煎煮二次,合併煎液,倒入用適量水製成的石灰液中,攪勻,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攪拌1~2次,並保持浸液pH值12以上,至剖面黃色均勻,口嘗微有麻舌感時,取出,洗淨,陰乾或烘乾,即得

法半夏性狀:

本品呈類球形或破碎成不規則顆粒狀。表面淡黃白色、黃色或棕黃色。質較鬆脆或硬脆,斷面黃色或淡黃色,顆粒者質稍硬脆。氣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性味歸經:辛,溫。歸脾、胃、肺經。

功能主治:燥溼化痰。用於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

經甘草、石灰水制後,偏於祛寒痰,同時具有調脾和胃的作用,用於寒痰,溼痰,胃有痰濁不得臥等。亦多用於中藥成方製劑中

姜半夏炮製:取淨半夏,大小分開,用水浸泡至內無幹心時,取出;另取生薑切片煎湯,加白礬與半夏共煮透,取出,晾乾,或晾至半乾,乾燥;或切薄片,乾燥。每100kg淨半夏,用生薑25kg、白礬12.5kg。

姜半夏性狀:本品呈片狀、不規則顆粒狀或類球形。表面棕色至棕褐色。質硬脆,斷面淡黃棕色,常具角質樣光澤。氣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粘牙。

性味歸經:辛,溫。歸脾、胃、肺經。

功能主治:溫中化痰,降逆止嘔。用於痰飲嘔吐,胃脘痞滿。

經生薑、白礬制後,善於止嘔,以溫中化痰,降逆止嘔為主,用於痰飲嘔吐,胃脘痞滿,喉痺、瘰癧等證。

水半夏:為天南星科植物水半夏的乾燥塊莖。其鑑別特點是,塊莖呈類橢圓形或圓錐形、卵形,直徑5~15cm,高8~30mm。表面略具皺紋,有多數隱約可見的小鬚根痕,上端類圓形。質堅實,斷面類白色,粉性。味辛辣,麻舌而刺喉。有毒。

虎掌南星:塊莖呈扁球形,上下兩面均較平坦,大小不一,主塊莖直徑約至5cm,厚1.2至1.8cm,通常周邊生有數個側塊莖或有側芽;側生塊莖呈半球形,直徑1至2.5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上端中央凹陷,凹陷周圍密布細小凹點。質堅實而重。味有麻舌感。

