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道精神」恐怖嗎?日寇回憶:不怕切腹,就怕我軍的死纏爛打

2020-12-23 歷史偵查處

1943年,伴隨著義大利的投降和《開羅宣言》的宣布,德意日法西斯同盟開始走向解體。延安總部根據世界反法西斯態勢逐漸向有利於同盟國陣營的轉化,遂於1944年作出春季攻勢和秋季攻勢的決定,中國的抗日戰場上形勢一片大好。

而也就在1944年的蘇中戰場上,粟裕針對日寇第六十師團發起的「清鄉掃蕩」,相繼取得了車橋戰役和南坎戰役的勝利,蘇中的新四軍主力由防禦階段全方位轉入反攻階段,困獸猶鬥的日寇不得不在華東逐漸縮減兵力,企圖伺機再戰扭轉行將頹敗的趨勢。

日本人明明在敗局已定的情況下,依舊選擇死扛到底,倒並不是以為他們的天皇會過來救他們,而是他們覺得中國軍隊「器不如人,人不如人」。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日寇的片面看法也並非沒有絲毫道理。

根據八路軍120師參謀長周士第的日記記載,120師共有迫擊炮4門,重機槍35挺,輕機槍143挺,花機關槍1挺,步馬槍4091枝,駁殼槍788枝,手槍91枝,手提式槍67枝,馬刀2把,刺刀117把,各種子彈276955發,馬222匹,騾298匹,驢76頭。這些裝備絕大多數都是在1944年從日寇的手中繳獲。

更讓人始料不及的是,1941年皖南事變爆發後不久,重慶方面徹底停發了八路軍和新四軍的軍費。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尚未出現較大的裂痕前,八路軍每月可以從國府手中領取60萬元的軍費;新四軍每月可從國府手中領到25萬元津貼,這些都被我軍實打實用到了抗日對敵作戰中。

現在我軍經費全部都被停發,新四軍和八路軍的武器來源只能靠著戰士們從日寇的手中繳獲,以120師當時從日寇手裡繳獲的武器裝備來看,日寇儘管日薄西山,可裝備卻是遠遠甩出了我軍幾條街。

再從日寇當時對蘇中進行瘋狂的「大掃蕩」時的情況來看,原國民黨上校副總隊長李長江在敵人開出援助50萬元和25萬發子彈的利誘下,很快公開投敵。日軍以李長江為宣傳榜樣,採取金錢和武器裝備為等價交換條件,在短短時間內愣是使得偽軍飆升至13個師,37000餘人。

日軍在即將走向覆滅時,尚且擁有如此雄厚的財力和武器,這也就不難看出他們為何負隅頑抗了。

另一方,日寇拒不投降還與中國軍隊的士兵有著很大關係。姑且不論八路軍和新四軍的夥食奇差的現狀,就以當時抗戰時期正規軍的國民黨軍隊為例。

當時的國府制定了非常嚴格的夥食標準:士兵每天每人只能大米1.5斤,罐頭肉4倆,乾菜與鹹菜2倆,食鹽3錢和醬油4錢。看上去非常豐富,但是實際上,國軍士兵的主食僅僅為每人9倆米直至抗日戰爭結束。

很多情況,國軍部隊卻只能安排兩頓飯,一天下來只有6兩米果腹。根據二戰軍隊估算,作戰期間,一名普通的士兵每日需耗費4000至7000卡熱量。就算非激戰狀態下的正常和駐紮,每日至少要3000卡以上。

正是由於中國軍隊長期處於營養匱乏的現狀,國軍聘請的營養學博士沈同在前線實地考察一圈後哀嘆:

「士兵每日僅撥給1角5分的夥食費,一天所得食物遠遠不能滿足前線戰鬥之生活需要,軍醫院的夥食費也不過2角,要充作重病士兵營養所需不敷遠甚,所以傷病兵因營養不良患低蛋白血症及腳氣病者比比皆是;

此外,在營養不良的同時,不少士兵還患有瘧疾,由此導致患有貧血的士兵隨處可見,軍醫院中20%的傷病兵是由於營養缺乏而產生的各種症狀。」

就連當時正規軍的國軍尚且營養匱乏如此,八路軍和新四軍的慘狀就更不用說了。反觀日軍士兵的作戰夥食:每天基本食物為大米150克,麥子250克,白菜200克,牛肉350克或者是沙丁魚400克,鹽10克或者還有幾種口糧搭配,可謂食精膾細、補給充足。

