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不變,結果怎麼會變。如同訓練投籃,要不斷調整,找到最優的姿勢,才可以把命中率穩定在一定範圍。
許多孩子會覺得語文不需要複習,即便有心,也無從下手。想在期末中獲得好成績,語文複習就要跳出「舒適圈」,避免在已經掌握的知識裡浪費時間。
以高考為例,語文知識會包含四部分的內容:基礎知識、現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和寫作。
最容易成為突破口的是基礎知識和寫作。
基礎知識需要大量依靠記憶,像易錯字,易讀錯的拼音,可以整理一張涵蓋所有易錯字的表,然後以測試的形式(比如找其他同學幫忙出題),找到有哪些字音沒有記牢固,最後就按照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方法,定期回顧複習(隔天、七天、兩周和一個月)。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前期遺忘速度快,後期隨著時間推移和複習次數的增加,遺忘速度會趨於穩定。
應試作文講究的是穩當,而不是劍走偏鋒。觀點新穎,立意要新,素材不老套,邏輯要清晰,卷面整潔不難看,基本就差不多。
只是時間有限,很難做到方方面面俱到,想拿高分,就要提前準備好。與其到處找資料,不如回顧老師課上講解過的主題或試卷出現過的題目,將金句、文章敘述結構和引用的素材記住。
按照主題,找範文(同學寫的、網上找的)回顧自身和家人的經歷,篩選出哪些歷程能拿出來寫進作文中把基礎知識和寫作搞定,剩下可以著手突破現代文閱讀。方法不難:做舊題總結規律,定期做新題保持感覺。
舊題:比較自己的思路與答題的思路,兩者之間有何不同。要總結規律:這道題的得分點在哪裡,出題人是如何理解這篇文章的,下次我該怎麼答才更好……
新題:按照上面步驟總結出來的規律,嘗試來做題。比如發現中間某自然段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那這次新題裡,是不是同樣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如果不是,為何這次不能用?
總結
原則:跳出舒適圈,刻意練習
方法:
列知識大綱,找到未熟悉的知識點,一個個突破,該背的背誦,該做題的做題。提前準備,心中不慌。那些優秀作文,大多提前列好草稿,考試時才能一揮而就。總結規律:回顧舊題,思考差異,找到規律,嘗試在新題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