相關焦點

  • 中草藥材 | 半夏:燥溼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
    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半下、和姑、地文、守田、水玉、仙半夏、主田、地雷公。主產於四川、湖北、河南、江蘇、貴州等省。夏、秋二季採挖,洗淨,除去外皮和鬚根,曬乾。姜半夏呈片狀、不規則顆粒狀或類球形。表面棕色至棕褐色。質硬脆,斷面淡黃棕色,常具角質光澤。氣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粘牙。法半夏呈類球形或破碎成不規則顆粒狀。
  • 中草藥材 | 半夏:燥溼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
    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乾燥塊莖。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半下、和姑、地文、守田、水玉、仙半夏、主田、地雷公。主產於四川、湖北、河南、江蘇、貴州等省。夏、秋二季採挖,洗淨,除去外皮和鬚根,曬乾。
  • 半夏的功效與作用:燥溼化痰,降逆止嘔.
    半夏植物圖片半夏花期圖片藥材名:半夏拼音:Bàn Xià別名:三葉半夏、三葉老、三步跳、麻玉果、燕子尾、地文、守田、羊眼半夏、蠍子草、麻芋果、和姑。半夏使用不當可引起中毒,表現為口舌咽喉癢痛麻木,聲音嘶啞,言語不清,流涎,味覺消失,噁心嘔吐,胸悶,腹痛腹瀉嚴重者可出現喉頭痙攣,呼吸困難,四肢麻痺,血壓下降,肝腎功能損害等,最後可因呼吸中樞麻痺而死亡。燥溼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用於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夜臥不安,癭瘤痰核,癰疽腫毒,胸脘痞悶,梅核氣症;生用外治癰腫痰核。姜半夏多用於降逆止嘔。
  • 藥物解析——降逆止嘔化痰開竅的半夏
    生半夏有毒,中毒症狀為口舌麻木,胃部不適,口腔咽喉及舌部燒灼疼痛,腫脹、流涎、噁心及胸前壓迫感,音嘶或失音,呼吸困難,痙攣甚至窒息,生半夏的毒性可以用生薑、白礬來解,因為半夏作用於人體時是一股很強的力量凝聚在一起,辛辣而不散,所以用生薑善走善行竄的性質辛散這種力量,來解除半夏對人體產生的不適反應,現在臨床用到的半夏,多是制半夏,用生薑制過的半夏,其實就相當於小半夏湯,能夠增強半夏降逆止嘔的功效
  • 每天學一味本草,半夏(燥溼化痰)
    三葉半夏、三步跳、麻芋子、水芋、地巴豆。多年生草本。塊莖近球形。葉出自塊莖頂端,在葉柄下部內側生一白色珠芽;一年生的葉為單葉,卵狀心形;2~3年後,葉為3小葉的複葉,小葉橢圓形至披針形,中間小葉較大,兩側的較小,先端銳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光滑無毛。
  • 每日一藥-半夏(3.23)
    半夏【來源】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乾燥塊莖。【性狀鑑別】呈類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徑1~1. 5cm。表面白色或淺黃色,頂端有凹陷的莖痕,周圍密布麻點狀根痕;下面鈍圓,較光滑。質堅實,斷面潔白,富粉性。氣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 每日一方|行氣散結 降逆化痰——半夏厚樸湯
    法半夏12克(建議1袋)厚樸9克(建議2袋)茯苓12克(建議1袋)生薑15克(5袋)紫蘇葉6克(建議1袋)【功效】行氣散結,降逆化痰。【主治】七情鬱結,痰涎凝聚。症見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脅滿悶,或咳或嘔等,苔白潤或白滑,脈弦緩或弦滑。
  • 半夏的功效作用及禁忌
    本文導讀:常說的半夏為旱半夏,來源於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乾燥塊莖。性溫,味辛,有毒。功能燥溼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主治痰溼水飲、胸膈脹滿、噁心嘔吐、痰多咳喘等病症。        半夏的功效與作用:        半夏性味歸經: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半夏功效:燥溼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
  • 法半夏的功效與作用
    法半夏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塊莖,中國大部分地區均有,主產於四川、湖北、江蘇、安徽等地,表面淡黃白色、黃色或棕黃色,質較鬆脆或硬脆,具有燥溼、化痰等功效,常用於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等症。法半夏的功效【性味】辛、溫。【歸經】歸脾、胃、肺經。【功效】燥溼化痰。