因此,當時中國軍隊的士兵普遍面黃肌瘦、骨瘦如柴,而日本士兵卻個個精神飽滿、肌肉發達,往往在近距離白刃戰中,中國軍隊與日寇血拼,常常不是吃虧在技術,而是體力嚴重不足,使得中國軍隊士兵有心無力,在近身肉搏中吃夠了敵寇的大虧。

可以說,當年的一代抗日英雄先輩們,他們哪裡是用武器與敵人作戰,分明是用僅存的最後一口誓死捍衛著民族的尊嚴。

同樣是一口氣,日本人卻奉行「武士道精神」。在很多抗日「神劇」裡,我們會動輒見到日本人只要每逢戰敗,必然拔刀切腹。

在日本人的文化裡,切腹文化是「武士道精神」至高的核心要義,一名武士寧可死於自己的刀下,也絕不可以苟延殘喘地活著而淪為敵人的俘虜。

因此,在整個抗日戰爭年代,絕大多數日本士兵都會選擇「玉碎」沙場,以向他們猥瑣發育的天皇陛下「盡忠」,藉此來彰顯一個武士應有的體面「尊嚴」。

中國軍隊在戰場上所能俘獲的日寇數量少之又少,日本人彪悍的「武士道精神」在抗戰中給中國軍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但不怕死並不代表就能掃蕩全宇宙。我軍大將粟裕從軍伊始就曾有教官向其訓令:「生不如死遠比速死要痛苦萬倍,速死只是一瞬間的事情,而生不如死卻要熬過常人難以克服的生理和心理的煎熬。」

粟裕牢牢將這句話記在了心裡。在蘇中戰場我軍轉入反攻階段後,粟裕將這句經典名言活學活用,他把從敵人繳獲而來的擲彈筒和迫擊炮經過特殊改造,變成了既能平射又能拋射的傳奇武器,然後又將這些「萬國牌」迫擊炮和擲彈筒組成小型「炮群」專門用來轟擊敵人的碉堡,在車橋戰役和南坎戰役等戰鬥中,粟裕就是用這種方式極大地彌補了我軍火力不足的弱點。

除此以外,粟裕還在蘇中四分區裡大搞特稿「冷槍運動」:誰要是幹掉一個日偽軍或繳獲敵人的輕重武器,按照對應的級別視作立功表現。結果命令頒布後新四軍戰士越大越神,甚至有新四軍戰士居然能將手榴彈精準地從碉堡縫隙中投進去給敵人來個「一鍋端」。

不僅是正規部隊慣使各種「旁門左道」,地方民兵部隊在粟裕的號召下,更是卯足了勁兒打得敵寇哭爹喊娘。當時蘇中根據地最常用的是「麻雀戰」,經常有幾個鄉的民兵聯合起來,圍困日寇據點長達3個月之久,在這3個月裡,民兵們不斷向碉堡內的敵寇打冷槍,擲手榴彈,還時常把一些死貓死狗扔進據點四周的水溝裡,更有甚至直接在日寇據點的水源附近隨地大小便......

經過各種奇葩的作戰手段,不到半年的時間裡,我軍殲敵3000多人,攻克、逼走各類大小據點五六十個,取得了對敵作戰的決定性勝利。

抗戰結束後,據當年反掃蕩倖存下來的日寇老兵回憶:「我們不怕切腹,就怕新四軍的死纏爛打,他們常常把死貓死狗扔進水溝裡,搞得我們碉堡內的人常常上吐下瀉;隨地在我們周圍大小便簡直讓我們每天都喝著他們的惡臭的糞便......」

