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臺4歲小布丁,成了垃圾分類志願者

2020-12-18 騰訊網

「您好,請了解下垃圾分類,我來給您講一講……」別看小布丁才4歲,可是身穿橙馬甲的她有一份特殊的「工作」——垃圾分類志願者,每周她都和媽媽以志願家庭的形式參與金鵬天潤社區青年匯垃圾分類示範站活動。

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一隻萌萌的八爪魚「分小萌」,有了一個特殊的身份——北京市垃圾分類形象代言人。這意味著「隨意」扔垃圾的生活即將終結,垃圾分類要走進千家萬戶。作為豐臺共青團在青年聚集的基層社區建立的地域性青年活動平臺,覆蓋21個街道鄉鎮的社區青年匯建立44個「分小萌」垃圾分類示範站,每日組織志願者在投放垃圾尖峰時段,引導居民正確分類投放,並耐心講解垃圾分類知識。

豐臺團區委聯合豐臺區城管委,依託豐臺社區青年匯常態化開展垃圾分類示範站宣傳引導活動。豐臺社區青年匯垃圾分類示範站通過線上招募、線下動員等多種方式,招募垃圾分類志願者300餘名,其中不乏「小手拉大手」的志願家庭。小布丁一家就是豐臺社區青年匯垃圾分類志願家庭之一,每周六布丁身穿橙馬甲,媽媽身穿藍馬甲,一起參與青年匯垃圾分類示範站活動,這對組合總能吸引居民駐足、了解垃圾分類知識。經過連續3周的志願服務,布丁已經很自如地應對前來扔垃圾的居民,「垃圾四分法」「兩桶一袋」這些內容也都已爛熟於心。

記者了解到,5月10日至今豐臺社區青年匯組織垃圾分類志願者800餘人次開展宣傳引導志願服務,累計服務時長1600餘小時。志願家庭帶頭倡導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影響和帶動更多人樹立衛生健康的生活理念,營造全社會自覺投身垃圾分類新時尚,爭做綠色生活踐行者的濃厚氛圍。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 孫穎

