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的武士道精神呢?面對我軍戰士刺刀,日本少佐掏出鈔票想求饒

2020-12-13 看北朝

1944年3月,我山東敵後根據地部隊率先轉入局部反攻。3月初的一天泰山軍分區部隊接到了泰安地下黨的可靠情報,駐泰日軍指揮官滕田少佐,擬於次日天上午乘汽車去萊蕪視察當地日偽軍的訓練情況。由於滕田多次指揮駐泰安的日偽軍,對我根據地實施掃蕩和清剿,積極執行三光政策,無惡不作,欠下了無數血債。因此我軍決心以軍分區特務營1連在泰萊公路實施伏擊,由泰安(南)縣大隊配合作戰,吃掉這股敵人。

1連部隊在接受任務後,立即趁著夜暗出發,在拂曉前就秘密抵達了預定伏擊圈楊家林、佟家店子村外的樹叢和溝壑裡。這裡是泰安、萊蕪的結合部。泰萊公路從南、北楊家林之間蜿蜒穿過。位於楊家林以東的4公裡的佟家店子村,1連連長劉志太向班排長們下達了任務,配合這次行動的縣大隊在北家林設伏,1排在南楊家林沒伏,2、3排在佟家店子設伏。日軍車隊接近後,先把他們放過楊家林,待其進至佟家店子,以槍聲為號,2、3排從正面出擊。縣大隊和1排從側後出擊,斷敵退路,前後夾擊,務求全殲。

但這次是我軍在敵佔區作戰,距離泰安、萊蕪,尤其是範鎮和顏莊的敵據點很近,這就要求部隊要注意隱蔽,絕對不允許暴露目標;戰鬥發起後,要按照部署,密切配合,猛打猛衝,力爭速戰速決。部隊隨後進入了高度戒備狀態,但隨著時間推移,日軍車隊遲遲不出現,眼看著天已經大亮,路上出現了行人,指戰員開始不耐煩了。最後連1連長都化裝成群眾親自到路上去查看情況。突然在公路轉彎處,我軍的暗哨摘下包頭的毛巾抖了抖。連長劉志太馬上朝伏擊的部隊揮了揮手。隨後部隊迅速把準備好的,用於堵路的大石塊抬上了公路。

這時候,1連長已翻身跳進公路旁的一個土坑,抽出二十響駁殼槍,頂上了子彈。這時汽車的引擎聲越來越近,不一會兒2輛日軍卡車就轉過彎道,向佟家店子開來,車廂裡日軍的鋼盔在陽光下閃著光,遠遠地非常清晰。

隨著連長槍響,第一輛車的駕駛員中彈,汽車隨即失控,歪歪扭扭地開了一段 ,撞在路障上不動了。這時2、3排的機槍和步槍一齊開火,車上的日軍被突如其來的火力打得死傷一片,其餘的則跳下車來四處尋找隱蔽的地方。我軍的擲彈筒也開始轟擊,第一發炮彈落在下車的日軍人群中,當場炸倒四五個。第二發炮彈落在汽車上,將汽車徹底炸毀。

隨行的偽軍一看我軍的攻勢如此猛烈,早就嚇得魂飛魄散,四散逃命去了。滕田少佐揮舞著指揮刀收攏了殘餘的二三十個日軍就地臥倒,利用地形架起機槍,瘋狂地向我軍射擊,企圖用火力壓制我軍,以拖延時間,固守待援。1連長深知時間的重要性,他立即指揮部隊發起攻擊,在機槍的掩護下,我軍全線向日軍發起猛攻,戰士們端著明晃晃的刺刀,猶如猛虎下山,撲向日軍陣地,雙方很快展開了白刃戰。

七八個日軍拼死護著滕田,逃進附近的一座破廟裡繼續頑抗。我軍窮追不捨, 一排手榴彈投進去,炸得日軍鬼哭狼嚎,沒死的再也無心抵抗,慌忙從破廟的後牆跳出去,爭先恐後地向西逃跑。滕田因為穿著馬靴,爬牆跳牆很不方便,扭傷了腳,一瘸一拐地跑在最後。2排4班長一馬當先追上去,不想滕田猛然轉回身來,用手槍向他連續射擊,4班長頓時倒地。跟在班長身後的一名戰士見狀,端起刺刀向滕田撲去。滕田驚恐地再次射擊時,但彈膛已空。望著明晃晃的刺刀,滕田再也顧不得大日本皇軍的威風和武士道精神,迅速丟掉手槍,撲通跪下去,然後掏出兜裡的大把鈔票:「饒命,金票大大的有!」這名戰士不理會滕田的收買,直接將其一刀刺死。丟下滕田逃跑的4名日軍沒跑多遠,遇上等候多時的縣大隊和1排,最終一個也沒跑掉。此戰擊斃滕田少佐以下日偽軍44人,俘虜3人,炸毀汽車1 輛,繳獲汽車1輛,機槍2挺,擲彈筒1具,三八式步槍25支,手槍5支,照相機5部,望遠鏡5部,指揮刀1把,子彈和文件若干。