  • 半夏及混偽品功效差別
    塊莖入藥,有毒,能燥溼化痰,降逆止嘔,生用消癤腫;主治咳嗽痰多、噁心嘔吐。外用治急性乳腺炎、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獸醫用以治鎖喉癀。本種喜暖溫潮溼,耐蔭蔽;可栽培於林下或果樹行間,或與其它作物間作,可用塊莖、珠芽或種子繁殖。
  • 【中藥學堂】:半夏
    相關名: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半下、和姑、地文、守田、水玉、仙半夏、主田、地雷公。飲片清半夏呈橢圓形、類圓形或不規則片。切面談灰色至灰白色,可見灰白色點狀或短線狀維管束跡,有的殘留外皮處下方顯淡紫紅色斑紋。質脆,易折斷,斷面略呈角質樣。氣微,味微澀、微有麻舌感。姜半夏呈片狀、不規則顆粒狀或類球形。表面棕色至棕褐色。質硬脆,斷面淡黃棕色,常具角質光澤。
  • 旱半夏淺析
    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近年因野生資源逐年下降,家種半夏異軍突起,現野生半夏從全國大部分地區萎縮至貴州、四川、湖北、甘肅的少數地區,而家種半夏已發展到山西、河北、山東、甘肅等地。 旱半夏是中醫常用的燥溼化痰、降逆止嘔要藥。臨床治療脾胃不適、咳痰噁心是非它莫屬,故處方需求量大,製藥企業原料需求多。旱半夏獨具特色的治療效果。半夏的主要功效為鎮咳、祛痰、止吐。
  • 每天一味中藥——半夏
    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乾燥塊莖。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半下、和姑、地文、守田、水玉、仙半夏、主田、地雷公。主產於四川、湖北、河南、江蘇、貴州等省。夏、秋二季採挖,洗淨,除去外皮和鬚根,曬乾。
  • 經典名方「小半夏湯」
    小半夏湯:出自《金匱要略》卷中。為理氣劑。具有化痰散飲,和胃降逆之功效。主治痰飲嘔吐。
  • 半夏白朮天麻湯加減治頸性眩暈
    臨證應用半夏白朮天麻湯加減治療頸性眩暈,療效顯著。 組成和用法 法半夏9克,天麻9克,白茯苓10克,陳皮10克,白朮10克,蒼朮12克,生草6克。水煎2次共對為500毫升,早晚2次溫服,14劑為一個療程。 功效 燥溼化痰,平肝熄風。
  • 【中藥小知識】學一味中藥——半夏!
    曬乾,為生半夏;一般用薑汁、明礬制過入煎劑。炮製方法    1.生半夏:揀去雜質,篩去灰屑。    2.法半夏:取淨半夏,用涼水浸漂,避免日曬,根據其產地質量及其顆粒大小,斟酌調整浸泡日數。泡至10日後,如起白沫時,每半夏100斤加白礬2斤,泡1日後再進行換水,至口嘗稍有麻辣感為度,取出略晾。
  • 用它泡腳:理氣開鬱、燥溼化痰....適合燥熱的三伏天
    如果你也會情緒低落,(因為痰溼比較重,阻礙陽氣運行,所以不容易開心)溫膽湯為千年祛溼化痰的古方,原本是用來喝的方劑,後來被藥師調整成溫膽湯足浴包。對於脾虛有溼的人來說,脾胃的吸收能力還不如腳底的經絡吸收的好,吃東西不如泡腳,讓腳底的經絡,把古方中的有效成分吃下去。
  • 【中藥學堂】法半夏
    來源本品為半夏的炮製加工品,法半夏為單子葉植物綱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塊莖。相關名法夏、黃法夏、京法夏、京夏、京半夏產地中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性能特點本品善燥溼降逆止嘔,又性溫兼散寒。功效法半夏燥性較和緩,除可燥溼化痰外,尚有調脾和胃之功效,常用於脾虛溼困、痰飲內停之證。
  • 花開「半夏」
    【功能與主治】 燥溼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用於溼疾寒痰,咳喘痰多,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皖痞悶,梅核氣;外治癰腫痰核。【用法與用量】內服一般炮製後使用,3〜9g。外用適量,磨汁塗或研末以酒調敷患處。【注意】不宜與川烏、制川烏、草烏、制草烏、附子同用;生品內服宜慎。
  • 各種痰與化痰中藥,你了解哪幾種?如何應用,值得收藏
    化痰藥可祛痰或消痰,多經肺經,按功效可分為燥溼化痰、清熱化痰、潤燥化痰、溫化寒痰、治風化痰等類型。一起來看看,你都了解哪種化痰中藥,又該如何應用呢?半夏——燥溼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半夏味辛,性溫;歸脾、胃、肺經;本品善祛脾胃溼痰,內服能燥溼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是治溼痰、寒痰、嘔吐的要藥。外用能攻毒散結而消腫,可以治癭瘤痰核及癰腫等。使用注意:半夏有分類,法半夏長於燥溼,姜半夏長於降逆止嘔;清半夏長於化痰;竹瀝半夏長於清熱化痰;生半夏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