編輯 匡峰

流程編輯 劉偉利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豐臺二中附屬看丹小學:垃圾分類 教育先行 | 讓家園更美麗
    豐臺二中附屬看丹小學在垃圾分類工作中,引導學生深刻認識垃圾分類對於社會文明發展的重要意義,不斷增強學生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引導學生從細節做起,從自我做起,積極踐行垃圾分類。 小手拉大手 推動全社會共同參與 學校在引領社會垃圾分類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豐臺二中附屬看丹小學結合豐臺區教委開展的環保先鋒家庭評比活動,通過開展「小手拉大手」系列活動,讓垃圾分類進家庭、進社區,推動全社會共同參與。
  • 右安門街道評選垃圾分類文明家庭 引領垃圾分類新時尚
    「我們倡議,以文明示範家庭為單位,發揮示範帶頭作用,堅持垃圾分類良好習慣,在鄰裡之間形成學習資源共享、先進經驗共享、分類成果共享的氛圍,讓垃圾分類成在右安門街道成為新時尚!」7月26日上午,豐臺區右安門街道舉辦「垃圾分類新時尚 文明家庭我踐行」評選活動啟動儀式,街道48個家庭獲得垃圾分類文明家庭榮譽稱號。當天,來自16個社區的書記、站長、宣傳委員、黨支部書記、樓門長、志願者、以及竇珍志願服務聯合會的志願者和轄區黨建協調委員會成員單位,200餘人參加了活動。
  • 春苑小學志願者服務隊上街發自製小書籤宣傳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小事情,大文明。8月26日放學時間,西山區春苑小學組織教師和少先隊員代表組成的春苑小學志願者服務隊上街,給過往人群和附近的商鋪發了一張自製小書籤,向廣大市民宣傳垃圾分類知識。
  • 用長夾子分類垃圾箱內的垃圾,這群小志願者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倩 林媛媛在濟南甸柳三居垃圾分類點,小志願者們認真聽專業志願者講解了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廚餘垃圾應該放進綠色垃圾桶,塑料屬於可回收垃圾,應該放進藍色垃圾桶。在經過了一番培訓之後,孩子們正式上崗了。
  • 爭做環保小達人 小志願者積極參與垃圾分類社會實踐活動
    為了更好地讓孩子們參與到垃圾分類的活動中來,近日,內蒙古芸公益協會聯合相關部門開展了「伊利方舟 安全童年」——「爭做環保小達人」小志願者垃圾分類宣傳社會實踐活動,來自全市各所小學的50名小學生實地參觀學習了垃圾如何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
  • 北京新版垃圾分類實施首日 這些垃圾成「易錯題」|垃圾分類|垃圾桶...
    5月1日,甜水西園社區,志願者在垃圾投放點幫助居民垃圾分類。記者注意到,桶站周圍擺放了四個易拉寶,分別介紹四種類別的垃圾及常見的例子。現場的小桌子還為居民配備了消毒洗手液、衛生手套,以及垃圾袋、鑰匙環、印有垃圾分類宣傳語的購物布袋等獎品。上午8點半,4名垃圾分類指導員已經在桶站旁等候居民,其中一位還帶上了8歲的女兒,讓孩子在勞動節體驗擔任垃圾分類志願者。十多分鐘後,吉女士提著一袋廚餘垃圾和一袋可回收物走到了站點。
  • 上海爺叔阿姨的夏天:居民垃圾分類意識增強,志願者活兒少了
    這一幕,被志願者耿德超抓個正著。「翻垃圾的人一轉臉,看到了我,她也很驚訝。」這樣的表情,耿德超見過好幾次,「之前有個被我抓到小夥子說,志願者半夜還值班啊?我們再也不敢出來亂扔了。」71歲的「耿叔」是浦東新區洋涇街道棲山小區志願者,為了搞清楚誰在夜裡偷倒垃圾,凌晨兩三點,他穿著志願者的綠馬甲,在垃圾廂房周圍轉悠。
  • 招36萬志願者!北京團團探索「團員回社區報到」做垃圾分類
    那麼,問題來了:公眾垃圾分類知曉率、參與率提高的原因是什麼?是什麼讓近七成的北京市民都參與到垃圾分類之中?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北京社區青年匯的社工和志願者的「桶前值守」和社區宣講。情景教學,垃圾分類變精準北京市執行的是廚餘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4種分類,雖然種類上比其他地區少,可真到扔垃圾時,市民可能要面對「手裡是什麼垃圾」的靈魂拷問。針對該社區年輕住戶多的特點,北京市房山區閻村鎮綠城百合社區青年匯社工陳翠周末在青年匯的工作室辦起模擬廚房的培訓,邀請社區的年輕夫妻參加。
  • 「垃圾分類我先行 綠色風尚我引領」——常營地區志願者垃圾分類...
    為進一步推進小區垃圾分類工作,宣傳垃圾分類新規,11月12日上午,常營地區北京像素治理中心組織轄區20餘名志願者開展了「垃圾分類我先行 綠色風尚我引領」垃圾分類知識培訓。培訓會上,李琰老師通過PPT為志願者講述了垃圾分類的現狀、垃圾的分類、如何做好垃圾分類等三大方面知識,並舉例說明了在家中如何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此外,還講解了在垃圾桶前職守時遇到居民時,應如何勸導、講解。為加深大家的印象,工作人員精心準備了有關垃圾分類的問題和小遊戲環節,讓居民以輕鬆活潑的方式參與其中,掌握垃圾分類相關知識。
  • 新時代奮鬥者|他是垃圾分類最「牛」志願者,有個口訣你聽過
    4月6日起,澎湃新聞推出「新時代·奮鬥者」系列稿件,向家國追夢人致敬。牛廣成手上拿的垃圾分類宣傳撲克牌推出後,迅速成為上海推廣垃圾分類的網紅宣傳品,現已在上海和全國各地發放了1500萬副。早在2010年,古美作為上海第一批垃圾分類試點街道,牛廣成就成了滬上最早的垃圾分類志願者,這一幹就是10年。