相關焦點

  • 抗日時,大砍刀能劈斷日本刺刀嗎?別再被電視劇給騙了
    別再被電視劇給騙了在抗日神劇中會出現這樣一個鏡頭:戰士們手上都拿著大砍刀衝刺,砍向手裡拿著刺刀的日軍士兵,最後的結果是大砍刀獲得了勝利,這會讓觀眾認為砍刀具備了強大的功能,似乎是很厲害。那麼在真實的戰場中的情況又變得如何呢?其實這種做法很不現實,大砍刀能劈斷日本刺刀的可能性很小。不要再被電視劇給騙了。
  • 「武士道精神」恐怖嗎?日寇回憶:不怕切腹,就怕我軍的死纏爛打
    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尚未出現較大的裂痕前,八路軍每月可以從國府手中領取60萬元的軍費;新四軍每月可從國府手中領到25萬元津貼,這些都被我軍實打實用到了抗日對敵作戰中。現在我軍經費全部都被停發,新四軍和八路軍的武器來源只能靠著戰士們從日寇的手中繳獲,以120師當時從日寇手裡繳獲的武器裝備來看,日寇儘管日薄西山,可裝備卻是遠遠甩出了我軍幾條街。
  • 日本鬼子拼刺刀戰無不勝?身為八路軍的他表示:經常佔不到便宜
    艱難的抗戰歲月,有多少戰士沒有睡過一晚的安穩覺,又有多少戰士吃過一頓不帶灰塵的飯,如今的中國就是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堆建」起來的!面對日本鬼子的猛烈進攻,他們沒有退縮一步,有人說日本鬼子拼刺刀戰無不勝,這難道是真的嗎?身為八路軍的他表示:經常佔不到便宜!
  • 抗日戰場上,為何日軍近戰中不用衝鋒鎗,反而喜歡拼刺刀?
    在二戰時期,日本的軍工業就非常發達,當時日本的武器裝備,雖然沒有美德等國的精良,但在整個亞洲戰場也是獨一無二的。所以當時,日本幾乎對大半個亞洲地區國家,都展開了侵略。但令人們不解的是,抗日戰場上為何日軍在近戰中不用衝鋒鎗,反而喜歡拼刺刀呢?冷兵器相比於衝鋒鎗而言殺傷力小,形成的打擊力度也根本不夠。
  • 一人之下:日本忍眾向唐門下跪,這是對「武士道精神」的詆毀嗎?
    02.這是對「武士道精神」的違背嗎? 「神」是只可以被自己人朝拜的,是決不可被敵人玷汙的,也正因此日本人發明了所謂的「切腹」,用作為自己在任務失敗時的謝罪,也好以將這種神聖感傳承開來。 而這在我看來,也正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關鍵所在---
  • 了解日本,需要了解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上文作者介紹了日本武士的形成,這篇我們接著講解日本武士道精神。武士道精神,是在日本武士形成後慢慢形成的一種文化,是對武士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總體來說提倡「崇尚勇武,誓死效忠主君」。雖然武士道精神在世界上比較有名,但是不要被過分的神化。
  • 為何刺刀不能磨太利?老兵:刺刀越鋥亮,自己死得越快
    我們知道,刺刀在古代是一種冷兵器,早在明朝時期的1451年,鐵銃上就已經出現了矛頭,它的作用就是進行刺殺。這就是刺刀的雛形,也意味著刺刀的起源在我國,到了100多年以後,歐洲的獵槍上才會出現安裝矛頭這一個現象。
  • 白刃戰中美國都打不過日本,只有這個國家,打的日本服服帖帖
    在二戰時期,日本這個國家的戰鬥力,也是排名很靠前的,在抗戰中,我軍由於武器裝備等的不夠用,常常需要和日本人,拼刺刀,打白刃戰,日本的單兵素質很高,他們就算白刃戰,也有很大優勢,常常幾個中國軍人,才能制服得了一個日軍。
  • 日軍白刃戰被成片挑死,卻連殺我軍倆英雄,「老虎團」:不留活口
    其後,新四軍根據敵我戰場形勢的變化,粟裕又再次打響了著名的車橋戰役(車橋戰鬥始末詳見文章《日本老兵回憶:新四軍打仗有「神仙」相助,我軍12人嚇得集體上吊》),將蘇北、蘇中、淮南、淮北四大抗日根據地連成一片。 車橋戰役後,新四軍由原來戰略防禦階段迅速轉入了戰略反攻階段。
  • 外一篇 拼刺刀