相關焦點

  • 《切腹》:一部描述武士道精神實質的電影,武士道沒有想像中美好
    02 電影用三個不同角色代表來詮釋不同的武士道精神武士道,是日本封建社會中武士階層精神支柱。起源於日本鎌倉幕府,後經江戶時代吸收儒家和佛家的思想而形成。武士道精神最典型的行為是切腹。倡導一些美德如: 名, 忠,勇, 義,禮,誠,克,仁等。
  • 日本最後一個切腹自殺的人,崇尚所謂武士道精神的作家三島由紀夫
    「切腹」是一種流傳於日本的一種自殺方式,這種方式也被一群崇尚所謂的武士道精神的人所發揚光大。在他們認為,「切腹」自殺是非常光榮的,所以在日本歷史上,以這種方式自殺的人並不在少數。在日本歷史上,第一個切腹自殺的人叫藤原義。他出生於日本平安時代的一個貴族家庭。
  • 了解日本,需要了解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上文作者介紹了日本武士的形成,這篇我們接著講解日本武士道精神。武士道精神,是在日本武士形成後慢慢形成的一種文化,是對武士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總體來說提倡「崇尚勇武,誓死效忠主君」。雖然武士道精神在世界上比較有名,但是不要被過分的神化。
  • 淺談《海賊王》中索隆貫徹的武士道精神!
    武士道精神之前有對一句話印象比較深刻「所謂武士道,就是看透死亡。於生死兩難之際,要當機立斷,首先選擇死。沒有什麼大道理可言,此乃一念覺悟而勇往直前」。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指的是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為自己本身,也為整個團隊盡全力的發揮出自己的能力,其中大多數人都是抱著必死的覺悟去做事的,甚至這已經是一個標準或規矩,如「切腹」就是武士道精神最典型的行為,而切腹也不可隨意為之,切腹自殺也要有種種規矩,是不可失禮的。
  • 日軍白刃戰被成片挑死,卻連殺我軍倆英雄,「老虎團」:不留活口
    其後,新四軍根據敵我戰場形勢的變化,粟裕又再次打響了著名的車橋戰役(車橋戰鬥始末詳見文章《日本老兵回憶:新四軍打仗有「神仙」相助,我軍12人嚇得集體上吊》),將蘇北、蘇中、淮南、淮北四大抗日根據地連成一片。 車橋戰役後,新四軍由原來戰略防禦階段迅速轉入了戰略反攻階段。
  • 一人之下:日本忍眾向唐門下跪,這是對「武士道精神」的詆毀嗎?
    不過也因此,許新在回憶初所喃叨的那番話「此生最大的修羅場」,似乎也逐漸指向了唐門抗日戰役的最後一關「吊索橋」,相信那位神秘的無根生也到了該登場的時刻了---
  • 日本有武士道,歐洲有騎士精神,中國有什麼?
    日本武士道精神最典型的行為是切腹。 武士道起源於古代的日本,是指以不惜命的覺悟為根本,為實現個人於集體、團體的價值,儘可能的發揮自己的能力,強調"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顧忌的死,毫不猶豫的死"。
  • 說好的武士道精神呢?面對我軍戰士刺刀,日本少佐掏出鈔票想求饒
    因此我軍決心以軍分區特務營1連在泰萊公路實施伏擊,由泰安(南)縣大隊配合作戰,吃掉這股敵人。1連部隊在接受任務後,立即趁著夜暗出發,在拂曉前就秘密抵達了預定伏擊圈楊家林、佟家店子村外的樹叢和溝壑裡。這裡是泰安、萊蕪的結合部。泰萊公路從南、北楊家林之間蜿蜒穿過。
  • 日本切腹文化
    切腹,在日文中作為正式的名詞的話常用「せっぷく(seppuku)"為讀法,寫作「切腹」。 而在口語中,常用「はらきり(harakiri)」這個讀法,寫作「腹切り」。        在日本武士道精神中「切腹」這種行為不能不提,他們認為這是光榮赴義。切腹雖然是很痛苦的,事實上這種痛苦也是刻意要造成的。切腹者要用一刀以上,切開自己的腹部。
  • 追摩羯座女生死纏爛打有用嗎?快來看看吧!
