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百合科植物天冬的乾燥塊根。從河北、山西、陝西、甘肅等省的南部至華東、中南、西南各省區都有分布。具有養陰潤燥,清肺生津之功效。常用於肺燥乾咳,頓咳痰黏,腰膝酸痛,骨蒸潮熱,內熱消渴,熱病津傷,咽幹口渴,腸燥便秘。
乾燥塊根。
味甘、苦,性寒。歸肺、腎經。
養陰潤燥,清肺生津。
用於肺燥乾咳,頓咳痰黏,腰膝酸痛,骨蒸潮熱,內熱消渴,熱病津傷,咽幹口渴,腸燥便秘。
1、治血虛肺燥,皮膚拆裂及肺痿咳膿血證:天門冬新掘者不拘多少,淨洗,去心、皮,細搗,絞取汁用砂鍋慢火熬成膏,每用一二匙,空心溫酒調服。(《醫學正傳)天門冬膏)
2、治肺胃燥熱,痰澀咳嗽: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等分。上兩味熬膏,煉白蜜收,不時含熱咽之。(《張氏醫通》二冬膏)
3、治肺痿咳嗽,吐涎沫,心中溫溫.咽燥而不渴者:生天冬搗取汁一升,酒一鬥,飴一升,紫菀四合,人銅器於湯上煎至可丸。服如杏子大一丸,日可三服。(《肘後方》)
6-12g。
秋、冬二季採挖,洗淨,除去莖基和鬚根,置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趁熱除去外皮,洗淨,乾燥。
攀援植物。根在中部或近末端成紡錘狀膨大,膨大部分長3-5釐米,粗1-2釐米。莖平滑,常彎曲或扭曲,長可達1-2米,分枝具稜或狹翅。葉狀枝通常每3枚成簇,扁平或由於中脈龍骨狀而略呈銳三稜形,稍鐮刀狀,長0.5-8釐米,寬約1-2毫米;莖上的鱗片狀葉基部延伸為長2.5-3.5毫米的硬刺,在分枝上的刺較短或不明顯。花通常每2朵腋生,淡綠色;花梗長2-6毫米,關節一般位於中部,有時位置有變化;雄花:花被長2.5-3毫米;花絲不貼生於花被片上;雌花大小和雄花相似。漿果直徑6-7毫米,熟時紅色,有1顆種子。花期5-6月,果期8-10月。
從河北、山西、陝西、甘肅等省的南部至華東、中南、西南各省區都有分布。生於海拔1750米以下的山坡、路旁、疏林下、山谷或荒地上。也見於朝鮮、日本、寮國和越南。
呈長紡錘形,略彎曲,長5~18cm,直徑0.5~2cm。表面黃白色至淡黃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深淺不等的縱皺紋,偶有殘存的灰棕色外皮。質硬或柔潤,有黏性,斷面角質樣,中柱黃白色。氣微,味甜、微苦。
呈長紡錘形,略彎曲,長5~18cm,直徑0.5~2cm。表面黃白色至淡黃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深淺不等的縱皺紋,偶有殘存的灰棕色外皮。質硬或柔潤,有黏性,斷面角質樣,中柱黃白色。氣微,味甜、微苦。
天冬、麥冬本來是天上兩個仙女。大姐天冬幹練靈巧,爽直,性格盛於妹妹;小妹麥冬文靜秀氣,貌美,並喜用淡紫色或白色的花朵裝扮自己。她們在天上見到人間虛癆熱病的病魔到處行兇,致使人們面簧肌瘦,燥咳吐血,口渴便秘,死者眾多,十分可憐。姐妹倆十分同情人間疾苦,決心下凡解救。大姐就在我國東南、西南、河北、山東、甘肅的山谷、坡地疏林、灌木叢中生根落戶,小妹麥冬就在我國的秦嶺以南浙江、四川一帶的溪邊、林下安家落戶。
姐妹倆出沒在偏僻地帶為那些被病魔纏身的病人奉獻自己,和病魔作鬥爭。姐妹倆雖然都能趕出肺胃陰虛、肺胃燥熱、便秘的病魔,又根據兩個人的性格有所側重。大姐對火、燥二魔的清除的力度大於妹妹,直至入侵腎部的魔鬼;小妹性格文靜力弱,但主攻心中燥魔不在話下。二人合作,水火既濟,促人康泰。
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上古針灸刺血健康療法》平臺無關,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❶ 每天學一味中藥——佩蘭
❷ 每天學一味中藥——桑白皮
❸ 每天學一味中藥——爐甘石
❹ 每天學一味中藥——絲瓜絡
❺ 每天學一味中藥——五加皮
❻ 每天學一味中藥——神曲
❼ 高手在民間——特效方【一】
❽ 高手在民間——特效方【二】
❾ 高手在民間——特效方【三】
黃皮棉紙雷火灸 | 三年陳艾 手工卷制
(知艾者福 善艾者壽 薪火相傳)
∅4.0x20cm,15:1高品質三年陳艾葉制絨,純手工黃皮棉紙卷正品艾條,加紅花、姜粉,產地:河南·南陽
艾條購買方式:
1,點擊「閱讀原文」,進商城直接下單訂購;
2,客服微信:18538093861 諮詢訂購;
3,收到訂單後,當天即可發貨。
上古針灸刺血健康療法
長按左邊二維碼關注我們
何老師微信:18339928983
點擊「閱讀原文」,進「岐黃名媛艾灸百科」商城,購正品艾灸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