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一味中藥——半夏
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乾燥塊莖。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半下、和姑、地文、守田、水玉、仙半夏、主田、地雷公。主產於四川、湖北、河南、江蘇、貴州等省。夏、秋二季採挖,洗淨,除去外皮和鬚根,曬乾。
-
每日學一味中藥:合歡皮
:款冬花每日學一味中藥:洋金花每日學一味中藥:矮地茶每日學一味中藥:葶藶子每日學一味中藥:苦杏仁每日學一味中藥:馬兜鈴每日學一味中藥:紫苑每日學一味中藥:百部每日學一味中藥:白前每日學一味中藥:野馬追每日學一味中藥:白屈菜
-
每天學一味中藥,海藻!
(《外臺》崔氏海藻散)2、治肉癭、石癭:海藻、貝母、陳皮、昆布、青皮、川芎、當歸、半夏、連翹、獨活、甘草各3克,海帶1.5克。水煎服。(《外科正宗》海藻玉壺湯)3、治肝經癭瘤:海藻、昆布各60克,小麥120克(醋煮炒幹),龍膽草60克。上為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臨臥白湯送下,並噙化咽之。
-
每天學一味中藥,半夏!
炮製品有: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等。類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徑0.8~1.5釐米。表面白色或淺黃色,頂端中心有凹陷的莖痕,周圍密布棕色凹點狀的根痕;下端鈍圓,較光滑。質堅實,斷面白色,富粉性。氣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性溫,味辛,有毒。歸脾經、胃經、肺經。燥溼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燥溼藥。
-
每日學一味中藥:九龍藤
花兩性,總狀花序狹長,腋生,有時與葉對生或數個聚生於枝頂而成復總狀花序;苞片與小苞片小,早落;花梗纖細;花託漏鬥形;萼杯狀,裂片5,披針形;花瓣5,白色,具瓣柄,瓣片匙形,外面中部疏被絲毛;能育雄蕊3,退化雄蕊2;子房具短柄,僅沿兩縫線被毛。莢果倒卵狀長圓形,扁平。種子2~5顆,圓形,扁平。【產地分布】生於溝邊、山谷、河邊、疏林下或灌木林中。
-
每天學一味中藥——燕窩
❶ 每天學一味中藥——柴胡❷ 每天學一味中藥——川芎❸ 每天學一味中藥——蟬花❹ 每天學一味中藥——絲瓜絡❺ 每天學一味中藥——麝香❻ 每天學一味中藥——神曲❼ 每天學一味中藥——鵝不食草❽ 每天學一味中藥——蛇蛻❾ 每天學一味中藥——紅芪
-
每天學一味中藥——白首烏
❶ 每天學一味中藥——蓮子心❷ 每天學一味中藥——川芎❸ 每天學一味中藥——蟬花❹ 每天學一味中藥——絲瓜絡❺ 每天學一味中藥——麝香❻ 每天學一味中藥——神曲❼ 每天學一味中藥——鵝不食草❽ 每天學一味中藥——蛇蛻❾ 每天學一味中藥——紅芪
-
每天學一味中藥——杜仲
❶ ❹ 每天學一味中藥——絲瓜絡❺ 每天學一味中藥——降香❻ 每天學一味中藥——神曲❼ 每天學一味中藥——鵝不食草❽ 每天學一味中藥——蛇蛻❾ 每天學一味中藥——紅芪黃皮棉紙雷火灸 | 三年陳艾 手工卷制
-
每天學一味中藥——鹿茸
後肢外側裸關節下有褐色蹠庶腺,主蹄狹尖,側蹄小。尾短。冬毛厚密,有絨毛,慄棕色,毛尖灰黃色,白色斑無或不明顯。夏毛薄,無絨毛,全身紅棕色,白色斑點顯著,在脊背兩旁及體側下緣的白斑排成兩行,有黑色背中線。雌鹿無角,雄鹿具角,長全時共4~5叉。馬鹿:體較大,體長約2米,體重超過200千克。肩高約1.5米,背平直,肩與臀高相等。鼻端裸露。
-
每天學一味中藥——安息香
❶ 每天學一味中藥——熟地黃❷ 每天學一味中藥——地黃❸ 每天學一味中藥——蟬花❹ 每天學一味中藥——絲瓜絡❺ 每天學一味中藥——降香❻ 每天學一味中藥——神曲❼ 每天學一味中藥——鵝不食草❽ 每天學一味中藥——蛇蛻❾ 每天學一味中藥——杜仲
-
學一味中藥-蘇木
大家欣賞下面用中藥名整的故事。作者:林德樹國老臺鑑:小民蘇梗有冤茵陳。叔父蘇木,家居常山,以種桑葉為業,自幼結髮民女茨菇,善養僵蠶,會織昆布,生二男一女。長子蘇耔、次子蘇葉,五六歲患水痘症,相醜陋被人喚作二醜。女兒生來芥白,面勝櫻桃,發似澤漆,齒如百合,腰若檉柳,起名叫蘇子花。
-
每天學一味中藥——天冬
❶ 每天學一味中藥——佩蘭❷ 每天學一味中藥——桑白皮❸ 每天學一味中藥——爐甘石❹ 每天學一味中藥——絲瓜絡❺ 每天學一味中藥——五加皮❻ 每天學一味中藥——神曲❼ 高手在民間——特效方【一】❽ 高手在民間——特效方【二】❾ 高手在民間——特效方【三】
-
每天學一味中藥,秦皮!