    座中人隨意聊起他的父親當年曾經和日本鬼子拼過刺刀,語態輕鬆;勾起我腦海中這段記憶;我簡單講完之後,這哥們也是輕輕點頭,讚賞,表情變得凝重了。本篇主人公王伯伯,我父親的老同事,標準的『三八式』老八路;身材魁梧,山東大漢一枚。老人家耳朵有點背,平時高聲亮嗓,走路虎虎生風。我很小的時候就聽他講過和日軍拼刺刀的故事,後來老人離休後軍報記者做過專門採訪。
  • 日本有武士道,歐洲有騎士精神,中國有什麼?
    日本武士道精神最典型的行為是切腹。 武士道起源於古代的日本,是指以不惜命的覺悟為根本,為實現個人於集體、團體的價值,儘可能的發揮自己的能力,強調"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顧忌的死,毫不猶豫的死"。
  • 日本投降後,還霸佔我國一城不走:那一夜殺日本人,刺刀都折斷了
    1945年的八月中旬,中國終於迎來了最後的勝利,日本正式宣布向中國投降,可是當時還是有一部分的日本人頑固不化,有的人還是不願意放下武器投降
  • 《切腹》:一部描述武士道精神實質的電影,武士道沒有想像中美好
    對於日本武士而言,切下髮髻是件無比羞恥的事情,足以讓自己切腹以示維護武士道精神了。反轉二:在半次郎闡述真相後,井伊家意識到自己逼錯人了,此事就這樣過去了,結果這個反轉也迎來了電影的高潮部分。為了維護在我來看壓根不存在的臉面和井伊家所謂的武士道精神,井伊家選擇殺了半次郎滅口,掩蓋事實的真相。
  • 上將陳士榘:首個活捉日俘的八路軍,徒手奪下刺刀,嚇得日軍膽顫
    平型關大捷在我軍以及抗戰歷史中,都有重大歷史意義。然而,在這場歷時6個多小時的戰鬥中,八路軍沒有俘虜一名日軍。戰鬥結束後,林彪在《平型關戰鬥經驗》中解釋了未能俘虜一名日俘的原因,「日本兵至死不肯繳槍,一來因日本之武士道的教育、法西斯教育,同時也因他們對中國軍民太殘暴,恐怕中國人報復。」
  • 日本軍國主義:統一效忠天皇引入武士道精神,卻執意對外擴張
    日本軍國主義的孕育:武士道精神日本軍國主義其實就是一種類似於日本武士道精神,日本武士道精神就是效忠於天皇,用生命去捍衛天皇、捍衛國家,並且崇尚武力,對命令絕對服從,這就是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最初的武士道精神,只是流傳在日本民間,因為日本的武士十分居多,武士們在外流浪漂泊總得有個信仰。
  • 我軍這些刺刀,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個
    VZ-24的仿製版 二次世界大戰前中國專為1898毛瑟步槍配備設計而成的兩種款式的刺刀。是捷克斯洛伐克VZ-24的仿製版。 53四稜軍刺 1949年建國後,我軍成建制地裝備的第一款軍刺,就是隨著53式步騎槍列裝的摺疊、稜型槍刺。 對於這種槍刺,許多抗戰時期的老八路對此並不陌生,在延安時期八路軍的無名氏馬步槍、八一式馬步槍也採用了類似設計。不同在於53式的槍刺是向右摺疊,而八一是向下摺疊的。
  • 天台觀爭奪戰,我軍與日軍的對決,日軍陣亡三百多人,我軍全部犧牲
    天台觀爭奪戰,我軍與日軍的對決,日軍陣亡三百多人,我軍全部犧牲 文/無計讀史 天台觀陣地是石牌要塞附近的一塊中國軍隊陣地。 石牌保衛戰爆發之後,這裡就發生過一場非常激烈的戰鬥,駐守這裡的中國軍隊寸土不讓。
  • 以強烈的科技感演繹日本武士道精神
    Moeco 與 Arthur.K 合作推出了一款全新 iPhone 11 Pro Max 日本武士電路板手機殼,紋理設計層次分明,黑金白的搭配低調而富有質感。
  • 日本戰國時期的幕府時代,竟然是背叛「武士道」精神篡位奪權的?
    幕府掌門人德川家康 日本是一個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民族,是什麼讓德川家康背棄武士道精神選擇自立門戶? 武士道精神說,要克己,因此他常常小心行事;武士道精神說要忠義,於是他常常順應時勢。這就是德川家康遵循所謂的武士道的方法——把握時機,謀取大權。 1598年9月18日,全日本的視線都集中在了一個六歲男孩的身上,他的父親叫豐臣秀吉,在當時被稱為太閤,是日本的最高統治者,但卻在現在已經奄奄一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