  • 「廚餘垃圾還能換日用品,值!」這群重慶志願者上門宣傳垃圾分類
    「易腐垃圾我們每天晚上6點至8點都會在小區回收,你們拿積分卡就可以積分……」今日(22日)世界地球日,在江北區大石壩街道華潤中央公園四期小區和渝中區石油路街道萬科錦城小區內,志願者們走進居民樓棟,通過做遊戲、送禮品、辦理垃圾分類積分卡等向小區居民宣傳垃圾分類,保護地球。
  • 環保「小課堂」、垃圾分類遊戲……高新實驗一小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9月4日16時12分訊(馮一鳴)早晨6點半,重慶高新區第一實驗小學的六年級學生賴蕾伊早早起床,坐在自己的書桌上認真地畫著垃圾分類的展板。為繼續深入普及生活垃圾分類知識,動員全校師生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營造學校師生全民參與垃圾分類文化氛圍,昨(3)日,重慶高新區第一實驗小學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在學校暢和樓開展,旨在將垃圾分類主題教育繼續深入師生內心,呼籲師生人人參與,讓大家都成為環保小衛士。
  • 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龍馬潭區石洞學校開展志願者活動
    12月8日,龍馬潭區石洞學校師生志願者代表們利用石洞趕集時機到石洞紀念碑廣場開展了「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的志願者宣傳活動。志願者們著重通過小喇叭、發放宣傳單、「『垃圾分類大作戰』小遊戲」等方式,向市民宣傳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增強市民垃圾分類的意識,倡導垃圾分類新時尚,開啟美好新生活。垃圾分類,重在全民參與,勝在持之以恆。建議每一名市民都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積極踐行垃圾分類,為創建健康綠色家園貢獻力量。
  • 豐臺區盧溝橋街道長二社區探索垃圾分類新模式
    在豐臺區盧溝橋街道長安新城第二社區,社區黨委充分發揮核心領導作用,統籌協調、廣泛發動、創新舉措,持續深化「小手拉大手」生活垃圾分類活動,注重家校聯合,以兒童帶動家庭,引領生活垃圾分類成為社區新時尚。為確保廚餘垃圾分出的純淨度,社區通過徵集志願者及協調物業資金支持,聘請了專業垃圾分揀人員,由最初的無人值守到目前每天兩個時段內的100%桶前值守率,分類投放指導。同時,增加清運頻次,晚間增加巡視人員,發現冒桶、亂堆亂放及時清理。
  • 黃島街道:參與垃圾分類工作「不一樣」的志願者
    11月30日,黃島街道玉環島街社區出現了一群「不一樣」的志願者——他們全都是退役軍人。據了解,他們得知街道在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如火如荼之時,向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主動請纓參與垃圾分類志願活動。
  • 昌平區興壽鎮辛莊村—— 分類四年,垃圾減量八成
    來源標題:昌平區興壽鎮辛莊村—— 分類四年,垃圾減量八成 眼下垃圾分類全市推廣,而昌平區興壽鎮辛莊村這個京北村莊已經默默堅持垃圾分類4年,從最初缺人缺錢缺經驗,到如今垃圾分類婦孺皆知,垃圾減量率達到80%,辛莊村探索出了一套接地氣
  • 「小手拉大手,繪出垃圾分類新時尚」 懷柔區龍山街道開展家庭垃圾...
    5月1日起,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5月10日,龍山街道舉辦「小手拉大手 繪出垃圾分類新時尚作品展」活動。活動前期,街道利用微信公眾號發出「線上招募令」,徵集家庭垃圾分類繪畫作品45幅並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下在南城社區府前官邸小區進行展覽。
  • 北京青年為垃圾分類貢獻青春方案
    2020年5月1日是北京市正式實施垃圾分類的日子,除了前期在社區粘貼垃圾分類的相關海報外,最快速有效讓市民「分得對」的方法就是志願者值守在垃圾桶前進行指導。北京市執行的是廚餘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4種分類,雖然種類上比其他地區少,可真到扔垃圾時,市民可能要面對「手裡是什麼垃圾」的靈魂拷問。
  • 穿上檸檬黃,帶上小喇叭:豐臺區文明引導深入社區助力垃圾分類
    為提升垃圾源頭分類質量,激發居民對垃圾分類的參與熱情,自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以來,豐臺區全面動員,廣泛發動,組織各街鄉鎮發揮文明引導員的隊伍優勢,直入社區,直面居民,面對面指導,點對點看桶,在社區中展現了亮麗的一片「檸檬黃」,響起了垃圾分類的聲聲文明引導。
  • 大連垃圾分類第一天:中山區500志願者「蹲坑」幫你分垃圾
    12月1日,家住中山區楓合萬嘉小區的居民陳先生拿著兩包已經分好類的生活垃圾,來到四分類垃圾箱前投放,兩位生活垃圾分類督導員上前,幫助陳先生對沒有分對垃圾進行再細分,並詳細講解。12月1日是《大連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實施第一天,中山區500多名黨政機關幹部和志願者走進社區,在垃圾分類點位對居民進行垃圾分類指導和督促,早動手、早落實,針對群眾需求做好督導工作,讓生活垃圾分類逐步成為居民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