奇數羽狀複葉,對生;葉軸具柔毛及腺毛,後漸脫落;小葉3~5,卵形或長卵形,先端長漸尖,邊緣有銳鋸齒,上面光滑,下面沿主脈及側脈被柔毛;花與葉同時或稍後開放,雄性與兩性異株,圓錐花序生於嫩枝頂端及葉腋;花小,花萼鍾狀,不規則4~5裂;無花冠;雄蕊2枚,外露;柱頭2深裂;常鉗形內彎。翅果長倒卵形或倒披針形。花期4~5月,果期8~9月。均生於山坡路邊或林中。
-
每天學一味中藥,番瀉葉!
狹葉番瀉:小灌木,高達1米。葉為羽狀複葉,具5~8對小葉,小葉具短柄。小葉片披針形,長23~46毫米,寬3.5~9毫米,先端漸尖,基部稍不對稱,兩面疏被毛近無毛,託葉卵狀披針形,長2~4毫米。總狀花序腋生,生花6~14朵,萼片5,長卵形,不等大,花瓣5,黃色,倒卵形,下面2瓣較大,雄蕊10,上部3枚不育且小形,中部4枚等長,下部3枚身下彎曲,花葯略呈四方形,基部箭形,雌蕊彎曲呈鐮刀狀,子房具柄,疏被毛。莢果呈扁平長方形,長4~6釐米,寬1~1.7釐米,幼時疏被白毛,後漸脫落。種子4~7,略呈長方形而扁。花期9~12月,果期翌年3月。
-
每天學一味中藥,路路通!
聚花果,由多數小蒴果集合而成,球形,直徑2~3釐米。基部有總果梗。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有多數尖刺及喙狀小鈍刺,長0.5~1釐米,常折斷,小蒴果頂部開裂,呈蜂窩狀小孔。體輕,質硬,不易破開。氣微,味淡。性平,味苦。歸肝經、腎經。祛風活絡,利水通經。屬祛風溼藥下屬分類的祛風溼強筋骨藥。用量5~9克,煎服。
-
每天學一味中藥,白蘞!
聚傘花序與葉對生,序梗細長而纏繞;花小,萼片5,不明顯;花瓣5,淡黃色;雄蕊5枚,與花瓣對生,花絲短;花盤杯狀,邊緣稍分裂;子房2室,花柱甚短。漿果圓球形或腎形,熟時藍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生於山野、路旁雜草叢中。分布於華北、華東及中南地區。春、秋季採挖,除去泥沙及細根,切成縱瓣或斜片,曬乾。
-
每天學一味中藥,乳香!
矮小喬木。樹幹粗壯,樹皮光滑,淡棕黃色。葉互生,密集形成葉簇,或於上部疏生,奇數羽狀複葉,葉柄被白毛,小葉卜9對,對生,小葉片長卵形,先端鈍,通常略波曲,基部圓形,近心形或楔形,邊緣有不規則的圓齒裂,或呈不明顯齒裂至近全緣,兩面均被白毛或上面無毛,下面被疏毛。
-
【中藥學堂】:半夏
相關名: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半下、和姑、地文、守田、水玉、仙半夏、主田、地雷公。飲片清半夏呈橢圓形、類圓形或不規則片。切面談灰色至灰白色,可見灰白色點狀或短線狀維管束跡,有的殘留外皮處下方顯淡紫紅色斑紋。質脆,易折斷,斷面略呈角質樣。氣微,味微澀、微有麻舌感。姜半夏呈片狀、不規則顆粒狀或類球形。表面棕色至棕褐色。質硬脆,斷面淡黃棕色,常具角質光澤。
-
每天學一味中藥,地膚子!
花小,雜性,黃綠色,無梗,1朵或數朵生於葉腋;花被基部連合,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向內彎曲,包被子房,中肋突起,在花被背部彎曲處有一綠色突起物,果時發達為橫生的翅;雄蕊5枚,與花被裂片對生,伸出花外;子房上位,扁圓形,花柱短,柱頭2,線形。胞果扁球形,基部有5枚帶翅的宿存花被。種子1粒,棕色。花期7~9月,果期9~ 10月。生於山野荒地、田野、路旁或庭園栽培。分布幾遍全國。
-
每天學一味中藥,槐花!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❹每天學一味中藥,荷葉!❺學會這招,通經絡,暖全身,這個冬天難感冒!❻手心的溫度,竟能治好多病!❼每天學一味中藥,番瀉葉!❽恢復免疫力的方法:補氣!❾每天學一味中藥,銀杏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