    我也相信有很多朋友都喜歡這個星座的女生並且想讓她們做自己的女朋友,但是想要追到這個星座的女孩子都是有方法的,死纏爛打是沒有任何作用的。如果有人想要追摩羯座的女生,而選擇了死纏爛打這種方式,那這個高冷星座的女孩子就會選擇直接忽視,因為她們覺得對於這種人只能選擇忽視如果選擇其他方法的話,比如慢慢的跟他們交流溝通,她們認為這樣是不行的,認為他們會變本加厲的。
  • 日本武士到底用啥玩意切腹,打刀、肋差還是懷劍?
    ▲動漫中的雙刀流要想了解日本的切腹,那麼不得不說日本人最津津樂道的「武士道」文化。在近代, 武士道文化被歪曲,為軍國主義服務。實際上,歷史上的武士道卻有兩個分支。要做到出能為將,入能為相,以匡扶天下為己任。這種「武士道」,顯然與中國儒家思想有著很大的聯繫。
  • 切腹自殺已經很殘忍了,他們還讓朋友砍下自己的頭,日本人圖啥?
    提到切腹自殺,大家下意識想到的自然是日本人,這種死法非常殘忍,相信大家也在銀幕上看到過這樣的場景。 並不是說自己朝自己腹部插一刀就算完成了,在武士道精神中,切腹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所以有一系列的流程。
  • 粟裕生平最長臉的一仗,囂張日寇乖乖奉上祖傳寶刀,大寫一個服字
    因此,日本即便在投降4個月後,仍舊有不少在華駐軍的日寇軍官拒絕接受這一現實。而這其中尤以高郵和邵伯的獨立混成第90旅團抵抗得最為堅決。1945年10月,華中野戰軍奉命接受盤踞在高郵和邵伯的日寇投降。當我軍進抵高郵、邵伯一帶後,立即派出談判代表要求日寇就地放下武器無條件向我軍投降。
  • 想讓摩羯座把你當寶,死纏爛打沒用,這樣做他自會愛你到底
    摩羯座絕不是那種,能夠用死纏爛打的方式就能輕鬆搞定的人,他們很尊重別人,也很希望被別人尊重,他們渴望你能真正的打動他的心,因此學會以下幾招,讓他愛你到底就根本不是夢!想想都知道這有多恐怖了!不過不用慌張,身正不怕影子歪,只要你做人有底線,做事有原則,說一不二,那麼他們堅韌的心就會被你的態度所軟化,他們開始懂得欣賞你,他們覺得你和自己是一類人,慢慢的也會越來越尊重你,把你當寶去對待!勤快不偷懶,積極不頹廢摩羯座的人是很勤快的,因此他們希望自己的另一半不要是那種好吃懶做,或者只知道享受不勞動的人!
  • 《切腹》——日本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切腹是日本「武士道」精神裡面一個非常重要的行為,這種自殘行為極度痛苦,與中國古代將士自刎這種快刀斬亂麻的方式不同,切腹要求把刀用力地插入腹部
  • 日本戰敗,「一代老兵」問日本天皇為何不切腹謝罪?天皇回了4字
    熟悉日本或者看過抗日劇的讀者都知道,日本人尤其是二戰時期的日軍都比較重視武士道精神,就是一種不成功便成仁的思想。如果自己作戰失敗被敵人俘虜,或者因為自己的過錯導致軍隊損失的話,那麼有「尊嚴」的日本軍人便會剖腹自盡。今天小編就來說說日本天皇為何不遵守武士道精神呢,日本戰敗,「一代老兵」問日本天皇為何不切腹謝罪?
  • 仲代達矢:《切腹》
    《切腹》「如果讓我最後選一部電影,我應該會選擇《切腹》」《切腹》不僅是經典的武士電影,也屬於經典的「羅生門式敘事」的電影,人們常說張藝謀的《英雄》模仿了《羅生門》,但是在我看來,《英雄》更像是模仿了《切腹》。
  • 被人死纏爛打地追求是什麼感受?這不浪漫,這很恐怖!
    什麼「女孩就是矜持」「妹子都口是心非」「她們嘴上說『不』,其實還是很期待的」……——少給自己加戲了好嗎。什麼「追妹子就是比的誰更不要臉」,什麼「身為男子漢,死纏爛打是基本功」,什麼「女人往往把男人的死纏爛打看作是深愛她們的表現」……
  • 分手後,「死纏爛打」也要挽回前任的3大星座男
    我們面對一段感情的結束,每個人都會做出不同的反應,有人會選擇借酒消愁,有人會選擇開始新的戀情,有人會選擇不再戀愛,還有一種人,他們會執著的去挽回,在這個挽回的過程當中或許是很艱難的,但是他們寧願「死纏爛打」也不會放棄心中所愛。
  • 可以對巨蟹男死纏爛嗎
    說實話,沒用,不管是什么女,我覺得都不要對不愛你的人死纏爛打,分開就分開了,沒有誰離開了誰就過不下去,不要為別人而活,不管那個人有多好。巨蟹座本身的特質就是安全感,特別是月亮巨蟹和水星巨蟹,他們特別的缺乏安全感。